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桐女史 洗桐女史
关注数: 50 粉丝数: 1,026 发帖数: 6,477 关注贴吧数: 18
【原创】康熙之死-因月食而讳疾忌医的皇帝 翻电脑找出一篇10年写的旧文,我一直以为发过了,结果居然没有。。。 该文写了康熙临去世那几天的经过,注释略。 关键词:月食+冬至+七旬万寿,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冬至是二十日节气之首,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是大祭。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年近七旬的康熙皇帝像往常一样,前往位于永定门外二十里的南苑进行围猎。南苑又称南海子,乃是皇家羽猎田狩讲武大阅之所。 一连十四五天,皇帝都在愉悦的狩猎活动中度过——每日寅中(凌晨四点)即起身用膳,直至黎明之前,所有准备已然就绪,单等狩猎讯号的发出,一天的围猎就这样开始了。这几天,天气愈来愈冷,年迈的皇帝仍依然故我,不知疲倦的享受着这份乐趣,藉此以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然而在外面吹了太多的冷风,使得他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风寒。起初康熙对于身上的不适并不以为意,然而随着病情的加重,不期而至的疲倦、精力不济,让他不得不中断了兴致正浓的游猎活动。十一月初六日,下了整整一天的雪,皇帝下令侍从清理御道上大量的积雪,以为明日返回畅春园做好准备。这一日,刚刚奉旨查勘完仓务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带领辅国公延信等人前往海子面见康熙皇帝。胤禛向康熙奏报了京通各仓库存米廒数量成色等情况,并就如何支领及修建米仓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仓粮霉变、亏少米石皆因仓场监督未尽其责,新旧交结时每每相互推诿,迁延日久,事后难以追查所致。所以必须追究这些人相应的责任,并应明确权责,日后交结之时,如遇米色霉变,不能接受等情应即行题参,着前任赔补。凡此种种,无不切中时弊,条理清晰。康熙认真听取了胤禛的汇报,久议方散。是日,皇帝气体虽虚,面色清瘦,却无甚大碍。 然而第二天大早一起来,天气的陡变显然严重影响了皇帝的心情,暴躁的皇帝,不顾身体的不适,气疯了似的,迎着凛冽的北风,宛若斗士,昂然前进,穿过一片雪原,缓缓地回到了畅春园。没过多久,病痛恣意地侵蚀着他的身体,身上已是动弹不得,甚或比全身出血还要糟糕。偏不凑巧的是,钦天监早已测算到,在本月的十五日,将会发生月全食,而这一天又正好是冬至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古人一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也是岁末大祭。数千年来,古人一直视日、月食为凶兆,届期皇帝将遣官员行礼,击金鸣鼓;而民间亦敲锣打鼓鸣放鞭炮,以驱走所谓的吞食日月的妖魔,这便是日、月食的“救护”。众所周知,明年将适逢康熙七旬万寿,恰于此时发生月食,皇帝突然染疾,难免会让人心生不祥之兆。虽然皇帝已经奏准“本年十一月十五日月食,凡无执事之九卿詹事科道等官,咸素服前往太常寺,行三跪九叩礼,不作乐,仍击金鼓救护。”,但是在康熙回来之前,却无人通知百姓将会发生日食 。宫内已经通知了在京的西洋医生随时做好为皇帝诊治的准备,罗怀忠和安泰这两位外科医生更是随时待命,然而他们显然未能走进宫中,未能为挽救皇帝的生命贡献绵力。 康熙似乎在刻意掩饰隐瞒自己的病情,就在十一日、十二日,他临死的前一二天,犹接连向各省颁发七旬庆诏 ,是以十三日遽然而薨,外间传闻汹汹。康雍交接之谜时至今日仍是一段难以定论的公案。 康熙似乎在刻意掩饰隐瞒自己的病情,就在十一日、十二日,他临死的前一二天,犹接连向各省颁发七旬庆诏 ,是以十三日遽然而薨,外间传闻汹汹。康雍交接之谜时至今日仍是一段难以定论的公案。 PS.严禁同步到百科或问答中,若转引请标注作者全文转,谢谢~我可不希望又被人将自己的文章肢解,洗稿成他人的原创。
