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较劲asd
跟自己较劲asd
关注数: 12
粉丝数: 2
发帖数: 1,107
关注贴吧数: 1
小雨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 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 千峰故隔一帘珠。 背景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创立了“诚斋体”,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生动情趣。这首诗写的是小雨的景象。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觉得小雨是因为嫉妒自己能欣赏群山美景,才故意像帘子一样挡住山峰,充满了童趣和奇特的想象力。 译文 雨下得细细的,又疏疏落落, 即使不能下得很大,也不肯停下完全放晴。 它好像是妒忌诗人能把青山尽收眼底, 故意用一串串珍珠般的雨帘,将千峰万壑隔开。
少年行·其一 令狐楚〔唐代〕 少小边州惯放狂, 骣骑蕃马射黄羊。 如今年老无筋力, 犹倚营门数雁行。 背景 令狐楚是唐代大臣、诗人。《少年行》是组诗,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通过对比少年与老年时期的状态,抒发了一位老兵的感慨。诗人可能接触过边塞军旅生活,借此诗表达对往昔豪迈岁月的追忆,以及英雄暮年的无奈。 译文 年轻时在边远州郡,习惯放纵轻狂, 光着身子骑胡地的马,射猎黄羊。 如今年老体衰,没有了力气, 却还靠着军营的大门,数着天上飞过的雁行。
江村 蔡襄 黯澹江村春日斜, 汀洲芳草野田花。 孤舟横笛向何处, 竹外炊烟一两家。 背景 蔡襄是宋代名臣、书法家。这首诗描绘的是江边村落春日傍晚的景色。诗人可能是在旅途或公务之余,见到这略显寂寥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江村景象,心中有所感触而作。诗中“孤舟横笛”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与漂泊感。 译文 黯淡的江边村落,春日西斜, 水中小洲芳草萋萋,田野里野花开放。 一叶孤舟上,有人吹着横笛,不知要去向何方, 竹林之外,依稀可见一两户人家升起的袅袅炊烟。
金玉良言,闪耀千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解读: 人不是草木,谁能没有感情?这强调人人都有情感需求,比如亲情、友情或爱情,在生活中要多关心他人,表达情感,建立温暖的关系。
金玉良言,闪耀千年 白酒红人面,美色动人心。 解读: 白酒会让人脸红,美色会动摇人心。在生活中,面对诱惑如酒精或美色时,要保持清醒和自制,避免冲动行事带来麻烦。
金玉良言,闪耀千年 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 ——《文心雕龙·熔裁》 解读: 权衡利弊,斟酌细节,去掉多余的部分,减轻负担。这就像写文章或处理工作,要不断调整优化,删除冗余,让事情更高效、轻松。
金玉良言,闪耀千年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列子·天瑞》 解读: 天地没有完美的功能,圣人没有全能的本事,万物没有完全的用处。这提醒我们,人无完人,物无完物,学会接受不完美,在生活中发挥各自长处就好。
金玉良言,闪耀千年 闹里挣钱,静处安身。 ——《增广贤文·上集》 解读: 在热闹的地方赚钱谋生,在安静的地方安顿身心。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在职场打拼,但也要给自己留个宁静的空间,比如回家休息或独处,以保持平衡。
金玉良言,闪耀千年 君相的斧钺,威行百年;文人的笔墨,威行千年。 ——《孽海花·第十九回》 解读: 君主的权势可能威风百年,但文人的文章思想却能流传千年。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往往来自思想和文化,比如经典的书籍或艺术,它们能跨越时间影响后人。
金玉良言,闪耀千年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解读: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枝末节,讲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比如创业或完成重要项目时,要抓住核心目标,别为小事斤斤计较,否则容易因小失大。
金玉良言,闪耀千年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增广贤文·上集》 解读: 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来原谅别人。生活中,遇到矛盾时多反省自己,对别人多点宽容,人际关系会更和谐。
金玉良言,闪耀千年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读: 空有善良的心意不足以治理好政事,光有法律条文它自己也不会施行。这就像管理一个班级或公司,只有好心没有规则会乱套,只有规则没人执行也白搭,必须两者结合。
金玉良言,闪耀千年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解读: 即使见识了世界的广阔与宏大,依然会怜惜一草一木的细微美好。这提醒我们,在追求远大目标、经历人生起伏的同时,也不要忽略身边微小的幸福与温情,比如家人的关怀、朋友的笑脸,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腻。
金玉良言,闪耀千年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韩非子·初见秦》 解读: 不知道真相就乱说,这是不明智的;知道真相却故意不说,这是不忠诚的。在生活中,比如在团队合作里,不了解情况就别瞎指挥,知道了问题所在就要及时说出来,这才是对团队负责。
