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聚正 周聚正
关注数: 0 粉丝数: 27 发帖数: 1,219 关注贴吧数: 23
【讨论】小弟藏于3篇文章的社会现象 狗 我家里养了两只狗,一只体型较大的黄狗与一只体态娇小的花狗。因为品种的原因,小花狗非常聪明,卧倒、站立、翻滚、握手、捡拾东西等极易教会,深得我父母之喜爱。而大黄狗却总是傻傻的,怎样也教不会,就只会天天围着你跑来跑去。城市不让样大型犬,父母总想把大黄狗送去乡下,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跟我商量这件事,得到的结果总是否定的。 而当那年父亲告诉我,大黄狗被城市里一些专门药狗吃肉的人给药死了以后的一个月里,我渐渐的明白了。这两只狗虽然在你高兴的时候都会围着你打转。露出鲜红的舌头,呼着热气,一副很高兴的样子。但当你生气难过时,就出现了分别。小花狗因为聪明,发现主人情况不对,迅速的跑回狗窝,躲得远远的,大气不敢喘一声。而大黄狗因为笨笨的,它总是迎头而上,摇晃着尾巴,围着你转圈。而我也总是习惯性的摸摸它的脑袋,它也十分受用,并总是趁我不备想舔我一口。这样一闹,不知不觉心情转好,许多事情也渐渐想通了。 直到现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想起这个场景,我的眼角总是泛着泪花。不是因我我这个人太感性,是因为当你遇到困难、挫折时,当你感到忧伤、惶惑时。那些明知道帮不上忙,却仍然站在你身边陪你一起烦恼,一起皱眉的朋友,难道不值得你铭记吗?虽然只是一只狗,但是冲着它这种傻傻的精神,这股笨笨的作风,难道就不值得一个七尺男儿,流下一滴热泪吗? 金毛健形动如风,孤叶绕膝静分忧。名利众生千万万,不如一犬知人心。谨以此文告诫药我黄狗之人,做人真的不能太自私。 聚正 作于2013.12月 喜恶 我喜爱音乐,因为它有助于我的思考,可以启发我的灵感。最近整理了一下硬盘里的MP3文件,错愕的发现超过十分之七的都是外文歌曲。难道我也成为哈美、哈韩、哈日等觉得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人了吗?我反思了一下,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电脑硬盘里的外文歌之所以多,是因为我听不懂它。当我查了查对应的歌词意思,其实也就那麽回事了,听之再无原来的感觉了。 现在的流行音乐,十首有八首歌是以爱情作为主旋律。不是说爱情不好,这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东西。只是那麽多动人优美的弦律就只能用来表达爱情吗?难道只有爱情是美丽的,其他的东西就不美好了?我认为不是的,一首立志的歌曲,(如:《英雄》、《爱拼才会赢》、《从头再来》、《我们是冠军》等)一首歌颂友情、亲情、理想世界的歌曲,(如:《朋友》、《你鼓舞了我》、《我和你》、《怒放的生命》等)远比情歌更能触动人心,更易成为经典。有的朋友就说了,听情歌的时候也能触动我的心灵啊。我来给你解释一下,情歌之所以触动了你的心灵,是因为你在听得时候,把它与一个故事对应起来了,或许是你的故事,或许是mv里的故事。(《我心永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听它的时候一定会想到它背后的电影吧)这也是情歌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因,因为你觉得它是为你而生的,它是属于你的歌曲。 情歌如此之多,是因为歌星们将歌诉说的艺术变成了谋生手段,将歌曲等同于“商品”。是商品就必须要讨消费着喜欢,就要有广阔的市场,而情歌恰恰就符合这一要求。艺术成了献媚,学术为了争名。在如此泛滥的潮流中,又有多少创作是能够启迪人心里,推动人前进的作品呢?伟大的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兴趣。是广大劳动者在劳动之余,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创造的。他不需要以兴趣维生,完全出去对艺术的追求,他所创造的艺术是朴实的,是无私的。这种没有失真的艺术,才值得人们珍惜。艺术如此,学术如此,摒弃了为自身利益考虑的想法后,创造出来的东西那便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谨以此文,向埋藏于社会底层的未来的人类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教育家、规律学家们致敬 聚正 作于2012.12 玻璃外的世界 玻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品,如果说一个人的家中没有一件东西是玻璃制作的,那麽它一定是一位远离现代生活的人。