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YAGINIICHI MIYAGINIICHI
关注数: 68 粉丝数: 707 发帖数: 12,047 关注贴吧数: 18
各历史时期世界第一强国 各历史时期世界第一强国 1910~至今 美利坚合众国 将历届帝国从对领土的“执着追求”转变为占据高科技领域制高点以及依赖诸如北约盟国体系和普世价值的文化影响力,二十世纪中后期成功应对苏联政治和军事以及日本经济科技的挑战,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将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1707~1910 大英帝国 近代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人类历史上持续控制疆域最大的帝国,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影响巨大,全球大概只有一成国家从未被英军涉足过。号称“日不落帝国”。 1640~1707 法兰克王朝 欧陆霸主 尼德兰帝国 曾赢得“海上马车夫”的美称,明末时曾与西班牙人争夺台湾 1550~1640 西班牙帝国 人类第一个实现环球航行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全球殖民帝国,对拉美发展影响深远 1450~1550 奥斯曼帝国 现代土耳其的前身,疆域极盛时地跨欧亚非三洲,巴尔干地区的穆斯林基本上就是那个时期扩张留下的 1387~1450 明帝国 中国第一个不依靠联姻和亲政策的汉人帝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1200~1387 蒙古帝国(大元+四大汗国)疆域面积仅次于大英帝国,由于游牧民族特性,经济力和科技力较弱 尽管1368年元大都被明大将徐达,余部及汗国实力依然了得 1150-1200 金国 西辽 1100-1150 塞尔柱帝国 950-1100 契丹国 拜占庭帝国 760-950 阿拉伯帝国 620-760 唐帝国
#城市GDP# 2021年结婚登记创36年新低 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出生人口持续减少等问题,备受关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结婚人数有何变化? 民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季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这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大关后,结婚登记数据再次跌破800万对大关。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这也创下了1986年(民政部网站公布有1986年以来的数据)以来的新低,仅为2013年最高峰的56.6%。 历年结婚登记对数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民政部历年统计公报及季报整理 结婚人数快速下降,与适婚人群总量减少有关。从近四十年数据看,我国出生人口在经历1987年这一近40年的最高峰之后,连续多年下行。也就是说,随着“95后”乃至00后进入到婚育阶段,处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也在下降。 另一方面,这也跟年轻人尤其是“90后”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以后安徽初婚年龄逐渐上升,从一开始的26岁左右到现在已突破30岁。根据贺丹、张许颖、庄亚儿等人的一项研究《2006~2016年中国生育状况报告——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女性的初婚年龄从2006年的23.6岁上升到2016年的26.3岁,10年间上升了2.7岁。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近年来初婚年龄大幅推迟有多个因素,其中之一是高等教育的的普及,使得年轻人独立生活工作的年龄被拉长了。其次,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年轻人涌入大城市,但现实的生活成本压力逐渐增大、就业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沉重,所以也不敢轻易进入婚姻。此外,还有婚姻观念和婚育行为习惯的累积效应;年轻人的主体意识更加提高,对自己婚姻的自主选择性越来越明显等因素。 董玉整说,现在家庭、父母及亲人们对年轻人的婚姻选择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同时,不少人对婚姻完美状态的期待较高、对择偶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有的人甚至宁愿单身、宁愿独身,也不愿意降低标准,不愿意将就。 