合成生物学是湖南文理未来发展王中王
湖南文理学院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湖南文理学院合成生物学本科专业获批(湖南省首个),今年招录本科生40人、硕士研究生11人,常德市人民政府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主阵地,采取校地共建的模式,打造湖南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2025年09月24日 07点09分 1
level 8
常德创建国家级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
1至7月,全市35家合成生物制造核心企业产值76.89亿元,增长23.52%连日来,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中试转化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作为2025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该平台规划建设医药类0.5吨级,工业类5吨级、10吨级及20吨级等多条中试产线。
湖南省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为打造全省引领、全国有名的‘生物制造谷’,常德深耕产业链研究,系统推进产业要素保障,全力创建国家级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常德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君介绍,1至7月,该市35家合成生物制造核心企业产值达76.89亿元,增长23.52%。其中,利尔生物“精草铵膦”成为全国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为打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地,常德不断优化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布局。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主阵地,创建全省首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常德经开区、津市、安乡3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基地。常德经开区基地重点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日化美妆原料、功能性原料、生物基新材料领域项目;津市基地聚焦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食品、生物特种化学品四大细分领域;安乡基地以生物基材料、生物健康、生物农业领域为发展方向。
利尔生物“精草铵膦”成为全国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图为利尔生物全景今年1月,为支持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省政府出台10条专项措施,涵盖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金融政策等方面。8月,常德制定出台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从财政资金支持、助企服务、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提供法治保障。坚持项目为王,常德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去年签约34个项目,其中4个项目已开工,8个项目已投产;今年招引项目16个,总投资34.38亿元。其中,新合新生物牵头推进的“功能性维生素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入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张友明院士团队“基因编辑医用猪研发项目”、利尔生物“L-蛋氨酸全生物合成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入选2025年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2025年09月24日 07点09分 2
level 8
在人才支撑方面,常德与深圳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人才飞地”,一年来,吸引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320余人,汇集了3100余名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
2025年09月24日 07点09分 3
level 1
我没意见
2025年09月24日 13点09分 4
level 9
[太开心]
2025年09月25日 00点09分 5
level 8
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今日在常启幕
本报讯(记者 姜美蓉)桃花源里精英荟萃,柳叶湖畔胜友如云。9月25日,为期2天的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在常德启幕,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知名高校、领军企业、投资机构等在内的800余名代表齐聚常德,共话科技创新,共谋产业未来。
本次论坛以“生机无限 制引未来”为主题,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包含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3场平行会议、N项特色活动。作为主办地,常德将围绕“推介常德产业、强化产金对接、打造标杆案例、服务论坛宣传”策划开展N项特色活动,为全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赋能。
在生物制造领域,常德底蕴深厚,是全国重要的生物酶制剂、甾体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产出口基地。截至今年7月,全市35家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核心企业实现产值76.89亿元,同比增长23.52%。为打造全省引领、全国有名的“生物制造谷”,常德正全力争创国家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
常德高规格规划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空间,明确“一中心三基地”产业布局,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主阵地,采取校地共建的模式,打造湖南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三大基地分工明确:常德经开区基地重点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日化美妆原料、功能性原料、生物基新材料等领域项目;津市基地聚焦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食品、生物特种化学品四大细分领域;安乡基地以生物基材料、生物健康、生物农业领域为发展方向。
项目蓄势,政策先行。今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10条专项措施,全力支持常德市抢抓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先机。8月,常德制定出台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从财政资金支持、助企服务、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去年以来,常德市共签约引进产业相关项目50余个,总投资超过120亿元。
2025年09月25日 00点09分 6
level 8
2025年09月25日 01点09分 7
level 8