【原创】康熙之死-因月食而讳疾忌医的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年近七旬的康熙皇帝像往常一样,前往位于永定门外二十里的南苑进行围猎。南苑又称南海子,乃是皇家羽猎田狩讲武大阅之所。 一连十四五天,皇帝都在愉悦的狩猎活动中度过——每日寅中(凌晨四点)即起身用膳,直至黎明之前,所有准备已然就绪,单等狩猎讯号的发出,一天的围猎就这样开始了。这几天,天气愈来愈冷,年迈的皇帝仍依然故我,不知疲倦的享受着这份乐趣,藉此以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然而在外面吹了太多的冷风,使得他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风寒。起初康熙对于身上的不适并不以为意,然而随着病情的加重,不期而至的疲倦、精力不济,让他不得不中断了兴致正浓的游猎活动。十一月初六日,下了整整一天的雪,皇帝下令侍从清理御道上大量的积雪,以为明日返回畅春园做好准备。这一日,刚刚奉旨查勘完仓务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带领辅国公延信等人前往海子面见康熙皇帝。胤禛向康熙奏报了京通各仓库存米廒数量成色等情况,并就如何支领及修建米仓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仓粮霉变、亏少米石皆因仓场监督未尽其责,新旧交结时每每相互推诿,迁延日久,事后难以追查所致。所以必须追究这些人相应的责任,并应明确权责,日后交结之时,如遇米色霉变,不能接受等情应即行题参,着前任赔补。凡此种种,无不切中时弊,条理清晰。康熙认真听取了胤禛的汇报,久议方散。是日,皇帝气体虽虚,面色清瘦,却无甚大碍。 然而第二天大早一起来,天气的陡变显然严重影响了皇帝的心情,暴躁的皇帝,不顾身体的不适,气疯了似的,迎着凛冽的北风,宛若斗士,昂然前进,穿过一片雪原,缓缓地回到了畅春园。没过多久,病痛恣意地侵蚀着他的身体,身上已是动弹不得,甚或比全身出血还要糟糕。偏不凑巧的是,钦天监早已测算到,在本月的十五日,将会发生月全食,而这一天又正好是冬至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古人一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也是岁末大祭。数千年来,古人一直视日、月食为凶兆,届期皇帝将遣官员行礼,击金鸣鼓;而民间亦敲锣打鼓鸣放鞭炮,以驱走所谓的吞食日月的妖魔,这便是日、月食的“救护”。众所周知,明年将适逢康熙七旬万寿,恰于此时发生月食,皇帝突然染疾,难免会让人心生不祥之兆。虽然皇帝已经奏准“本年十一月十五日月食,凡无执事之九卿詹事科道等官,咸素服前往太常寺,行三跪九叩礼,不作乐,仍击金鼓救护。”,但是在康熙回来之前,却无人通知百姓将会发生日食 。宫内已经通知了在京的西洋医生随时做好为皇帝诊治的准备,罗怀忠和安泰这两位外科医生更是随时待命,然而他们显然未能走进宫中,未能为挽救皇帝的生命贡献绵力。 康熙似乎在刻意掩饰隐瞒自己的病情,就在十一日、十二日,他临死的前一二天,犹接连向各省颁发七旬庆诏 ,是以十三日遽然而薨,外间传闻汹汹。康雍交接之谜时至今日仍是一段难以定论的公案。 康熙似乎在刻意掩饰隐瞒自己的病情,就在十一日、十二日,他临死的前一二天,犹接连向各省颁发七旬庆诏 ,是以十三日遽然而薨,外间传闻汹汹。康雍交接之谜时至今日仍是一段难以定论的公案。 PS.严禁同步到百科或问答中,若转引请标注作者全文转,谢谢~我可不希望又被人将自己的文章肢解,洗稿成他人的原创。
