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ing2014 Sharing2014
关注数: 3 粉丝数: 55 发帖数: 5,398 关注贴吧数: 77
陈铭和詹青云神仙打架的片段分析 陈铭:芯片植入大脑,大脑还在不在? 詹青云:取决于您方想同化什么。如果想同化的是知识,是我们已经消化进入脑海中的东西,这个时候芯片统一的是神经网络。 陈铭:不,这个芯片只统一世界上的所有知识。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大脑,对存进去的知识进行质疑,挑战和更新。 詹青云:陈铭学长,我们能不能达成一个共识,知识是人脑海中相信为真的东西? 陈铭:知识是客观世界验证为真的规律,可不是相信。 【分析:错了,比如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知识整整延续了2000多年。「地球中心说」延续了1300年。可见,知识并不是真理,而是一段时间内人脑海中相信为真的东西。】 詹青云:知识是摆在那里的一堆事实,还是人相信了的真理? 陈铭:知识是可证伪的外部客观世界的规律总结。 【分析:错了,理由同上。】 詹青云:知识之所以可证伪,是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人相信不同的东西,而你今天用一套标准,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它永远不会被证伪。 陈铭:对方刚才说热力学的时候,开尔文说,这个大厦已经落成了,还有半句话被你掩盖了,只有两朵乌云飘在上面,后面这两朵是不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如果牛顿七岁的时候就知道了开尔文的话,我们的物理会往前进步多少? 【分析:陈铭明明是被抓住漏洞,开始转移话题到两朵乌云,却能看到一片叫好声,以及赞叹与陈铭的博学(高中知识点而已)。两朵乌云并不影响观众对青云论点的判断,加上两朵乌云青云的立论依旧成立,但陈铭借此收货了更多的票数,只能说陈铭太想赢了,连这种办法都用的出来了,吃相有点难看。文章结束我会详细分析】 詹青云:为什么会有那两朵乌云,不就是因为那个时代还有人相信,这座大厦没有落成吗? 陈铭:知识的垄断才能带来知识的控制。 詹青云:用一张芯片统一所有人的思想,才是永恒最大的垄断。 ———————————————————————————————————————————— 【两朵乌云的分析】 “两朵乌云”最原始出处来自1901年7月出版的 《哲学杂志》 和 《科学杂志》合刊上,刊登的是开尔文于1900年4月27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发表演讲的修订版,题为“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空的十九世纪乌云”。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两朵乌云掀起了狂风暴雨,催生出了二十世界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确实是对传统物理学的颠覆,很不幸,开尔文因为两个乌云的比喻成了被颠覆的权威的代表。如同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后来由于各种“反形而上学“的学说兴起,亚里士多德在大众眼里似乎也成了被打倒的对象。 目前“两朵乌云“的比喻仍在沿用,例如,暗物质和暗能量被称为“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上的两朵乌云”。 那么陈铭转移话题,提出两朵乌云的时候,詹青云在论证的是「知识之所以可证伪,是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人相信不同的东西,而你今天用一套标准,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它永远不会被证伪。」 地心说延续1300年 ↓ 亚里士多德的一系列错误知识延续2000年 ↓ 经典物理学时期,牛顿 ↓ 开尔文两朵乌云 ↓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颠覆经典物理 ↓ 暗物质和暗能量,很有可能要颠覆一切 每个时期的知识,都在推翻了之前的知识。而如果用前者的一套标准,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后者永远不会被证伪。
自我感动式鸡贼中年男子 储殷的那番论调真的就是上一代典型的自我感动式鸡贼中年男子,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就是 那几句——“我这人是个好男人啊,生活的压力我来扛,心里的深渊不能告诉我老婆只能告诉我的灵魂伴侣”、“她不用懂我我也不用懂她,啥懂不懂的,我赚钱养家她给我留门就行了”、“难道我不爱她吗,难道我对家庭不好吗,难道我不是个负责的男人吗?”说着把自己给感动坏了,回家看到一盏小灯一杯开水他心里觉得可美了,转身爬上床打开手机开始给学妹学姐异性soulmate聊哲学倾诉内心。你猜猜他老婆如果没把他伺候得这么好,他还能不能获得这种内心的平静? 我听完他的一大段话后在心里模糊地想象他的妻子,估计也是大学教授吧,学量子力学的,最大的兴趣就是做实验做实验做实验。他讲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一点点对妻子兴趣爱好的理解和“试图理解”的信号,就带着点无奈的笑容说,“做实验做实验做实验咯(多无聊啊)”,“量子力学咯(反正我又不懂)”——可那明明应该是个非常优秀的女性,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学量子力学痴迷于学术的女人,他好像完全不觉得自己的妻子在谈他听不懂的量子力学时是闪光的。他但凡愿意把一点点灵魂分给他的妻子,就不会说这样的话。如果我的理工科另一半说我时用这样的语气,“她的爱好就是一天到晚看书看书看书咯,我喜欢高达美剧打游戏她一点也不懂”,我会非常非常生气。 他口中妻子最好的地方是什么呢,是会给他留门,会给他倒温开水。听着是不是特别感动,特别有那种相濡以沫的爱情感?可这句话的主人公换一个人不也一样吗?随便是谁,任何一个愿意和他相伴到老的女人好像都能得到这种无差别的感动与“爱”。他的妻子是谁,是怎样一个人,不重要。她最好的地方,他最爱她的瞬间,跟她这个人本身的特质是无关的,他爱的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幻象。她的量子力学、她的专业和工作、她的爱好,好像不重要,在这段婚姻里无足轻重,仅仅是她为他做的那些事情满足了他对于婚姻和家庭那点温存的想象。多可笑啊,大学教授、爱好哲学、文科男生,我想象他的妻子如果爱他可能多半还是有点因为他的才华,而他的爱呢——量子力学咯,做实验咯,但是不重要,她给我留门留灯诶! (搬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