中华成语故事 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读音】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 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出处】 元·无名氏《独角牛》 【解读】 明处刺来的枪容易躲开,暗中射来的箭最难防备。 【启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尤其要留个心眼,保护好自己。
中华成语故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读音】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 miè zì jǐ wēi fēng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 【解读】 一味地夸大别人的力量,助长对方的声势,同时却看不起自己,打击自家的士气。 【启示】 做人不能妄自菲薄。还没开始就先怕了,那肯定赢不了。要有自信,看到自己长处,才能有赢的机会。
中华成语故事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读音】 jī zhě yì wéi shí, kě zhě yì wéi yǐn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解读】 肚子饿的人不挑食物,口渴的人不挑饮料。形容人在迫切需要的时候,很容易得到满足。 【启示】 帮助人要雪中送炭。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效果最好,也最让人感激。
中华成语故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音】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 zhǐ pà yǒu xīn rén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 【解读】 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只要你有决心,肯去钻研,肯去努力。 【启示】 别被困难吓倒。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难,而是我们缺乏面对的勇气和坚持的行动。只要你真心想做,办法总比困难多。
中华成语故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读音】 wò tà zhī cè, 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 【出处】 宋·岳珂《桯史》 【解读】 自己的床铺旁边,怎么能容许别人呼呼大睡? 【启示】 这是在强调核心利益和势力范围不容侵犯。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对于自己根本的、不容分享的东西,必须态度鲜明地守护。
中华成语故事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读音】 jiù rén yī mìng, 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出处】 元·郑德辉《佶梅香》 【解读】 救活一条人命,功德比建造一座七层高的佛塔还要大。 【启示】 生命是最宝贵的。在别人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是做人的大善,这种善行比任何形式上的贡献都更有价值。
中华成语故事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读音】 qiān lǐ bù tóng fēng, bǎi lǐ bù tóng sú 【出处】 汉·王充《论衡》 【解读】 相隔千里,刮的风不一样;相隔百里,风俗习惯也不同。 【启示】 世界是多样的。要尊重不同地方的文化和习惯,到了一个新地方,人多随俗,别拿自己那套标准去硬套别人。
中华成语故事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读音】 guā tián bù nà lǚ, 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出处】 《乐府诗集·君子行》 【解读】 经过瓜田不弯腰提鞋,走过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免得被人怀疑偷瓜偷李子。 【启示】 做人要懂得避嫌。在一些容易引起误会的场合,自己要注意言行,主动避开嫌疑,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中华成语故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读音】 lù yáo zhī mǎ lì, 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出处】 元·无名氏《争报恩》 【解读】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耐力好坏;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启示】 看人看事别太早下结论。真正的交情和品质,都需要经过时间和困难的考验才能看得清。
中华成语故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读音】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出处】 南宋·祝穆《方舆胜览》 【解读】 只要肯下足够的功夫,铁棒槌也能磨成绣花针。 【启示】 认准了目标,就别怕路远。只要有恒心,肯坚持,再难的事儿也有做成的那一天。毅力,往往是成功的关键。
中华成语故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读音】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出处】 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发奋努力,等到老了,就只能空悲伤了,那时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启示】 青春就是最大的本钱,千万别虚度。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多积累经验,给自己攒足底气,免得老了空叹息。
