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最好鉴定同学的方法就是喝星巴克
东北林业大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345125 楼主
在大学里,想要快速看清一个同学的性格、心态与认知水平,和TA聊一聊星巴克就够了。哪怕不真去消费,随便一句“咱们找家星巴克坐坐”,TA的反应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undefined思维狭隘的人,第一反应往往是冷嘲热讽:“星巴克?全靠情怀卖钱,智商税罢了”“二十多块一杯水,冤种才买”。这种人眼界低,只会盯着表面价格计较,却看不到星巴克背后的品牌溢价、空间价值和文化营销。他们习惯用“消费降级”的嘴脸掩盖自己对新事物的无知和不愿了解。undefined能力一般的同学会说:“星巴克啊?偶尔会去拍照”“我有星享卡,攒积分兑咖啡”。他们了解一些皮毛,知道哪几款是“网红款”,对店内装潢、节日限定杯子有些浅层认知。但你一聊咖啡豆的产地、拼配、风味,他们基本上脑袋一空;你问他们喜欢哪款豆子,是浅烘还是深烘,大概率只会说:“我就随便点个拿铁。”undefined能力强的人的反应完全不同。他们会认真和你探讨:“星巴克在中国为什么能这么成功?”他们会聊门店选址策略、数字化会员系统、社交空间布局,甚至能顺手举几个失败的品牌案例来对比。他们既懂咖啡,也懂商业,甚至懂设计美学。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装。他们可以一边喝着四块钱一包的速溶黑咖啡,一边侃星巴克的供应链逻辑,一边研究周边联名的消费心理。这种人,才是真的值得你深交。undefined而那些心术不正的同学,他们表面跟你点头:“嗯,星巴克蛮不错的。”背地里却在别的同学面前酸你:“她就是装,喝个星巴克还要拍照”“都啥年代了还靠咖啡塑人设”。这种人内心充满嫉妒,却没本事自己做点什么。你晒杯子,他们说你显摆;你推荐好喝的口味,他们说你带货蹭热度。这类人,早识破早远离。undefined总之,在大学里,想了解一个人,不用多复杂——随便和TA聊聊星巴克。从看法到口味,从态度到深度,一段对话,就能看清这个人的认知层次和内心世界。愿你在茫茫人海中,遇到那个既能陪你研究豆单、又能一起搞大事的理性同路人!
2025年09月23日 08点09分 1
吧务
level 11
烂水
2025年09月23日 09点09分 2
吧务
level 13
星巴克不赖
2025年09月23日 09点09分 3
level 8
3
2025年09月23日 09点09分 4
level 9
不如蜜雪冰城[滑稽]
2025年09月23日 10点09分 5
level 11
星巴克是什么
2025年09月23日 10点09分 6
level 7
学校有星巴克吗
2025年09月23日 14点09分 7
以前有
2025年09月25日 02点09分
level 4
去星巴克坐坐,哪怕不是真的消费?哇塞!
2025年09月25日 07点09分 8
level 2
呵呵,这倒是一面好镜子,照出些象牙塔里的新名堂。我向来是疑心这类“鉴定法”的,譬如从前有人以衣冠取人,如今却换了杯盏里的营生。
那些自诩高明的,偏要从一杯褐色浆水里品出人的魂灵来。仿佛舶来的咖啡豆磨出的不是焦苦汁水,倒是照妖镜了——能照见思维狭隘的必是嗤笑“智商税”的,懂得商业逻辑的方配谈笑风生。这让我想起闰土们评价老爷们的烟斗,总以为镶了金边的便更通天道似的。
最妙的倒是那“能力强”的判词:既要能论供应链,又要懂喝四块钱的速溶,方显出魏晋名士般的洒脱。然我总瞧见些伶仃的手骨,一边攥着廉价纸杯,一边在舌尖翻转“品牌溢价”之类的洋词,像极了未庄的假洋鬼子摸着文明棍说“自由平等”。
至于背后酸溜的,古已有之。孔乙己赊酒时,何尝没有人笑他长衫下的穷酸?而今不过把黄酒换成咖啡,把茴香豆换成拉花,戏台还是那个戏台。
诸君莫要忘了,当年说豆腐拌小葱能鉴心性的,如今坟头草已丈许。倘若真要从饮品里寻人的魂灵,茶摊大碗茶里照见的世态,恐怕比那镀金logo下的高论,还要真切些。
2025年10月02日 01点10分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