[原创]康熙五十六年遗诏大义内容与实录之异 康熙五十六年颁发的遗诏大义和实录比,改动处最大的有3处,1、康熙未提及本朝得位之正。2、康熙提到自幼强健,筋力颇佳后直接接幼龄读书云云,未提到挽十五力弓,平三藩兴河工节俭之类的,这些都是要后来加的,同时去掉了情绪激动恳切之语。其他字句改动并不影响原意,同时可知康熙有自评喜怒无常之语,此为雍正所删,由此论康熙因雍正喜怒不定性格而厌恶伊并不可能立伊的言论可休矣。 有学者说实录所载遗诏大义可能删改了,所以涉及建储的内容不多,但却仍能读出其中透露出康熙急于建储的意向,这逻辑实在令人不解,非但实录版本的遗诏无此意,当时公开刊发于邸报的谕旨全文更读不出来。 看了删减康熙言辞激烈的内容,就知道为何李光地等人如此惶恐了,某些专家信口猜测云遗诏大义被删改,可能暗示建储人选的脑补真是够了,通篇明明就是说求求你们别逼我了。“朕非不知言重,激切流血,呼天不应,救死无方,愿尔大小臣邻全五十余年太平天子,因多病昏愦,惟独倦于勤,残喘无几,临轩无益,殷殷剖白,丁宁反复之苦衷也”此非息事宁人,而是表达建储意向?大胆猜测可以,但请小心求证,不要把可能当定论,影响一批人。那些所谓的疑点的澄清起来真是累死人。 PS.资料五月拍的,现在才做好对读,汗死。稍后会发批量的更详尽的资料。
[原创/灌水]有对比才说明问题,若将雍正阴险论套在其他皇子身上… 1、关于雍正残忍杀戮兄弟,有网友认为其他皇子继位断不至于如此。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八、九的死因可疑,至于胤褆、胤礽等人的去世,与雍正没有任何关系,不存在迫害致死的说法。至于说其他皇子继位,不会导致这样的现象,我们来看资料: a、胤禩谋刺二阿哥: 康熙在五十三年十一月说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信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直指胤禩预谋行刺胤礽。需要说明的是,张明德已经和刺客联络好,准备行刺,及回京,得知太子已废,故而该计划已经付诸实施,并非只是有谋刺之念而已。 b、胤禩预谋行刺大阿哥: 雍正云:“从前大阿哥畏人暗害毎夜各门加锁”,但并未指畏何人暗害。而据其另外一道谕旨,则可知,暗害胤褆之人为胤禩:“允禩自相面人张明徳妄谓伊有人君之贵,伊遂不守臣节招集贼众谋弑皇太子及大阿哥。”可知胤禩和胤褆与相面人张明德等预谋谋刺太子事情败落之后,胤禩恨胤褆在康熙面前奏称张明德言伊有非常之福,致使自己功败垂成,获罪失宠,所以产生杀害胤褆报复的想法。 c、将索额图冻饿致死的始作俑者为普齐,此为胤禩党人。 d、在胤礽未废之先,在康熙面前奏报,影射胤礽往江南买玉蛹、小手,即少女和娈童的,是胤禩党人王鸿绪。而胤禩、胤禟、胤禵皆有往江南购买江南女子的行为,特别是胤禟之太监假扮新郎,骗娶江南女子之后送给胤禟。 e、王掞意图联合众人复立胤礽,而胤禩党人王鸿绪得知消息之后,又在康熙面前密奏,意图挑拨。 f、揭发胤礽矾书案的,是阿布兰,而阿布兰之所以那么做,是听从其叔苏努的意见。而苏努是胤禩党人的党魁,同时阿布兰以宗室之尊,跪迎胤禵。他们都是胤禩党人。 凡此种种,还有很多,不一一举例,也许有人要狡辩,说什么康熙和雍正说胤禩刺杀胤礽、胤褆等不可信,是污蔑,史料被篡改过了,但是希望诸位明白一件事,像这种重大案件,不比有没有奉侍汤药这种事,只有内廷的人知道。这种大事,知道的人多,皇帝的上谕是发布给众人看的,所以在这种事情上作伪可能性不大。而且王鸿绪的奏折等俱在可以说明问题。 下面再谈结党的问题。
