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wyb1 超级wyb1
关注数: 4 粉丝数: 24 发帖数: 1,066 关注贴吧数: 3
看你们成天打分 我也发几个剧本打分(我很刻薄)欢迎作者来喷 随便说几个玩过还觉得印象不错的 5星满星 百匠奇案 推理4星 剧情3星 逻辑 4星 机制3星半 黑山羊庄园 推理3星 剧情2星 逻辑3星半 机制2星 深渊的天空 推理3星 剧情3星半 逻辑3星 机制3星 黑红梅方 推理4星 剧情4星半 逻辑3星 机制4星 蛊魂灵 推理3星 剧情3星 逻辑3星 机制3星半 蛊魂灵2 推理3星 剧情2星半 逻辑3星 机制3星 尤拉莉亚 推理3星 剧情3星半 逻辑2星半 机制2星 远方少年 推理2星 剧情4星 逻辑3星半 机制2星 夜来香 推理3星 剧情4星半 逻辑3星半 机制4星 蛊惑仔 推理2星 剧情2星半 逻辑3星 机制3星 苏荷 推理1星 剧情2星 逻辑2星 机制4星 莲花观 推理3星 剧情3星 逻辑4星 机制2星 沐云庄 推理3星 剧情3星 逻辑3星半 机制3星半 七夜 推理2星 剧情4星 逻辑3星 机制4星 记忆碎片 推理2星 剧情2星 逻辑3星半 机制5星 荒 推理3星 剧情2星 逻辑3星半 机制2星半 邪 推理3星 剧情3星半 逻辑3星 机制2星 新三国 推理2星 剧情1星 逻辑2星半 机制4星半 新西游 推理3星 剧情1星半 逻辑3星 机制4星半 桃园古宅 推理1星半 剧情2星 逻辑2星 机制4星 窗边女人 推理2星半 剧情2星 逻辑1星 机制4星 心理咨询师 推理3星 剧情2星 逻辑1星 机制3星半 局 推理3星半 剧情2星半 逻辑3星半 机制2星半 豪门系列平均 推理3星 剧情3星 逻辑3星 机制2星 请各位作者对号入座 哈哈
长篇仙玄(仙侠 结合 玄幻)小说《圣剑恋诗》连载【永远置顶】 引子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为: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隋、唐、五代(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三皇五帝起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止。中国的历史被学者著书《上下五千年》,其中夏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朝代,中国的朝代概念就是从夏朝最先开始的,夏朝为大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距今已有4000多年。 西汉时期文学家司马迁研究天体的运行,得出一个结论:“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三纪而大备。”就是说,天体的运行规律三十年会有小小变化,一百年会有中度变化,五百年则会有较为明显大变化,累积三次大变化则为一纪,也就是说1500年为一纪,而三纪,也就是4500年会完成一个循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更是精确指明了这个循环的周期是4560年。这与新石器时代的玛雅文明历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更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被称为五帝之首。他所在的时期距今约4600年,黄帝之前时期的传说少有记载,大约是三皇(伏羲、女娲、神农)时代,黄帝之后则是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代。距今4500年前的时期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 但据史学家和科学家分析,司马迁的天体运行周期并非中国关于天体运行规律的最早记录。事实上,早在司马迁之前中国就有天体运行的周期理论《周髀算经》,《周髀算经》乃是算经的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西汉),原名《周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其中记载: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从《周髀算经》看,《周髀算经》比司马迁的更具体,而且《周髀算经》推算出在4560年的周期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31920年的周期。这个周期古人称之为“极” “极"是宇宙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周期时限,与日、月、岁、章、、遂、首等相较而言,它是古人论时的最高层次;因而"极"可喻之为时相的尽头。“极”是多少年呢?是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也就是说,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就叫做一极。"太极”的提出,就是在“极”的概念上演化来的。 一极一满,“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则是说:在这个极点到来的时候,所有的“生命”都终结了,在所有的生命结构及生命所需的条件完结之后,又再开始“万物复始”的新的循环。天地宇宙便是在这样一个交替变化中行进。而在每一个新的“极”开始的时候,从天文的角度,都需要重新纪元,重新纪历。这叫做“天以更元,作纪历”。 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它对宇宙有些什么认识呢?一个热寂说,一个大爆炸,一个熵定律,总起来说,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诞生形成以后,就按照熵的定律不断演变,直至达到熵的最大值。此时所有有用的能量消耗一空,世界进入死寂,宇宙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这实际就是“生数皆终”的时候,就是极变到来的时候。是不是这个死亡就这样一直地持续下去,如果真是这样,那史前文明这个概念怎么来?我们这一个文明史怎么产生?所以,这个死亡不会一直地持续下去,它还会变化,还会爆炸,还会有“万物复始”的时候。这个过程,古印度的哲学把它叫做“成、住、坏、空”,打个比方:一幢高楼盖起,则是“成”;楼里各个房间装修好,住进人则是“住”;几十年后,盖楼的建材、水管、电线老化,则是“坏”;所有人都搬出这栋楼等待拆迁,则是“空”。 现在假设宇宙中的星系甚至宇宙自己就是这么一幢大楼,它就是在这样一个个“成、住、坏、空”中演化形成。宇宙形“成”以后,会有很长一个“住”世的过程,而这个“住”的过程,如果按照熵定律,就是一个熵值不断增大的过程。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坏”灭,然后不可避免地进入“空”亡。这个变化过程就叫做一劫,劫后又要复生,又有新劫产生,又有新的“成、住、坏、空。” 在古印度佛教中的藏经中阐述: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每一小劫为1679.8万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为3.3596亿年;80个中劫为一大劫,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共268.768亿年。这个理论比《周髀算经》中提到的“一极”更为宏大,由此可见这种周期论不光中国有记载,而是中外,无论亚洲和美洲,都有这种周期论。只不过《周髀算经》和司马迁的天体运行论较之佛教经典更具体而微而已。《周髀算经》和司马迁的天体运行论不仅有周期,而且大周期中还套着小周期,小周期中套着更小的周期,环环相扣,循环不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