中华成语故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读音】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 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出处】 《新唐书·陆象先传》 【解读】 这世界本来没啥事儿,都是那些闲得发慌或者心思太重的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启示】 别整天自己吓自己,很多烦恼都是想出来的。心态放平,遇到事儿解决事儿,简单点,生活会轻松很多。
中华成语座右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读音】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 bì xiān lì qí qì 【出处】 《论语·卫灵公》 【解读】 工匠想把活儿干好,必须先把工具弄得锋利好使。这说的就是,想把一件事办漂亮,前期的准备工作绝对不能马虎。 【启示】 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事之前,花点时间把需要的资源、工具、计划都准备到位,后面进行起来才会更顺利,效率也更高。
长心眼子最快的方法: undefined 2.不管在谁的面前,只要你不欠他的,就没有必要唯唯诺诺。 3.如果你让讨厌你的人,感觉到了嫉妒和愤怒,那你定是做对了什么。 4.凡是禁止的,往往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能跟你分享。凡是提倡的,往往是有坑需要你去填。 5.与任何人的关系,你要是想留住,就不要稱已看的联量。大部分的关系,都是阶段性的,有旧人离开,也会有新人到来。 6.说话有三个目的:第一能让别人高兴,第二是能让别人替你干活,第三能让自己赚到钱。 7.如果你当众被人刁难,或者被诬陷的时候,不要去做无谓的解释,直接把问题给对方,要先学会反问,给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这样局面自然就可扭转。 8.别高估自己在任何人心里的位置。所有人都见不得你好,即便你认为的好朋友。 9.可以嘲笑你的朋友,但不要嘲笑他喜欢的东西。 10.不会讲话时别瞎说,沉黑默微笑更好。
人间何所以,观风与月舒。 undefined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这首诗写于1929年10月 。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词! 🌹写这首诗的前后背景:1928年11月,教员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9年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教员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历史文件。 🌹紧接着又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雨水巧利用,全力做好节支降耗 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分公司山西40616队因地制宜,在井场合适位置挖设一口蓄水坑成为该队节水降耗的“聚宝盆”。这个由钻井队自主改造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将天然降水转化为生产用水,开创了"靠天喝水"的绿色生产新模式。每逢降雨,雨水便自然汇聚其中。待雨停后,利用抽水设备将蓄水坑中的雨水抽进循环罐作为一开生产水使用。这些原本可能白白流失的雨水,摇身一变成为钻井作业的宝贵水源。蓄水坑的选址十分讲究,既要考虑到地势低洼便于雨水汇聚,又要远离钻井作业的核心区域,避免受到污染。坑的四周用厚厚的防渗膜进行铺设,防止雨水渗漏到地下,确保每一滴雨水都能被有效收集。这一举措带来的好处立竿见影。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对外部水源的依赖,另一方面,降低了水资源的采购成本,为项目节约了可观的开支。雨水回收利用,不仅体现了该队对资源的珍惜与合理利用,更展现了团队的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
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推进冬季安全生产 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分公司面对秋冬换季期气温骤变的天气,公司秉持“全覆盖,不漏点、不漏项”的原则,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推进冬季安全生产。针对秋冬季空气干燥、火灾风险高的问题,全面排查作业现场火灾隐患。对在用的电气线路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防止火灾发生。温度的骤降极易导致设备金属部件收缩、密封件老化变硬、油管冻堵等,组织岗位员工严格按照“十字”作业开展设备维护保养,及早更换井控设备老化密封件,确保维修后的井控设备及配件无隐患;根据当地气温,及时更换符合防冻标准的动力站液压油;对露天放置的阀门、仪表,加装保温箱;对长期停用的设备,提前将管线内的液体排空,避免管线冻堵。与此同时,重点加强对井控应急设备的维保,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全力保障各类设备在严寒条件下安全平稳运转。
