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一笑411 笑一笑411
关注数: 69 粉丝数: 19 发帖数: 239 关注贴吧数: 22
“金庸不死”东流水 曾经沧海笑江湖 曾经我天真的以为金庸不会死。真的。尽管很多次新闻里传来错谬的消息说金庸逝世,可最终证明这是假的。10月30日晚,坐在电脑前打开新闻,“金庸逝世终年94岁”的消息映入眼帘。我惊觉自己竟然没有感到意外。 今年似乎去世的名人特别多。但是绝对没有“金庸逝世”这件事给人的冲击如此之大,翻开手机,朋友圈瞬间被金庸逝世的消息刷屏,无数年龄相近的朋友用种种方式悼念一代武侠巨人。这时,我的十二岁的女儿问我:“金庸是谁?”我回答她:“金庸是一位伟大的作家。”看着女儿迷茫的眼神,我知道,一个时代正在离开。淡淡的忧伤、淡淡的不舍涌上心头。对于金庸的离开我并不意外,可是为什么会感觉眼睛里的酸涩。 朋友圈里的朋友大多是70、80后生人,我接触金庸是在小学一年级。那是80年代,回忆彼时的情景,耳边响起的似乎是隐约的邓丽君,街上五颜六色的行人踩着生机勃勃的节奏川流不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好傻,似乎可以和小学生差可比拟,黄蓉好美,好机灵,好像一个栩栩如生的精灵陪伴在郭靖身边,看到郭靖对黄蓉的误解,看到黄蓉为了拯救柯镇恶,单薄的身影一个人走向恶人欧阳锋,仿佛真的喜欢上了这个书上的精灵。 那个时候小儿不知道国仇家恨,只觉得郭靖守着襄阳很傻很傻,却又那样的帅。陪伴我童年的就是这样的郭靖、这样的黄蓉,真、善、美。那个时代的单纯伴随着我童年的,怎么能不爱这样的武侠。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作为武侠迷,我曾经无限热爱一切武侠小说。然而,金庸永远是心中那座高高在上的殿堂,无人能及。神圣、幽深,不可触摸,又无处不在。无数次向同学、朋友推介金庸,也无数次口灿莲花,为人们描述那个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的武侠童话,为了萧峰的死于人证明“生、死”的大与小,“忠诚”的值与不值。然而,无论你对那么栩栩如生的主角们是爱、是恨,金庸永远是我们现实中最神圣的偶像,是他赋予这些英雄们血与肉,爱与恨、情与义。金庸不在了,英雄们的丰碑依然在那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最好的墓志铭。 似乎金庸先生曾经说过,后悔写武侠小说。不管原因为何,武侠总在一些人眼中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回顾金庸一生,做过新闻业、写过深入人心的报到、评论,写过剧本,参与过诸多香港,乃至中国关键的历史时刻。可是人们凝聚金庸的文化符号时,最鲜明的的是栩栩如生的人物脸谱。哪些唇枪舌剑的评论也许名噪一时,这些鲜明的脸谱无论是正、是邪,是善、是恶,把传统中国社会的众生相书写的淋漓尽致。就像灵隐寺五百罗汉,你总会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脸谱一般的人物。面带讥笑,用尽力气和相同境遇的人们一起用力咒骂坐在自己头上的“左冷禅”、“岳不群”。也会期待英雄驾临,给我们带来梦中的一切。武侠梦曾经走入我们的梦乡,伴随我们成长。 直到有一天,我们梦醒了。金庸西去,武侠已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棠梨之哀万言奕难寄寓。我们正在跨越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来路已渐渐灯火阑珊,吾谁与归。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