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散寒 念散寒
关注数: 706 粉丝数: 683 发帖数: 50,744 关注贴吧数: 213
一月我村数据 增长21.1%!一季度苏州经济迎来“开门红” 引力播 2021-04-2616:38 今天(4月26日)下午,苏州市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度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苏州全市经济运行稳定恢复,保持了稳定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苏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2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138.37亿元,同比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2560.56亿元,同比增长17.9%。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一季度苏州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小麦长势良好,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畜牧业加快恢复,3月末,苏州全市生猪存栏12.7万头,同比增长241.1%;能繁母猪存栏1.0万头,同比增长147.0%。一季度生猪累计出栏1.6万头,同比增长50.4%。一季度苏州全市蔬菜产量48.3万吨;水产品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0.6%。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 一季度苏州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3.0%,两年年均增长11.2%。3月当月实现产值3416.6亿元,同比增长19.2%,单月产值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35个行业大类中,实现产值正增长的行业有33个,行业增长面达94.3%,其中14个行业产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前六大行业实现产值5793.9亿元,同比增长45.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8.5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49.7%,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74.3%,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56.2%。 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好。苏州全市八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973.7亿元,同比增长39.5%,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0.6%、51.5%,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4.9%。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实现产值2116.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3.3%,比去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  服务业加快恢复,高技术行业贡献突出 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9%。交通物流快速增长,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4.6%,公路、水路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46.8%、70.3%。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180.2万标箱,同比增长42.1%。全社会快递业务量4.79亿件,同比增长50.6%。旅游市场回暖明显,一季度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660万人次,同比增长201%,实现旅游总收入715.0亿元,同比增长308%。 1~2月,苏州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47.2%,两年平均增长12.8%。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8.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6.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71.4%,三个行业合力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7.2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表现突出,“两新”产业加速布局 一季度苏州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9.6亿元,同比增长21.5%,两年年均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6.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5%。全市工业投资296.6亿元,为2018年以来首季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7.9%,两年年均增长15.6%,高于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6.3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苏州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5.5亿元,同比增长50.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公共设施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分别增长61.6%、40.3%。 “两新”产业有力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27.8亿元,同比增长26.6%,占工业投资比重43.1%,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45.6亿元,同比增长28.2%,高于固定资产投资6.7个百分点,其中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软件和集成电路投资额分别增长116.2%、152.6%、143.9%。重大项目推进有力。 3月末苏州全市亿元以上项目1978个,同比增加457个,一季度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34.9亿元,同比增长30.8%,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0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回暖复苏,升级类商品增势明显 一季度苏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8.0亿元,同比增长39.1%,两年年均增长6.5%。3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1亿元,同比增长35.6%,两年平均增长6.9%,消费市场恢复态势明显。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041.1亿元,同比增长37.9%,两年年均增长6.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77.0亿元,同比增长55.3%,两年年均增长3.3%。升级类商品增势明显,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年均增长12.4%,金银珠宝类两年年均增长7.8%。出行类消费较快增长,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年均增长9.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两年年均增长10.7%。限额以上批零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81.1亿元,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20.8%。  对外贸易稳定发展,贸易方式继续优化 一季度苏州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4.9%,两年年均增长7.4%。其中出口505.0亿美元,同比增长43.6%,两年年均增长6.2%;进口35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2%,两年年均增长9.0%。主要市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苏州全市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等主要市场出口额分别增长45.6%、53.4%、41.4%、33.7%。机电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7.8%,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1.2%。 财政金融较快增长,资本市场稳步壮大 一季度,苏州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0.0亿元,同比增长21.2%,比上月提高3.2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596.5亿元,同比增长17.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5.2%。 3月末,苏州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7962.8亿元,比年初增长8.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6224.0亿元,比年初增长5.9%。金融支持力度加强, 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首破万亿,余额达10154亿元,比年初增加813亿元。资本市场苏州板块稳步壮大。3月末,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苏州全市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90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150家,保持全国第五。 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发展基础不断稳固 市场主体持续增长。一季度苏州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7.1万户,同比增长90.5%,其中新增各类企业2.8万户,新增私营企业2.5万户。3月末市场主体总数达257.7万户。 创新要素加快集聚。一季度苏州全市财政科技投入30.9亿元,“科贷通”为273家企业解决贷款11.7亿元。苏州纳米新材料集群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科技部批准,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落户苏州。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涨幅保持平稳 一季度苏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17元,同比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8元,同比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9元,同比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7.3%。 