作为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原型所在地,湖南常德被誉为“桃花源里的城市”。常德之名,源自《道德经》: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如今,常德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搭乘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东风”,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合成生物制造先导区,奋力在新一轮生物制造产业的布局和竞争中奋勇争先。9月25日至26日,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选择在常德举行,百余位知名嘉宾云集,共同探索生物制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常德究竟有哪些优势和魅力呢?发展生物制造有“源”有“势”常德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萌芽最早的城市之一,常德具有扎实的生物制造产业基础。早在20世纪60年代,常德津市酶制剂产业就已开创湖南生物制造发展的先河,麦穗味精、“梅花”牌糖化酶等产品一度享誉全国。2023年12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常德调研时指出,“下决心把合成生物制造这个产业谋划好、推进好,帮助常德人民在烟草产业以外再找到一个能够端在手上的饭碗”。近年来,常德锚定生物制造产业,主动谋划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方向,主动研究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痛点,主动推进生物制造产业链条和创新链条布局,加力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如今之常德,生物制造已成为“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达125亿元,同比增长25.9%;2025年1至7月,全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链产值增速达23.5%。构建支持体系有“里”有“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点名生物制造,指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需要从零开始全链条推进孵化转化、工艺熟化、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每个环节都需要各类产业要素支持。常德着眼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全链条,研究产业特点、梳理产业需求,针对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位,形成了覆盖“科学出策、协同施策、精准落策、长效固策”的组合拳。科学出策:编制出台《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明确产业空间布局、重点领域和发展目标。
常德市编制出台《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明确到2028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新高地、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地。协同施策:成立由常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班,形成了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区县协同的工作机制。精准落策:制定《常德市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瞄准产业发展痛点,从支持政策、金融服务、平台支撑、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支持。长效固策:制定出台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将推动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典型做法制度化、法治化。汇聚创新资源有“引”有“培”作为国内三线城市,常德市在产业创新资源方面先天禀赋并不突出。对发展生物制造这一未来产业而言,积极对接外部创新资源、扎实厚植本地创新都必不可少。在向外对接方面,常德将引进战略创新资源和产业创新资源两手抓,一方面,于2024年成立由29名院士专家组成的常德市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通过向院士专家请教产业战略,请前沿学者研判创新方向,为本地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另一方面,坚持靶向发力,主动打破资源壁垒,深度链接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中国科学院天工所、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等重点高校和头部研究机构,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构建产业发展“智囊团”与“创新源”,为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强势蓄能、精准赋能。在对内培育方面,立足本地创新平台,结合域外引入资源,建成了湖南省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创业中心、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德研发基地等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坐落于常德市的湖南文理学院成立合成生物产业学院,并设立了合成生物相关学科及专业。今年秋天,首批合成生物相关专业方向的40名本科生、11名研究生已顺利入学。创新的根基在于人才,除了资源引进和平台建设外,面向生物制造产业实际人才需求,常德还通过《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创设了人才支持制度,比如通过一事一议柔性引才、股权期权激励人才、创设专业培养人才、保留编制使用人才等制度,化解企业人才结构性问题,帮助企业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留才,为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核人才支撑。推进集群发展有“点”有“面”产业集群化发展能有效提升全产业链要素产出水平。生物制造产业涉及多学科交叉、多环节协作,从基础研发、技术创新到产品生产、市场推广,链条长且复杂。锚定生物制造集群化发展,常德一方面注重企业的点状培育,支持生物制造企业突出优势,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空间和链条协同,聚力构建生物制造的生态化产业集群。
常德市创新性构建“孵化型一初创型一成长型一成熟型”生物制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提供全周期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聚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发展方面,通过项目招引,常德2024年以来已签约引进生物制造重大项目47个。目前,常德已汇聚超过35家生物制造产业企业,呈现了“众企云集”的产业态势。在企业的引进培育中,常德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逐步形成了覆盖“孵化型—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的生物制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在创业孵化、产能落地、金融赋能、场景支持等方面给予创新团队和企业全方位支持。
湖南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集群优化方面,常德通过发布相关产业规划,明确了生物制造“一中心三基地”布局,即发挥市城区科教、人才、平台相对集中和城市配套相对完善的优势,构建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主阵地的湖南省首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发挥津市市、常德经开区的产业承载优势和安乡县原料资源优势,布局以津市市、常德经开区、安乡县为载体的生物制造产业基地。通过在域内建设优势各异、相互协同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常德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空间资源优势越发突出。
国家级常德经开区基地内建设的中试转化基地。
安乡基地加速转化园。