周密部署安排,克服施工难题 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分公司在山西沁水县施工时遭遇连续10天强降雨,给当地生产带来极大压力。钻井队周密部署、攻坚克难,成功保障施工井在二开着陆、水平段钻进及完井作业中安全平稳运行,交出一份出色答卷。 降雨来临前,该队干部大班果断行动,召开生产会提前储备物资,并安排专人协调套管队、固井队做好上井准备。同时,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安全培训,重点强化恶劣天气下的操作规范与应急避险技能,为应对挑战奠定基础。 降雨期间,钻井队迅速启动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雨季“八防”措施。安排专人定期检查井场电路、底座基础、排水系统及边坡崖体,并增加设备巡检次数,重点检查设备润滑与密封情况,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钻井过程中,值班干部全神贯注,密切监测各项数据。面对复杂地层难题,如岩石硬度变化大、地层岩性不稳定等,迅速调整钻进参数和施工工艺,有效化解风险。最终,在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该井顺利完井,全井生产期间未出现等停工况,生产时效达100%,充分展现了团队的卓越执行力和专业素养。
多方发力,全力冲刺年终目标 当前正值钻井施工“黄金期”,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分公司锚定年度任务目标全力冲刺,以多项举措拉满生产“进度条”。施工过程中,钻井队坚持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在二开钻进环节,技术团队大胆创新,优选改良型奔驰齿钻头,搭配大扭矩螺杆、微扩眼器及倒划眼扶正器,组成强稳结合的预弯曲钻具组合。再配合采用大排量钻进工艺,极大地优化了水力参数,充分释放了水力破岩效能。显著提升机械钻速的同时,有效确保了井眼轨迹光滑、井身质量优良,持续深化和推广“一趟钻”工程应用,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区域提速提效成果。
开展设备检查,保证正常施工 近日,随着雨季来临,降雨量持续增加,设备防护安全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有效防范因雨水引发的设备故障风险,确保生产安全平稳运行,钻井队迅速响应,抽调技术骨干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全面开展雨季设备防护专项检查工作。检查过程中,小组成员严格遵循相关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他们重点对钻机核心部件、电气控制台、关键传输线路、仪器仪表等部位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检查内容聚焦于设备的防水密封性能、防潮措施有效性、线路绝缘与防护状况、接地可靠性以及设备在潮湿环境下的运行稳定性等。特别是对易受雨水侵蚀的关键节点和往年雨季曾出现过问题的部位,进行了反复查验和测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检查组坚持“立查立改、不留死角”的原则,现场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确保所有隐患均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消除。
多举措保证夏季施工安全 近日,气温居高不下,滚滚热浪持续“烤”验着每一位员工,影响安全生产的客观因素逐步增多。面对高温酷暑的天气,降雨天气,钻井队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力做好高温天气、降雨天气的安全生产工作,以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在防暑降温方面,该队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对高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员工能充分认识到高温天气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制定高温天气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明确应对高温天气安全事故的具体措施和程序,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同时,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天气预警信息,及时向员工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员工注意防暑降温。 在防洪防汛方面,该队要求员工认真学习防洪、防雷电、防倒塌的夏季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结合夏季生产特点全面排查基础辅助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整改问题实行跟踪、检查、落实,形成闭环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巡检、维护,加强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及时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防降雨导致的意外发生。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提前告知各单位做好岗位应对防范,确保夏季安全生产。 在安全培训方面,该队开展交通事故案例分享与安全警示教育活动,激励全员参与谈体会,以身说事讲安全,让员工深切感知风险、铭记安全。
