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爱SA娇 极爱SA娇
关注数: 1 粉丝数: 16 发帖数: 8,182 关注贴吧数: 3
装甲师实兵对抗演练:八百里演兵鏖战急(图) 吉林省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千里科尔沁草原因水草肥美,自古就有“八百里瀚海”的美誉。这里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跃马扬鞭、盘马弯弓的古战场,留下了不朽的千古绝唱。 秋风莽原浮云低,千里长驱砺兵急。深秋时节,沈阳军区某装甲师在八百里翰海展开实兵对抗演练。演兵场上铁流滚滚,精彩不断:地空一体联合,远程精确打击,电磁实拟干扰…… 战斗,在营区突然打响 凌晨,官兵尚在熟睡之中,刺耳的警报突然响起。“‘敌’空袭。”“营区左翼发现‘敌’小股步兵。”……各种突发“敌”情接踵而至。紧张的战斗在安静的营区中突然打响。 “防空炮兵群消灭来犯‘敌’机。”“机步旅肃清袭扰‘敌人’。”10分钟后,情况处置完毕。就在官兵们刚想歇口气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兵分两路,千里机动”的命令。 这次千里大机动取消了以往装备和人员全部采取铁路输送的方法,完全按照实战要求组织,以全员全装摩托化和机械化两种方式开进,途中不设预案,随机设置各种复杂情况摔打锤炼部队。 车队刚摆脱电磁干扰,却又跌进了“敌人”的包围圈:前方桥梁被炸毁,两翼遭“敌”猛烈攻击。指挥员一声令下,架急造军路分队、左右梯队立即投入战斗。电磁干扰、炮火袭击、小股“敌人”袭扰……一路上,“敌”情不断,激战不停。部队穿山涧、过峡谷、越急流,一路打、一路走,在全天候开进途中锤炼走、打、吃、住、藏等本领。 面对各种新装备的优越性能和新战法的变幻莫测,官兵们真正感受到了战场上的浓烈硝烟。近千里的远程机动过程中,他们先后进行了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野战卫勤救护、野战后勤跟随保障等14个课目的演练,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远程机动能力。 新装备,在演练中出尽风头 部队刚刚集结完毕,突然,演练指挥部接到报告:“指挥系统突遭‘敌’电磁干扰。网络受到攻击。”只见总指挥迅速下令启动备用指挥控制系统,实施反侦察、反干扰,组织部队进行快速抢救……10分钟后,防空警报再次响起:“‘敌’将实施第二轮空袭。” 原来,“敌人”通过无线电侦察发现了该师指挥所的位置。指挥部果断下达命令:对重点目标进行伪装防护,“防空群立即对空实施抗击,摧毁来犯‘敌’机”。接到命令,防空导弹连就地展开,迅速瞄准目标。转眼之间,阵地上喷出道道火舌,3枚防空导弹全部命中目标。师长张学锋介绍说,让新装备在演习中接受锤炼,在第一时间形成战斗力,既是部队发展的需要,更是战斗力科学递增的必须。“实战需要什么,平时就练什么。”这次演练中,他们将数十种新装备推上演兵场,接受实战磨炼,有效缩短了新装备的训练周期。 新装备亮相,不仅立即成为了演兵场上的亮点,而且很快使战场发生了巨变。指挥自动化系统代替了过去单一的通讯方式,使指挥自动化成为现实,指挥员坐在“中军帐”,便可以遥控千里之外的千军万马,复杂战场因此变得透明可视。
(在发技术贴)美称中国55艘攻击潜艇枕戈待旦 美军不敢妄动 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报道,13日,美国右翼和保守的《华盛顿时报》报道了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遭到中国潜艇跟踪的消息。14日该报仍不罢手,深挖所谓的“内幕”消息,并采访了一些保守派专家,非要将舆论导向“中国军事威胁论”。   然而,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惠特曼对此事很低调,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影响安全的问题。他说,他相信美方没有把这艘中国潜艇看成是一种威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4日表示,没有听说中国潜艇跟踪美国航母的消息,并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美媒体:美航母没发现中国潜艇   据《华盛顿时报》13日报道,10月26日,母港位于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的“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在冲绳附近海域展开训练时遭到了中国潜艇跟踪。该航母战斗群一直没有发现中国潜艇,直到潜艇在距离航母战斗群5英里处浮出海面时,才被执行例行巡逻任务的舰载机发现。报道称,跟踪航母战斗群的潜艇可能是“宋”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装备有俄制尾流自导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   14日,《华盛顿时报》再次刊发所谓的“内幕”消息,并采访了一些保守派专家。该报称,美海军匿名的官员证实,“小鹰”号航母战斗群没有发现跟踪的中国潜艇,并指出当时航母战斗群并没有进行反潜科目的演练,因而疏于对潜艇的防范。为此,“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反潜战部门将展开调查。 该报指出,“小鹰”号航母战斗群是美国部署在东亚地区惟一的航母战斗群,未来台海若发生危机,将是首先做出反应的单位。因而有美军官员认为,中国潜艇的做法表明,解放军海军已经将反航空母舰作为战术演练的“重中之重”。   曾经在美国参院外交委员会担任中国问题专家的特里普利特,在接受《华盛顿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次事件非同寻常,因为中国的潜艇通常不会在深海航行,“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在持续发展‘蓝水海军’能力。而中国潜艇跟踪‘小鹰’号航母竟然没有被发现,不能不令人惊讶。”   在右翼媒体的不断报道之下,一直主张推动美中军事交流的美太平洋总部司令法伦海军上将,14日也向美联社证实了该事件,但他的态度与《华盛顿时报》的论调明显不同。法伦指出,正是因为中美两国的军事单位可能会“近距离接触”,恰恰需要双方建立更加良好的军事交流关系,避免因误判而导致冲突的发生。他还进一步强调,目前美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海军上将正在中国访问,11月19日两国还将举行联合海上搜救演习,这仅仅是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远离冷战的思维”。   舆论认为,《华盛顿时报》选择在中美军事交流进一步深化的时候公布所谓的独家内幕,反映出美国内某些人士并不乐见中美之间日渐升温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希望借助舆论的作用,将中美军事关系导向对抗和冲突,以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军事现代化进程。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