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酒一斗对君酌 沽酒一斗对君酌
编年史
关注数: 254 粉丝数: 525 发帖数: 22,455 关注贴吧数: 64
【感想】帝王婚姻围城 这一阵子读了一些宫廷史的书籍,感觉,文艺复兴晚期,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与情人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虽然没有结过婚,但是两个人的相处,很有帝王婚姻围城的感觉: 两人是青梅竹马从小认识的玩伴,长大以后遇到各种政斗,就共患难过,一起坐过牢。后来伊丽莎白登基,罗伯特·达德利也算是有拥立之功,她称呼他为“另一个我”,被他迷住了,但是没有嫁给过他。近视的伊丽莎白,称呼他为“我的眼睛”。 史学家说,毫无疑问,“罗伯特·达德利对伊丽莎白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很难把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情和忠诚,与他向女王寻求的恩惠和财富分开。” 而且他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操作,各路史家说法不一,有的说,罗伯特·达德利是最反西班牙的,有的说,罗伯特·达德利试图利用西班牙人帮助自己上位,然而伊丽莎白不吃这一套。 虽然说是真爱,是“原配”,是白月光。伊丽莎白仍然差点把罗伯特·达德利扔去跟苏格兰人和亲。罗伯特·达德利最害怕的事就是要求他出去和亲这件事,他觉得是有人要害他。 罗伯特·达德利的“莱斯特伯爵”这个封号有一点隐含意思是,女王把他认作义兄,让他别再想跟她结婚的事了。 早先凯瑟琳·格蕾出事的时候(相当于谋反),惊慌失措跑去找莱斯特伯爵求情。莱斯特伯爵一点也没有瞒,立刻把这件事告诉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当然是严肃处理凯瑟琳·格蕾。 伊丽莎白29岁的时候得了天花重病,莱斯特伯爵在枢密院里跟人争论继位者的问题,想扶持一个新教的继承人。伊丽莎白下诏预备让莱斯特伯爵当摄政监国,但是她奇迹般地开始恢复,在这期间,莱斯特伯爵冒着被传染的危险,陪在她身边。 莱斯特伯爵早年也很容易吃醋的,看到伊丽莎白找了别的年轻男人,他难过得把自己关进卧室里四天不出门。他跟被女王宠爱过的赫尼奇撕来撕去,在宫里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时候差点打起来那种。当时,赫尼奇在真心话大冒险中,要求莱斯特伯爵去问女王,“哪个是最难从脑海中抹去的:由一个邪恶的告密者所创造的邪恶观点,还是嫉妒?”伊丽莎白回答说,这两样都很难抹去,但嫉妒更难抹去。 莱斯特伯爵气得要用棍子揍赫尼奇,被女王说成傲慢无礼 他郁郁寡欢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换来的却是伊丽莎白写了一首小诗,让莱斯特伯爵不要有嫉妒心。 【就算是弯曲的腿,昏花的眼睛 变形的肢体, 也不如它的一半丑陋 它就是内在的多疑思想 by——你的女主人,伊丽莎白】 然后,莱斯特伯爵生平头一次要求出宫,女王允许了,并且开始勾勾搭搭汉斯顿勋爵 后来女王又一次生病,莱斯特伯爵才着急赶回来。 不过,期间,莱斯特伯爵为了报复伊丽莎白宠幸别人,他就开始勾勾搭搭宫女。 两边都赌气。 诺福克公爵计划发动叛乱,莱斯特伯爵出乎意料地表示支持这件事。然后,他开始装病,让伊丽莎白去看他,把诺福克公爵的计划对伊丽莎白和盘托出……于是伊丽莎白下旨逮捕诺福克公爵,诺福克公爵逃往北方,然而事情败露准备不足,叛乱被及时平息。 