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一蝶 宛如一蝶
关注数: 19 粉丝数: 301 发帖数: 42,308 关注贴吧数: 38
【水】所谓技术和艺术的对立论 以前做学生的时候不会思考的很多问题,现在都随着做老师而涌现。 比如设计和技术到底是不是对立的。 今天看了奥运开场的录像,有所感悟。 来和各位分享一下。 记得有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老师曾经这样对她的学生抱怨:可不可以不要在我面前谈论技术问题。这位老师才华横溢,但是却有那么点看不上“技术流”。 她曾对我说过:你要考上了研,就得接受老板是技术盲的现实,他们不会来帮你解决技术难题,只会提点你的设计。相信她可以代表一些设计师的看法。并且如她所言,这样的事实也一定是存在的。 诚然,过多的关注技术使用而忽视设计概念的培养,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缺乏浪漫的人格。设计师急需平衡感性和理性,才能生产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破坏这种平衡,就会导致发育不良的结果。 那么同理,过于关注艺术而不注重技术的掌握,势必造成眼高手低的“畸形儿”。当代设计之所以如此绚烂多彩,全因工业**之后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人们的思想随之解放,原本根本不会考虑到审美和使用的东西都需要加以斟酌,而解决这一系列新事物的方法,是技术上的创新和掌握。 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讲,如果不是PIXAR制作出世界首部三维动画,那我们到现在都只能看到DISNEY的传统二维动画片,而没有机会亲眼目睹“潘多拉星球”这样真实的画面。如果不是APPLE带来触摸式手机的概念,那我们到现在都只能握着迟钝并且所谓摔不烂的NOKIA键盘机,而没有机会体验IOS和ANDROID这样流畅且交互性强的移动多媒体娱乐系统。 而且,设计也并非完全感性的生产。若是完全感性,那设计就是不可掌控的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很大的差别。商业上的风险也会随之变得巨大无比。因此设计是理性大于感性的。就设计理论和设计史来讲,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的专门的技术。设计师可以不断变换花样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肯定不是如某些香水广告上写的那么惬意(跑到某个地方突然被某个对象所感动),而是因为经验的累积和技术的革新。 所以设计和技术并不是对立的,而应当是互相紧密结合的。作为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关注且学习新的技术,同时给予艺术上的指导。这就要求一个老师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紧跟时代的步伐。那么问题又来了,放眼望去,有几个老师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呢?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