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ushi5 goushi5
关注数: 5 粉丝数: 62 发帖数: 8,901 关注贴吧数: 48
曹德旺跑了,波音来了,深度剖析中国制造业第四波浪潮 作者:君临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zhuanlan.zhihu.com%2Fp%2F24523157&urlrefer=dad51f0224d5342d790efd7550fac5fa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周“不要让曹德旺跑了”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君临在这里想说一句: 淡定! 1 今年来媒体喊过“不要让华为跑了”,然而深圳并没有垮,紧接着苹果、高通就先后在深圳开设了全球创新中心。 媒体也喊过“不要让富士康跑了”,然而转身富士康就宣布在广州投资450亿元,建一座高世代液晶面板厂,将年初收购的夏普技术和生产线搬到中国来。 曹德旺说中国税负重,然而中国的税一直都那么重,几时就轻过?那么为什么当年能够做起来,现在又要抱怨呢? 无非是时代变了。 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业的生存环境和要素一直在变化,因此造就了三波不同的投资浪潮。 第一波 以食品、五金、电器为代表的消费品制造业,创立于八十年代,那个时代的特点是:文革结束,物质匮乏,什么都缺,只要你能够生产的出来,马上就被人用卡车拉走。唯一的障碍是制度,你得有足够的胆量,敢于冲破条条框框。 第二波 以电脑、服装制鞋为代表的出口加工制造业,崛起于九十年代,国门进一步被打开,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笑傲全球,只要你有海外关系,生产多少卖多少,根本无需担心销量。 第三波 以房地产为龙头的重工制造业,崛起于2000年代,背景是沿海加工业的兴起,推动了收入的增长,城市化浪潮带动下游重工业的庞大需求。这个时代,挖煤的、炼铁的、造汽车轮船的,无不赚的盆满钵满。 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就是在这个时代崛起的,背后正是城市化浪潮下汽车工业的庞大需求增长,汽车卖的旺,汽车玻璃的需求也就强劲,这个时候怎么就不埋怨税负重呢? 说到底,是中国城市化浪潮放缓之后,重工业的需求饱和,利润率下滑的结果,“税负过重”之说不过是替罪羔羊。
有时候对这社会也挺绝望的 (你见过的最阴暗的事是什么?) 作者:许朝鸣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zhihu.com%2Fquestion%2F20416183%2Fanswer%2F33088545&urlrefer=7a4a9b99844bd5e3a8c4c9ebe63d03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过两千,始料未及。这么多人看过,我也为答案负责到底吧。 1,林地。其实林地并不是我想说的主要内容,只是个引子。但父亲确实很伟大,这样规模的造林,诸位可查看全国有几例。这些年多少辛酸没经历过真的很难感同身受,完全不为赚钱,反而多数时候我们都处在被偷盗,被欺负的境地,就是习惯了。感兴趣可移步阅读我的另一个回答...我不会贴地址诶,就是在深山老林里造房生活那个。 2,故事呢,确实是真人真事,但你们的疑问我真心无法解答。毕竟年代久远,我也是听父亲陈述然后恰巧遇到这题了。什么参军年代啊,什么...什么的,太难为我了! 3,文章写于我文艺无双的大学时代,简单修改在知乎做了答案,因为很扣题嘛。文风是啥? 4,不要再邀请我回答人性黑暗面的有关问题啦=_=,你们看我回答过的问题,我本专业教孩子画画的啦!我很阳光向上的! 没了。 ————————原文未改———————— 说一个父亲的故事吧。 父亲今年六十大多了,脾气却总像年轻人一样。 家里的树种了二十多年,杂树也愈加茂盛,想好好清理时,林业部门突然来挡路,理由是没有伐木指标,父亲很生气,这理由太操蛋了。眼看着杂树要把好树欺死,还要到处跑审批。其实人家林业部门要求也简单,想收点儿钱而已。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我们一家人也劝他放低姿态,稍改原则,他眼睛瞪得比谁都圆。 “我要去告他们!” 可谁知道,法院和林业局关系不错,见一个外人来告,嘿嘿,不理你。 父亲气的呀,心想咋他们咋这么团结。其实也明白,自己这块砖,添点“水泥”也可以贴到他们的大墙上的。想了很久他叹了口气,我们以为他妥协了,欢欣鼓舞。他却轻轻地说,没办法,上访吧。 我跟老娘就不同意了,老娘以你个损样为开头,叨叨了很长一片文章。我也劝他说,我在北京得时候,曾经路过信访办,门口站海了人了。我说爹,你别去了,遭着罪,而且肯定是白忙。爹说,没事,我去过。 我就问啦,我说您还去过那么伟大的地方! 他就忍不住了,嘚嘚全说了。大意是年轻的时候在单位因为说话太直,总瞎说实话,得罪领导,党内强制性给了个警告处分。他不服就往上告,然后也是上面很团结,哎,跟今天差不多。然后父亲就憋口气,然后俩月内去了北京30多次。然后,然后也没咋的。 我就想笑,我心说爹你这不瞎折腾么。但是他啊,就讲不完了。说京都的信访办啊,当年记得是排队上一个台阶,然后办事窗口离地还挺高,得把文件往上递,客观上解释了上访的“上”字。窗口里有人,简单的看看你的资料,觉得够冤,给你贴上个卡,去另一个高级窗口,这个高级窗口觉得爱我去太冤了,就给你弄个小屋里去,有人跟你唠。到这步了,算是最成功的上访了。再之后就不知道了,爹说他连第一步都没完成。 三十多次,一直排队来着,那多无聊啊,就跟排队的唠嗑,这个儿子让进局子被打死了,那个出门买土豆,回来房子被扒了,爹一想,我这事略小啊。这还是最后一次才这么觉得,但是想着,来都来了,还是递上去吧。这次呢,队伍里就有个比较乍眼的,一个非常老的老头,穿着军服。几个排队的就跟他唠上了。 老头呢,很牛逼,来自山东沂水,当年是红军,打过仗,受过伤。这都不是牛逼的,最牛逼的是,老头80多了,是从沂水县沿着火车道往北,走到北京的,走了三个多月啊。他的事呢,也不大,因为是伤兵,国家出补贴的,一开始就几毛钱,然后几块钱,改革开放了,政策好,给一下涨到了每月90多块钱。80年代初,90块,列位,很多了。爹说他当时工资才不到30。问题在哪呢,老头居然就没见过一次90块钱,连一开始的几毛钱都没有了。老头没法活了呀。 他就找村里要,找乡里要,找省里要,大家也没商量,但却异口同声不知道。老头脾气来了,我操,我上访去! 没钱,没亲戚,于是就选择了环保低碳的步行。 爹说,老头站了大半天,还是队伍前面的看他年龄太大,就让他先上。老军人拄个棍儿,从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背包里拿出一叠纸,使老大劲递了上去。窗口里的年轻人看了大约5秒左右,把那叠纸往外一推,喊着说,“地方的事回去处理去!” 白纸片哗哗啦啦撒了一地。老头当时就哭了,“我是红军啊~~走了三个月啊~~“ 爹说,当时排队的哭成一大片,自己掂量掂量手里的材料,起身,回家了。随后把党退了。 “打那我有了个教训,”父亲严肃的说,“上访材料不能写太多,你看我这回,就一张纸,他给扔出来,我也好收拾。”然后我真心觉得我劝不了他了。 于是就不劝了。人总得找个方式跟有悖于自己正义感的东西对峙,即使那东西你明明知道它黑暗无边。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