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关注数: 0
粉丝数: 9
发帖数: 1,421
关注贴吧数: 5
222.138.220请你不要老发空帖子 请不要老发毫无意义的空贴,要发贴,请发有些实际意义的帖子!
大明宫词吧聊天室 今天初设一个聊天室,大家可以在此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当然,也可以说除了《大》剧以外的话题。
我是大明宫词吧的吧主,已与贵吧结为友好贴吧 希望以后能够多多交流,谢谢了!
我是《大明宫词》吧的吧主,想与贵吧结为友好贴吧 不知道吧主愿意否???
我是《大明宫词》吧的吧主,想与贵吧结为相关贴吧
请大家来说说,想与哪些贴吧结成相关贴吧? 有朋友提议,我们吧应该结几个相关贴吧,请大家来说说,愿意和哪几个贴吧结成友好贴吧???
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是为中国最争光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所谓的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宋朝还发展起一门新科学,技术科学。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宋的综合文明有直接联系。宋代的GDP是占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有没有人喜欢弘? 不知道大家对他还有印象吗?就是大皇子弘。在几个皇子中,我最欣赏他,特别是他和合欢的爱情,真的很感人,虽然是同性之爱,但我还是被感动了。有没有和我看法一样的朋友啊?
大明宫词吧意见箱 各位好: 我们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而走到一起。 今天初设一个意见箱,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提议或者是想法,只要是能够振兴本贴吧的,都可以在这里提出来,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在此,谢谢大家了!!
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有空进来看看吧) 祝你新年快乐
新年卡 ss
大明宫词精彩剧照(二) 1
厚黑的极致--大贪官和绅的为官之术 抓住机会,施展自己的权威 和绅自得乾隆赏识之后,朝中的大臣有很多对他已经不敢轻慢,执礼甚恭。可是,也有一部分人,因认为和绅出身发迹不由正途,只是靠讨好君王才得以荣显,实在看来是不足为道的。 一次,江西巡抚海成来京述职,到了军机处,和所有的人打千作揖,惟独在和珅面前昂首挺胸,不理不睬,而且说道:“没想到几日之间军机大臣又多了一个,有人坐了冲天的爆竹了,能耐大得很哪。”说此话的时候,还故意让和珅听到。并且,越说越离谱,竟对和珅的长相进行侮辱。和珅当时并未发作,但决心要灭一下海成的气焰。 乾隆时盛行的文字狱给了和珅打击海成的机会。 海成对收缴“禁书”本来也十分卖力,一年竟收缴八千余部,还说“尚不能一时尽净”,要继续尽力罗掘购求,因而得到乾隆的嘉奖。但他没有想到,由于《字贯》一书,险些丢了性命。 《字贯》的作者王锡侯,本名王侯,因怕自己的名字犯忌讳遂改名锡侯。三十八岁中举,后屡次会试都名落孙山,于是杜绝了入仕之心,发奋著书。在乾隆四十年,王锡侯所著的《字贯》刊行面世。这是他花费了十七年心血著就的一本书,分为天、地、人、物四类,是一部简明的字典。他在序中说:“天下字贯穿极难,诗韵不下万字,学者尚多识而不知用。今《康熙字典》增加到四万六千多字,学者查此遗彼,举一漏十,每每苦于终篇掩卷而茫然。”他著这部书就是为了能够将天下字贯通联系,使学者能够举一反三,便于查找。 书刊出之后,被王锡侯的同乡将此书以诬蔑贬低圣祖康熙帝的名义告官。经办此案的海成认为王锡侯是狂妄不法,便奏请先革去其举人,再审拟定罪。乾隆阅过该书,并未在意,遂将此事暂时搁在一边。 书辗转落到和绅手中,他在《字贯》序文后“凡例”中看到圣祖、世宗的庙讳及乾隆的御名字样同其他的字同样悉数开列出来,不禁大喜,立即向乾隆呈递了奏折,参奏这本书。乾隆一听说书中竟如此大逆不道,对皇帝的名字不加避讳,“非常动气”,下令把王锡侯处斩,子孙六人处死,全家21人缘坐,并痛斥海成办事不利,革去他的职务交刑部治罪。
人物风流:一代大佬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文斗武斗 咸丰八年秋,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同时,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也常来会商,一时间,大佬云集,蔚为盛况。大佬们经常就各种问题交换意见,一旦形不成共识,则常能擦出文斗的火花,甚至还演出武斗的闹剧。 左宗棠在营,称呼他人从来都直呼其名,惟对曾国藩客气一点,叫他“涤生”(国藩字)。有一次,两人辩论,互不相让,曾国藩为缓和气氛,乃改换话题,说咱们对对子吧,并出了上联:“季子自鸣高,与吾意见常相左;”意谓老弟你莫总是牛气烘烘,非要跟我对着干;而联中巧妙嵌进“左季高”(宗棠字)三个字,算是一半玩笑一半顶真。左宗棠正在气头上,不假思索对了下联:“藩臣身许国,问君经济有何曾?”其意则云:我看你不过口头救国,真论经世济民之术,你是屁都不懂;下联也嵌进“曾国藩”三个字。但是,这是直呼其名,比起上联“季高”的字呼,极为无礼。曾国藩本拟借对联化解纷争,孰料引火烧身,反被左宗棠狠狠修理一餐。这顿饭终于不欢而散。 饭桌上口舌争胜是营中常事,更狠的是厅堂上拳脚相交。公余,众人围坐扯闲谝,扯着扯着,总不免搞搞地域攻击———今日网络论坛,若人气不旺,只要有人上帖谈谈上海人如何如何、北京人怎样怎样,点击率、回帖量必陡然上升;与此一个道理———有一次便扯到安徽人身上,语多调笑。既称湘军,在座自以湖南人为多,为安徽辩护的就只有李鸿章,他孤军奋战,苦苦支撑,无奈敌方人多势众,渐渐就显出颓势。据网络辩论可知,每届此时,泛泛而谈的地域攻击往往会演变为问候对方辩友直系亲属的人身攻击。鸿章未能免俗,以彭玉麟父曾在安徽作官为“机会点”,开始阴一句阳一句的反扑。这还了得,竟骂到老子的老子头上,一贯火爆的玉麟二话不说,“遂用老拳”,玉麟个小,不到一米七,一米八几的鸿章怎会怕他,“亦施毒手”。于是,参谋总长和海军司令“相扭扑地”,斯文尽丧。至于这场架谁打赢了,暂无史料佐证,据我分析:鸿章身体占优,玉麟格斗技巧娴熟,初一接战,当是两分之势,而旁人必会上前劝架扯间,最终应算平手。 后来,各位大佬都混成了一品大员,文斗仍不能尽免,激烈程度则有所降减(至少不会当面直呼其名);武斗则再未发生,令围观群众如我辈不由得意兴索然,掩卷太息。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