董玉整预计,结婚人数下降对出生人口必然带来实质性影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育龄妇女、已婚育龄妇女的数量下降,是不可扭转的趋势,这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加与否的重要客观原因。 另一方面,在结婚人数下降的同时,单身群体正不断壮大,单身经济也随之崛起,对包括房地产、家电等行业都产生巨大影响。 分省份来看,有10个省份结婚人数达到或超过30万对,分别是河南、广东、四川、江苏、山东、安徽、河北、湖北、湖南、云南,其中河南、广东和四川均超过50万对,广东和河南均为59.1万对,并列第一。 总体上看,各地结婚登记人数多少,与各地的人口总量尤其是户籍人口总量有关,其中河南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常住人口最多,且年龄结构较为年轻。结婚人数多,也意味着接下来这两省的出生人口数量也会名列前茅。 31省份2021年婚姻大数据@brunner18
面对中国综合实力快速发展,美帝终于祭出了要国之重器SLS NASA10月23日发声明宣布,猎户座太空舱(Orion Spacecraft)已经在“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头部完成堆叠,这项名为“阿尔忒弥斯Ⅰ号”(Artemis Ⅰ)的任务是“阿尔忒弥斯”计划(重返月球)的首次任务,已经进入准备的最后阶段。阿尔忒弥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月亮女神,宙斯之女,阿波罗的姐姐。 NASA瞄准明年2月执行“阿尔忒弥斯Ⅰ号”任务,进行绕月无人试飞,比原定的今年11月推迟了约3个月。NASA称,这项任务将为今后的载人航行铺平道路,他们的目标是几年内将首位女性和首位有色人种宇航员送上月球。 到发射日之前,NASA还将进行接口验证、端到端通信、燃料添加等一系列测试。 “太空发射系统”(SLS)运载火箭是NASA正在开发大型火箭,高约98米,将用于月球、火箭乃至更遥远目标的探索计划。动力方面,SLS火箭由四个RS-25液体推进剂发动机和两个可产生数百万磅推力的五段式固体助推器组成,终极版ⅡB总推力880万磅(约合3992吨)。此前运力最强的是苏联能源巨型火箭,总推力高达3660吨力,略超登月火箭Saturn V的3400多吨NASA认为,如果“阿尔忒弥斯Ⅰ号”任务若成功,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证明 “猎户座”太空舱和SLS火箭的可行性。
继Delta Ⅳ H之后,Atlas-V金牌火箭也即将谢幕 众所周知,Delta Ⅳ H因为昂贵的发射费用(超三亿美刀),只剩下三次任务。 ULA的首席执行官近日发表声明称,将停止销售其主力火箭Atlas-V并且将永久性的停止购买俄罗斯制RD-180液氧煤油发动机。按Tory Bruno 所述,目前ULA库存的29发Atlas火箭已全部售出,其中一些将用于执行NASA,美国太空军以及部分互联网通讯卫星的发射任务。Atlas-V火箭于2002年执行了首次发射任务, 经过数年的发展以及近乎100%的成功率,使得这款火箭在国防发射任务领域,NASA的深空探索领域拥有几乎垄断性的地位。不过,由于2014年克里米亚战争导致的一系列政治冲突,美国国会指示其有关部门重新审视对Atlas系列火箭的依赖程度,并通过法律要求太空军在2022年之后不得使用俄制引擎执行发射任务。 政治因素固然是导致Atlas-V这样一款金牌火箭草草落幕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由于来自新晋发射商SpaceX带来的成本压力也进一步削弱了Atlas-V火箭的市场,其盈利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按目前的报告,ULA已将Atlas-V火箭的发射报价从1.87亿美元降低到了1亿美元左右,但仍与Falcon-9火箭6200万美元的发射报价相差甚远。ULA作为曾经的美国国防发射的主导力量,而如今面临SpaceX竞争,面对美国国防部2022~2027年间所安排的30~35次国防发射任务,ULA也仅仅拿到了60%左右的份额。
奥运格局大洗牌 美国不自信了? 东京奥运会今日落下大幕。在最后一个比赛日,中美金牌榜榜首之争成为最大悬念。直到最后一刻,美国才以39枚金牌的成绩后来居上,超越中国的38枚。   此次东京奥运会,是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时,与美国的金牌数量最接近的一次。而且,在东京奥运会进行至倒数第二天,中国代表团依然在金牌榜上领先,这在境外参赛史上也属首次。这些无疑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自雅典奥运会开始,美国的金牌数分别为35、36、46、46和本届的39枚。过去两届奥运会是美国田径和游泳黄金一代的红利期,不过随着菲尔普斯等黄金一代的退役,美国红利吃光、成绩下滑。在田径项目上,美国里约奥运会获得13枚金牌,本届只有7枚;美国上届游泳拿16枚金牌,本届只有11枚。