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home 苍鹰home
关注数: 16 粉丝数: 87 发帖数: 2,495 关注贴吧数: 24
青山渔村位于青岛崂山最东边,人们习惯称崂东地区,地处国家5A风景区-崂山风景名胜区核心位置太清游览区内,与千年道观崂山太清宫相距仅3公里,村民数百年来与崂山道士相邻而居,明代文人江如瑛做诗[青山道中]曰:鸥队间代云外,人家乱石中.居民浑太古,十室半渔翁.据说清代大学士刘墉崂山赏太清水月时曾入住青山渔村,发,现这里的刘姓人家居然和自己是同宗,于是欣然为刘氏祠堂题词并赠送礼物.当地居民以渔夫居多,数百年来耕海牧渔,也有部分山上种茶为生.青山渔村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姓氏有林,刘,温,唐,姜等... 多年以来,这个小渔村一直是远在深山无人识,近年随着旅游的发展,远离市区的小渔村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山渔村,传统渔村转型为以 渔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社区,并有着崂山"渔村民俗风情博物馆"的美誉. 青山,梯田,茶园,村落,渔港,海湾,海洋,海岛相互映衬,高低错落,形成了一道优美的渔村风情,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海,天画卷.青山渔村地处东海之滨,崂山脚下,山主体为花岗岩地貌,而沿海部分又是独特的玄武岩地貌,其中著名的崂山试金石[又称玄玉}即为玄武质喷出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青山渔村四周山峰耸立,象形石众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青山社区三面环海,青山湾,三亩前湾,试金石湾共同组成了一条长度为7.2公里的优美海岸线,岸边礁石经过多年海浪拍打,侵蚀,形成了五彩斑斓的自然断面,一层层厚度不一,颜色各异的地质带展现在世人面前,是难得一见的自然"海上地质公园"水深从岸边到湾口递增至20米,湾内鱼,贝等海产品丰富,并建有200多米的防波堤式优质渔港.
驼梁自然风光 驼梁自然风景区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北部,东距省会石家庄市150公里,西距佛教圣地五台山45公里,景区面积2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281米,是平山、阜平、山西五台三县的分水岭,为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素有“省会屋脊”之称。驼梁因其山顶极似驼峰而得名,山体属典型的变质岩地貌结构。以奇、秀、高、远耸立于巍巍太行,更以凉、幽、静、野而驰名华北,久享“太行绿宝石”美誉。   驼梁自然生态保持原始特色。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数万亩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苍苍茫茫,呈典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据有关资料表明,景区共有蕨关、裸子类和被子类植物102科、686种,自山谷到峰顶分布着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桦树林带、落叶松林带、亚高山草甸及多种灌木草本植物,生有野玫瑰、野丁香、金莲花、杜鹃花、毛金花、山丹花等近百种常见野花和无数种中草药。尤其是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云顶草原,堪称大自然的杰作。山顶坦荡如碈,绿草如茵,花海似锦,隐于蓝天白云和松林波之间,别具异域风情,使人怀疑置身塞外草原,梦游天山风光。   驼梁二十里长峡中飘舞着数百条瀑布。人说,瀑是山的舞蹈,是有飞瀑则显得灵秀而生动。驼梁也是正是有“一山苍翠,万瀑齐飞”之誉才在北方景区中独领风骚。驼梁无处不飞瀑,从谷底到山巅,大大小小的瀑布,如条条白绢飘舞在满目翠绿的幽峡中。人字瀑、白龙瀑、三叠瀑、五指瀑、通天瀑……千姿百态,飞珠溅玉,清溪漱石,银帘披翠。尤让人激动不已,留恋忘返的当数驼梁“六月冰瀑”,冰川映红花实为人间稀有,每年6月底,时节将近时期,冰瀑才彻底消失。   有人说驼梁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一点都不夸张。在驼梁,盘旋蜿蜒的山径与水溪相依相伴,游人沿路迤逦而行,潺潺流水声在山谷中回荡,不绝于耳,令人振奋。如果喝一口纯净的山泉水,顿觉浑身爽透。尤其是云顶草原的“马刨泉”,旱不竭,涝不溢,实属人间稀有。驼梁的水养育了驼梁的绿,驼梁的绿塑了驼梁的水,水中驼梁绿茸茸,水淋淋,湿漉漉,云岚含雨,风也湿润,胜过南国水乡。 驼梁茂密的原始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的野生动物在此栖息。有草兔、蒙古兔、松鼠和其它鼠类28种,此外还有山羊、狗子、野猪、獾、狐狸、狼等野兽。有苍鹰、山斑鸠、夜莺、山雀等80多种鸟类。林中飞禽鸣叫,野兽出没,为驼梁凭添了不少自然野趣,更为游人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驼梁自然风景区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北部,东距省会石家庄市150公里,西距佛教圣地五台山45公里,景区面积2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281米,是平山、阜平、山西五台三县的分水岭,为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素有“省会屋脊”之称。驼梁因其山顶极似驼峰而得名,山体属典型的变质岩地貌结构。以奇、秀、高、远耸立于巍巍太行,更以凉、幽、静、野而驰名华北,久享“太行绿宝石”美誉。   驼梁自然生态保持原始特色。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数万亩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苍苍茫茫,呈典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据有关资料表明,景区共有蕨关、裸子类和被子类植物102科、686种,自山谷到峰顶分布着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桦树林带、落叶松林带、亚高山草甸及多种灌木草本植物,生有野玫瑰、野丁香、金莲花、杜鹃花、毛金花、山丹花等近百种常见野花和无数种中草药。尤其是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云顶草原,堪称大自然的杰作。山顶坦荡如碈,绿草如茵,花海似锦,隐于蓝天白云和松林波之间,别具异域风情,使人怀疑置身塞外草原,梦游天山风光。   驼梁二十里长峡中飘舞着数百条瀑布。