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承允0Ha 常来常网1900
关注数: 1 粉丝数: 38 发帖数: 1,089 关注贴吧数: 0
京津冀协同发展再进一步:1亿人将迈进1小时交通圈 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简称《方案》),计划到2020年前实施北京至霸州铁路等9个项目。这意味着,京津冀1亿多人口将逐步迈进1小时交通圈。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建设是针对薄弱环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9项目连起京津冀 《方案》显示,到2020年前实施北京至霸州铁路、北京至唐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铁路、崇礼铁路、廊坊至涿州城际铁路、首都机场至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环北京城际铁路廊坊至平谷段、固安至保定城际铁路、北京至石家庄城际铁路等9个项目,总里程约1100公里,初步估算投资约2470亿元。远期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需要,具备条件的项目经论证后可适时启动。 《方案》提出明确目标,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3大通道为主轴,到2020年,与既有路网共同连接区域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远期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 城际铁路直击痛点 作为参与起草《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的专家,程世东向本报表示,与发达的公路、航空相比,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一直是地区“痛点”。而轨道交通又包括高铁、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地铁。其中,京津冀城际铁路尤为薄弱。因此,为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城际铁路网建设提上日程,《方案》应运而生。“我们提出要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轨道交通是未来重要的交通方式。”程世东说。 程世东介绍说,城际铁路的建设周期一般是四五年。这意味着,不迟于2025年,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将完成并投入使用。 除了城际铁路,目前市郊铁路也相对薄弱。程世东透露,除了在建的平谷线之外,未来北京市还将重点进行市郊交通网的规划建设。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方案》指出,京津冀城际铁路网络将有效支撑和引导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程世东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将改变产业格局。 2015年4月,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开工建设。这被视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动作。但是,北京现代的100多名员工必须从北京搬到沧州,而很多人已经在北京安家。苏少华就是其中之一。 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无疑成为此次产业转移的基础之一。“坐高铁其实挺快。”苏少华说,从北京出发,到位于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开车走京沪高速大约需要3个小时,乘坐高铁只需要50分钟。 程世东举例说,廊涿城际铁路由一家商业地产公司投资建设,这既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又带动了产业发展。因为按照地产商的规划,城际铁路将串起沿线的产业新城,地产商通过为产业新城提供教育、金融、医疗等配套服务获取收益。 对于京津冀一体化,《纽约时报》曾这样评论:京津冀一体化的范围打破了西方国家对超级城市内部距离不超过100公里的基本认识,主要是因为中国高铁的速度,使在更大范围内打造1小时经济圈成为可能。这也是中国在新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体现。
河北不再核发机动车环检标志 尚未使用的全部收回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贾希希)日前,记者从河北省环境保护厅了解到,从8月12日起,河北全省不再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尚未使用的合格标志由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环保局负责全部收回。今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严格落实机动车排放检验标准要求,将排放检验数据和电子检验报告上传环保部门,出具由环保部门统一编码的排放检验报告。   近日,环境保护部、公安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排放检验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环规大气[2016]2号)。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河北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河北省将统一排放检验报告格式,实施全面推行机动车排放异地检验。同时通知中明确,环保部门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一律不得开办机动车检验机构、参与或变相参与检验机构经营。   根据该通知要求,全省不再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尚未使用的合格标志由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环保局负责全部收回。   据了解,机动车生产企业和机动车所有人应当依法进行机动车排放检验。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严格落实机动车排放检验标准要求,将排放检验数据和电子检验报告上传环保部门,出具由环保部门统一编码的排放检验报告。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将排放检验合格报告拍照后,通过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监管系统上传公安交管部门。机动车排放检验周期应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周期一致,免于安全检验上线检测的车辆不进行排放检验。公安交管部门对无定期排放检验合格报告的机动车,不予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   此外,环境保护部门要对排放检验机构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方式,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查处结果,依法严肃查处违法的排放检验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