津市基地园区。提升要素保障有“硬”有“软”产业要素的保障力度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健康程度,常德深谙这一道理。在生物制造产业要素保障中,常德既靠“硬保障”筑牢产业根基,也凭“软服务”优化产业生态。“硬保障”中,常德持续关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刚性要素及价格成本。除土地要素、用电要素、水处理要素等工业通用要素外,生物制造企业所需的蒸汽要素、绿电指标、危废处置、专业工人等必不可少的特色要素保障,常德也都替企业想在了前面。目前,常德市蒸汽基准价均价维持在225元/吨,最低193元/吨,全市专业产业工人1.5万人。“软服务”中,常德关注企业发展中的各种特色化需求,对企业关注的创新研发环节,常德针对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生物肥料等产品的临床或实验需要,承诺协调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上海交大、江南大学、深圳理工、华南理工、湖南大学等40余家科研院所、市本级10家以上三级甲等医院、45万公顷耕地等应用场景。对产业上市必须的注册申报环节,常德承诺协调对接绿色通道,提供专业化服务,加速产品注册、申报进程。在新产品使用场景引导方面,常德更是承诺优先将企业创新产品纳入本级和县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鼓励在公共服务、工业、农业等领域开展首购首用和示范应用。强化金融助力有“量”有“效”金融是支持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不少生物制造企业来自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企业早期发展阶段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十分迫切。前沿生物制造产业转化资金需求量大,常德面向企业需求,链接多方资源,已设立了体量达50亿元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投资母基金和10亿元科创引导基金,正与国投集团、中科创星、同创伟业、华大集团、茅台集团等机构合作设立多只直投基金,目前参与及合作基金规模总量超过400亿元,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量”大是底气,“效”实靠机制。为了基金投得出、投有效,常德在基金存续期、容亏率等方面做了多方面优化设定,使其更符合生物制造创新企业特点。如,常德将科创引导基金存续期设定为15年。投资方向重点支持早期孵化项目和创客团队,容亏率高达70%,并提供最高200万元天使投资,且被投企业两年内,创始团队按原始投资成本回购股权。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花落常德,体现的不仅仅是常德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更是常德对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所需各类要素支持的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和务实行动。相信在生物制造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定会在常德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让我们共同期待!
2025年09月25日 08点09分 8
level 8
红网时刻新闻9月25日常德讯(记者 胡丹 彭梦颖)9月25-26日,湖南常德——一场中国生物制造产业的思想风暴,在沅澧大地的秋色中激荡开来。今日,由清华大学主办的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在常德市正式启幕。本次论坛以“1
+3
+N”的开放架构,编织了一张从实验室前沿到产业一线的全链条创新网络,而常德,也借此契机向世界展示了其作为生物制造“新蓝海”的独特魅力与雄心。
云港生物实验室。
从“顶层设计”到“实地播种”
开幕式暨主论坛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汇聚了学界与业界的顶尖智慧。然而,思想的碰撞并未止步于宏观论述,而是迅速在常德这片热土上找到了落脚点。
最引人注目的是“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推介与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招商展示,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双向奔赴”。在清华大学等顶尖机构的“智力灯塔”照耀下,一批具备前沿技术和市场潜力的项目,看到了在常德落地转化的巨大机遇。签约仪式成为论坛首个高潮,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本次论坛不仅要“论道”,更要“播种”,将创新的种子精准播撒在产业化的沃土中。
“1+3+N”立体而鲜活的创新生态系统
论坛的“1+3+N”架构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交流场域。
“1”个主论坛:定下“科技创新引领”的总基调,描绘出生物制造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宏大愿景;
“3”场平行会议:如同三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入产业融合的关键脉络。
“N”项特色活动:这是论坛最富活力的部分,是让理念生根发芽的“苗圃”。
这些活动让常德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名称,而是变成了可感知、可触摸的创新试验场。
常德市人民政府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主阵地,采取校地共建的模式,打造湖南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一座城市的“换道超车”战略
作为主办地,常德巧妙地跳出“王婆卖瓜”的旧窠臼,通过承接国家级高端论坛,自信地展示了其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优势:
截至今年7月,常德市35家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核心企业实现产值76.89亿元,同比增长23.52%。
高规模规划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空间,明确“一中心三基地”的产业布局:即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主阵地,采取校地共建的模式,打造湖南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三基地各取所长,分别是常德经开区基地重点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日化美妆原料、功能性原料、生物基新材料等领域项目;津市基地聚焦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食品、生物特种化学品四大细分领域;安乡基地以生物基材料、生物健康、生物农业领域为发展方向。
“清华+”的强大赋能:清华大学的主办身份,以及其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实验室的深度参与,为落地常德的项目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形成“头部院校+落地城市”的强大联盟。
津市酶制剂产业集群鸟瞰图。
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更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它以清华的学术声望为引力,吸附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它以“1+3+N”的精心设计为场域,激发深度链接与化学反应;最终,它巧妙地将这个磁场的中心锚定于常德,让世界看到,这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正以开放、敏锐的姿态,抢先布局生物经济新赛道,书写一座中部城市的产业升级新传奇。
来源:红网常德站
2025年09月25日 12点09分 9
level 8
