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sync nicegtx660ti
关注数: 32 粉丝数: 29 发帖数: 2,217 关注贴吧数: 27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NPD) 首先给出DSM-5中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定义,有机会再慢慢更新。 人格障碍: 个体的人格模式显著偏离其所处文化的期望,表现在看待自身、他人或事件的方式,情绪体验和表达,人际功能和/或冲动控制上。个体的人格模式必须具有跨情境的普遍性和缺乏弹性,跨时间的稳定性,首次发作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并且导致明显的痛苦或功能损害。个体的这种长期功能模式也不能被其他精神疾病、物质使用或躯体疾病的表现或后果来更好地解释。可见,人格障碍是思维、感受和行为的持久模式,具有跨时间的相对稳定性。 自恋型人格障碍: 一种需要他人赞扬且缺乏共情的自大(幻想或行为)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起自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5项(或更多)症状: 1. 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优胜者)。 2. 幻想无限成功、权利、才华、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先占观念。 3. 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特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所理解或与之交往。 4. 要求过度的赞美。 5. 有一种权利感(即不合理的期望特殊的优待或他人自动顺从他的期望)。 6. 在人际关系上剥削他人(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别人)。 7. 缺乏共情:不愿识别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8. 常常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 9. 表现为高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