楚霸王项羽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即项籍,西楚霸王。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战国末年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从叔父项梁居吴(今江苏苏州)。少时学书、剑皆无所成,然胸怀反秦大志。秦始皇东游会稽过钱塘江时,与项梁往观,声言:“彼可取而代也。”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随梁起兵会稽(治今江苏苏州),响应陈胜、吴广起义。陈胜牺牲后,又领导反秦武装主力,拥立楚王后裔熊心为楚怀王。秦将章邯击赵时,奉怀王之命,以次将随上将军宋义率军救赵,因宋义行至安阳后按兵不动,遂于帐中斩之。旋进兵救巨鹿,破釜沉舟,与秦军决战,大败秦军主力。随后招降章邯,坑杀秦卒二十万,进军关中。时刘邦已先据咸阳,谋臣范增力劝其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不听,与刘邦暂时达成和解。遂引兵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掳掠货宝。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田荣、陈余于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乘机还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之战随之爆发,历时近五年。战争前期,他虽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公元前202年10月,终被围困垓下(今河南鹿邑东,一说安徽灵璧南)。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大将军章邯 章邯(?—前205年),秦人,字少荣。秦二世时任少府。陈胜、吴广起义后,奉二世之命发骊山徒、奴产子镇压起义。章邯先击败周文所率攻入关中的起义军,继又击溃项梁及陈胜领导的义军队伍,屠杀甚众。后渡河击赵。二世三年(前207年)巨鹿一战,为项羽所率义军大败,旋投降。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立为雍王。封咸阳以西地,都废丘(今陕西兴平)。楚汉战争时,随项羽攻汉王刘邦,后为刘邦所杀。
大将军蒙恬 蒙恬(?—前210年),秦人。先世为战国时齐人,祖父蒙骜自齐至秦事昭王,后世代为秦将。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任将军,破齐,拜内史。秦统一后,率兵三十万北逐匈奴,收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以南),主持修筑长城。蒙恬驻兵上郡十余年,匈奴不敢进扰,深受秦始皇尊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后,公子胡亥与中车府令赵高、丞相李斯篡改遗诏,蒙恬被赐死。世传其曾以兔毛改良毛笔。
大将军王翦 战国末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少好军事。事秦王政。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与桓齮杨端和率兵攻赵,取九城。十八年,复攻赵。次年,拔赵,赵王降。二十年,攻燕,燕王喜走辽东,拔蓟城(今北京西南)。二十三年,率军六十万攻楚,大破楚军杀其将项燕,乘胜略定楚地城邑。岁余,虏楚王负刍,楚亡。又南征百越之君。其子贲、孙离皆为秦将军。
蜀王公孙述 公孙述(?—公元36年),西汉末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子阳。哀帝时以父任为郎,补清水长。新莽天凤中,任导江卒正。更始政权建立后,诈称更始授命为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更始二年(公元24年)阻击绿林军于绵竹,自立为蜀王,都成都。次年称帝,国号成家,建元龙兴。建武三年(公元27年)遣将军李育等攻三辅,兵败亡归。性好符命鬼神,妄引谶记,滥行诛杀,用人唯亲,致使大臣怨望,将士离心。九年,河西隗嚣溃败,蜀地震恐。其后光武帝连年遣岑彭、吴汉等率军攻蜀,遂兵败身死。公孙氏悉被夷灭。
汉章帝刘烜 汉章帝(公元56年—公元88年),即刘烜。东汉皇帝。公元75年至88年在位。明帝第五子。永平三年 (公元60年),立为皇太子。即位后一改明帝苛察,事从宽厚。少好儒术,建初四年(公元79年),令诸儒于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令班固等据以作《白虎通》,又诏曹褒定汉礼,以为百五十篇。著胎养令,以奖励人口生育。在位期间,社会民生尚称安定,生产有所发展。后世史家将其与明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明章之治”。然外戚窦宪骄擅,帝待以宽容,遂开外戚专政之始。庙号肃宗。
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公元28年—公元75年),即刘庄。东汉皇帝。公元57年至75年在位。原名阳,字子丽。光武帝第四子。建武十五年 (公元39年)封东海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十九年,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公元57年)即位。遵奉光武制度,整顿吏治,严明法令。禁止外戚封侯预政,皇子之封亦减旧制。提倡儒术,亲临辟雍,行养老礼,尊事三老五更,又为外戚樊、郭、阴、马子弟立四姓小侯之学。数发兵进击北匈奴,遣班超经营西域,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又派郎中蔡愔出使天竺求佛法。性褊察,公卿数被谴责,近臣尚书以下至受捶扑。在位期间,省减租徭,修治汴河,民生比较安定。史载永平末,比岁丰稔,百姓殷富。后世史家将其与章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明章之治”。庙号显宗。
