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yuelei fuyuelei
关注数: 1 粉丝数: 57 发帖数: 191 关注贴吧数: 5
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意见建议明起开始征集 未来四年北京能推出什么措施破解城市“大赌局”?北京市交通委、交管局从明天起向市民征集“点子”。 记者从市交通委、市交管局获悉,2016年是北京交通“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决定自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月底,联合开展缓解交通拥堵意见建议集中征集活动。 市民可通过专题网页、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等五种途径,发表对交通工作的意见、建议。市交通委将重点针对市民关心的道路设施、骑行步行、公交地铁、停车管理及其他交通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将重点针对市民关心的交通拥堵、交通秩序、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及其他有关道路交通管理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针对各种渠道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市交通委与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建立了“建议意见转办会办工作机制”,每日梳理汇总意见建议、定期进行会商分析,根据内容转送各单位、部门研究办理。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并及时反馈;拟纳入中、远期缓堵工作计划的,将给予明确答复并跟踪落实。 交通部门将定期对市民所提意见建议进行会商分析,督促并跟踪落实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向市民反馈办理结果,还将建立缓堵工作项目库,对被采用的市民意见建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五种途径提出意见建议 专题网页:在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官网链接“‘我为首都交通献良策’缓解交通拥堵市民意见建议征集活动”专题网页。 官方微博:@交通北京,@北京交警
北京为什么不能以家庭摇号,以家庭摇号到底难在什么地方 本人摇号摇了38期,到现在一直没中,无论是给交通委写信还是给市政府写信,到现在一直没人回复,当然我也知道即使回复也是ctrl+c。在摇号购车这个问题上我主张三点: 1、以家庭为单位摇号,区分刚需 2、对存量车进行限制,制定退出机制,比如车辆报废一人名下只能有一辆车等等,这样才能控制总量 3、加大摇号审核力度,对在校大学生等人群进行控制 现在想想,以上主张我们虽然随口一说,但是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需要协调的事情太多了: 首先要界定家庭,以两代人还是一代人为单位?房屋限购中,未成年人与父母属于一家,但车辆购买中,家中有无老人对车辆的需求程度可能不同,所以从这点出发家庭界定可能对于不同的人会不一样。  另外与买房不同,购车时车主的婚姻状况未登记,让已有的520万辆车对应相应家庭,这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若以家庭为单位摇号,需考虑户籍、婚姻、车辆登记、房屋所有等因素。让车管所根据车主登记信息,去民政部门查询婚姻登记状况,可能耗费巨大人力财力。每个家庭的具体状况也不同,还需根据户籍、房屋所有量等情况,需进一步细化分析,最终决定需要多个部门联动,不是交通委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如难从新增车上区分需求程度,可从存量上下手,比如一人名下仅能登记一辆车,但是这更是个问题,因为如有你有两辆车在名下政府会让你强制报废一辆吗,肯定不可能,已有的520万辆车车主是既得利益者,这个政府是不敢动的。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集思广益,给政府出出主意,然后集中反映给市政府,我总结了两个问题: 1、站在你的角度,你觉得家庭界定是一代人(父母,孩子)比较好,还是两代人比较好(爷爷,奶奶,父母,孩子)? 2、如何合理确定一个家庭是否有车,是从存量车上下手还是从新增车辆下手,具体如何操作?
告诉你北京为什么会选择没有效率的摇号政策 谁能制定或影响北京市的购车政策?是政府官员、有钱的商人和知识精英这三个群体。从需求的角度看,他们对汽车的需求属于一般需求,或者技术地说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高。这三类人要么早已有车,“限牌令”对他们没有什么损失;要么可以乘坐单位的公车,而单位购车相对更容易,而且还可以报销所有费用。以全部机动车数量减去私家车数量计算,北京市现有公车110万辆,绝对是世界上公车数量最多的城市,相当程度上满足了这三个群体的乘车需求。与一般需求对应的是所谓的“刚性需求”,即买得起车并且很想买车的需求。对购车有刚性需求的群体主要包括:有钱但是没车的小商人,或者说钱还没有多到可以通过其它渠道买到车的人;有点小钱的工薪族或自由职业者。例如,一个律师在北京收入不算低,但是他如果不在事业单位就没有公车可用,也没法通过拍卖买到私家车。从政策结果来看,如果实行拍卖政策,对具有刚性需求的人是有利的,他们可以通过付钱实现买车的需求,而且由于他们支付意愿强烈,因此其需求会被优先满足。但对具有一般需求的人是不利的,因为他们本来可以通过抽签来“机会均等”地获得免费牌照,现在却要付出一笔额外的钱,而且因为支付意愿不强可能导致愿望落空,或者至少其需求在实现时间上会被排在刚性需求者的后面。但从力量对比来看,显然是北京的政府官员、有钱的商人和知识精英这三个群体更能影响政策,因为他们有话语权和合法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而且,他们的人数也很多。从行业来看,他们广泛地分布在中央部委和北京市的政府机关、各地驻京办事处、各种事业单位(大学、报社、医院和政府附属事业单位等)和各类国有和集体企业。2011年北京市共有从业人员1069.7万,其中国有单位188.8万人,集体单位20.1万人,两者占据全部就业人口的大约五分之一。[url]http://[⑤][/url] 因此政策制定者或影响者如果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会选择无效率但是对他们有利的摇号政策,而不会选择有效率但是对他们不利的拍卖政策。除了这三个群体,还有一个庞大的“搭便车”群体——大学生。北京市拥有全国最多的大学,2010年在校大学生数量大约为75万。[url]http://[⑥][/url] 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车牌就是一种额外的福利:抽签抽中了,相当于中了一个大奖;没有抽中,也没有什么损失,反正北京市的公交、地铁都是中国最便宜的。而且,一旦抽中,校园停车场的收费也恐怕是全市最低的,这就更刺激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排队抽签。另一个有利因素是,学生的暑假和寒假时间多,去驾校学车也方便,而且年轻人学起来更快。 在中国,能够影响政策的群体似乎都是政府官员、有钱的商人和知识精英这三个群体。那么为什么上海和广州能实行拍卖政策呢?这与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特征有关。北京的机关太多,公车太多,因此这三个群体都是一般需求者。而在上海、广州这样经济开放城市,有钱的商人很多,而且更新很快,他们会变成新的刚性需求者,自然不喜欢摇号政策。作为经济开放城市,也会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率。因此,上海和广州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车牌拍卖政策。 按照我们的分析,除非新的知识精英、新的有钱商人快速出现,并且借助合法渠道有效地表达对摇号政策的不满,否则要改变北京市的摇号购车政策将非常困难。当然,如果政策当局更多地考虑了经济效率,更多地倾听了新兴阶层的声音,也有可能会尽快取消这一无效率的政策。我们期待这一天尽快到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