[录入]雍正嫡后孝敬宪皇后乌喇纳喇氏一家人 雍正嫡后孝敬宪皇后乌喇纳喇氏一家人(孝敬和德妃身世有很多相似之处啊)博瑚察,正黄旗人,都尔希长子,额赫商古之曾孙也。世居乌拉地方,国初来归,原任佐领。其长子诺穆齐亦原任佐领。次子费扬古,奉太宗文皇帝谕旨,令入包衣佐领,在内廷养育,后授三等侍卫,从征朝鲜。及大凌河、锦州等处,俱立军功,授二等侍卫。寻委署前锋侍卫,追藤吉思,击败土谢图汗,及和硕罗汉等兵。叙功,授骑都尉。后由委署护军统领。征鄂尔多斯,及察哈尔、大同等处,屡著劳绩,授内务府总管。请旨归隶本旗。寻授步军统领。奉圣祖仁皇帝谕旨:“费扬古,系初设步军统领,即克胜任,甚属可嘉。著交部议叙,钦此。续经部复议,将费扬古升授正一品步军统领。奉特恩,再赐一云骑尉,寻擢内大臣。卒。其第三子富存,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任二等侍卫。雍正十三年十月,追封孝敬宪皇后曾祖透讷巴图鲁,祖博珊察,父费扬古俱为一等公。(桐桐注:据《永宪录》卷二上,记载,雍正元年“追封皇后之前征西将军费扬古为一等公。妻照贝勒女封为多罗格格。修理墓院,遣官致祭。子孙世袭一等侯。”)费扬古之长子星辉,原任副都统;次子富昌,原任二等侍卫;第四子五格,承袭一等公,现任散秩大臣,兼佐领。孙富赉原任笔帖式;雅亲原任都统;保住,原任参议;巴武,原任护校;德保,现任三等侍卫;德禄,现任通叛;德福,现任员外郎。曾孙达与阿,原任三等侍卫;海福,现任三等侍卫。《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二十三,页299。 PS:真没想到,孝敬皇后的家世和德妃的身世居然有那么多的相同之处,费扬古原在包衣佐领,也是养育于内廷,也曾出征朝鲜,屡立战功。德妃的祖父担任膳房总管,儿费扬古担任过内务府总管,不禁让人称奇,这对婆媳的出身倒真有不少相似之处。不过孝敬的出身显然要比她婆婆好的多。对了,我突然想起来,永贤录中有关于雍正追封皇后之父的记载,所以以补注的方式附在相关位置。才发现,费扬古之妻的多罗格格是雍正封的。这里没说追封,可能雍正元年,费扬古之妻还活着,不过不知孝敬皇后是其妻所生,还是其妾所出。感觉费扬古历经三朝,岁数应当很大了,孝敬看样子和十三福晋兆佳氏一样也是个老来女吧。
〔录入〕实录上关于胤禩议增裁佐领所引发的风波的详细叙述 丙申(雍正三年十一月初二日)谕诸王大臣等。内府佐领、内管领等,从前康熙三十五年间所用钱粮不过三十余万两,今增至七十余万两。朕思以国家征输之额赋而养此并非正项兵丁、无用人口,且逐年增添,无所底止,甚非经久之策,是以屡询廷臣商酌变通之法。据廉亲王奏称,旗下披甲人,每一佐领只二十四名,内府称佐领亦应照此办理。朕云内府佐领下人等甚多,若照八旗裁减,恐不可行。廉亲王奏称,臣属之图巴海,佐领俱系六七人始得一披甲。钱粮照此办理,无不可行。朕因将此事交与庄亲王、及常明、来保,同廉亲王确议,乃廉亲王议将内务府佐领下增甲九十余副。廉亲王在朕前奏请裁减内府佐领之甲,及至议奏,反议增添,诚不知其何心?!若果前奏难行,亦当陈明从前所奏之误,何以面奏可裁,而又议加增,阴险叵测,莫此为甚。伊从前种种奸谋欺骗诸臣,在廷共识其奸,伊计无所施,又借此摇惑此等卑下之人,欲以扰乱政事,且邀人心,沽取名誉,而加朕以不美之名。朕念内府佐领披甲之人多系殷富官员之家人,即如来保、常明家人,披甲者甚多,且内管领人等,即幼稚,亦有钱粮。其披甲钱粮,乃分外多得之项,将此裁去,未尝不可。因酌量定额,每佐领准其留甲五十副,裁其家下披甲内之多者。目前亦不即行裁减,俟其缺出,扣除不补。来保、常明各顾其私,将不甚紧急事件连夜通传,守夜步军不能禁止。以致内府佐领无赖之人齐集廉亲王府门,妄行嚷闹。彼时廉亲王来奏此事,适本日朕廉亲王舅家拨给廉亲王,朕意谓其必因拨给之事来奏,而廉亲王并未声明内府佐领人等嚷闹情由,即行退去。次日,庄亲王、内务府大臣奏称,内府佐领下人等,至廉亲王处嚷闹。朕降旨云,亲王之邸,何得擅入嚷闹,且母妃在内,岂可惊扰,尔等速行逐散,如不散,即行锁拿。若不能锁拿,即将庄亲王革去爵位,来保、常明正法。伊等尊旨前去。乃是日并为至廉亲王处嚷闹。朕往旃檀寺瞻礼,问及提督阿齐图,奏称,三十日至廉亲王处嚷闹,次日至李延禧家嚷闹,且抢去物件,派出官兵拿获数人,等语,朕始闻知。而内务大臣并未向朕奏明。后庄亲王与常明、来保等拿获数人审讯,奏称,据供嚷闹李延禧家,系廉亲王所使,廉亲王亦直认不讳。朕意若果系廉亲王所使,廉亲王必不肯认,今既承认,必非廉亲王所使。朕素深知廉亲王奸诈,因令阿齐图研(严)审各犯,果供并非廉亲王所使。及再问廉亲王,乃云,此等无知小人,我原替他应承来。