一季度苏州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0%,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四涨三跌一持平”,其中食品烟酒上涨2.3%;衣着上涨1.7%;居住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7%;交通和通信下跌0.1%;医疗保健下跌0.3%;其他用品和服务下跌0.6%;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一季度全市城乡公共服务支出470.7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17.1%、23.0%、34.8%。 综合来看,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恢复明显,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运行态势不断向好。但同时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企业承载的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下一步要不断巩固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发挥实体经济“压舱石”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积蓄推动经济向好发展的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为苏州“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贡献力量。 注: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苏报融媒记者 大秋 通讯员 苏统 文/摄) 责任编辑:邹逸凡
我村军令状 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 ◆立足全产业链,聚焦靶点发现、新药研发、关键试剂与辅料、新型工艺等重点领域,构建“目标导向、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产学研用创新网络,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药技术创新策源地,引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价值链中高端,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力争到2023年,新建10个以上重大关键公共技术平台,引进培育30个以上高端领军人才团队,突破10项以上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成为全国中小微企业重大源头技术供给的创新服务高地。 ◆到2030年,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和国际领军企业、集聚行业顶尖人才(团队)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优势。 图片 【资料图】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 ◆聚焦氮化镓等重点研究方向,围绕电力电子、微波射频、光电子等应用领域,攻坚突破,致力成为引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产业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 ◆力争到2023年,引进5个以上国际顶尖团队,承担70个以上重大研发项目,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打造贯穿全产业链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重大源头技术供给,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攻克一批制约我国战略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辐射带动形成万亿规模产业集群。 图片 【资料图】 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 创新发展试验区 ◆发挥制造业优势,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先导区,围绕“AI+”制造、文旅、医药、金融领域,布局建设融合创新平台,完善协同创新攻关机制,打造成为集“技术前沿化、产业高端化、社会智能化”为一体的创新发展试验区。 ◆力争到2023年,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1000家、应用示范企业170家,形成30个特色鲜明应用场景,10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典型应用场景示范区。 ◆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发展高地。
「春花秋月何时了」(分析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引: 《无门关》第十九则 (宋) 释慧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车遥遥 范成大(宋代)朗读翻译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一楼自占,写一点随感吧,当然也是受了吧主小姐姐以及乔大和豆瓣精彩剧评小姐姐读书狂人ABC的评论 开始手痒,讲真啊,我一开始是在B站刷UP主视频投喂吃到安利的,而且我发现上头的一塌糊涂。 话不多说,正版原著到手,全集资源我也有,冰蚕珠也在路上,为了感谢UP主让我吃到安利 所以在B站也三联了比较多的UP剪辑,发现我这下坑大了。以上是一个秋月事业粉的自述。 首先表态,我是抖M,进我帖子的,别把我和乔大那种有逻辑性的楼主比,非常感谢,这帖子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每一集,我都会挑一些我喜欢的讲。鄙人观点骨骼清奇,所以,请不要跟我强调你的观点是对的,我的观点是错的 可以一起讨论,禁止撕X,挑事,不接受不理智反驳。上班狗更贴巨慢,爱看看,不看滚。 所有剧评图片挪---Alice乔,乔大帖子里的。已经跟她报备过。 视频源来自_眉间雪 已取得授权。 -------------------------------------------- 词:于正 歌手:张杰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万莫欺少年穷, 败了也要逞英雄,不怕世人笑我疯! 好汉不提当年勇,只想问你懂不懂, 爱恨装得很从容,有谁真正能放松? 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眼里全是,胭脂花红, 醉在花丛,笑得心痛,谁来和我深情相拥? 为你心动,为你吟颂,一曲高歌诉尽情衷! 来时汹涌,去时想通,人生不过一场好梦!
前三季度 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09元 全省第一引力播 前三季度 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09元 全省第一 引力播2017-11-17 16:37 今天(17日),市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苏州城镇居民收支情况。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09元,同比增长8.2%,继续排在全省第一。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490元,同比增长7.7%。 苏州人的这些钱都是从哪里赚来的,又花到了哪里?记者注意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前三季度,苏州人在餐饮消费上人均花费了1928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44609元,同比增长8.2% 人均出租房屋财产性净收入1674元 2017年前三季度,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09元,继续排在全省第一,高于排在第二的南京市3938元。 引力播 统计数据显示,可支配收入的构成中,四项收入全面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28636元,同比增长7.2%;经营净收入4474元,同比增长3.6%;财产净收入5664元,同比增长15.5%;转移净收入5835元,同比增长10.1%。 从可支配收入各构成部分指标来看,传统的增长点如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依然是拉动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引擎,这两项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77.3%,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增收引擎的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在各项政策保障下,增幅走势总体呈现稳中趋升态势。前三季度,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09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一季度(8.0%)和上半年(8.0%)各提高0.2个百分点。 引力播 从收入增长因素分析来看,良好的就业环境拉动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而且从2010年至今,苏州最低工资标准已实现七连涨,从960元/月上涨到1940元/月。同时,浓厚的创业氛围带动经营净收入稳定增长。第三,不断提高的利息和租金收入拉动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利息净收入90元,同比增长28.2%;人均出租房屋财产性净收入1674元,成为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比增长11.6%。此外,居民还有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其他财产净收入等多种财产净收入来源。此外,完善的社保制度带动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 人均消费支出27490元,同比增长7.7% 家庭人均饮食服务消费支出1928元 据一体化住户调查,2017年前三季度苏州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7490元,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倾向为61.6%,比去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 引力播 从消费结构看,构成消费支出的“八大类”消费全面增长,居民用于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依次同比增长6.8%、2.3%、12.3%、9.0%、1.8%、9.4%、16.7%和6.4%。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对自身的保健愈加重视,各类保健器材和滋补保健品迅速进入普通居民家庭,使我市城镇居民保健消费支出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247元,同比增长16.7%。增幅居八大类消费支出榜首。其中,人均医疗服务支出894元,同比增长25.1%。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3527元,同比增长9.4%。伴随收入水平的增加,暑期、十一长假外出观光旅游成为苏州城镇居民一大新的消费亮点;居民更加注重强身健体,体育健身支出不断增加;教育的多元化导致教育支出增加,特别是学生参加各类兴趣班、特长班的支出增加,使得教育支出不断增加。 此外,老百姓外出就餐快速增长,带来了饮食方式的改变。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常住居民家庭人均饮食服务消费支出1928元,同比增长9.7%。(苏报融媒记者 大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