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灬良一 一法灬良一
我是17k小说网签约作者,炎黄子!请大家多多关照!
关注数: 19 粉丝数: 79 发帖数: 4,155 关注贴吧数: 30
开始真的谅解忘语了。 自从开始尝试写小说以来,真的开始谅解忘语了。以前总不明为什么那么晚才更新。现在也彻底明白了。不知道他具体情况,至少我知道我是什么情况。 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照顾老妈起床洗漱,买早饭,吃饭,然后就是听着她一上午的又哭又闹,外带十几分钟扶着她上一趟厕所中度过。期间都在偷空睡觉或者偷空写几张小说,还要外带教导孩子。 下午吃过饭就干脆关上电脑,去医院照顾还在医院的岳父,他是胰腺癌,上个月才做完手术,现在是放疗第二阶段。可惜噩耗传来,胰腺癌扩散到了肝上。这又正说着要做介入。 等到了晚上回到家,吃过饭,才算彻底的空闲下来,整理一下思路才开始写小时候,匆匆写完之后复查,这个时候抬头一看已经过了半夜十二点,在顺手上传一章新章节,把复查完的村道草稿箱里…… 这是时候,时间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了半夜两点…… 现在我才明白并且谅解忘语。我家里这么多事情,还要折腾到这么晚呢,他那边虽然可能没我事情都,但是白天也不免要忙一些其他事情…… 哎*……做过才体会,体会才谅解……希望大家也多谅解一下吧…… 对了,我那小白小说已经更新二十几万字了。呵呵,不容易,还在努力挣扎的坚持着!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实在是不太会写。希望大家多多提意见!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qidian.com%2FBook%2F3337070.aspx&urlrefer=acfa608f7588165566869bb965efc77d 神遁门 请大神们不喜勿喷,意见倒是可以提……呵呵……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它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 此功法历史悠久,简单易学,功效显著。共八节,又分武八段与文八段两种。武八段多为马步式或站式,又称北派,适合青壮年与体力充沛者。其名称出北宋?洪迈《夷坚志》:“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南宋?曾慥《道枢》辑其基本功法为:仰手上举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西单托所以安其脾胃;返而复顾所以理其伤劳;大小朝天所以通五脏;咽津补气左右挑起手;摆鲜鱼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另《医方类聚》、《灵剑子导引子午记》等均载有类似功法。现在流行的是晚清时所传的歌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结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文八段又称南派,多用坐式,注重凝神行气。其图式出南宋?河滨丈人《摄生要义》。明?王圻《三才图会》载有类似图式并附有功法。高濂《遵生八笺》括为歌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生津。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脚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精。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汨汨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子后午前后,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亦附有功法八图,并于歌诀有详细注释。曹无极《万育仙书》曾转载此诀,后世流行颇广。
清静经 清静经 --------------------------------------------------------------------------------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子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