另外,美国在体操项目上金牌也锐减。 日本柔道的一招鲜,韩国强项的满盘输 作为东道主,顶着国内压力举办奥运会,日本对战绩格外看重。与举重限制参赛国家报名名额不同,柔道是一个不受限制的项目。15枚金牌中,日本队横扫9枚,占到其金牌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日本拿了5枚摔跤金牌,3枚滑板金牌。   日本此前夺取金牌最多的一届还要追溯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本届比赛,日本创造了金牌数新高,也跻身前三。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很多项目是来自打分或对裁判有较强依赖性的项目。   如果说日本靠“土味儿”柔道维护脸面,那么韩国除了射箭,其他传统强项基本被“团灭”。韩国本届奥运会6枚金牌中,4枚来自射箭,其他两枚来自体操和击剑。此外,韩国的一些传统强项,如跆拳道、柔道,颗粒无收。   欧洲列强的重新洗牌   从北京奥运会开始,英国的伦敦奥运红利开始发酵,本届奥运会,英国的奥运金牌达到22枚。英国在自行车、马术、游泳、帆船等项目上表现出色,在跳水、拳击等项目上也有不俗表现。   俄罗斯已经在与中美的三足鼎立中掉队,本届更是因为兴奋剂处罚而无缘以国之名参赛。 “小国”澳大利亚与“大国”印度   澳大利亚队本届比赛拿到17枚金牌。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澳大利亚连续三届奥运会金牌的数字曾分别为16、17和14枚。   澳大利亚17枚金牌中,有9枚来自游泳项目。另外,澳大利亚在水上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也各获得2枚金牌。   相对而言,拥有近14亿人口的印度奥运战绩则十分尴尬。直到离闭幕只有1天时,印度才取得零的突破,在男子标枪比赛中获得一枚奥运金牌。这枚金牌也让印度在金牌榜上的排名,从65位跃升到48位,并创造了13年以来的最佳奥运成绩!   这也是印度25次参加奥运会,获得的第10枚金牌。此前的金牌,有8枚来自集体项目曲棍球,唯一一枚个人金牌,是在射击项目上。   本届获得的金牌,也是印度在田径项目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我们等了一百多年!”印度媒体兴奋地说,“印度人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中国能行我也行系列】土耳其要在三年内向月球发火箭,2030年前 土耳其计划在本年代末之前利用国产火箭发动机把漫游车送到月球,为此将先在2023年开展一次发往月球的试飞任务。土耳其航天局(TUA)局长耶尔德勒姆6月16日在圣彼得堡全球航天探测大会上介绍了该国航天计划的细节。那项计划是2月份由土总统埃尔多安正式对外宣布的。 耶尔德勒姆称,月球车将在2028或2029年发射,将在月球上软着陆,并在月面上采集科学数据。他说,发射用的火箭将是国产的,采用眼下正在研制的一款固液混合发动机。为确保其能用于月球车发射,若一切顺利的话,土将在2023年底先把一枚原型火箭发往月球。耶尔德勒姆说,“我们打算用我们自己的发动机来奔赴月球”;“但现阶段我们的卫星将借助国际合作被送入低地轨道”。 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2023年那次任务将在月球上实施硬着陆,而那将有助于土工程师获取20年代末实施软着陆所需的数据。 土还打算在未来数年内送30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以开展科学实验。耶尔德勒姆说,“我们正在努力完成同各方的谈判”;“谈判将在几个月内结束,我们将启动训练过程”。 土2月份发布的“国家航天计划”还提出要建设本土航天港,并建设本国的区域定位与授时卫星系统。该航天计划是在阿联酋“酋长国火星任务”探测器(又名“希望号”——译注)成功进入绕火星轨道的同一天宣布的,具体预算细节尚未对外披露。它将让土成为能自主开展复杂空间探测项目的少数国家之一。阿联酋是土的区域竞争对手。 土2018年组建自己的航天局。据《德国之声》网站称,此举当时遭到了批评,因为土那时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危机。不过,支持者宣称,航天计划能激励研究人员和科学家留在国内,而不是出国去寻找机会。 大家来分析一下:以色列、土耳其、韩国,哪个能最先实现
