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壮山河♬ 桓水流殇
关注数: 8 粉丝数: 104 发帖数: 3,591 关注贴吧数: 6
控制人口规模,新疆将不再有特大城市事实上,无论是乌昌一体化还 控制人口规模,新疆将不再有特大城市 事实上,无论是乌昌一体化还是兵地融合发展,对于目前人口规模已经接近350万的乌鲁木齐而言,可以进一步分解乌鲁木齐的人口压力。 《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400万人以内,这意味着2015年-2020年的5年间乌鲁木齐新增城市人口需要控制在50万人内。 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东认为,乌鲁木齐10年间人口增长了100万,这和乌鲁木齐市户籍政策不断放宽有关。 而在9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仅对全疆两个城市的人口发展规模提出了要求,其中克拉玛依是适度控制,而乌鲁木齐则是“控制”。 王东认为,随着乌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昌吉逐渐成为乌鲁木齐的“副中心”,有望对乌鲁木齐人口进行分流。 另一方面,《总体规划》对于乌鲁木齐未来城市人口的限定,或使得新疆不再出现特大城市。据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大城市。 而由于乌鲁木齐的人口总规模控制在400万,根据这个标准,新疆将不再有特大城市。
兰州,中国最委屈的“新二线城市”……兰州吃货哥2020-08 兰州,中国最委屈的“新二线城市”…… 兰州吃货哥 2020-08-04 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北上广深历来是全国的排头兵,让众兄弟望尘莫及,那么你知道在全国城市发展中,最委屈的属于谁?帮主觉得甘肃省省会兰州绝对算一个。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2019年5月24日,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兰州在最新的榜单中位居二线城市第27名,相较2018年排名提前了3名。 这算成绩吗?当然算啦! 可是就是这样在别的城市被大力宣传自豪的成绩,在兰州却遭贬不一。很多兰州人“自黑”觉得兰州不应该是二线城市,兰州二线城市不够格。正应了那句老话“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这说的就是——兰州。 正可谓是自黑技术哪家强,中国甘肃找兰州! 众所周知,从古到今中国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在南方沿海城市,只要搞发展,基本都是先确保南方大城市的腾飞。 兰州呢,自古就是一个西北驿站,深居大西北,从古到今一直是被经过、再经过。发展经济确实有诸多的困难,城市小、资源少、实力企业少,这确实是现实。 但就是这样,兰州却从未放弃,一直在努力发展的路上,如今获得二线城市的认可,本该被骄傲,鼓掌,但结局确实自黑偏多,不理解、不认可偏多。 委屈 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兰州企业少,就业机会少,很多兰州人都奔向了北上广深谋出路,见惯了一线城市的繁华快节奏,总觉得家乡兰州自带一种土味,发展比较慢,比较落后不该有大城市的殊荣。 二:兰州各行业工资多年涨幅不大,房价涨幅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消费水平涨的也是超快,这让本地人民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三:兰州地处西北,城市不是太大,相比南方城市比较荒凉,人口基数小,所以给人的感觉总是热闹不够,加上老城区的老建筑太多,新城区还没有繁华,所以好多人对城市发展感觉不是太明显,总觉得发展兰州变化不大。 或许还有很多原因, 总是让兰州在委屈中被委屈。 那么兰州成为二线城市啦,凭什么? 难道就是因为牛大、几座山、几座重点高校吗? 有媒体报道,网友议论纷纷。 其实,下面的这些事实! 才是兰州值得成为二线城市的原因! 大城市发展规划逐步落地! 2018年,兰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形成主城四区为核心、新区和榆中为两翼的“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格局。 大城市规划目前已逐步推进,因此在大城市规划布局的现实下,兰州已具备二线城市条件,也该有二线城市的殊荣。 2019年3月26日,榆中生态创新城先期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举行,这是“一心两翼”中“东扩战略”的破题之举。
