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凭风舞🌿
觞2016考研
爱茶,爱喝茶,因为喜爱,所以关于茶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关注数: 20
粉丝数: 278
发帖数: 10,089
关注贴吧数: 15
喝茶已是深夜 清理一波房间,整理出两款台地茶,拆茶装袋居然已是深夜,就喝下天王的班长吧!
感觉茶叶价格变得亲民了许多呐 天气不是正在转凉嘛,就打算入点熟茶准备过冬,我印象中这两款茶克价在1左右(2019年),现在都在0.85左右了,价格挺合适的,赶紧各拍了一份,看来我也真的挺久没怎么买茶了。2020年至今,就在一球旗舰店买了一球的那个名山龙珠(生茶160克),实话实说就是自己穷呐,继续消化库存呐
试试一球的百山百味 快递到货,今晚就试试班章龙珠和赠品19景迈熟,水用本地桶装山泉水
关于茶叶生态的一些浅薄看法 本文仅代表个人的喝茶品饮体验、知识储备结构与社会阅历综合后的一些浅薄分析,无关任何品牌厂商茶商利益或立场,纯属一份供茶油喝茶消遣打发时间的娱乐读物。 个人理解:生态是一个自然环境与生物群落有机结合的一个能量循环系统。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受人类活动影响少的自然环境与生物链完整丰富的有机结合。同时,茶叶本质上属于植物,要结合茶叶作为植物的生长机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蒸腾作用,来看待茶叶的生态。因此,关于茶叶生态需要综合分析。 (壹) 茶叶生长机制 1、光合作用:茶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阳光作用下,生产出氧气与有机物——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物质与芳香类物质等。 2、呼吸作用:消耗自身有机物与吸取自然界中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蒸腾作用:消耗茶叶自身水分过程。 (贰)生态系统 一 、阳光:阳光是茶叶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充足阳光或日照充足。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光合作用有利于茶叶有机物质的积累,同时随着光照增强而增强,但随着温度上升至一个峰值波段(正午至下午4点左右),此时蒸腾作用主导,光合作用会减弱——依旧强于呼吸作用。因此,有两个环境条件可以减弱蒸腾作用,继续加强茶叶光合作用: 1、茶园处于云雾缭绕的山地或丘陵,云雾具有隔热功能,一定程度上减弱光照强度(强光强辐射),让光照处于散射状态,让茶叶光合作用(有机物质积累)继续加强,所以这就是典型的高山云雾出好茶。 2、茶园处于森林中,茶树生长速度缓慢,远不及森林中的热带或亚热带乔木生长速度,森林中的高大乔木为茶树遮挡强光与阻隔热浪,类似遮阳伞,光照在森林中形成散射,具备了类似云雾的原理,从而让茶树光合作用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当然,还有山地向阳坡茶园与背阴坡茶园受到光照也是不同,还涉及了地形影响,就不做深入分析。 二、水:水是茶叶参与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因此,扯淡干旱有利于茶叶品质提升,真的是睁眼说瞎话,欺骗茶油。 此外,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功能,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远远强于茶树这类经济农作物。所以,今年315澎湃新闻报道——易武茶农在易武国有林中毁林种茶,毁坏国有林中的百年大树甚至是古树。对此,真的只有痛心。 其实,毁林种茶或者种植其他经济农作物——果树、橡胶、桉树等,这个现象在云南是屡见不鲜,因此这两年云南旱情绝对有其自身的不合理开发在推动,甚至明年出现连续三年的旱情也是情理之中。 相反,老班章、班盆、广别与新班章等班章茶区临近那达姆水库、冰岛茶区临近冰岛湖——原称南等水库、或者其他临近水源地——河流、湖泊与水库等这类茶区,茶树鲜叶发芽相对较好,受旱情影响相对小很多。 三、海拔与地形决定温差: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摄氏度左右;山地或丘陵的昼夜温差大于低海拔地区或人类集中区域。