人说,瀑是山的舞蹈,是有飞瀑则显得灵秀而生动。驼梁也是正是有“一山苍翠,万瀑齐飞”之誉才在北方景区中独领风骚。驼梁无处不飞瀑,从谷底到山巅,大大小小的瀑布,如条条白绢飘舞在满目翠绿的幽峡中。人字瀑、白龙瀑、三叠瀑、五指瀑、通天瀑……千姿百态,飞珠溅玉,清溪漱石,银帘披翠。尤让人激动不已,留恋忘返的当数驼梁“六月冰瀑”,冰川映红花实为人间稀有,每年6月底,时节将近时期,冰瀑才彻底消失。   有人说驼梁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一点都不夸张。在驼梁,盘旋蜿蜒的山径与水溪相依相伴,游人沿路迤逦而行,潺潺流水声在山谷中回荡,不绝于耳,令人振奋。如果喝一口纯净的山泉水,顿觉浑身爽透。尤其是云顶草原的“马刨泉”,旱不竭,涝不溢,实属人间稀有。驼梁的水养育了驼梁的绿,驼梁的绿塑了驼梁的水,水中驼梁绿茸茸,水淋淋,湿漉漉,云岚含雨,风也湿润,胜过南国水乡。 驼梁茂密的原始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的野生动物在此栖息。有草兔、蒙古兔、松鼠和其它鼠类28种,此外还有山羊、狗子、野猪、獾、狐狸、狼等野兽。有苍鹰、山斑鸠、夜莺、山雀等80多种鸟类。林中飞禽鸣叫,野兽出没,为驼梁凭添了不少自然野趣,更为游人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崂山太清宫风景区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或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面对黄海一碧万顷,背靠七峰,峰峦迭起,地势高爽。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据记载: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明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宫发生了一起僧道之争。僧人憨山大师与道人耿义兰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銮殿,历时十多年,终以道人胜诉而告结束。现太清宫前“海邱夺遗址”碑刻的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邱寺于宫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毁寺复宫,就是记的这件事。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中的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一棵红牡丹和这棵耐冬的化身。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宫中道士名之为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三皇殿内壁嵌元世祖忽必烈护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颁金虎符文。宫后巨石有康有为题刻。宫东道旁有一巨石,高达丈余,上刻“波海参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
小五台金河口 小五台山是河北省第一高峰,位于小五台山上的蔚县金河口森林公园,面积33万亩,是北京周围仅有的一处原始森林,是夏日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金河口森林公园所在的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涿鹿县与蔚县交界处,属于太行山脉余脉。由于它由五座顶部平坦的山峰组成,而其高度又低于山西的五台山,故称小五台山。小五台山五峰突起,其中以东台最高,海拔为2882米,为河北省群山之冠。小五台山五峰彼此相连,广12公里,袤12.5公里,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朝岚夕烟,瞬息万变。崇山峻岭之中,奇观甚多,珍禽异兽,名花异草,古刹名寺,清泉怪石,林海雪峰,应有尽有。 小五台山北麓,有一奇异壮丽的峡谷,这就是金河口峪。因河底岩石为金黄色,在清澈碧透的流水衬映下金光灿烂,所以被称为“金河”。 金河口峪中山势陡峭,卵石遍谷,溪水潺潺,有“虎嘴争流”、“珍珠泉”、“月牙湖”、“五级瀑布”等天然景观,给人以返朴归真的感觉。 登上两岸山峰,可观赏到完整的战国赵长城,隐约于山林间的“金河十寺”、“台山晓日”、“金河晴月”和七十二座塔林等壮丽景观。其中以“台山晓日”、“金河晴月”最为壮观。清晨,登东台,一览众山小,一轮红日从云海托出,重峦叠嶂,云雾缭绕,沐浴在万道霞光之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胜似泰山日出。夜幕降临,皓月当空,倒映金河,河水清澈明净,流水潺潺,仿佛一首清新的小夜曲,幽雅至极。 小五台山还是动植物的王国,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峡谷两岸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各种植物1350多种。树木有落叶松、油松、云杉、冷杉、五角枫、山槐、柏树等和各种灌木;花卉有牡丹、芍药、玫瑰、百合、菊花等,每当温热时节,各类花卉争奇斗艳,竞相怒放,芬芳扑鼻;菌类及黄花、知母、蒿本、朱苓、伏 苓、天麻等名贵药材到处都是。
武则天(624—705年)81岁,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皇后,后改国号武周,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名曌(zhào,与“照”的读音相同)。性巧慧,多权术。 武则天,这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人物。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huò,与“获”的读音相同)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称为“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她诞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贞观十一年(637年), 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侯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李绩等一些朝中要员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自此,皇家内宫大权,全部落人武氏之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