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o226 figo226
关注数: 5 粉丝数: 81 发帖数: 854 关注贴吧数: 21
买跨骑一年骑了不到五千 前几年疯狂迷恋摩托车,各种看摩旅,骑行。在去年十月份一个星期增驾,想着自己不想骑快,慢慢骑欣赏路边的风景,选了好长时间车,最终选了辆小太子铃木酷道155。两个星期黄鱼,没有合适的,一辆20年车减震漏油有摔倒abs灯一直亮,骑了下到是很好骑,发动机也安静,要价也不便宜。于是直接去提的新车,砍了半天价,当天付款提走。我一开始觉得骑起来有点偏,以为是没咋骑过这车,以前只骑过125,也许是自己坐姿,骑行姿势有问题。骑了几百减震就漏油了,减震管不光滑有沙眼,一千多点保养,给售后说了,也没说什么给换了一根减震。后来越觉得骑起来有点偏,骑到2000多去保养给售后说,人家骑的没问题。回家自己打的铃木售后,人家说过一个月有铃木活动,让技术给我看看。等了一个多月铃木技术过来试骑也说没问题,可我自己觉得走直线就是骑起来难受,过年也就放那了。过了年找市场jiandu人家说有合格证就是合格的,铃木shouhou让自己找地检测,他们说没问题,我自己问遍本地检测,维修也没有检测的。鲁Q,谁能知道本地有检测前后轮不在一条直线的。下边是图片。话说这车150中动力真可以,90以上还有动力,极速不到一百二,发动机调教可以,车身也稳,要不是觉得骑不了,本打算骑到报废的。大家看看车后轮是不是不在中轴线,骑起来车会往右偏点,往左压一点车身,车头有看起来是歪的,仪表盘也看着歪,难受不想骑!后轮是调过的,不存在把后轮调歪的,再调大齿和小齿不在一条直线的。特地买的水平仪,后轮偏左一公分。
冬天薄皮筋抽手抽的厉害,大珠子又带不动,再换小配置没意思,想着这皮筋动能过剩到底是啥? 上网找慢放视频,发现皮筋回弹速度太快,离开弓头还快速往前冲,冲到最远距离又会回弹回来,打到手指或者虎口,冬天皮筋拉力小,更容易被回弹的速度拉开,更容易打手了。 怎样才能不抽手呢?要么调整姿势正好不回弹到手上,要么快速甩手也管点用。姿势是难找了,我在想回弹到手上,只要速度不快,是不是就不会疼了。怎样回弹速度慢呢? 一是出去的速度不快,回弹自然慢,那就是初速低点。二是皮筋冲出弓头没有足够力量拉开皮筋,回弹的速度也不会快,那就是要用厚点皮筋,回弹的速度难以拉开皮筋。所以我就想到了厚皮筋直条。 首先厚皮筋直条速度稳定。锥度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很轻松使小头拉极限,而极限回弹是初速度的关键。厚皮筋直条想要拉开力量自然大,可是不需要全拉开就会有不错的回弹力。厚度保证力量,而直条保证力的稳定输出(锥度是小头收缩距离快),所以即使拉到七五成到八五成都会有不错的速度输出,而且厚皮筋有力,速度又稳定,珠子试用范围广。再就是皮筋厚没有锥度,飞出去的皮筋很难拉开皮筋,所以回弹就会变慢,自然打手不疼。 于是买了两米0.75的厚皮子,裁成1.5的宽度,49的无架,拉距在100到120打了一下午,三点多出去,七点半才会来。打的7.5 8 8.5珠子和11的丸子,直条试用范围广,速度也不会差多少,也不说动能过剩了,虽然皮筋厚,但是不全拉开,拉力也属正常,一下午也没事。而且就用了一条无架,怎么也有四百多发吧,愣是开口也没有。 邓飞虎0.8厚1.7宽27长的配置也这么玩的话不知咋样!