兰州自古是中国与西方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是中国陆域版 兰州自古是中国与西方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也是未来将是向西开放重要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城市。兰州具有多重优势:占据多重政策利好优势。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为国家级新区,这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初,甘肃省推进大兰州经济区与西宁共建兰西经济区,加强与宁夏沿黄经济区经济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河西走廊经济区合作,推动共建资源型经济合作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的合作,联合“走西口”,兰州的开发开放也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   拥有经济社会文化积聚优势。兰州作为甘肃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具有极高的发展首位度、产业支撑度、经济集中度、文化引领度和社会集聚度,具有重要的产业、科教辐射功能和开发带动功能,一旦升格,将对甘肃经济发展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 坚持“生态+”发展战略。将榆中县作为兰州下辖东城区,提升为兰州城市副中心(副地级),先行先试。当前,榆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相对全市来说短板效应明显,且正处于生态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通过榆中县提升兰州城市副中心(副地级),使榆中发展真正上升为兰州城区战略规划和城市功能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战略机遇。  将健全城镇规划体系,合理规划都市区、中心城区、卫星城镇,有利于兰州做大中心城市,以构筑核心发展空间,尤其是兰州生态空间的主要承载地带来的规划发展,将大幅度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加快兰州“得山独厚、得水独秀”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其次,有利于促进兰州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兰州面临着兰白经济圈、兰州新区建设、未利用地综合开发、榆中机场改扩建、兰新二线、兰渝铁路、宝兰客专运营、城际轨道交通修建、环城高速路建设等区域重大发展机遇。 将榆中县作为兰州副中心城市,榆中县(兰州高新区,副地级,含夏官营),下辖东城区(和平、定远、连塔),按照兰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标准统筹榆中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农业农村工作将被赋予新的内涵,主副关系会更加紧密,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会加速发展,意味着兰州迈出了谋划建设“大兰州”的重要一步。  加快兰州都市圈核心地区优先发展,发挥兰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我国西北内陆开发开放的战略支撑区、西部传统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我国扩大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西北地区重要的科技研发和创新基地、引领全省跨越发展的核心区。 推动兰州都市圈扩容,兰州中心城区、兰州新区、白银三地共融,大力推进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塑、环境共建、社会共享和领域互通互认互动,全面提升都市经济圈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新变革中,力争构建以生态、高端、智慧、低碳为特征的自内而外“大西北大兰州”规划格局,着力打造“大西北大兰州”航母。兰州城市群发展战略首当其冲要突破的就是“一亩三分地”意识,实现城市间分工、联动、协同发展,促进“兰白一体”,良好的城市群发展态势必将带来整个区域经济的优化新格局。  规划遵循“强化中心带动,推动兰白同城化,联动周边一体化,构建环兰州城市群”的新空间发展思路。同时形成“一核一廊两区”的生态格局,重塑地域山水景观,打造半干旱地区的山水宜居都市,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兰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生态基底保障。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全力推进兰州市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将促进行政主体间由竞争走向融合,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构建内外通达的“大西北大兰州”交通枢纽网络体系。