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路上旅途 一直在路上旅途
关注数: 15 粉丝数: 440 发帖数: 4,721 关注贴吧数: 1,313
重塑古城风貌提升民生质感——看故城如何在城市建设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县城鸟瞰 武志库 张松 尹鹏举 摄 核心提示 从机关大院拆墙透绿的“破界”之举,到坑塘水系重焕生机的“治水”之变,再到老城区文脉与新城区活力的“共生”之景,衡水市故城县正以“重塑古城风貌、激活产业动能、提升民生质感”为航向,让一座“让外地人流连、让本地人眷恋”的运河宜居之城,在新时代的晨光里愈发清晰。公园健身 武志库 张松 尹鹏举 摄风荷公园 武志库 张松 尹鹏举 摄懿德游园 武志库 张松 尹鹏举 摄二道街 武志库 张松 尹鹏举 摄 清晨的阳光漫过运河大堤,给故城大地镀上一层金,整座城便在这柔光里慢慢苏醒。家住故城县城的刘先生信步走进故城县教育局的口袋健身园——从前隔着围墙只能远远望一眼的绿地,如今成了他和老伙计们晨练的“宝地”,太极推手、慢走闲聊,自在得很。 不远处的澹池边,遛弯的阿姨举着手机镜头,对着水面笑意盈盈地赞叹:“你瞧瞧这水,多么清澈。谁能想到,这里从前是个臭水坑!” 这一个个日常片段,展示了故城这座千年运河古城的变革。 拆墙透绿 共享城市温度 “以前,这里是道灰色的围墙;如今围墙不见了,改造成的小公园成了咱们休闲的好去处,真好啊。”秋日的清晨,家住衡水市故城县城的陈女士晨练回家路过县信访局门口,和闺蜜念叨起来。这是故城县“拆墙透绿”后,市民常念叨的“暖心事”。 曾经,围墙是城市空间的“分割线”。机关大院、企事业单位的围墙将城市公共空间切割得零碎不堪,导致商圈、医圈、校圈周边人车拥堵,居民的公共活动场地匮乏,城市活力与温度逐渐消散。 2023年,故城县决心破局,以“拆墙透绿”为切入点,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推动城市空间开放共享。这场行动涉及故城县信访局、教育局等9个县直及省直部门。围墙拆除后,新增绿地面积5.6万平方米,通过建设高品质口袋公园,实现了绿地、停车、公厕等资源的共享,让市民出门300米能见绿、500米能进园,15分钟生活圈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拆墙透绿”并非简单地拆除围墙与种植树木,而是一次系统性的城市功能重塑。在实施过程中,故城县坚持高位统筹,规划先行。他们聘请国内顶尖设计团队,按照“因地制宜、一院一策”的原则,对机关围墙分类评估,优先拆除沿主干道、小区、商超等人口密集区域的围墙,并通过透绿、增绿、连绿三步走策略,将分散的绿色空间织成网、连成片。 故城县打破单一绿化思维,赋予开放空间多元价值。县发改局将拆墙后腾出的空间改造成“潮汐”林荫停车场。县教育局在改造区域嵌入口袋健身园。各改造单位的绿地、公厕全部向居民开放。机关大院从封闭园区转变为可进入的共享花园。此外,故城县还注重文化铸魂,通过景观小品、雕塑等形式,将老街区的变迁故事、大运河漕运文化、本地儒学传承等融入绿色空间,使其成为承载城市文化记忆的新名片。 这场变革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通透,还在生态、功能和社会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生态上,绿地面积的增加完善了城市绿地系统,出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宜居场景;功能上,停车场、健身设施、共享公厕等解决了群众停车难、活动难等问题,15分钟生活圈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社会层面,机关单位与居民从“隔墙相望”到“推门相融”,公共空间成为邻里交流的新纽带,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 生态修复 焕发城市生机 傍晚的运兴湖边,清凉的晚风掠过水面。68岁的王大爷带着小孙子在湖边散步。小孙子说:“爷爷快看,鱼游过来啦!”“好啊。”王大爷乐呵呵回应着,赞叹:“真没想到,当年那堆着烂砖、飘着塑料袋的垃圾场,如今变得这样美好。” 故城县生态修复后,市民日常随处可见的美景,藏着这座小城用“生态手术刀”雕琢城市的巧思。 在城市化进程中,故城县也曾面临诸多生态问题,如建筑垃圾堆积、河道坑塘污染、地面硬化等。他们深知,城市更新绝非简单的建筑更迭,要对生态系统精心呵护与修复。于是,一场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行动在该县展开。 故城县实施水脉重生计划,聚焦千年运河滋养的坑塘水系。澹池、运兴湖等水域曾因城市发展沦为污水收纳地,水体黑臭、垃圾堆积。2023年,故城县启动全域水系生态修复工程,采用“水下森林+滨岸缓冲带”的立体方案,对澹池分三步进行“精准施治”:投放复合微生物制剂分解污染物,种植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构建净化网络与缓冲带,建设软质驳岸并完善健身步道、亲水平台等设施。如今的澹池,水体清澈、水生生物丰富,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针对华北地区缺水的现状,故城县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水系改造。青年干渠、郑口排渠等采用缓坡软质生态驳岸,增设植草沟,使雨水能够自然渗透或经过滤后汇入河道;五户湖等采用生态软质驳岸,设置植草沟和雨水花园,每年可蓄积大量雨水,有效解决了雨季内涝问题,补充了地下水。同时,各水域沿岸还新增健身步道、休憩座椅等便民设施,让滨水绿地成为居民的“幸福空间”。 运兴湖的土壤修复是故城生态修复的典型范例。这片曾经的垃圾填埋场,经过垃圾外运、分类处置、客土改良、植被覆盖等“外科手术式”修复,如今已变身为美丽的公园。起伏的草坪、繁茂的乔木、五彩的花海,吸引着附近居民前来锻炼、休闲。在土壤修复过程中,故城注重选择本土适配的先锋植物,保留场地原有的老树,既减少了成本,又留住了城市记忆。 水系连通是故城生态修复的关键一环。通过管涵、泵站等设施,故城县将澹池、运兴湖等6个坑塘与青年干渠、郑口排渠及运河主干连接,形成丰水期排涝、枯水期补水的动态平衡系统。