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即刘秀。东汉王朝创建者。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汉高祖九世孙。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字文叔。西汉皇族。早年与兄刘縯等率宾客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更始称帝后,授为太汉光武帝常偏将军。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与王凤所率起义军配合,取得昆阳之战胜利,歼灭王莽军主力。縯因争权被杀后,乃隐忍伪装,言笑如常,以此取得更始帝及诸大将信任。旋被派往河北,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取得当地部分官吏豪强的支持,镇压并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势力大增。被封为萧王后,即拒绝更始召命。建武元年(公元25年)在鄗(今河北柏乡北)称帝。后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建都洛阳。即位之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免赋税、徭役,裁省吏员;多次下诏释放及禁止残害奴婢,使大批奴婢免为庶民;提倡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度田,检核垦田和户口,旋因遭到强烈反抗而失败;又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公职权,全国政务皆通过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妥善安置功臣,赐其高爵厚禄而不使干预政事,禁止外戚、宦官干政;裁并四百余县,取消内郡地方兵,裁撤郡都尉,削弱地方兵权,扩大中央直接统辖的军队。统治期间,社会生产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史称“光武中兴”。庙号世祖。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前92年—前49年),即刘询。西汉皇帝。公元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字次卿。戾太子孙。幼遭巫蛊之祸,生长民间。元平元年(前74年),霍光与大臣废昌邑王贺后,被迎立为帝。即位之初,委政霍光。地节二年(前68年)光死,宣帝亲政,致力整顿吏治,强化皇权。四年,以大司马霍禹谋反事,废皇后霍氏,彻底清除霍氏势力。用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以刑名考核臣下,设置治书侍御史和廷尉平,审核量刑轻重,废除某些苛法,维护法律正常行使。又招抚流亡,假民公田,设置常平仓,蠲免和削减租赋,以此安定民生,恢复生产。因匈奴内乱,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消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神爵三年(前59年)设置西域都护,政令自此颁于西域,有利于发展西域生产和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甘露三年(前51年),下诏召集诸儒讲论五经异同,亲自称制临决。宣帝施政“以霸王道杂之”,在位时期号称“中兴”,然其重用宦官和外戚也颇为后世诟病。黄龙元年(前48年)宣帝崩于未央宫,葬于杜陵,庙号中宗。
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前94年—前74年),即刘弗陵。西汉皇帝。公元前87年至前74年在位。武帝少子,母为赵倢伃。即位时年仅八岁,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即位后委政霍光。因海内虚耗,民生凋敝,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屡次减免租赋,招抚流民。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郡国贤良文学会议盐铁,旋罢榷酤。又与匈奴恢复和亲。汉昭帝在位时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即刘彻,西汉皇帝。公元前141年至前87年在位。汉景帝子。初封胶东王,七岁立为皇太子。景帝后元三年 (前141年)正月继位。 为加强中央集权,刘彻采纳主父偃建议,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藩国自析为隶属中央的侯国。又制订左官律,重附益之法,规定诸侯王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元鼎五年(前112年),以列侯所献酎金分量和成色不足为由,夺爵百余人。 刘彻在位期间录用人才不拘一格,提拔有才能的士人为侍从,以备顾问。同时,裁抑丞相职权,依靠亲信和近臣(包括将军、侍中、常侍、给事中等)参与决策,使以丞相为首的朝廷公卿大夫变成执行一般政务的机构,从而形成内朝(亦称中朝)和外朝的政治体制。又设十三州部刺史,加强对郡国的控制。 自元朔二年(前127)至元狩四年(前119年),刘彻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使匈奴远徙漠北。同时,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闽越、东瓯和南越,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为解决财政困难,刘彻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又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颁布算缗、告缗令,向商人征收重税,没收违法商人财产。元封二年(前109年),发卒数万人治理黄河决口,并亲临工地督促。建立正规的察举制度,令郡国举孝廉及秀才、贤良方正等。表彰儒术,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又令郡国皆立学官,儒家思想从此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刘彻迷信神仙方术,热衷于封禅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挥霍无度。刘彻在位晚年,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元封四年(前107年)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天汉年间(前100年—前97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曾爆发农民起义。