“大西北大兰州”可满足特大城市人口超过500万的规定,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将从“陆路、水陆、空运”三方面先行规划。 在陆路交通方面,实现由兰州中心都市区向外辐射的“六射”快速铁路网(“六射”为兰新二线、兰州-张掖城际、宝兰客专、兰州-临夏-合作城际、兰渝铁路、包兰二线)以及“五射”普通铁路网(“五射”为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青藏线、兰合铁路);其中部分城际轻轨也可考虑客运专线或地铁延伸,并相应提高标准和尽快开工。完善“两环八射多联”高速公路网(“两环”为兰州高速公路两环;“八射”为京藏高速东段、青兰高速、连霍高速东段、兰海高速、乌玛高速南段、京藏高速西段、连霍高速西段、乌玛高速北段;“多联”为与各中心城市串联的高速公路联络线)。兰州周边新划进的县城与周边联系的道路要规划快速通道、串城高速公路,探索以“轨道交通+公路”模式规划建设环城系统线路,城镇圈内部鼓励“慢行+公交”。 将兰州都市圈构建以兰州都市区为中心,涵盖中心城区的“15分钟”核心圈,涵盖新区和近郊县区的“半小时”紧密圈和涵盖都市圈其他中心城市、卫星城的“1个小时”合作圈,形成辐射八方的米字形城镇产业发展轴带和城乡一体化功能空间,包括兰州新区,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的市区(首府)和永登、红古、永靖、东乡、临夏县、临洮、皋兰、榆中等城区。 在水路交通方面,目前在兰州黄河段已规划吴家园、徐家湾索道、金港城、杏花村、盐场堡、杨家湾、青城、兰州八个码头,还应增加至永靖至白银、靖远、景泰等地的码头建设,结合河道疏浚,拓宽水面、增加水深,实现黄河水网的连接贯通,构建通达的水上旅游线路,进一步发挥兰州黄河水运优势。 在空运交通方面,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和夏官营机场以“积极拓展航空运输门户功能,提升航空枢纽区域地位”为目标,规划建设为我国西北地区对外交流门户机场、西北地区干线机场、国内中型枢纽机场和欧亚航路备降机场。进一步加快引入国内和国际大型基地航空公司于兰州设立基地,并通过逐步加密与门户机场间班线密度,促进干线枢纽建设。   依托丝绸之路建设打造“大西北大兰州”文化旅游格局。在大兰州文化景观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方面,黄河风景线5A级景区规划要建设各种特色主题公园,周边几个县加盟“大西北大兰州”后,兰州旅游资源将更加丰富,既有古镇如青城古镇、什川梨园、安宁十里桃园,又有永登鲁土司衙门、佛教聖地炳灵寺,还有景泰石林、天斧沙宫等地质奇观,同时包括风景如画的兴隆山、吐鲁沟、石佛沟、黄河风情线、刘家峡水库等,形成“大西北大兰州”文化旅游格局。在深挖打造“大西北大兰州”文化旅游新形象的同时,还应依托丝绸之路建设,促进兰州工农业产品“走西口”。 结合兰州市第五版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推进兰州未来规划建设,愿景始终从三个维度去研究和把握,一是从兰州实际发展现实来考虑功能定位,二是从区域城市群来研究西部地区的作用发挥,三是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来看兰州的建设要求。目的是让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多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力求达到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兰州和乌市谁是西北第二大城市?源自网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兰州和乌市谁是西北第二大城市? 源自网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首选是人文,这方面兰州优势明显。 兰州市,甘肃省会,不仅仅是兰州市辖区,代表甘肃省。 甘肃历史悠久。 秦安大地湾文化,考古挖掘证明自8000年--5000年前,连续不间断3000年文化传承。 伏羲、女娲文化,代表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甘肃是周、秦、唐等发祥地,东拓西展的文化传播,影响深远。 陇西李氏文化代表的政治、军功、战略、人文。 夏河拉卜楞寺、张掖大佛寺等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交流。 平凉崆峒山、天水仙人崖等道教及麦积山石窟等。 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交流等。 武威白塔寺所代表的藏纳入中原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人文交流中心佐证。  人口 甘肃省兰州市周边是传统人口密集度较高地区。  水文等显示,陇(甘肃南部)是西北地区人口适宜地区。  