常德日报记者 罗希 文/图 9月25日,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在常德市开幕。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宏伟视频致辞。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张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出席论坛并致辞。常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振宇主持开幕式并宣布论坛开幕。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常德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王宏伟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高度重视生物制造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期待通过本次论坛分享生物制造领域创新研究的最新进展,交流生物制造前沿技术成果,探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为推动我国生物制造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09月25日 13点09分 12
level 8
张健表示,常德作为湖南生物制造产业的重要基地,发展势头强劲。今年1至8月,常德市35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总产值达87.59亿元,同比增长24.01%。湖南将坚持“以开放促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要素保障,为企业发展、人才创业和科研合作提供优服务、大舞台,进一步聚焦生物制造前沿方向,推动技术、项目、资本向常德等优势区域聚集。
开幕式上,常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计伟作常德生物制造产业推介。4类24个项目现场签约,涵盖科技创新、产业培育、要素保障、战略合作等方面。与会人士还共同见证了湖南省合成生物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委员会、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德研发基地成立,清华大学学生常德实习实践试点项目和“生物制造未来人才种子计划”系列科普活动启动。生物制造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2026年重点事项、“2025生物制造颠覆性创新成果和成果转化优秀案例”评审结果也在现场发布。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清华大学教授李春先后分享了生物制造领域前沿研究成果。
2025年09月25日 13点09分 15
吧务
level 9
+3
2025年09月25日 13点09分 16
level 1
高科技、低成本、暴利的朝阳产业。[真棒]
2025年09月26日 03点09分 17
level 8
我校在逸夫楼A305举行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名誉院长聘任仪式。聘请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友明为湖南文理学院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名誉院长。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邹如龙,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代惠,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宇文,党委副书记李红革,党委委员、副校长戴军,副校长肖小勇,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覃佐媛出席会议。戴军主持会议。
会上,刘宇文代表学校与张友明院士签约,并为张友明院士颁发聘书、佩戴校徽。他在讲话中指出,张友明院士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前瞻的视野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校合成生物学学科发展领航指路、定向把脉、建言献策,为学校合成生物学学科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这必将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将进一步凝心聚力、奋发作为,努力将学校的合成生物学学科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一流学科,为推动合成生物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张友明院士表示,他对常德合成生物产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能够有机会参与家乡合成生物产业的建设,推动学校发展感到荣幸。他将充分利用自身和团队的资源与优势,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和合成生物学研究贡献更多力量。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常德市科技局负责人,我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9月26日 04点09分 18
level 8
山东大学与湖南文理学院签署合作共建“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德研发基地”协议,此举标志着常德市迎来了一家新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研发平台。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湖南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宇文,湖南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红革,常德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戴林军参加活动。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友明(
前排
左一)与湖南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红革(前排右一)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交流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刘宇文介绍了湖南文理学院基本情况,回顾了两校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科研、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成果,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签约进一步深化交流,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两校合作迈上新台阶,携手打造国内高校合作共赢的新示范。
戴林军介绍了常德在科技创新尤其是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发展情况。他说,常德市紧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机遇,聚力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将生物制造这一未来产业纳入了全市“4+3”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制定产业规划、出台支持政策、举办大型产业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成为湖南省内城市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很多“第一个”。此次签约有力夯实产业的发展基础,搭建了高层次创新平台,为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提供了支撑。
任友群表示,双方合作共建“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德研发基地”,是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依托研发基地建设成果,发挥学校在微生物学科的基础研究优势,携手湖南文理学院开展更加务实和广泛的合作,着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山大系”品牌,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山大力量。
2025年09月26日 04点09分 19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