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有机物质的积累——特别是糖类物质。原因:白天光照充足,温度相对合适,让茶叶光合作用主导,积累有机物质;夜晚温度下降,茶叶呼吸作用减弱——茶叶趋近于冬眠状态,有利于减少消耗有机物质。典型例子就是新疆的瓜果尤其鲜甜。云南春季的茶山昼夜温差还是相当大的,所以山地茶园品质更优是合理的。 四、土壤:茶树适宜种植在酸性的砖红色土壤。 在山区森林中的茶园,森林覆盖的这片茶园土地,因热带或亚热带乔木落叶以及其它动植物残骸堆积,经日晒雨淋风化,微生物细菌、真菌与蚯蚓等分解,在山区森林茶园的土地上形成了一层肥沃的腐殖土壤层,为茶树提供了丰富肥料养分。 所以,古六茶山基本属于酸性砖红土壤,以王子山曼松酸性砖红土壤最为突出,古六茶山茶质更为出众实属正常。 五、生态群落丰富性或者生物链完整性 西双版纳属于热带雨林区域,生态物种的多样性自然不言而喻,生态群落层次更为丰富。勐腊、景洪与勐海的茶山处于热带雨林气候覆盖区域内,而古六茶山(茶林)则混生于深山密林之中,有的是混生在国有林,有的更是处于人迹罕至的边境交界的深山原始森林内。所以,这类深山密林中茶树更具山野气息,更加原生态,更加安全——零污染零农残。 为什么说混生于深山密林中茶树更具山野气息呢?原因如下: 1、植被群落更加丰富。深山密林中,植物群落中有热带雨林乔木类大树、橄榄类或其它野生果树、野生樟树、野生藤萝蕨类植物、野生花草、野生蘑菇等菌类植物与野生药材植物等。 茶树混生于此,茶树时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森林中的氧气,而深山密林中的氧气则含有丰富的负离子和其它植物气息分子——空气分子永远处于运动之中,就如同大家登山,途径植被茂密的区域,呼吸的就是带有相对浓厚植物气息的氧气,雨后尤为明显。 因此,超微产区薄荷糖、铜箐河、百花潭、易武凤凰窝、草果地与天门山等原生态茶叶更具山野气息或者称为山野韵。薄荷糖茶区就是因为下薄荷地中有一片野生薄荷,野生薄荷的枯荣过程为茶树注入了所谓的薄荷韵——茶树呼吸作用与吸取野生薄荷枯枝残骸的腐殖肥料。但是,茶农近年来毁林种茶,开辟上薄荷地茶园——植被丰富性被破坏,茶叶树龄低,茶质肯定不好,却当下薄荷地的正宗薄荷塘茶叶价格销售。 2、生物物种更为丰富或者称为生物链更为完整。混生于深山密林的茶树,与部分寄生植物互利共生,如螃蟹脚类寄生植物。此外,深山密林中,还有类似猪笼草的植物在捕食虫害,有捕食虫害的蜥蜴与鸟类等动物,还有蚯蚓类地下分解生物,共同构成了相对更为完整的生物链。所以,深山密林中茶树处于一个良好生长环境,茶树生产茶叶品质必然是优良水平。然而,近年易武茶农毁林种茶,损毁的不仅仅是大树古树,更是破坏了一部分生物栖息地——例如鸟类以大树为巢,生物链的完整性正逐步被破坏。对此,只有叹息。 六、茶叶品种的选育与驯化 中国云南是茶叶起源的故乡,我国古人从识别、选育与驯化茶树,大致经历以下阶段: 1、野生型(原始型)茶树,此类茶树未经驯化,含有一定的微量毒素,人与其它动物食用多半会中毒,所以此类野生型(原始型)茶树不宜制茶,镇沅县千家寨千年野生茶王古树就是其代表。 2、过渡型茶树,此类茶树是人类驯化栽培野生型茶树,是我国人类驯化栽培野生茶树1.0版本,此类茶树鲜叶可以制作饮用茶叶了,典型代表就是过渡型千年邦崴古茶树。 3、栽培型茶树,此类茶树是在过渡型茶树基础上,再次驯化培育茶树2.0版本,此类茶树口感相对过渡型茶树更为优良,开始推广普及,典型代表就是澜沧景迈山千亩古茶园林。 4、选育优良栽培茶树,在明清之际,人口迁移(汉族人口迁入),以及茶叶交易发展至易武地区,古人们发现易武地区、古六山地区的气候、土壤更为适合种植茶叶,加上易武作为云南茶市交易中心,普洱贡茶的历史地位就由此逐步确立。这也是我前两篇文敢推测普洱贡茶选用茶树鲜叶树龄不超过百年的原因之一。 5、近现代茶树培育,近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应用,以及杂交培育技术推广等,集中在勐海县与新六茶山中应用。云抗10号——滇茶一号、云抗27号——滇茶8号、紫娟茶等就是近现代技术培育典型茶树品种。据传某道曼松,在王子山开辟的茶园就是栽种云抗14号哦。 (叁)最后的浅薄分析推测 我前三篇浅论大树古树茶——受到市场追捧的名山名寨茶区大树古树,为什么有茶油没注意到这个前提:市场追捧的名山名寨大树古树呢?我想是我文章篇幅过于冗长——又长又臭,导致茶油忽略吧,因此这茶油还跟我提:喝普洱茶喝的是产区和生态,懂的基本是行内人。 我没否认过喝上优质普洱茶要喝对产区,更没否认良好生态对小树台地茶的积极作用。 