当你接触现代弹弓的打法,上下两根皮筋重合,捏兜要放在颧骨上,把撑头尖对着目标就能击中。这是因为中心线和目视线是上下重合的,可在你的大脑里会认为这俩是同一条线,或者说皮筋线的方向也是中心线的方向。在打高处或者地处目标时这两条线不再平行,所以原先的瞄点不再适用。横握虽然最科学,但是却不太符合人体学,不太好发力,时间长姿势难受。当换成斜握的时候目视线和中心线不再是上下重合那又怎样打呢? 其实目视线和中心线的关系还是一样,只不过斜握的时候他们变成倾斜的平行线,当你视线到目标,手里中心线需要斜着指向在目标,并在目标处相交,这时候就可以击中目标了。这里的最难点是中心线要和你的目视线保持平行,不能这个目标选一条相交线,另一个目标换成别的相交线,这样的斜握是练不成的。每个人所选的目视线不同,击打的动作也会不同,所以斜握每个人打法不尽相同,各有特色。你可以调整好歪头角度和前后手,撑头正好经过你的目视线,这就是斜握瞄打了(图一二)。当然你可以直接看准目标,调节后手的位置直至击中目标,渐渐的就可以掌握这条中心线了,这就是估打啦。也可以想巴基斯坦高手那样竖握图三(很多竖握都是中心线打法,中心线经过眼的下方),甚至像泰国马那样放在胸前图四。需要你明白的是,斜握不要试图让目视线和中心线重合一条线,也就是试图瞄中心线,某些角度能做到目视线和中心线重合,但是有些角度不行,而且由于瞄中心线会使头角度过低,姿势也会变的难受(斜握看皮筋来确定方向都是在瞄中心线,小夹角,瞄皮筋之类的)。 斜握瞄打需要找到合适的角度才可以把撑头放在目视线的方向上。而估打更多是个人感觉上,你看着目标是可以感觉到中心线也在目标上的。不管什么打法,目视线和中心线平行的姿势是需要你自己练习找到的。
我认为的估打 估打相信每个玩弹弓的都思考过的东西,感觉存在,想要抓又抓不到。我认为有瞄点,参考皮筋延长线,小夹角,皮筋中心线都不应该算估打。不是估瞄,瞄估的区别,估就是估。 那估打就不会看皮筋吗?当然不是,我们看几个估打的大师邓飞虎,龙鳞弓向亚洲,大海鱼许其成。他们打弹弓的动作比瞄打还标准,也难怪有人不相信是估打。他们也是拉弓,贴脸,瞄准,他们的姿势和瞄打有什么不同。 这不同就在于他们眼睛看的是目标,而动作是他们日复一日的琢磨出来的,这些动作包括前后手的左右和上下位置,前手的握弓姿势,后手捏弹手腕的弯曲,上臂和背部的发力,甚至上半身的姿势和扭头角度和皮筋贴脸位置,等等这一切都影响着弹丸的指向。眼睛当然会看皮筋,但只是余光(我不知道弓自在的视频想说什么,让他二十次不看皮筋试试,早打飞了,就那一两下根本说明不了什么),会思考这时候弹弓的指向对不对,指没指向目标,偏左右上下,应该怎么调整前后手,上半身有没有倾斜,后手发力对不对,这些都是在打弹弓时思考的。 当你一个个解决这些动作问题时,就不会纠结是估是瞄的问题,这只不过是个人喜好,不应该是打弹弓的问题。 打弹弓近三年了,陆陆续续解决动作问题,水平也提升,五米打打泥丸,十米打打瓶盖还凑合,不会拘泥任何角度,户外五六十米也想撸撸,人前准度也不会下降很多,因为心里有底,不会打的很差(有次户外有个人过来,非让我打三十多米的小罐子,三发打中他请吃饭,结果第三发打中,不认识也就没吃饭啦)。我没有什么天赋,更成不了大师,大抵也就是户外够玩的水平了。