#城市GDP# 中国助力韩现代汽车集团全球化进程 现代起亚在中国一度风光无限,2014中国销量占其总销量最巅峰时曾达22%仅次于大众对华依赖度 如今中国市场,正成为现代起亚的“心头痛”。 但曾几何时,这片广袤的市场也是现代起亚的“得意场”。 尤其是2016年“萨德事件”之前,现代起亚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获得了极大的市场占有率及利润。 那一年,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分别以114万辆和65万辆成绩,一举达到历史销量的最好成绩。 而在此之前,北京现代从2013年开始连续销量破百万辆,东风悦达起亚也从2014年开始站上了60万辆大关,可以说那段日子是韩系车过得最美好的时期。 但这一切,就在韩系车风光到有点膨胀的时候,戛然而止。 2017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现代汽车率先遭遇滑铁卢。 比大多数品牌的“寒冬”来得早一些。 这一年开始,现代汽车在北京现代的第一工厂、东风悦达起亚一工厂等先后关闭,产能严重过剩,库存日益增多,经销商退网关店也屡见不鲜。 虽频推新车入市,不断求助降价求生,然而始终不见成效,企业陷入持续多年的低迷状态,一度曾出现要撤离中国市场的传闻。 据扉旅汽车查阅,2018年,北京现代设定销售目标为90万,但最终年销量仅实现了79万辆,相比2014年的112万辆少了33万辆,东风悦达起亚则仅实现了35万辆,相比于2014年的65万辆少了30万辆,两者相加约为63万辆。 这一数据,与曾经的风光,简直不值一提,也不堪回首。 中国大陆市场占集团环球销量的份额从2018年16.6%降至2019年的14.6%再到2020的11.84%,占比持续下降…… 2020年现代起亚全球销量635万台,连续第六年没能实现销量目标。中国市场合计销量75.2万台,其中现代50.27万台,起亚24.94万台,尽管全球其他地区销量也在下滑,但是大部分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唯独中国例外,美国市场份额回升至8%,欧洲市场首次突破7%,中国市场却跌至3.5%。 集团预计明年销量大幅环暖预测708万台,让我们再努力一把让他们700万台目标再度流产@cyw041036 @燒鹽
2020年美GDP创74年来最大降幅,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总数或于5 2020年美GDP创74年来最大降幅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 据美联社和路透社华盛顿当地时间28日消息,受新冠疫情冲击,美国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收缩3.5%,创下二战结束以来最大降幅,预计这一颓势还将持续到2021年第一季度。   美国商务部28日发布报告称,美国2020年全年GDP萎缩3.5%,是1946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也是2009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之后首次出现年度GDP下降,打破了美国经济连续11年增长的势头。   报道称,美国经济2020年2月份已经陷入衰退,除了楼市和政府采购之外,几乎每个领域都出现萎缩。占美国经济总量三分之二的个人消费支出骤减3.9%,是1932年以来最差表现。餐馆、酒吧和旅馆等服务行业损失惨重,大量工作岗位流失,低收入者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劳工部数据显示2021年初美国领失业救济的人数高达1830万人。 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总数或于5月1日达到65.4万例   当地时间1月29日,据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估计,在南非发现的B.1.351变异新冠病毒可能导致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总数在5月1日时达到654000例。 B.1.351变异新冠病毒最早在南非被发现,美国于28日报告发现首例B.1.351病毒感染病例。专家表示,该病毒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并致病,如果美国人可以广泛使用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到5月1日,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总数预计为594000例,但如果美国人不能很好地遵从这些防疫措施,预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总数将上升至654000例。   美国医生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一直警告民众,佩戴口罩和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是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但美国仍有一些民众甚至政府不听劝阻。据悉,全美目前已经至少有37个州颁布了强制佩戴口罩令。(