征和三年(前90年)因汉军远征匈奴失利,深悔过去劳民伤财。次年,下诏拒绝桑弘羊募民屯田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的建议,表示要“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汉书·西域传》)。后元二年(前87年)病死。临终前立八岁幼子刘弗陵为太子,遗诏霍光等辅政。庙号世宗。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前188年—前141年),即刘启,西汉皇帝。公元前157年至前141年在位。文帝子。文帝后元七年 (前157年)六月继位。 刘启在位时,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晁错建议实行削藩。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后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前202年—前157年),即刘恒,西汉皇帝。公元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高祖子。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立为代王。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死。诸吕之乱平定后,被大臣周勃等迎立为帝。 刘恒在位时,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劝课农桑,减省租赋,废除收孥相坐律令,免官奴婢为庶人。又募民实边,令民得纳粟拜爵。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分齐国和淮南国为小国。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户口有所增长。后世史家将其与景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文景之治。庙号太宗。
吕后 吕雉 吕后(?—前180年),即吕雉,秦末汉初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字娥姁。汉高祖皇后,又称高皇后、高后。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今属江苏),结识刘邦。楚汉战争初期,吕后偕刘邦父母被楚军俘为人质,后释还。刘邦称帝后,被立为皇后。吕后为人残忍而有谋略,曾助刘邦翦除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惠帝即位,吕后又独揽大权,毒死赵王如意,残害戚夫人,致使惠帝忧郁病死。惠帝死后,吕后临朝称制,分封诸吕子侄为王侯,拔擢亲信,排斥功臣。其称制期间,因天下无事,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吕后在位九年(前188年—前180年),病危时命其侄吕禄、吕产控制南北军,以巩固吕氏权力。其死后,诸吕阴谋作乱,为大臣周勃等所平定。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前256年—前195年),即刘邦。西汉王朝创建者,庙号高祖,又称高皇帝。公元前202年至前195年在位。秦末泗水沛县(今属江苏)人,字季。曾任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后乘项羽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决战之机,率部经颍川、南阳直趋关中。于汉王元年(前206年)十月攻占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废除秦朝严刑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后因项羽引军入关,兵力不敌,被迫接受项羽分封的汉王称号,进驻汉中。旋率军东向,与项羽展开长达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汉王五年,双方在垓下(今河南鹿邑东,一说今安徽灵璧南)决战,项羽战败自刎。同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刘邦在位期间,继续实行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又采取减轻租徭、招抚流亡、免奴婢为庶人等措施,以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先后翦除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并分封同姓诸侯王。迁徙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至关中定居,以加强控制。即位之前,不修文学,鄙视儒生,然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临终时,对丞相、太尉等重要职务人选,作了妥善安排。死后由子刘盈(即汉惠帝)继位。
中华名人赵高 赵高(?—前207年),秦人。先世为赵国贵族,因父母有罪,没入秦宫,兄弟数人皆生于隐宫。后为宦者,任贱役。以通于狱法,举为中车府令,私自授公子胡亥决狱。曾犯罪被蒙毅据法判以死刑,秦王政(即秦始皇)赦之。后兼行符玺令事。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随始皇帝东巡。始皇死于沙丘后,他嗾使胡亥与丞相李斯通谋,诈为受诏立胡亥为太子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胡亥即皇帝位,史称秦二世。赵高自任郎中令,居中用事,教二世更为法律,诛戮宗室大臣。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为进一步擅权,赵高诬害丞相李斯等人,自为中丞相,封武安侯。赵高欲阴谋作乱,恐群臣不听,乃于朝会时指鹿为马,凡不阿从者皆借故诛除之。二世三年(前207年),刘邦率起义军攻入武关,赵高以此为二世指责,遂乘二世斋于望夷宫时,指使其婿阎乐率兵围宫,逼令二世自杀,更立子婴。后为子婴所命宦者韩谈诛杀,夷三族。作有《爰历篇》,今佚。