户籍人口是衡量常住人口稳定基数  兰州城市服务地区,已经形成西宁--兰州--银川,三个区域核心城市相互依托的稳定格局。 服务周边 3800万人口。 悠久文化传承区经过历史长期磨砺,西北政治、文化、军事战略地位无法动摇。 国务院兰西城市群批复文件再次强调了,其在稳藏固疆保卫国土安全的重要地位和西北文化交流、交汇中心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 在历史长河中,甘肃一直都是西北军事、政治历史传承区重要支撑地带。  建国后,上世界60年代前后,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兰州由20多万人口发展成200多万人口,经济总量与西安比肩(70--80年代,在全国西安经济第 21 位,兰州经济第 23 位 )。 本世纪前后兰州经历长达20多年经济低迷期。 在这两个特殊过程中,无论是经济高速增长还是长期低迷,兰州始终保持了稳定,呈现出数千年文化传承底蕴的开放性、包容性、认同性。 地利 兰州处于全国陆地几何中心,座中而六联。  兰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和河湟要地三江河谷交汇之地,交通、军事要塞战略地位明显。   兰州左右翼经过多年培养已经完善。 清,陕甘总督入兰,先后培养了青海西宁市和宁夏银川市,经过多年发展,西宁市、银川市已经成长为区域中心城市。  左右翼战略支撑完善。 乌鲁木齐30km地图,周边城市群支撑情况,没有培养发展较好的城市  兰州30km地图。周边城市支撑情况,区域内有西安、银川、西宁等重要城市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甘肃45万平方公里土地,各自养育2500万左右人口,客观反映了各自经济繁荣度和人口密度及社会承载力。 新疆如果完成类似甘青宁相互支撑格局,至少需要再培养库尔勒、喀什、哈密等几个中心城市发展到西宁、银川规模。 新疆如果发展到类似甘青宁政治成熟阶段。 乌鲁木齐在库尔勒、哈密、喀什各城市中心 兰州在西宁、银川各城市中心。 各自所处中心的政治、交通、军事战略地位相差较大。 水资源 黄河从兰州穿城而过,年平均径流量达330亿立方米,水量充足。 乌鲁木齐没有大的河流,降雨少,蒸发量大,又没有大河流,水资源不足。 第一产业增加值客观反映了,地区水文、耕地对城市的支撑,兰州明显占优,这是人口集聚的基础条件。  工业基础方面。兰州经济表现出工业基础更加完善的持续性,乌鲁木齐经济表现出倚重能源的特点。 看看,近年两市经济发展情况  2014年开始,全国物品进出口总额下降,每个城市发展都降低。 从图上可以看出,兰州和国家整体经济走势相同,属持续发展走势。 乌鲁木齐经济中代表工业的第二产业的高涨和跌落和国际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涨跌走势相同。 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图   乌鲁木齐、兰州第二产业增加值  从数据看以看出自2007年--2015年,国际石油价格在高位震荡,乌鲁木齐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 2014年石油价格到顶点,乌市第二产业也到达顶点,2015年石油价格回落,同期回落。 2016年石油价格跌到最低点时,乌鲁木齐GDP出现负增长,从2015年2631亿,跌落到2016年2458亿。 乌鲁木齐是坐在煤田,浮在油海上的城市,数据同样表明乌鲁木齐工业体系倚重石油、煤炭的现状,能源为主的GDP总量不能代表经济状况。 看看能西北各省煤炭开采量对当地经济支撑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优势 乌鲁木齐是全国通过西部走向欧亚的桥头堡,优势明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库尔勒、喀什等城市必然加入重要物流集散城市 新疆肯定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渐繁荣,在乌鲁木齐发展的同时,其他城市也会成长。 这是新疆各城市地理决定的,乌鲁木齐不具备物流集散分拨中心的关塞效应。 兰州因地理原因,自古就是关塞性城市,在整个西北的大交通、大物流集散分
兰州和乌市谁是西北第二大城市? 查看图片 回答共59个回答 兰州和乌市谁是西北第二大城市? 查看图片 回答 共59个回答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社会问答达人 优质社会领域创作者 关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首选是人文,这方面兰州优势明显。 兰州市,甘肃省会,不仅仅是兰州市辖区,代表甘肃省。 甘肃历史悠久。 秦安大地湾文化,考古挖掘证明自8000年--5000年前,连续不间断3000年文化传承。 伏羲、女娲文化,代表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甘肃是周、秦、唐等发祥地,东拓西展的文化传播,影响深远。 陇西李氏文化代表的政治、军功、战略、人文。 夏河拉卜楞寺、张掖大佛寺等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交流。 