但是景迈大树和邦崴大树的新茶口感,在目前情况下,相对甲特、7542、8653这类规模化台地拼配茶绝对是更容易被市场接受——消费者有更好的品饮体验,景迈邦崴大树哪怕是秋茶制成的熟茶,估计口感上也是比销法、7572、8592更容易被市场场接受——获得消费者认可。 说回生态,我前面已经浅薄分析茶叶生长机制与生态循环系统。还有,我敢大胆推测雍正年间确立的普洱贡茶,选用的茶树鲜叶树龄不超过百年,极有可能就是30年以上树龄的小树鲜叶——就是侧面肯定生态小树茶也能提供优秀茶质。 原因: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云南刚安定下来。 在古代,我国就一直是农耕文明,基本是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就连上缴国家税基本是粮食或者缫丝(皇室衣物官服丝绸制作原料),极少是茶叶,绝大多数茶叶与盐铁基本官营或者委托指定大地主商人经营,只有极少数茶树走百姓栽种,满足自给自足而已。 精耕细作农耕文明高度发达,我国古人和农民一直都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说我国古人是充满智慧的。既然雍正王朝确立普洱贡茶,那么选用普洱贡茶原料的茶树种植必早于1722年,极有可能是康熙平定吴三桂后栽种,平定三藩之乱时间为1681年,雍正王朝始于1722年,间隔41左右。 41年左右的小树普洱茶都能成为贡茶之一,说明当时古人采用的就是生态种植管理制茶,在古六山,在曼撒、曼松等区域开辟茶园,古人不会过度砍伐深山密林中大树——遵循自然规律,农耕文明下古人在云南发展的是立体农业,平缓地区农耕,门前院落种桑或者零星几棵茶树,进山打猎或采药,任由山间茶林自然生长——或许会为茶树修剪病枝与施用禽畜肥料。 同时,古人选育出中小叶种的倚邦和曼松品种,用此类茶树鲜叶来制作普洱贡茶。无它,皇室贡茶基本都是小叶种茶叶,乾隆偏爱西湖龙井(一旗一枪,茶叶鲜爽,有一丝代表乾隆文治武功的意义)。哪怕从1736年开始的乾隆盛世,乾隆皇帝喝得普洱贡茶基本也是小树制成,晚年方有机会接触大树制作的普洱贡茶。所以,生态小树普洱茶质也是具备良好的品饮体验。 现代有机茶叶种植管理生产,走得的就是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化,循环发展的道路。所以,绿色有机小树普洱茶种植管理生产,真的值得期待。 喝茶喝得是产区与生态,却说不出生态的所以然来,或许生态一词已经成为了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名词吧。正如互联网创新那般,几乎个个企业都在说互联网创新,但真正互联网创新的企业又有几个呢! 罢了,此篇供茶油的喝茶娱乐读物应该是我的最后一篇文了,本来还想浅论一下普洱熟茶、普洱茶行业的一些看砍伐,现在暂时搁置吧,待到时机合适再码吧,现在我该卸载贴吧,暂时离开贴吧一段时间了,后会有期,各位吧友!
适口为珍与“喝得懂” “喝得懂”与适口为珍,大概率是因果关系吧。普洱茶山众多,可谓千山万水,因山地气候不同(环境温湿度差异),造就普洱茶“山韵”。 从普洱茶作为茶叶饮料属性看,喝茶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的品饮体验和主观感受(生理器官感受,以及个人喝茶时心理状态)。再者,加上个人的知识储备结构与社会阅历,对同一款茶“喝得懂”就有不同的品饮体验,茶评自然千差万别。 对大树古树茶而言,因为其口感相对更为优秀,市场接受度必然更广,消费者认可度更高(无关专业还是普通茶油),因为小树台地茶的苦涩化得相对慢很多,这也说明甲特与7542这类拼配台地茶,在新茶时,很难被消费者认可,绝大数消费者味蕾偏好甜甘的刺激,这就是大树古树茶更容易接受原因。 甲特与7542这类拼配台地老茶陈茶,如果不是有天价拍卖的古董茶引起市场关注,估计也是极少数消费者喜欢,只有一直品饮普洱茶的茶油方能接受。所以,“喝得懂”就成为少数普洱茶油专属。 于个人而言,“喝得懂”只不过是消费市场分级下一个微小层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罢了。喝茶,慢慢喝,细细品,长期品饮,并且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积累,适当与相对专业茶人交流,“喝得懂”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品饮体验过程的必然结果,并没有所谓“喝得懂”是玄学那么夸张。