廉亲王阴致人于死地,而又于他处代为应承,冀人感激,其居心之卑鄙,尚可问耶?况内府下人数百名前往嚷闹,此等不法之事,伊视为淡然,不行入告,置之而去,岂非欲加朕以不美之名耶?此案抢夺李延禧之家,固属不法,至于亲王府邸擅入嚷闹,尤为大干法纪。此俱系庄亲王、来保常明等始则孟浪通传,致引事端,继又不行据实奏闻所致。庄亲王著罚亲王俸三年,常明、来保俱著革去内务府总管。来保著枷号三个月,鞭一百。(桐桐注:第二天,雍正就后悔了,谕内阁免来保枷责,呵呵,真是雷声大雨点小。谁让来保是自己人呢,来保原在辛者库,是雍正继位后,将其拔入佐领下,授为内务府总管的。当时雍正发脾气的时候,确实是气得不轻,只不过转眼之间就觉得做的有点过分了。)廉亲王审定为首嚷闹之五人,著廉亲王查明具奏,交与夸岱、额腾吉,同刑部侍郎二人监看正法。其余为徒四十余人著交与刑部定拟斩监候,秋后处决。至王邸,自有守门官员兵丁,此等之人何由得入?著将伊等交与今日面奉谕旨之王大臣会同察议具奏。近日廉亲王乘醉将伊门下之护军酷打致毙,隐匿不行奏闻,恐死者之家申诉,遣太监等嘱令寝息。今朕当诸臣之前面问廉亲王,初犹支吾,反复穷诘,始俯首无词。廉亲王外市慈厚之虚名,而内忍行惨酷毙人之实。事虽共于巧饰,而欲盖弥彰。著交领侍卫内大臣共宗人府会审具奏。《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三十六,雍正三年十一月丙申(《世宗宪皇帝实录》一,页555-557)
[原创]雍正简易档案 姓名: 爱新觉罗·胤禛 继位前所在旗籍: 满洲镶白旗号: 园明居士(圆明主人)、破尘居士生肖: 马生辰: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1678年12月13日) 八字: 戊午甲子丁酉壬寅 卒年: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1735年9月28)卒于: 圆明园九州清晏享年: 58(虚龄)在位时间: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十三年(1722—1723)庙号: 世宗谥号: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陵寝: 易州泰陵(今河北易县) 星区: 射手座三 黄道宫位置: 射手座18-27度主宰行星: 木星象征符号: 弓箭手理解事物的方式: 直觉优点: 慷慨、自信、有抱负缺点: 缺乏自知之明、内心缺乏安全感、挑剔父亲: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康熙皇帝)生母: 德妃乌雅氏(孝恭仁皇后)养母: 佟佳氏(孝懿仁皇后)子女情况: 10子;4女;3养女成婚时间: 康熙三十年(1691年),时年虚龄14原配: 乌拉纳拉氏妻妾数: 23人。其中后2人,妃5人,嫔1人,贵人5人,常在7人,格格3人(所述品级均依照其死后安葬时的身份计算)后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 齐妃、敦肃皇贵妃年氏最喜欢的颜色: 黑色宠物: 造化狗、百福狗最珍视最喜欢的物品: 曾祖母孝庄文皇后赐其的番菩提小扁数珠、父亲康熙皇帝赐其的凤眼菩提数珠、十三弟怡亲王遗物——玻璃鼻烟壶最宠爱的女子: 敦肃皇贵妃年氏最疼爱的儿子: 六十阿哥福惠最倒霉的一年: 雍正六年、雍正八年最轻松的一天: 雍正四年重阳节大宴群臣(所有政敌均被铲除后的第一个佳节)最畏惧的: 暑
