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迷壶仙 小迷壶仙
关注数: 756 粉丝数: 359 发帖数: 8,000 关注贴吧数: 154
紫砂目数与透气性 关于紫砂目数 紫砂目数: 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此过程亦叫过目。目数也有历史,宋朝中期26目-35目;清朝早期35目;清朝中期为55目-60目;(由于1957前一直采用手工练制法,故目数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颗粒更粗,质感更强,这也是辨别老壶的标准之一)1958年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 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机,以风力控制目数,机器粉碎的目数可高达140目-180目。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练制方法,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 颗粒目数的定义: 所谓目数,是指物料的粒度或粗细度,一般定义是指在1英寸*1英寸的面积内有多少个网孔数,即筛网的网孔数,物料能通过该网孔即定义为多少目数:如200目,就是该物料能通过1英寸*1英寸内有200个网孔的筛网。以此类推,目数越大,说明物料粒度越细,目数越小,说明物料粒度越大。 筛孔尺寸与标准目数对应: 筛孔尺寸:4.75mm 标准目数:4目 筛孔尺寸:4.00mm 标准目数:5目 筛孔尺寸:3.35mm 标准目数:6目 筛孔尺寸:2.80mm 标准目数:7目 筛孔尺寸:2.36mm 标准目数:8目 筛孔尺寸:2.00mm 标准目数:10目 筛孔尺寸:1.70mm 标准目数:12目 筛孔尺寸:1.40mm 标准目数:14目 筛孔尺寸:1.18mm 标准目数:16目 筛孔尺寸:1.00mm 标准目数:18目 筛孔尺寸:0.850mm标准目数:20目 筛孔尺寸:0.710mm标准目数:25目 筛孔尺寸:0.600mm标准目数:30目 筛孔尺寸:0.500mm标准目数:35目 筛孔尺寸:0.425mm标准目数:40目 筛孔尺寸:0.355mm标准目数:45目 筛孔尺寸:0.300mm标准目数:50目 筛孔尺寸:0.250mm标准目数:60目 筛孔尺寸:0.212mm标准目数:70目 筛孔尺寸:0.180mm标准目数:80目 筛孔尺寸:0.150mm标准目数:100目 筛孔尺寸:0.125mm标准目数:120目 筛孔尺寸:0.106mm标准目数:140目 筛孔尺寸:0.090mm标准目数:170目 筛孔尺寸:0.0750mm标准目数:200目 筛孔尺寸:0.0630mm标准目数:230目 筛孔尺寸:0.0530mm标准目数:270目 筛孔尺寸:0.0450mm标准目数:325目 1英寸=25.42mm 。 25.42mm面积内筛孔(单孔)尺寸4.00mm,通过筛孔的砂粒标准目数就是5目。 目数跟筛号是一个东西,两个原理一样,但一个是英制,一个是公制。破碎过筛,在紫砂工艺的变革中,也是起着关重要的作用!颗粒的甄别,通过肉眼是可以正常区分的,紫砂的目数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锁定在:20----120目的范围,过粗过细具会对紫砂的工艺步骤,造成影响。粗颗粒与细颗粒的接触表面积相比,越粗接触面积越小,相反则越大,尤其是在烧成中的显示出的反应差别也是非常大的! 紫砂调砂颗粒常规在30~70目之间,大于或小于该值,都很难做。不知这句话是否准确? 一般扩定的紫砂泥料目数,都会在20-80目乃至100目之间,如果再高的目数不仅仅是对成型问题,对烧成也会有影响! 砂壶的胎质具体地说就是泥料。不同时期的泥料有着不同的泥质,而不同的泥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历史上砂料颗粒目数呈现出由粗到细的演变,明代时期紫砂壶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泥陶洗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5-30目,而清中期为55-60目,到了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是泥料的精炼程度)。目数越低,颗粒越粗,孔隙度也越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灌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则使紫砂壶失去了应有的透气性,灌浆壶 用的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还掺有较多的玻璃水。关于紫砂目数,同种泥料,目数大点好还是小点好,要看藏者想要什么样发色的材质了,紫砂还可目数调砂是为了显出泥料不同发色的层次感,如果要同样颜色也要层次感,可以把泥料打片烧低温,然后粉碎成不同目数的颗粒,调配进生泥里面打片再做壶。另外调砂做骨的也很多,就如水泥和钢筋之间的关系一样。 