玻璃显然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标志,电视机上有玻璃,显示器上有玻璃,智能手机有,平板电脑亦有,窗户、器物、镜子……。仔细想想除了睡觉,不,应该包括睡觉,人们大部分的时间(少数人是全部的时间)都在玻璃的面前。 年少时,当我透过窗户,观察外面的景物时,我不禁产生质疑,窗外的世界是我看到的那样吗?于是我打开窗户,世界没有变化,哦~世界就是那样的。那麽,假设玻璃是可以控制的,当信息要透过玻璃时我们将它挡住并换成我想给你看的信息,这样的话,你透过玻璃看到的世界还是真实的吗?玻璃怎么可能控制。玻璃可以控制?举个例子,比如眼镜,你近视了眺望的世界是模糊一片的。如果没有眼镜你眺望的世界就应该是模糊一片的(别人的世界不是模糊的,因为那是别人的世界,不是你的世界),而眼镜的出现改变了你的世界。反过想,眼镜给世界一个虚假的你,这个你视力是正常的。这是一个玻璃改变世界的例子。再举个例子,比如单面玻璃。它的这一面是透明的,那一面却是镜子。当你站在这一面时,那一面的人把它当作镜子,冲你挤眉弄眼时,你的心里会不会有一丝蔑视、嘲笑的感觉呢?这是一个玻璃可控的例子。 有的朋友就说了,就算玻璃可以控制怎么了?我不会不通过玻璃去看世界吗?朋友,这是一个方法,但有些事物必须要用玻璃来看。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人类探索太空,探索宇宙。观察星辰的望远镜,上面有没有玻璃?它在哪?拍摄影像的科学仪器上有没有玻璃?它在哪?空间站里面有许多航天员,他们通过什么观察舱外的世界?就算你,踏上了月球,站在了火星,你敢不敢揭下面前的那块透明的东西? 瞧我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只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吓唬一下读者,只为阐述“眼见未必为实”这个粗浅的道理。所以人有五感,真空随不能传播声音,但大地能、金属能。也许未来的宇宙探测器,就能够去倾听月球的心跳,探测火星的脉搏,使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世界。 以上的文章我们只是在讨论狭义上的玻璃。哪,广义的玻璃呢?所以各位读者,当你透过玻璃观察世界时,心里一定要有一方 玻璃外的世界。 向远在日本的革命同志致敬,因为这是一场对思想压迫的斗争。先不管他们的祖先如何,是要是为了正义为了自由而奋斗的人,就应该得到肯定与支持。 聚正 作于2013.12
【散文】一名浪漫主义小人物的三声“呐喊” 狗 我家里养了两只狗,一只体型较大的黄狗与一只体态娇小的花狗。因为品种的原因,小花狗非常聪明,卧倒、站立、翻滚、握手、捡拾东西等极易教会,深得我父母之喜爱。而大黄狗却总是傻傻的,怎样也教不会,就只会天天围着你跑来跑去。城市不让样大型犬,父母总想把大黄狗送去乡下,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跟我商量这件事,得到的结果总是否定的。 而当那年父亲告诉我,大黄狗被城市里一些专门药狗吃肉的人给药死了以后的一个月里,我渐渐的明白了。这两只狗虽然在你高兴的时候都会围着你打转。露出鲜红的舌头,呼着热气,一副很高兴的样子。但当你生气难过时,就出现了分别。小花狗因为聪明,发现主人情况不对,迅速的跑回狗窝,躲得远远的,大气不敢喘一声。而大黄狗因为笨笨的,它总是迎头而上,摇晃着尾巴,围着你转圈。而我也总是习惯性的摸摸它的脑袋,它也十分受用,并总是趁我不备想舔我一口。这样一闹,不知不觉心情转好,许多事情也渐渐想通了。 直到现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想起这个场景,我的眼角总是泛着泪花。不是因我我这个人太感性,是因为当你遇到困难、挫折时,当你感到忧伤、惶惑时。那些明知道帮不上忙,却仍然站在你身边陪你一起烦恼,一起皱眉的朋友,难道不值得你铭记吗?虽然只是一只狗,但是冲着它这种傻傻的精神,这股笨笨的作风,难道就不值得一个七尺男儿,流下一滴热泪吗? 金毛健形动如风,孤叶绕膝静分忧。名利众生千万万,不如一犬知人心。谨以此文告诫药我黄狗之人,做人真的不能太自私。 聚正 作于2013.12月 喜恶 我喜爱音乐,因为它有助于我的思考,可以启发我的灵感。最近整理了一下硬盘里的MP3文件,错愕的发现超过十分之七的都是外文歌曲。难道我也成为哈美、哈韩、哈日等觉得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人了吗?我反思了一下,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电脑硬盘里的外文歌之所以多,是因为我听不懂它。当我查了查对应的歌词意思,其实也就那麽回事了,听之再无原来的感觉了。 现在的流行音乐,十首有八首歌是以爱情作为主旋律。不是说爱情不好,这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东西。