平凉崆峒山、天水仙人崖等道教及麦积山石窟等。 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交流等。 武威白塔寺所代表的藏纳入中原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人文交流中心佐证。  人口 甘肃省兰州市周边是传统人口密集度较高地区。  水文等显示,陇(甘肃南部)是西北地区人口适宜地区。  户籍人口是衡量常住人口稳定基数  兰州城市服务地区,已经形成西宁--兰州--银川,三个区域核心城市相互依托的稳定格局。 服务周边 3800万人口。 悠久文化传承区经过历史长期磨砺,西北政治、文化、军事战略地位无法动摇。 国务院兰西城市群批复文件再次强调了,其在稳藏固疆保卫国土安全的重要地位和西北文化交流、交汇中心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 在历史长河中,甘肃一直都是西北军事、政治历史传承区重要支撑地带。  建国后,上世界60年代前后,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兰州由20多万人口发展成200多万人口,经济总量与西安比肩(70--80年代,在全国西安经济第 21 位,兰州经济第 23 位 )。 本世纪前后兰州经历长达20多年经济低迷期。 在这两个特殊过程中,无论是经济高速增长还是长期低迷,兰州始终保持了稳定,呈现出数千年文化传承底蕴的开放性、包容性、认同性。 地利 兰州处于全国陆地几何中心,座中而六联。  兰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和河湟要地三江河谷交汇之地,交通、军事要塞战略地位明显。   兰州左右翼经过多年培养已经完善。 清,陕甘总督入兰,先后培养了青海西宁市和宁夏银川市,经过多年发展,西宁市、银川市已经成长为区域中心城市。  左右翼战略支撑完善。 乌鲁木齐30km地图,周边城市群支撑情况,没有培养发展较好的城市  兰州30km地图。周边城市支撑情况,区域内有西安、银川、西宁等重要城市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甘肃45万平方公里土地,各自养育2500万左右人口,客观反映了各自经济繁荣度和人口密度及社会承载力。 新疆如果完成类似甘青宁相互支撑格局,至少需要再培养库尔勒、喀什、哈密等几个中心城市发展到西宁、银川规模。 新疆如果发展到类似甘青宁政治成熟阶段。 乌鲁木齐在库尔勒、哈密、喀什各城市中心 兰州在西宁、银川各城市中心。 各自所处中心的政治、交通、军事战略地位相差较大。 水资源 黄河从兰州穿城而过,年平均径流量达330亿立方米,水量充足。 乌鲁木齐没有大的河流,降雨少,蒸发量大,又没有大河流,水资源不足。 第一产业增加值客观反映了,地区水文、耕地对城市的支撑,兰州明显占优,这是人口集聚的基础条件。  工业基础方面。兰州经济表现出工业基础更加完善的持续性,乌鲁木齐经济表现出倚重能源的特点。 看看,近年两市经济发展情况  2014年开始,全国物品进出口总额下降,每个城市发展都降低。 从图上可以看出,兰州和国家整体经济走势相同,属持续发展走势。 乌鲁木齐经济中代表工业的第二产业的高涨和跌落和国际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涨跌走势相同。 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图   乌鲁木齐、兰州第二产业增加值  从数据看以看出自2007年--2015年,国际石油价格在高位震荡,乌鲁木齐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 2014年石油价格到顶点,乌市第二产业也到达顶点,2015年石油价格回落,同期回落。 2016年石油价格跌到最低点时,乌鲁木齐GDP出现负增长,从2015年2631亿,跌落到2016年2458亿。 乌鲁木齐是坐在煤田,浮在油海上的城市,数据同样表明乌鲁木齐工业体系倚重石油、煤炭的现状,能源为主的GDP总量不能代表经济状况。 看看能西北各省煤炭开采量对当地经济支撑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优势 乌鲁木齐是全国通过西部走向欧亚的桥头堡,优势明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库尔勒、喀什等城市必然加入重要物流集散城市 新疆肯定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渐繁荣,在乌鲁木齐发展的同时,其他城市也会成长。 这是新疆各城市地理决定的,乌鲁木齐不具备物流集散分拨中心的关塞效应。 兰州因地理原因,自古就是关塞性城市,在整个西北的大交通、大物流集散分拨地位明显。 一带一路刚开始建设,内陆各大城市直接对外贸易态势明显,通过性交通枢纽经济意义不大。 随着更多城市加入陆港,货物总量及规模将持续增长,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叶将逐渐发力,兰州、乌鲁木齐地位会持续增强。  无论从政治、军事、交通、经济、人口,兰州综合功能仍然在乌鲁木齐之上,西北第二城市是兰州市。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