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筛孔尺寸:0.250mm标准目数:60目,既泥料细腻又可有砂质感,泡养包浆光泽度也好,泥料目数55~60目,细腻而有质感,包浆泡茶易上手,因紫砂泥料的特异性质,成器后其内部往往成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烧成器后吸水率约百分之3~百分之5左右,其烧成后所含的石英、云母、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结晶相多而玻相少,使得紫砂器有极佳的抗震性,透气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经得起骤冷骤热,不挂釉而表面光洁似玉,具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实用性能优异,泡茶决不发生化学反应而只发生相宜的物理反应(如蕴茶香)。现代机器制泥的约0.15mm约100~120目数的练泥工艺实非紫砂工艺之福,而从实用角度来看成器后的紫砂器如气孔率和吸水率过低如吸水率低于百分之1,则应该呈现的紫砂特性如蕴茶香等就不能充分发挥(当然非茶用除外)。紫砂泥料的目数的大小直接影响成器后的气孔率和吸水率,紫砂泥团粒的尺寸过大则烧制时型变率高成器率低,紫砂泥团粒的尺寸过小则可塑型低甚至生胚难以制作 简单判断烧结情况,用壶盖轻轻敲击壶身(注:我说是轻轻的),如果声音尖锐高亢,说明这个壶透气性小,火候偏老,不是好壶; 如果声音沉闷沙哑,则说是透气性过大,火候偏嫩,也不是好壶; 如果声音中正平和,脆也不扬,回旋不断,那这个火候到位,透气性正好适中,可以判断是一把火候很好的壶。 这是简单的识别方法,如果从烧壶的温度,配料的比例等等来说的话,那就相当复杂了。一般了解这些就已足够。 手工炼制是古法的炼泥方式,以前是用矿料加清水手工粉碎磨制,而现在的炼泥方式是用真空机粉碎,大大提高了炼泥的效率. 用手工熟泥制壶,因紫砂壶胎体泥团粗细悬殊,壶烧成时体积收缩不均,壶表面会有粗颗粒突出,若梨皮状,滋润光泽,壶内壁有空隙,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用机制泥料制壶,有些肌理效果不易做成,如“梨皮肌理效果”,吸水率由通常的3%-5%下降到1%左右,直接影响到紫砂壶的实用性能。
【转载】《红楼梦》里提到的汝窑瓷器 曹雪芹的《红楼梦》,人、情、景、物,处处求真,作家匠心,笔笔可见。瓷器是常见的器物,书中几处都明确点出是汝窑的制品,汝窑何以受到这样的器重?   汝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他四家是河南禹州的钧窑,开封的官窑,浙江龙泉的哥窑,河北曲阳的定窑),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内。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我国烧造瓷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经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到了北宋后期,皇室先用定州白瓷,后得知汝窑烧制的瓷器比定州白瓷更出色,就下令让汝州造青瓷,专门为宫廷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我国陶瓷史上的极致。汝窑以其胎土细润,釉彩浑厚,光泽柔和,富有水色而驰名,有“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之誉。汝窑主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产品风靡一时,产品有两种不同的典型。一种是刻花或印花的,釉色较深。印花的器皿,多为小型盘碗。另一种是素面无花纹的青瓷,釉面略带冰裂纹片,釉色近似带粉的青色,有的釉面有蟹爪纹。清代皇帝乾隆在汝窑的一件粉形贯耳方壶上题写了一首诗:“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摩挲真是朴之朴,咏叹仍非觚不觚。合赠何人合长吉,簪花得句复奚奴。”其中“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两句,点出了汝窑釉色的两大特点:淡淡的天青(粉青)色和疏密有致的鳝血色开片。正是冷色调的天然釉色和开片的自然意趣,使得这位皇帝对汝窑瓷器特别偏爱。汝窑瓷器,风格独特,胎体细洁而呈香灰色,器足多为裹足支烧,留有细小支钉痕迹,有的称“芝麻细小挣针”。形成汝窑瓷器的特殊风格,是因为在釉料中加入玛瑙矿石,故烧出的瓷器釉面色泽滋润,青翠雅丽,给人以恬静柔和之感。宋皇室烧制汝窑瓷器,不计成本,以奢侈豪华为尚。汝窑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就弥足珍贵,长期以来,传世的汝窑瓷仅有60多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私人收藏家手中。   宋末农民起义不断,金兵入中原,汝窑被毁,汝瓷灭绝失传。2000年从发掘汝瓷官窑出土的器物来看,汝瓷除了瓶、樽、洗、炉、壶等陈设用瓷外,还发现大量碗、盘、盆、碟、盏托、套盒等生活用具,丰富的品种,改变了传统上认为汝窑只烧制供玩赏的陈设品的看法。   贾府里使用汝窑瓷,是顺理成章的事。在王夫人的屋里,首先就出现了:“右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里面插着时鲜花草”,觚(音孤),古饮酒器,相当于后来的酒杯,长身,口和底部都是喇叭状,盛行于商和西周。汝窑美人觚,一种仿古的瓷器,既是一件名贵的古董也是一件古雅的装饰品。这里在当花瓶用。在凤姐的屋内也有一件汝窑品,书中借凤姐的口对小红说:“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二十两……”,汝窑盘子用架子托起,足见它的名贵,非一般盘子所比拟。在探春的房中,也有汝窑的足迹。