2021年,这些航天任务是看点 “火星”2020任务下的毅力号漫游车将把火星样品存放在管状容器内,以由后续任务取走并送回地球 【《太空》网站12月31日报道,航小宇翻译】尽管冠状病毒大流行让2020年成为对航天业乃至所有人来说都充满挑战的一年,但将在2021年发射或抵达目的地的诸多任务仍在继续向前推进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会看到,从火星到小行星,从无人到载人任务,乃至很多其它任务,空间探测将继续向着太阳系各处扩展。我们还将看到萤火虫宇航公司和相对论空间公司等厂家的一些新火箭升空飞行。这些令人期待的任务包括: 1)三国探测器抵达火星 航天产业正在迅速拓展,而火星似乎已成为最大的一个热点。NASA将利用毅力号漫游车继续其由来已久的火星生命搜寻工作。这辆漫游车将收存火星样品,以最终运回地球进行分析,并将对名为“才智号”的首架火星直升机进行测试。 作为其首项火星探测任务,中国雄心勃勃的“天问”1号任务将利用轨道器、着陆器和漫游车来开展探测。阿联酋也已向火星发射了其希望号轨道器,意在激励“下一代”。 2)“星际客机”第二次不载人试飞 波音“星际客机”商业载人飞船2019年12月升空执行“轨道试飞”(OFT)1不载人试飞任务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最终未能如期抵达国际空间站。NASA和波音开展了调查,并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打算在2021年重做一次不载人试飞。 波音希望在解决了导致飞船未能抵达目的地的软件问题后于2021年3月29日再次送该飞船上天。若获成功,这将让“星际客机”成为继太空探索公司“载人龙”之后第二种通过人员运输资质认证的商业载人飞船。 3)“星际客机”载人试飞 如果“星际客机”顺利通过其第二次不载人试飞的考验,波音打算不早于2021年6月用其送3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NASA宇航员迈克·芬克、尼科尔·曼和巴里·威尔莫尔将执飞这次任务。波音宇航员克里斯·弗格森原本要作为指令长参加此次飞行,但2020年10月因个人原因退出了屡度推迟的这次飞行。 4)日本月球车搭乘首枚“火神”火箭奔月“火神”火箭分解图 日本名为“八起”(Yaoki)的首辆月球车将在联合发射联盟公司新型“火神-半人马座”火箭2021年首飞时发射上天。这种新火箭将换掉该公司宇宙神5火箭所用的俄制发动机,改用蓝色起源公司制造的发动机。 “八起”将随匹兹堡宇宙机器人公司的“游隼”着陆器飞往月球。“游隼”此行执行的是由NASA“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出资的一项任务。若一切顺利,著名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的骨灰将被存放到月球上。 5)蓝源“新格伦”火箭首飞“新格伦”火箭效果图 按照计划,位于华盛顿州的蓝源公司将在2021年发射其首枚入轨型火箭。该箭采用NASA“水星号”飞船宇航员约翰·格伦的名字被命名为“新格伦”,静地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13吨,低轨运载能力为45吨。 NASA和蓝源最近宣布,“新格伦”将被纳入NASA商业火箭编队。NASA已在采用蓝源的“新谢泼德”亚轨道火箭(以NASA“水星号”飞船宇航员艾伦·谢泼德的名字命名)。 6)“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发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 NASA志存高远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原本定于2007年发射,后被推迟了多年。科学家希望利用其来揭示系外行星大气和早期宇宙的更多奥秘。该望远镜现已基本准备完毕,正准备对其遮阳罩等某些较复杂部件进行最终的测试。NASA2020年7月宣布,为应对技术问题和疫情影响,“韦布”发射时间将再推7个月,即从3月份推到10月31日。“韦布”将由欧洲阿里安5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 7)NASA“露西”任务将出发,探测8颗小行星 作为NASA雄心勃勃的一项新任务,“露西”应会在10月或11月份发射,用近10年时间对8颗小行星进行探测研究。该项任务将是NASA首次派探测器造访在与木星相同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特洛伊小行星。特洛伊小行星分为两群,分别处于木星前方和后方。“露西”在飞往木星途中还将从一颗主带小行星旁经过。 8)SLS巨型火箭执行首次探月发射任务 若“航天发射系统”(SLS)火箭能克服今年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并按时完工,NASA“阿蒂米斯”1任务将会在2021年11月发射,以开展一次绕月飞行。这将是SLS的首次发射和NASA“猎户座”飞船的第二次飞行。后者已在2014年做过一次不载人试飞。“阿蒂米斯”1任务对NASA载人登月规划至关重要。该局计划在2023年开展一次载人绕月任务,2024年实施载人登月。不过,NASA局长布莱登斯坦警告国会,能否赶上那一期限要求可能还要取决于NASA能否为其“载人着陆系统”(HLS)计划拿到更多经费。 