在青年干渠与运河连接处设置智能闸门,根据水位自动调节开合度,确保各水域水位稳定,促进生物流动,提升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为保障生态修复的长效性,故城县在技术与治理层面不断创新。智慧水务系统实时监测水质,无人机定期巡检,生物监测团队通过观测浮游生物和鸟类评估修复效果。在治理上,故城县住建局组建管护队伍,环保部门定期监测水质,引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发动群众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参与义务巡河、巡塘,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 多元融合 提升城市品质 傍晚的故城运河文化广场,晚风轻拂着树梢,70岁的秘大爷坐在石凳上,瞅着孩子们举着泡泡棒跑跳。这二道街夜市,以前是坑洼的老土路,现在青石板铺得平平整整,古色古香的店铺灯火通明,每处都展示着老故城的厚重。他说:“晚上,带孙辈来转转,听着卖糖画艺人的吆喝,瞧着街坊们坐在檐下唠嗑,挺好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故城县注重多元融合,从城市格局、形态、交通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县城功能品质。 在城市发展格局上,故城县构建“三区协同”的新模式。老城区承载着运河古城的记忆,通过改造一二三道街,建成运河文化广场、非遗文化馆等公共空间,修复3处古城运河遗址,打造“一街一巷一故事”的文化体验带,让历史文化得以延续。主城区以宜居宜业为目标,加强功能性、普惠性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以来,故城县共改造28个老旧小区,提升各类管网31公里,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新增供暖面积75万平方米,新建一批公厕、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城市驿站和便民市场,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感。新城区致力于产城融合,建设北部新城,打造高品质城市商圈,形成消费新热点与网红打卡地。 在城市形态塑造上,故城县构建“绿道蓝网相映照”的格局。以大地为底色,划定城市生长边界;以绿道为轴,串联村庄社区与节点景观;以运河为脉,疏通水系沟渠,升级滨水空间。如今,9个口袋公园、26个街区游园建成开放,平安公园、龙湖公园完成升级改造,环城水系、大运河百里景观带勾勒出清水环绕、蓝绿交融的灵秀画卷。 在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上,故城县构建“快进慢行”相融合的运行动脉。他们一体化推进商圈、医圈、生活圈与交通圈建设,提升主干路,打通断头路,改造老旧路。2021年以来,新增1263个公共停车位,打通5条断头路,提升改造11条便道,形成了既能满足快速通行需求,又能让居民漫步游憩的城市交通体系。 凭借“拆墙透绿”的空间革新、“生态修复”的肌理重塑、“多元融合”的功能升级,故城县在城市建设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接连获评“河北省园林县城”“2023年度河北省县城建设提质升级示范县”“2024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先进单位”等荣誉。2025年,“故城县事业单位‘拆墙透绿、资源共享’项目”获评河北省城市更新范例项目,在全省被通报表扬。 如今的故城,早已褪去旧貌换新颜:围墙的消失让绿意与生活无缝相融,污水坑塘变身水清岸绿的休闲秘境,老城区的文脉与新城区的活力交相辉映。这座流淌着千年运河的古城,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全速前进,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究推进电商产业发展 扎实推进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拓展助农增收新渠道,近日来,县委书记王立峰专题研究推进电商产业发展。9月5日,王立峰就电商平台建设运营工作到邯郸市大名“一品一播”电商产业园学习交流,详细了解了电商直播中心、生态服务中心等建设运营情况。9月6日,王立峰召集相关县领导和有关部门、有关企业召开电商产业发展座谈会,扁平化传达学习交流情况,并就切实做好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9月8日,按照县委工作安排,县领导郝欣、刘斌、吴永周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企业系统研究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工作,摸清现有电商资源,找准下步工作方向,并就平台建设、物流配送、产品设计、主播培训、深化学习等工作明确时间节点,纵深推进落实。 王立峰指出,电商产业是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乡村振兴、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是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题中之义,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当前,电商直播产业已进入黄金期,要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谋划推进平台建设、品牌打造、产品筛选、运营销售、人才培训等工作,着力打造产业集聚“新载体”,育优电商产业“生力军”,打通物流体系“大动脉”,营造配套服务“强磁场”,全方位赋能电商产业提质升级。 王立峰要求,要围绕乡村产业、优势产品,深挖既有电商资源、物流资源,学习借鉴“一品一播”电商直播产业园发展模式,创新运用网络直播的经验做法,谋划打造综合性、集成化电商产业基地,畅通供应端、直播端、运营端、仓储端、物流端渠道,让乡村产业搭上电商“快车”,让农民群众通过电商增收。要聚焦本地优质农产品资源,锚定目标市场,强化包装设计,做好宣传推介,增加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培育本土电商人才,打造专业化直播团队,鼓励“走出去”学习取经,全面增强发展电商的意识和能力。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条块联动,及时协调解决堵点难点,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