中华名人李斯 李斯(?—前208),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后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以廷尉奉命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共议帝号。后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巡行。反对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议。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及六国史记、“百家语”。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始皇帝死后,从赵高言,与之矫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劝二世更为法律,行“督责之术”,加强君权。后被赵高诬为谋反,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
中华名人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在赵都邯郸结识秦国人质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遂入秦说服华阳夫人接异人归秦,并立为太子。子楚即位为庄襄王后,任吕不韦为相国,受封为文信侯。史载其门客三千,家僮万人。庄襄王卒,秦王政年幼即位,吕不韦继为相国,主持国政,被尊为“仲父”。吕不韦聚门客编《吕氏春秋》,融合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称杂家。秦王政亲政后,其因嫪毐获罪牵连免职,出居封地河南(今河南洛阳),不久流放蜀郡,忧惧自杀。
中华名人秦二世 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秦代第二代皇帝。名胡亥,秦始皇少子。秦始皇死后,与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合谋篡改遗诏,赐兄公子扶苏死,自袭帝位,称二世皇帝。葬始皇于骊山陵墓,逼令后宫无子者皆从死,又将全部筑墓工匠活埋于墓内。复作阿房宫,征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致使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信用赵高,更为法律,诛戮大臣宗室。二世元年(前209年),戍卒陈胜、吴广率众于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村集)揭竿起义。二世从李斯议,厉行“督责”,更加骄横残暴,听信赵高谗言,先后处死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率起义军进入关中,二世责让赵高,为高使其婿阎乐率兵围宫,逼令自杀于望夷宫中。
中华名人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即嬴政,一称赵政。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46年至前210年在位。秦庄襄王之子。嬴政年十三即位,其时相国吕不韦专权,宦者嫪毐用事。秦王政九年(前238年)亲政后,平定嫪毐叛乱,放逐吕不韦。 嬴政好韩非之学,任用李斯、尉缭等客卿,派王翦等率兵进攻六国。自十七年(前230年)开始,先后灭韩、赵、魏、燕、楚、齐,至二十六年(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结束长期纷争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嬴政自称始皇帝,组成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主要官吏皆由皇帝直接任免。废分封,推行郡县制,全国初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统一法令、度量衡、货币及文字,拆除战国时各诸侯国相邻地区之壁垒,以首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为中心修筑通往各地之驰道和直道 ,又于今川、黔地区修“五尺道”。派蒙恬率兵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以南),连接战国时北方各国边城,筑成长达五千余里的长城,以御匈奴。又南定百越,戍五岭,凿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境内),沟通湘水和漓水,便利中原与岭南间的交通运输。使“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广大地区,都置于秦朝版图之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加强统治,嬴政采用阴阳五行学说,宣扬秦为水德,色尚黑,数以六为纪,严刑苛法。销毁民间武器,焚烧秦纪以外的史书及民间所藏儒家经典、诸子书籍,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一次坑杀对其不满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余名。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宏大的宫殿陵墓。妄图成仙,派人入海求不死之药。又连年用兵,死者不可胜数。加重赋税,滥征徭役,使人民痛苦不堪。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在第五次巡行途中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不久,即爆发农民大起义。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