还有,随着个人知识储备结构和社会阅历增加,以及看多几篇相对高质量茶评,相信众多茶油都可以运用一些专业词汇装B,然后鄙视普洱茶的无知与小白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鄙视链吧。 至于适口为珍,个人认为:是真正爱茶的人与自身个人消费能力的完美结合。适口为珍,是超越茶叶品级这单一纬度的文化真理(文字或文学感悟)。因为真正爱茶的人,品饮的或许不是茶,更是在享受茶给他带来的乐趣或者相关文化享受,真正爱茶的人“喝懂”了茶,更为理智,达到了品饮口感可高可低的境界(就看自身消费能力与心态决定)。但是,这类真正爱茶的人心中早就将普洱茶品质等级分好了,只是因为爱茶与自身情况,喝的就不仅仅是茶了。 因此,适口为珍,在大树古树茶与小树台地茶的品饮体验过程,是真正爱茶茶油的最终归宿。至于争论大树古树茶与小树台地茶哪个更好而言,从消费者角度看,不过就是个人欲望(占有欲与口腹之欲)驱动罢了。
关于小树台地茶个人浅论 就树龄而言:小树台地茶树龄不超过60年;产量却占据整个云南茶区产量近97%。因此,市场上绝大多数普洱茶都是小树台地。 市场上将小树概念细分到老树,乔木、台地茶。其实,小树在个人看来,除去百年树龄以上的大树,百年树龄以下的都统称为小树茶。小树可分为有性种子繁育小树和等高密度无性扦插乔木类小树。 在口感上,小树茶不如大树茶,以不太恰当的农产品举例:现代工厂饲养鸡(笼子圈养不足90天,供应到麦当劳与肯德基这类快餐的鸡pa、鸡翅、鸡腿等)与农家散养鸡(足够活动空间散养天数超过180天)口感真的完全不同,相信大家都有体会。 但是,小树台地茶因为产量大,为拼配提供了极大便利,造就的拼配茶口感层次更加丰富(不同区域原料拼配),单从这角度上看,小树台地茶完胜大树古树纯料。 需要注意的是:大品牌大厂的制茶技术,尤其杀青、拼配技艺和卫生标准绝对碾压小作坊与茶农。杀青、拼配工艺就如同干炒牛河,或者称为厨师炒菜,大品牌大厂在杀青、拼配工艺上有科学合理标准与生产流程,造就的茶品标准化与高稳定性,如同星级酒店的干炒牛河,蔬菜牛肉搭配更为合理,河粉颜色橙黄(品相好看),河粉过油或者少油的概率极低。 相反,小作坊与农户,杀青、拼配工艺真不敢令消费者放心,干炒牛河(茶品)不是蔬菜少就是牛肉零星两片,不是过油(河粉油过多会油腻)就油少(河粉没有油锅味)——茶叶杀青工艺不到位(过生或者过熟)、拼配茶品平庸或者拼配效果1+1小于2。小作坊与农户就类似食市中大排档,能炒出好吃的“干炒牛河”的真是极少数,需要吃货们在食市中寻找试吃多次,方有机会发现好的大排档“干炒牛河”哦。 至于卫生标准,小作坊与茶农真完全无法与大品牌大厂相比,大品牌大厂自有科学的卫生质量标准,相对而言是更安全的保障。 此外,小树台地茶在植物学上看,也是乔木类茶树,加上现代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走绿色有机茶叶生产道路——不打农药,生物治虫害技术应用,施用动物粪便制成的有机肥,种子繁育的有性种植小树终将会成为大树,口感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与大树古树口感趋同。60年至百年间的小树(市场也称老树),口感上与大树古树只有细微差别,如果是不超过300年树龄大树或者是超微产区大树,口感差别是极微或者趋同接近。 最后,关于普洱贡茶。相对靠谱的普洱贡茶说法,从历史角度看,个人认为是雍正王朝(1722年~1735年)设普洱府,确立普洱贡茶地位,成为皇室贡茶之一。明清交替至康熙王朝,吴三桂统治云南,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云南饱受战火,百姓家园与茶园不可避免遭受战火,而明朝灭亡时间是1644年。 因此,个人大胆推测:普洱贡茶采用的茶树鲜叶树龄也不会超过百年,极有可能采用就是30年树龄以上的小树茶鲜叶制作贡茶。普洱贡茶茶园归云南土司(清朝官方性质机构)生产管理。所以,曼松贡茶与易武贡茶极有可能是小树茶(2020年-1722年=298年,符合云南贡茶茶马古道的历史与现在小众品牌打贡茶旗号的相关树龄)。 综上所述,小树台地茶也是可以品饮的,而且也具备相应的良好品饮体验,连普洱贡茶都是小树制作,皇室都认可的贡茶,难道作为平民百姓的我们就喝不得小树制成的普洱茶么?所以,至于鼓吹小树台地普洱茶完全不能喝,只有大树古树才能喝也的不合理论调该终止了。小树普洱茶——绿色有机种植生产道路,未来值得期待。
收壶还图~自然好看 松花扁腹和红皮龙扁腹!今天终于收到红皮龙扁腹,妙老的产品果然让人爱不释手! 有壶商攻击鲍老师制作的壶是模具壶,对此我万分鄙视这不要脸的说法~做工自然,流线优美,两把扁腹形神具备,但是还有细微差异滴~大爱这两把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