9)俄罗斯落月任务将前往月球南极“月球”25探测器 俄罗斯落月探测器“月球”25可能将成为苏联解体后俄到达月球表面的首个探测器。俄打算在2021年发射配备有9台仪器的这项任务。“月球”25将落到月球南极,以研究月壤和月球外逸层。月球南极是NASA和其它航天局未来载人登月任务考虑前往的地点。 前苏联曾在上世纪50和70年代开展了几次不载人探月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包括率先到达月面(1959年,“月球”2),率先实现月面软着陆(1966年,“月球”9)和率先使用无人月球车(1970年,“月球”17/“月球车”1)。 10)宇宙尺度公司开展太空垃圾清理试验ELSA-d验证任务将由“服务者”和“客户”两部分组成 “宇宙尺度送终服务-验证”(ELSA-d)任务定于2021年3月由俄联盟号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发射,以期应对日益严重的太空垃圾问题。这项任务包括175公斤的“服务者”卫星和17公斤重的“客户”卫星两部分,涉及对接技术和一个在轨磁捕获机构。随着有更多的公司向低地轨道发送微小卫星,未来数年轨道碎片数量预计将会增加。 11)私人宇航员飞往国际空间站 太空探索公司打算在2021年为休斯敦公理空间公司执行一次任务,把几名私人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这次旅行很可能将在站上驻留8天,另在路上花2天时间。公理公司指出,这将是“首次全私人性质”的国际空间站之旅。NASA希望未来让该站向更多的商业机会开放,尽管国会并未为该局提供其所期望的2021财年相关工作经费。 12)直觉机器公司将实施落月 休斯敦直觉机器公司计划在2021年用其“新星”C无人着陆器执行由NASA CLPS计划出资的一项任务。着陆器将由太空探索公司“猎鹰”9火箭发射。它将为NASA把5件有效载荷送到月面,并将在13.5天的时间里向地球发送数据。由于还有富余的运力,着陆器上还将装载其它用户的有效载荷。太空探索公司总裁肖特韦尔说,“我们同直觉机器公司的合作是两家私企同NASA一道推动空间探测事业发展的一个范例”。 13)太空探索公司的“星船”有望做商业首飞 在2020年完成了几项大胆的试验后,太空探索公司可能会在2021年首次利用“星船”来运送商业有效载荷。公司主管商业销售的副总裁霍夫勒2019年6月曾表示,该公司正在同几家电信客户就那次发射机会进行商谈。不过,即便太空探索公司未能兑现那一进度,它也会快速推进“星船”研制工作,就像2020年12月那次令人瞩目的高空试飞。该公司计划最终利用“星船”开展载人火星任务。
俄航天集团总裁:将在2028年实现载人环月飞行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俄罗斯将在2028年实现首次载人环月飞行。   2020年12月31日,罗戈津在“俄罗斯 24”电视台节目中表示:“2028年,我们将把宇航员送上环月轨道,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   此前有报道,计划在2029年执行载人环月飞行。   俄罗斯最初计划使用“叶尼塞河”超重型运载火箭执行载人登月任务,2020年12月,俄媒报道称,俄罗斯将使用“安加拉-A5B”火箭来完成这一任务。目前,俄罗斯已经暂停了耗资庞大的超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火箭研制重点转向运载能力约35吨的“安加拉”-A5V。具体过程是4枚火箭“安加拉”-A5V分别发射载人飞船、氢氧上面级、月球着陆上升器和氢氧上面级,其中载人飞船和月球着陆上升器都在地球轨道和氢氧上面级对接,并由其送入奔月轨道,随后飞船和登月舱在月球轨道对接,登月舱进行载人登月的最后一步。   2014年,“安加拉”-A5火箭的首次发射成功。“安加拉”-A5火箭的发射重量可达773吨,有效载荷达到24吨,其运载能力与“质子”火箭相当,改进型“安加拉”-A5最大运载能力约35吨。   1976年,苏联发射了最后一颗月面采样返回无人探测器“月球”-24号。冷战时期,苏联共实施了64次探月任务,在月球探测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同时也实施了载人登月项目(注:未获成功)。现在,俄罗斯希望继续探月事业,恢复昔日荣光。
中國和世界主要宇航空間技術強國差距(第二版) 与五年前发布的第一版,世界各国航天实力版图确实已发生了一些变化 美国自从太空梭退役后,在今年重新获得本土运送宇航员进入低地轨道的能力,明年超重型火箭SLS block IA型将首飞,数度推迟的James Webb空间望远镜也有望升空接替hubble的任务。深空是美国最强项,遥测距离超过225亿公里,77年发射核动力推进的旅行者一号已到达太阳系边缘,至今仍能传回信号,04年着陆的机遇号火星车,刷新了人造物体地外天体行驶距离——44千米。NASA整体实力超强,苏联解体后亦吸收不少苏联航太专家精英,目前在为人类载人火星计划作前期调查和研究。美国NASA宇航发射次数近1770次…… 前苏联属老牌太空强国,人类早期空间领域绝大多数的第一桂冠都被前苏联摘得。前苏联主要优势在近地轨道载人及空间站领域,宇航员太空累计停留时间和运载火箭总发射次数遥居世界第一,当然差距逐步被美国缩小。