只是那麽多动人优美的弦律就只能用来表达爱情吗?难道只有爱情是美丽的,其他的东西就不美好了?我认为不是的,一首立志的歌曲,(如:《英雄》、《爱拼才会赢》、《从头再来》、《我们是冠军》等)一首歌颂友情、亲情、理想世界的歌曲,(如:《朋友》、《你鼓舞了我》、《我和你》、《怒放的生命》等)远比情歌更能触动人心,更易成为经典。有的朋友就说了,听情歌的时候也能触动我的心灵啊。我来给你解释一下,情歌之所以触动了你的心灵,是因为你在听得时候,把它与一个故事对应起来了,或许是你的故事,或许是mv里的故事。(《我心永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听它的时候一定会想到它背后的电影吧)这也是情歌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因,因为你觉得它是为你而生的,它是属于你的歌曲。 情歌如此之多,是因为歌星们将歌诉说的艺术变成了谋生手段,将歌曲等同于“商品”。是商品就必须要讨消费着喜欢,就要有广阔的市场,而情歌恰恰就符合这一要求。艺术成了献媚,学术为了争名。在如此泛滥的潮流中,又有多少创作是能够启迪人心里,推动人前进的作品呢?伟大的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兴趣。是广大劳动者在劳动之余,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创造的。他不需要以兴趣维生,完全出去对艺术的追求,他所创造的艺术是朴实的,是无私的。这种没有失真的艺术,才值得人们珍惜。艺术如此,学术如此,摒弃了为自身利益考虑的想法后,创造出来的东西那便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谨以此文,向埋藏于社会底层的未来的人类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教育家、规律学家们致敬 聚正 作于2012.12 玻璃外的世界 玻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品,如果说一个人的家中没有一件东西是玻璃制作的,那麽它一定是一位远离现代生活的人。玻璃显然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标志,电视机上有玻璃,显示器上有玻璃,智能手机有,平板电脑亦有,窗户、器物、镜子……。仔细想想除了睡觉,不,应该包括睡觉,人们大部分的时间(少数人是全部的时间)都在玻璃的面前。 年少时,当我透过窗户,观察外面的景物时,我不禁产生质疑,窗外的世界是我看到的那样吗?于是我打开窗户,世界没有变化,哦~世界就是那样的。那麽,假设玻璃是可以控制的,当信息要透过玻璃时我们将它挡住并换成我想给你看的信息,这样的话,你透过玻璃看到的世界还是真实的吗?玻璃怎么可能控制。玻璃可以控制?举个例子,比如眼镜,你近视了眺望的世界是模糊一片的。如果没有眼镜你眺望的世界就应该是模糊一片的(别人的世界不是模糊的,因为那是别人的世界,不是你的世界),而眼镜的出现改变了你的世界。反过想,眼镜给世界一个虚假的你,这个你视力是正常的。这是一个玻璃改变世界的例子。再举个例子,比如单面玻璃。它的这一面是透明的,那一面却是镜子。当你站在这一面时,那一面的人把它当作镜子,冲你挤眉弄眼时,你的心里会不会有一丝蔑视、嘲笑的感觉呢?这是一个玻璃可控的例子。 有的朋友就说了,就算玻璃可以控制怎么了?我不会不通过玻璃去看世界吗?朋友,这是一个方法,但有些事物必须要用玻璃来看。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人类探索太空,探索宇宙。观察星辰的望远镜,上面有没有玻璃?它在哪?拍摄影像的科学仪器上有没有玻璃?它在哪?空间站里面有许多航天员,他们通过什么观察舱外的世界?就算你,踏上了月球,站在了火星,你敢不敢揭下面前的那块透明的东西? 瞧我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只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吓唬一下读者,只为阐述“眼见未必为实”这个粗浅的道理。所以人有五感,真空随不能传播声音,但大地能、金属能。也许未来的宇宙探测器,就能够去倾听月球的心跳,探测火星的脉搏,使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世界。 以上的文章我们只是在讨论狭义上的玻璃。哪,广义的玻璃呢?所以各位读者,当你透过玻璃观察世界时,心里一定要有一方 玻璃外的世界。 向远在日本的革命同志致敬,因为这是一场对思想压迫的斗争。先不管他们的祖先如何,是要是为了正义为了自由而奋斗的人,就应该得到肯定与支持。 聚正 作于2013.12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