在花梨大理石大案上,“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这件静物是很别致的,在闺房中,洋溢着生机。花囊,这里是指一种瓷制罐类的器皿,周身多孔,中间可以插花。内可贮水,上有圆孔的插花用具。明袁宏道《瓶史》称:“大抵斋瓶宜小而矮……花囊、蓍草、蒲槌皆须形制减小者,方入清供。”又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探春别有选择,不仅花囊大如“斗”,还“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这正与“阔朗”的书斋相配,亦有如探春独具的胸襟。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在一幅《芍药》画中题写了一首诗:“花是扬州种,瓶是汝州窑。注以江东水,春风锁二乔。”汝瓷插名花,正好说明了探春的审美观点。
【转载】“功夫茶”与“工夫茶” 近年来,在不少关于茶的文章中“工夫茶”与“功夫茶”的说法不尽一致。有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也有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饮的技巧;更有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辞海》缩印本中“工”与“功”条目虽云两字相通,但两者确有不同。到底工夫茶与功夫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一、“工夫茶”即是指茶叶,在清代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岩茶 1、清僧释超全,布衣。明亡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 “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2、清人刘埥,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县为令三年,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 高下共分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 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3、民国肖一山主编《清代通史》卷中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年),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始由荷兰转至英国。 工夫茶就是红茶的一种,也说明“工夫”系茶品。
中国茶企,何时寻回失落的世界 全球70%至80%的绿茶都出自中国,绿茶完全可称为资源垄断产品。所以,中国完全有资本向消费国叫板,但,前提是,先让绿茶走出去。 这是一个和往常一样普通的早上,福建省安溪广大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广大推开茶室的门,准备在茶香中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此时,在汕头的魏荫名茶董事长魏月德也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有客人要来买他旗下18万/斤的高档铁观音。 而在地处东边的北京,这会儿太阳才刚刚升起,红彤彤的颜色落在柏油路面上的时候,张一元董事长王秀兰已经早早来到公司,准备举行例会。还有一些人,比如远在深圳特区的红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正在酣睡,因为他们才刚给公司搬完家,此刻还没有从搬家的疲劳中清醒过来。 就是在这样一个普通的早上,新的一天正式拉开帷幕了。 在安溪、普洱、武夷山这些中国主要的产茶区,勤劳的茶农已经开始在地里忙碌。春茶刚采过,夏茶眼看又到了采摘的季节。“日头出来红绸绸,一片茶园水溜溜,满山茶枞黑又嫩,春夏秋冬好丰收。”安溪茶农张晓月笑盈盈地站在自家茶园里,唱着山歌。 在这些人的世界里,茶与其说是一种饮料,不如说一种人生,而且伴随着物质概念的传播,茶演绎的财富人生似乎更加值得探究。 被抢走的市场 一大清早,运茶的货轮就在宁波口岸码头发出“呜呜”的轰鸣,这是载着中茶股份旗下的普洱茶开往马来西亚的货船。码头上除了开往马来西亚的运茶船,还有开往日本的、非洲的运茶船。码头工人告诉《小康·财智》记者,这些运茶船在每年的4月和10月来往最为频繁,平时则寂静很多,而运茶船主要前往的方向多为东南亚和非洲国家。 每年的4月和10月正是中国春茶和秋茶的丰收季节。 但是,在印度最大的港口孟买,我们看到另一番光景,运送红茶的船,每个月都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的人群,把一箱箱的茶装上船,并且这些船只前往的方向遍布全球,尤其是欧美等富裕地区。 数据显示,2011年印度茶叶出口量为250万吨。中国,茶商会数据统计,2011年,茶出口量30.24万吨,其中绿茶出口25.74万吨,出口金额7.06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9.93%和 24.62%。但是,对于占世界市场80%的红茶市场,我们的出口却是下降的。2011年,红茶出口3.56万吨,同比下降2.76%。我们的出口量仅为印度的1%。
