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头疼 看完了头疼
关注数: 33 粉丝数: 95 发帖数: 1,371 关注贴吧数: 36
《一代枭雄》水太深,看得我头疼,都进来探讨下。 这部剧被压缩的东西太多。一个特写背后都有故事,这太牛逼了。昨天我看了一天又重新翻了几集看看。最后头疼决定放弃了。下面我说说我这几日思考的结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先说说第一个我想通的问题。 胡前宽。 胡前宽的历史原型有多种说法认可最高的是胡琏和陈立夫。但是结合历史背景何辅堂初遇胡前宽的时候年代应该在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初期。胡前宽提到过是去见冯玉祥的这应该是在1930年中原大战蒋冯开战前夕。 胡琏1928年~32年任连长 营长 团长。就算30年初任职团长也不敢给地方军备旅长耳光吧?更何况有资格见冯玉祥么? 陈立夫1929年 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是国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秘书长。陈立夫绝对是有资格见冯玉祥的人物但是1929年就坐到“秘书长”这个位置的陈立夫明显和解放战争前夕的秘书长应该不是一个人。其一,一开始胡前宽是长官还没有人叫秘书长,秘书长这个位置是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在次出场时候的称呼。这个时候的陈立夫,1938年—1944年 任教育部部长。已经不是秘书长了且跟军方不沾边。 三号监狱最高长官是陈诚。沙里宾说魏的文件时伪造的时候说过胡宗南要人也不可能绕过陈诚将军直接过来。陈诚是淞沪会战的总指挥。沙里宾老虎皮也都是打过淞沪会战的人。所以沙里宾是陈诚的土木系旧部是不会有错的。胡前宽一定是土木系的人也是不会错的。 我们来看看这个人的履历; 罗卓英。 罗卓英1928年秋蒋介石成立陆军第十一师,任命陈诚为副师长,罗随之任参谋长。1929年春,陈诚升师长,罗卓英被任命为第三十三旅旅长,旋即升副师长。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第十一师经徐州、砀山、杞县进击,与冯玉祥部激战于归德。 从时间上看1929~30初罗卓英的中央军十一师参谋长或者副市长的职位欺负一个驻军旅长还是问题不大的。剧里的胡前宽虽然看着斯斯文文的但是很暴力。一出场就狂扇耳光,再次出场就对欧阳荣大发雷霆。这怎么看也不像个斯文人干的事儿,这明显是个带兵的武夫。 再来看看胡前宽二次出场时被称为秘书长的身份。这个时间明显是抗战胜利后应该在1945年期间。 罗卓英1945年5月,罗卓英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这个中央执行委员也算是和“秘书长”沾边的文职。 胡前宽最后一次出场是刚想去抓何辅堂的时候上级公文到了。这个时间应该是在1945年末。因为8月开始谈判1946年解放战争就开始了。所以这个时间段大概在10月~12月期间。 罗卓英1945年11月19日,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协助唐生智守卫南京。月底,南京即告失守,罗重回苏、皖、浙边区,接替薛岳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归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 这点上也很符合胡前宽已国事为重放过何辅堂的条件。 其实是不是罗卓英也不重要,因为这部剧改变了小说的很多东西。所以胡前宽也不一定就有其历史原型。但可以肯定的是,胡前宽一定是陈诚土木系,且打过淞沪会战(参考沙里宾老虎皮)。一定是个军人出身,陈成部下,带过兵打过淞沪会战,做过文职,解放战争中又去带兵的角色。而胡琏一身一直挂军职纯将领是不可能满足“秘书长”这个称呼的。陈立夫是个纯粹的政客也没带过兵上过战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