弹弓奇才——龙鳞弓 土家人·龙鳞弓,原名向亚洲,湖北恩施人。2016创造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一分钟内以乒乓球发球机向上发球并用弹弓射击,15发12中,命中率80%,距离4米。 龙鳞弓已不在江湖,他的传说却一直流传着。龙鳞弓飞靶射乒乓球,十中十。一日偶见空中飞行的蜻蜓,随手出弓10米飞靶应声而落。四发三根牙签,连爆手指上乒乓球,甚至是指尖泥丸,可见龙鳞弓的技术具有极高的精准度和稳定性。龙鳞弓更擅长的是远距离射击,轻松六十米连中小塑料瓶,pk国内某大师超远距离三发击中平底锅,声音铮铮作响。传说直播400米击中过平底锅(闻者多,但无视频考证)。 最让人钦佩的不是龙鳞弓的技术,而是打弹弓动作潇洒漂亮,全网最帅气的后手无出其右。龙鳞弓发明的弹弓断竹,现在能做到者很多,但像龙鳞弓这样潇洒随意的却再没有人做到。 弓无定式,无瞄无参考; 随心而动,弓随人动; 人听弓声,心如止水; 动如流水般自然; 广阔无垠于胸襟; 忌浮躁,意想皓空念月; 逐婵娟之意; 朗朗乾坤之浩然; 人念意境,眼传于心; 心感执弓,弓随我动; 从心始于万化。 龙鳞弓视频虽多,但流传的技术却很少,实在可惜。我们理解不了大师心得,单看动作,却可窥得一二。 龙鳞弓打法: 采用龙鳞弓的打法,拉距尽可能长,前手用斜握30-60度,用指推。后手要采用正手捏兜,拉距后手臂打开角度在45-110之间,加紧背夹,眼睛首要看目标。关键是后手的动作:用食指指肚和大拇指指肚捏紧皮兜(大猪可捏紧珠子,不是海派捏珠),不要用指关节卡珠,大拇指顺着皮筋方向,双指斜向下,手背斜上后上。注意要双指发力,手背感觉受力,随着手臂打开需要回腕。 弹弓户外几乎都是中拉距,但一般只是过耳,拉距在2250px左右,皮筋裁长在17、450px左右。但是随着拉距加大,手臂打开,后手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歪兜,爆弓门。所以一般采用反手捏兜或者是回手腕平手捏兜,这种后手一般是静态打法。当你双指捏紧皮兜时,歪兜问题会自然解决,而且平直好发力,拉满弓不是问题。所以龙鳞弓有个视频是二指禅俯卧撑,来锻炼臂力和指力,可见后手的重要性。 注意:平时没有采用中大拉距的不要轻易尝试,容易爆弓门,不正确的捏兜容易导致肌腱炎。
一种兼顾速度和使用寿命的扁皮拉伸比算法 扁皮锥度增加了弹丸速度,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但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增加速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扁皮的使用寿命 。锥度越大我们感觉使用寿命越短,有的弓友3015、4018甚至也就打几十发,而小锥度2012、1812可就耐用的多。 在算皮筋长度的时候,用拉距除以拉伸比(一般都是6.5倍)得出皮筋长度,或者根据皮筋长度乘以拉伸比可以得出可以拉多长,事实这是错误的,看今天帖子@此名如雷贯耳,就提出由于锥度的原因,扁皮拉伸比不再是6.5倍,后面拉的长,前面拉的短。这时候拉伸比怎么计算呢? 晚上没事,研究了一下,计算公式可以看下图片。最终得到的拉伸比公式(a+b)/2b。其中a是小头宽度,b是大头宽度。公式乘以原始拉伸比就是实际拉伸比。 拿最常用的锥度2012 20cm来看;根据公式实际算拉伸比应该是5.2倍,也就是说20cm实际拉伸距离应该是104cm,而不是6.5*20=130cm。当拉倒104的时候小头就已经是拉伸极限了,再度拉伸小头的距离不会变,前边继续变长,但是这时候小头就要妈娘了,已经超过极限,承受的拉力将带来不可恢复破坏,所以小头就容易断掉。 再来看看有个弓友用的4018的锥度 实际拉伸比为4.7125,20cm只能拉伸94.25。我用的锥度是1812,实际拉伸比是5.42,20cm可以拉到108cm,我平时拉距基本在110cm,小白皮有时候可以打400发,在外面撸了一个下午都没断。所以这是一种即兼顾速度又有使用寿命的算法。 大锥度不是不耐用,是按照平时的拉距拉的过于极限了才容易断。所以大锥度实际拉伸比小,小锥度(平条无锥度)实际拉伸比越接近原始拉伸比。