截至目前宇航累计发射次数达到3383次。深空遥测距离为4亿公里,苏联已探测研究过太阳、月球、金星和火星以及哈雷彗星,尽管也制定过其他行星诸如水星,木星,土星探测计划,但截至目前未实施。目前受困于国内经济不景气经费不足不少太空项目都搁浅或延期,发展速度已落后于中国。依赖于前苏联时期建立的庞大技术储备,世界第二的位置还能稳坐一段时间。 中国最近五年发展可圈可点,不论从航天发射频率还是所涉及领域的广度都在快速增加,然而并没有像当年美苏太空争霸那样全面铺开,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小钱办大事,新一代载人飞船已在年内首飞技术验证,空间站建设将从明年全面展开,以期进一步积累近地载人经验。中国的深空探测属其短板开展历史并不长,从嫦娥一号到现在不满十五年,目前已成功实现月壤无人采样返回。此外深空探测已经从地月系扩展到近邻行星探索,遥测距离目前是3亿公里。中国累計航天发射次数接近350次,整体实力开始超越ESA,预计2028年底超越苏俄太空(技术储备) 欧空局强项在深空探测领域和地球及天文物理,独立研发了自己的空间站货运飞船(性能优于美俄同类飞船)但早期受困于体制决策缓慢如载人领域由于投入不足落后于中国(IXV四人载人飞船已在试验中),最近新一代ariane6火箭将在2022年首飞,然而由于中国发展迅猛,也难改被后者超越命运。欧洲空间局至今航天发射次数已达296次(含79年ESA成立之前之前各国的发射) 日本为世界第四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但之后落后于中国,70年代末期中国面临经济困难,执行经济优先国策,航天领域预算减少,而日本90年代初逐渐具备自主研发新型火箭的能力,一举超越中国,继苏美之后第三个对月球进行探测,小行星探索亦有出众表现(第一个采集小行星样本并成功返回地球)。但由于近年中国加大航天投入,亦被再次反超。日本在10年总航天发射次数被中国超越,2015年左右整体实力被中国超越,但依然在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和部分深空探测方面领先中国。 印度于1975年首次发射人造卫星,一直缺乏大推力火箭,载人航天屡次推迟。原定08年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因技术原因一直推迟到现在,曾经被认为航天技术大幅落后于中国,但是火星探测让人刮目相看,苏美欧之后第四个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随着中国行星探测——天问计划的推出,与中国的差距可能越拉越大…… 以色列航天计划较神秘,主要服务于军事,1988年首次自主发射人造卫星。受到近期全球探月热潮影响最近开始对月球产生兴趣。 伊朗作为中东强国,于2009年继苏美法日中英印以之后第九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空间技术稳步推进。 朝鲜虽然经济十分困难,但宇宙技术与其核技术一样令人惊叹,在先军政策的指导下倾全国之力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领域。
中國和世界主要宇航空間技術強國差距(原创) 美国自从太空梭退役后,在今年重新获得本土运送宇航员进入低地轨道的能力,明年超重型火箭SLS block IA型将首飞,数度推迟的James Webb空间望远镜也有望升空接替hubble的任务。深空是美国最强项,遥测距离超过220亿公里,77年发射核动力推进的旅行者一号已到达太阳系边缘,至今仍能传回信号,04年着陆的机遇号火星车,刷新了人造物体地外天体行驶距离——44千米。整体实力超强,苏联解体后亦吸收不少苏联航太专家精英,目前在为人类载人火星计划作前期调查和研究。美国NASA宇航发射次数近1770次…… 前苏联属老牌太空强国,人类早期空间领域绝大多数的第一桂冠都被前苏联摘得。前苏联主要优势在近地轨道载人及空间站领域,宇航员太空累计停留时间和运载火箭总发射次数遥居世界第一。截至目前宇航累计发射次数达到3383次。深空遥测距离为4亿公里,苏联已探测研究过太阳、月球、金星和火星以及哈雷彗星,尽管也制定过其他行星诸如水星,木星,土星探测计划,但截至目前未实施。目前受困于国内经济不景气经费不足不少太空项目都搁浅或延期,发展速度已落后于中国。依赖于前苏联时期建立的庞大技术储备,世界第二的位置还能稳坐一段时间。 中国最近五年发展可圈可点,不论从航天发射频率还是所涉及领域的广度都在快速增加,然而并没有像当年美苏太空争霸那样全面铺开,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小钱办大事,然而中国的深空探测属其短板开展历史并不长,从嫦娥一号到现在不满十五年,遥测距离目前是3亿公里。中国累計航天发射次数已达341次,整体实力开始超越ESA. 欧空局强项在深空探测领域和地球及天文物理,独立研发了自己的空间站货运飞船(性能优于美俄同类飞船)但早期受困于体制决策缓慢如载人领域由于投入不足落后于中国(IXV四人载人飞船已在试验中),最近新一代ariane6火箭将在2022年首飞,然而由于中国发展迅猛,也难改被后者超越命运。