【分享】转发:极简生活方式   极简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最大幸福。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欲望极简   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   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如提升专业素养、照顾家庭、关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精神极简   了解、选择、专注于1-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充分学习、提高。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物质极简   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比如看过的杂志、书,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种礼物或装饰品。   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买不需要的物品。   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不囤东西,不用便宜货、次品。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纸袋。   用一支好用的钢笔,替代堆积如山的中性笔。   用瓷杯、钢杯代替纸杯。   用电脑写东西,少用纸。养成纸质文件扫描、存档的习惯。   整合、精简电源线、充电设备。不重复购买电子产品。   精简出门行头,只带“身手钥纸钱”。   精简银行卡,仅保留一张借记卡一张信用卡。
【交流】随心所欲玩紫砂 大家玩紫砂的心态和目的,不妨讲出来一起分享或交流下,欢迎大家跟帖交流。我的理想状态是:随心所欲玩紫砂。 1.想爱就爱真性情 紫砂,在我眼里, 沉静内敛,朴素自然,作者抟泥成美器,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经常把玩,可借以修身养性,一个人所把玩的器物,往往是他精神世界的反映。 但是如果出于投资目的,盲目购买所谓的"大师作品"和"名人作品",即使自己不喜欢,在商家的忽悠之下还是购买,过后发现上当的比比皆是. 在不具备眼力等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违背了自己本心的收藏,已经与紫砂精神背道而驰。 2.可迷恋但不迷失 无论你多喜爱一件事物,你可以痴迷到废寝忘食,但是不要因此欲望过于膨胀而为之失去自己的本心.当一个男人为了业余爱好把主业放弃了,倾尽家产不顾家人生活有无保障,去购买一堆紫砂器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男人勇于担当的品性而迷失了自己. 荀子说:君子寡欲 而不役于物。如果过于贪婪,不是你玩紫砂而成了你被紫砂玩了。 也许,几十年后, 还陪伴在我身边的,还是最初那一把小壶,仍然每日对其爱惜有加, 欣慰的是几十年来一直用他泡茶,不曾离弃;之前经手过的真假大师壶早已是浮云,淡出了记忆. 声明:本人发此文不是讽刺搞收藏的朋友,如果具备了经济和眼力等条件,适当收藏一些精品还是值得的,主要反对的是盲目追随的心态。
紫砂陶器博物馆, 为赚经验,发个水帖 紫砂陶器博物馆 北京紫砂艺术馆 参展的 1000 余件紫砂作品,以其独特而又完美的艺术形态,凸现了 宜兴紫砂的厚重文脉和技艺水平。 除了一部分历史作品外, 其余的展 品都是当代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 省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的精品 力作, 以及年轻一代陶艺工作者在历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与创新评 比”中的获奖佳作, 集中反映了当代宜兴紫砂艺术的风貌和发展趋向。 地址:琉璃厂西街 北京紫砂壶博物馆 紫砂壶博物馆入驻高碑店国粹园艺术品休闲广场。 馆内共展出宋朝到 民国 600 多把成壶,上万种紫砂标本将长期免费开放。 中国民办紫砂壶博物馆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 1102 号国粹苑三层 F26--F29 号。该 馆藏有宋代至民国期间宜兴紫砂茶壶一千多件, 历代紫砂标本一万多 种。本馆长期免费对外开放,并从事历代紫砂壶的鉴定等工作。 北京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紫砂干果桃式杯 金銮博物馆 13 深圳紫金城博物馆 全球唯一专业紫砂博物馆——紫金城博物馆亮相深圳。 该博物馆馆藏 有明、清、民国时期紫砂古壶及紫砂雅玩 2000 余件,其中明代紫砂 器 80 多件,清早期紫砂器 200 多件,时大彬、陈用卿、孟臣、陈鸣 远、 邵大亨等大家作品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一部紫砂的历史在紫金 城博物馆中似画卷般呈现出来,填补了世界专业紫砂博物馆的空白。 江苏无锡帅元紫砂博物馆 杭州华夏紫砂博物馆 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 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展示面积 900 平方米,馆藏中国宜兴古今百 余位大师、上千件精湛的经典作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