解密一代宗师邓飞虎 邓飞虎打的多准就不用我多说了,只要喜欢玩弹弓的人都知道。 但关于他的打法几乎没见过有人说清楚过。 现在知道的信息:1、他说不知道什么是估打还是瞄打。2、他说打弹弓只看目标,不看撑头皮筋。3、看视频他打弹弓时候确实没怎么看撑头皮筋(当然余光看没看谁也不知道)4、他打弹弓不会很快,让人总感觉他在瞄。 综上信息:○1他没说谎那就是只看目标的估打(两眼看目标确定目标的方向,双手配合着瞄准这个方向),就是因为打的多了才精准;○2他说谎了(他可能不说怎么打,但他绝对不可能说谎)那他打弹弓也需要瞄着打,因为他总是在瞄一会再打。 如果说1结论正确的话,那我们估打就多练,练的多了就会像他一样精准,以后还会有邓飞虎出现。如果2结论正确,打弹弓需要眼瞄的准。 但是我理解的是当你两眼只看目标时,你会清晰的感觉到目标的方向,拉弓靠前后手的手感,去指向目标,你会感觉不难(不要参考撑头皮筋的方向去指),特别是后手感受到皮筋拉力的那只指向会很明显,他就是靠这种感觉调整方向的。眼睛直看目标,双手拉弓大致的方向,这时候后手继续拉动指向目标,前手配合微调,瞄准了放兜。这能解释他瞄有不是瞄,以及拉弓时候的动作,你看视频他后手动的时候前手也会微动。是一种动态的瞄准。另外他拉皮筋贴脸为什么会那么狠,他不是在找定位,那是他习惯那个角度盯目标! 泰国马也是大神,他打弹弓甚至姿势都不固定,也是只看目标,他可以前后手配合的很好。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或者你看快手上的高手,他们打弹弓一定是两眼看目标(顶多是余光看撑头皮筋到没到位),不会以来撑头和皮筋作为参考。 个人理解,欢迎讨论。
论瞄打的限制 昨天我发了个帖子,“估打”也可以打的很精准,而且不难练。可能都不太看好,就是说说瞄打的限制。 瞄打就是眼睛参考撑头一个点,或者看皮筋方向,或者有的人会看角平分线为自己找到方向。三点一线嘛,小孩子都知道,打$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而且科学解释的通。一般都会采用这种方法,可问题是弹弓的三点一线和弹道(皮兜和弓门中间点连线)并不一致,即使你瞄的在什么接近,两条线还不会一致,还是会有很小的夹角,所以不同的距离高度你会来回找瞄点,而且打目标一般不会正中,会是一个范围。横握瞄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为了达到两条线要求颇多,要求横握上下皮筋重合,前手固定住瞄准目标,后手也要拉到固定位置,这些都是在保证两条线的一致。但是练久了就会发现打固定位置的靶比较准,换换位置高度瞄点又不管用了,没事我再找瞄点,再接着练。前手一定要稳才能瞄准目标,后手拉到同一位置要固定住,姿势要固定住就准了。可前手稍微一动,后手没拉好就会不准了,还是自己练的少,接着练,固定的死死的就准了。 有的人熟悉了动作弹道自己就会清楚弹着点,不会那么费劲的看瞄点,选择相信自己的感觉,放的时候再大概看看撑头 皮筋的方向也会很精准。打的快还不用来回找瞄点。这就是自己在估,估的不会有瞄的准,不可否认有的人练多了还是挺准的。 所以打弹弓不能相信眼,那相信什么呢,相信感觉?看着目标,拉开就打?那不是瞎打吗!我说的是要相信手。我不是说的多玄幻,我们平时用筷子夹菜,用斧头砍树,用锤子砸钉子,农民用锄头锄地,你用球杆捣球不都是相信手吗?还用眼睛一直瞄着打吗,眼 只是在看目标!打弹弓就像开车 两眼看前方 手配合好就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