欧洲空间局至今航天发射次数已达296次(含79年ESA成立之前之前各国的发射) 日本为世界第四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但之后落后于中国,70年代末期中国面临经济困难,执行经济优先国策,航天领域预算减少,而日本90年代初逐渐具备自主研发新型火箭的能力,一举超越中国,继苏美之后第三个对月球进行探测,小行星探索亦有出众表现(第一个采集小行星样本并成功返回地球)。但由于近年中国加大航天投入,亦被再次反超。日本在10年总航天发射次数被中国超越,但依然在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和部分深空探测方面领先中国。 印度于1975年首次发射人造卫星,一直缺乏大推力火箭,载人航天屡次推迟。原定08年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因技术原因一直推迟到现在,曾经被认为航天技术大幅落后于中国,但是火星探测让人刮目相看,苏美欧之后第四个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 以色列航天计划较神秘,主要服务于军事,1988年首次自主发射人造卫星 伊朗作为中东强国,于2009年继苏美法日中英印以之后第九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空间技术稳步推进。 朝鲜虽然经济十分困难,但宇宙技术与其核技术一样令人惊叹,在先军政策的指导下倾全国之力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领域。
对韩国未来发展的客观冷静分析 首先對韓國從一個在世界上無多少存在感黑非洲水平(當時世界top 10)的亞洲一隅的小國逆襲成全球十大經濟體表示肯定,當前最低工資標准已經調整超過日本。平均收入若按購買力計算,已經略超日本;若按美圓彙率計算大致是日本3/4,實際增速還一直高于日本,這已經是相當厲害。當然取得這些成績背後估計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們是如何取得:一方面得益于依附美國爲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獲取資金和技術有了不少優勢;第二韓國爲了在短時間內從落後農業國蛻變爲發達工業國,利用人口優勢向海外輸出大量青狀年勞動力(以西歐和中東爲主)向澳洲輸出JI女,所以起步階段從這些國家獲得大量僑彙;第三爲了獲得大量美國資本投資韓國興業,樸正熙政府允諾大量出兵越南幫助美兵扶持南越政府,據統計8年時間裏,韓國先後派出近五十萬人投入越南戰爭,在美國盟國支援人數中排名第一;第四,和中國建交後又開拓一個大市場助力韓國經濟再次起飛,特別是在中日交惡那些年和台海緊張局勢持續升級時韓國在經濟上是撈了不少好處的;第五,充分利用上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摩擦升級獲得了美國很多政策支持轉接了不少曾經日本的優勢産業,高速發展期國際油價長期低迷。 和韓國基礎差不多的中國本來發展就比人家晚三十年(92年算起)左右,而且我上述很多韓國發展有利的條件中國完全不具備。所以中國能發展到今天這地步著實有多不容易……當然韓國取得的成績我們沒必要去酸或“雞蛋裏挑骨頭“刻意找缺陷。但是短期內發展起來的韓國經濟確實不像老牌發達國家,有不少弊端,甚至連其他四小龍都不存在。就是大財閥幾乎完全控制國家經濟命脈。有幾位總統試圖削弱財閥對國家影響力都失敗了,甚至還有爲此搭進自己性命。當前韓國最大的財團依次是三星集團/現代起亞汽車/SK/韓華/LG電子/樂天/錦湖韓亞/現代重工/GS化工/韓進集團,可以說特別是排名靠前的財團咳嗽一聲,韓國經濟都要哆嗦一下。今天要說的就是總資產近1300億美圓的現代汽車集團,據報導今年現代汽車集團可能在華再次遭遇滑鐵盧,總銷量預計80萬台左右創新低,連續四年大幅低於年初預期。全球市場上除了韓國本土亦不樂觀,恐將跌破700萬台。隨著RCEP逐步開始生效,此前未簽訂自貿協定的中日兩國,進口日系車及相關零部件將因此關稅大幅下調競爭力大幅增強,進一步擠壓韓系車的空間,所以留給韓系車的時間不多了。所以我預測若2023年現代起亞銷量還是這麼低迷就只有兩條出路:1宣布破產讓美歐車企收購2壓縮營業規模,減少過大經營網絡引起的龐大開支,比如退出長期不能給集團帶來多少盈利的中國市場 壞消息還遠不止這一個。據韓媒報導今年韓國總人口出現負增長,預計十年後老齡化和低子化的負面效應將開始顯現,也就是說除了外部同質化競爭自身因素也在致使韓國經濟的後勁越來越小…… 再次韓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不可能再去用曾經的一些模式了,比如說買日本零部件擴大產能降低單位成本,在落後國家傾銷攫取巨額利潤。必須要走科技創新這條路,這個韓國做的確實較少,從諾獎始終與其無緣就可看出。目前中國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在著手實施了,所以韓國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以超前的決策和靠先發展爭取的時間和始終走在中國前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