新华网评|莫把民情都当作舆情 如今,网络已成为表达民意、反映社情的重要渠道。但有的地方以及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却患上了“舆情过敏症”:将网上合理诉求视作“麻烦”,把正常的问题反映放大为“风险”,动辄采取“捂盖子”“灭火”等方式来应对,而非直面问题、解决矛盾。这种“把民情都当作舆情”的认知错位值得警惕。   “捂盖子”的逻辑是“看不见、听不到就等于没问题”,将应对舆情简单理解为“消除声音”,却忽视了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舆情”。短期内,网络上的“声音”似乎小了,但群众的正常诉求不会自然而然消失,不满情绪还会持续积累,最终可能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将民生诉求当“舆情洪水”既是认知上的“官僚主义”,也是治理中的“本领恐慌”。群众在网络反映的也许只是“过日子的难处”,个别干部“官本位”思想作祟,把群众合理诉求甚至“抱怨”都视为对自身工作的“揭丑”和“挑错”,只想着捂与瞒,认为“没事就是本事”。   同时,面对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民意表达,部分干部缺乏精准回应的能力,不会区分合理诉求与恶意炒作,不懂得网络问题处理的策略与技巧,陷入“与其花精力解决问题,不如先管住声音”的行政化思维惯性,以简单方式代替精细化治理。   网络诉求既是“民声”更是“民生”,破解“舆情过敏”不能掩耳盗铃,必须摒弃将民生痛点当作“麻烦清单”的思想,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态度对网络诉求快速响应、妥善解决、及时反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真正让网络空间成为沟通社情民意、密切干群关系的纽带。来源:新华网
河北省2025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策培训暨经验交流会在故城县召开 近日,由河北省基层卫生协会主办,故城县医院承办的“2025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策培训暨经验交流会(第三期)”在故城县召开。河北省卫健委医改处处长李斌斌、河北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李明德、衡水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卫红以及来自衡水、邯郸、邢台等地市的600余名医共体建设工作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县委书记王立峰出席会议并致辞,副县长吴永周等领导出席会议。王立峰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故城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扎实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防、医养’五医协同发展,在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他还介绍了故城县在医疗领域取得的一系列亮眼成绩:探索建立了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机制,县医院加入京津冀医联体,被确定为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医院;县中医院成功晋升三级医院;县妇幼保健院顺利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省 “优质服务基层行” 基本标准;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故城县在医疗改革道路上稳步前行的有力证明。会上,省卫健委医改处处长李斌斌针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最新政策要求、中心药房建设规范等内容进行了系统且详细的培训,为各地推进医共体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政策遵循,让参会人员对相关政策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分组前往故城县医院、郑口镇卫生院、五户村卫生室等地开展实地参观。通过直观的感受,大家深入了解了故城县医共体建设的实际成效,对 “故城模式” 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故城县医共体工作自2017年6月至今,已走过松散型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整合型医共体三个阶段。在2024年8月以来,故城县整合成立故城县总医院医共体。整合资源,明确功能定位,发挥中医、妇幼、疾控各自优势,科学布局急救站点,推动全民健康筛查,发力会诊、转诊服务,使医防融合效果突显。使得县域就诊率从72.03%上升到92.29%,构建了分散服务到全域协同格局,将县、乡、村一体化的构想锻造成守护百万居民的健康长城。 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各地交流医共体建设经验搭建了良好平台,更将推动全省乃至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迈向新的台阶。故城县医院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更大的力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