[总结]顺治之命 (妖妖、梦吟、桐桐的聊天记录汇总,有删改)生辰: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正月三十日戌时1638年3月15日(戊寅 乙卯 甲午 甲戌)死忌: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子时1661年2月5日(辛丑 庚寅 丁巳 庚子)大运丙辰 丁巳 戊午因为他没走到戊午运不就死了嘛。另,他八岁多起运。父母父亲漂泊之命,客死他乡,命主与父亲不睦或父亲有病,想继承祖业时有纷争,男命易为色而生风波。另外,顺治父亲早亡,他克父情况严重,比康熙还要克父。他其实需要他母亲和兄弟的帮忙,但跟母亲没啥缘,因为顺治的四柱无印,所以我觉得他和母亲缘薄。事业、婚姻、感情他与人合作的事业会中途而散,谋事难成。男命克妻婚变,还有我怎么老觉得他不像那种很专一的人呀。另外,他时上比肩坐偏财,会因父亲或情人的原因,在事业上发生纷争,一生中常会遇到色情或疾病之灾。夫妻宫一般,反正他婚姻不好,能得妻财,本来他的妻宫对他是有利的,但他的妻财被化成他物了,说明守不住,这点和八有点类似。婚姻强烈不顺,另外还会破祖业。桃花两个,还是比较正的桃花,(一个是仁义桃花,另一个不记得了,得查书。)不算多也不算少,不过比他孙子曾孙子少,雍正三朵,乾隆四朵。顺治还是比较讲情调,比较文雅的。 兄弟比劫太重,说明兄弟多。另外,兄弟宫化为他物,也就是说有跟他一派的,也有跟他做对的,兄弟关系应该不好。性格他个性刚烈,但却有仁慈之心。另,顺治不太喜欢领别人的情吧,做什么事都是先做后谈。命宫是天如星,事多反复,足智多谋,是聪明人,也有才华,但是事业上恐怕会有波折。而且这个人的脾气肯定不好。从八字看,他五行属木,木秀火明之象,应该聪明,文才出众才对。他伤旺,算是食伤格吧,是聪明之人,不过应该是倔得很。食伤,说明这人聪明,但任性而且恃才傲物。他应当很固执,而且喜欢强调理由,不管对什么,明知自己不对也死不承认。身体应该是蛮好的那种吧,精力应该蛮旺盛的,也应该是比较活跃的那种人,也应该比较外向,脾气挺燥的。比劫太重,还克父母,是很强的命,个性也强。另外,他的八字中劫比过重,又无官杀来制,代表没有责任感,游手好闲?(好像不准,但是命书上这么说的)而且他应当是很强势的人,这和雍正不太一样,雍正比较阴,是那种想法很多的人,顺治不是,除了固执己见外,应该是那种心性比较单纯的人,也不像雍正那么矛盾。老四跟老八都属于应该属于那种天性不是很复杂的,但是到了这个环境下,不得不学习复杂,不像十三五行属水,是天生的圆滑。要知道后天学来的,跟天生就有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后天学的复杂而且跟天性中的单纯相冲突,所以人会很矛盾,会痛苦。而且后天学来的用起来总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到了关键的时候,本能就会起主导作用。顺治单纯,但不觉的他有什么心计,所以他的强势和雍正不一样,小四是带有矛盾心理的,顺治是聪明有才气,别人说的他应该都听不进的那种, 文章好,就像李白,有才气吧,文章好吧?不过一点也不会做人,差不多的意思。顺治应该是那种他想做什么事情也不用跟谁商量,也不顾及别人感受,想干嘛就干嘛。外貌及身体状况顺治应该是长得蛮帅的吧,有英武之气,身体应该很结实,比较高大,肤色不白,可能有点红,精力旺盛。不过因为他八字金死绝,肺和骨头可能都不好,和十三一样啊。而且金死绝,估计为人也不讲什么义气。子女子女应该挺好的,都应该有出息的,问题是他死得好早,他的子女都没成年,有什么好不好的。康熙的八字你有吗,不过他的八字应该克康熙。康熙应该看他老爸不顺眼。我只是从两人的八字的相应的五行关系来讲,一个土,一个木,而且都是阳气很重的人,甲木和戊土都五行属阳。康熙的八字是甲午 戊辰 戊申 丁巳 。果然,顺治的天干有三个克康熙的,但是地支没有冲的,天干往往反应的是表像,地支反映的是内心,所以关系一般,不至于很对立,估计互相看不惯,表面上大概有点不和,不过这两个人都有点顽固。康熙和顺治两和,不多,康的财是拱财,也就是没有显露的意思,因为财在男命里代表妻子,也代表父亲,估计是没啥缘份。还有,顺治的八字一点也不比康熙弱。死因死因说不出来,我没觉得他到了该死的时候了,看不出来有什么大凶之兆,也许能躲过去。至少从他的八字上我看不出来,你看八爷的就很明显,一看就是那天死的。雍正的也比较明显,天干地支全部冲克,多是暴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