但是,后来,莱斯特伯爵跟宫里的一个侍女官,秘密结婚了。 跟侍女官秘密结婚之后不久,莱斯特伯爵得知伊丽莎白牙疼,急忙赶回去,在伊丽莎白身边陪了一整晚。 与侍女官秘密结婚的事被揭发之后,莱斯特伯爵被关押在格林威治,后来驱逐出宫了。 但是,没过多久,伊丽莎白又原谅了他。 他开始给伊丽莎白介绍别的年轻男人,比如说陪伊丽莎白散步的弗朗西斯·德雷克(被他赏识提拔起来的),给伊丽莎白写诗的沃尔特·罗利(他的门生),还有后来的埃塞克斯伯爵(这就是替身梗了)。 莱斯特伯爵支持荷兰搞事,但是他在荷兰非常失败,他是个“优秀的管理者,糟糕的指挥官”。伊丽莎白对此非常不满意,还是沃尔特·罗利求女王批准,让弗朗西斯·德雷克带着士兵船舶军饷去荷兰看望莱斯特伯爵。 荷兰的事让莱斯特伯爵有点失宠,但是,后来又一次复宠了。 莱斯特伯爵病死于1588年,伊丽莎白下令抄没他的家产。然后她把他的最后一封信收藏起来,直到很多年以后她死去的时候,她身边有个银盒子,里面就是这封信。 就感觉,历史上这俩人,实在是帝王“婚姻”围城了,两个人一起热热闹闹的要死要活。
200415【讨论】帝王婚姻围城 这一阵子读了一些宫廷史的书籍,研究与史料之类的。感觉,文艺复兴晚期,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与情人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虽然没有结过婚,但是两个人的相处,很有帝王婚姻围城的感觉: 两人是青梅竹马从小认识的玩伴,长大以后遇到各种政斗,就共患难过,一起坐过牢。后来伊丽莎白登基,罗伯特·达德利也算是有拥立之功,她称呼他为“另一个我”,被他迷住了,但是没有嫁给过他。近视的伊丽莎白,称呼他为“我的眼睛”。 史学家说,毫无疑问,“罗伯特·达德利对伊丽莎白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很难把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情和忠诚,与他向女王寻求的恩惠和财富分开。” 而且他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操作,各路史家说法不一,有的说,罗伯特·达德利是最反西班牙的,有的说,罗伯特·达德利试图利用西班牙人帮助自己上位,然而伊丽莎白不吃这一套。 虽然说是真爱,是“原配”,是白月光。伊丽莎白仍然差点把罗伯特·达德利扔去跟苏格兰人和亲。罗伯特·达德利最害怕的事就是要求他出去和亲这件事,他觉得是有人要害他。 罗伯特·达德利的“莱斯特伯爵”这个封号有一点隐含意思是,女王把他认作义兄,让他别再想跟她结婚的事了。 早先凯瑟琳·格蕾出事的时候(相当于谋反),惊慌失措跑去找莱斯特伯爵求情。莱斯特伯爵一点也没有瞒,立刻把这件事告诉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当然是严肃处理凯瑟琳·格蕾。 伊丽莎白29岁的时候得了天花重病,莱斯特伯爵在枢密院里跟人争论继位者的问题,想扶持一个新教的继承人。伊丽莎白下诏预备让莱斯特伯爵当摄政监国,但是她奇迹般地开始恢复,在这期间,莱斯特伯爵冒着被传染的危险,陪在她身边。 莱斯特伯爵早年也很容易吃醋的,看到伊丽莎白找了别的年轻男人,他难过得把自己关进卧室里四天不出门。他跟被女王宠爱过的赫尼奇撕来撕去,在宫里玩真心话大冒险(一个类似的游乐活动)的时候差点打起来那种。当时,赫尼奇在真心话大冒险中,要求莱斯特伯爵去问女王,“哪个是最难从脑海中抹去的:由一个邪恶的告密者所创造的邪恶观点,还是嫉妒?”伊丽莎白回答说,这两样都很难抹去,但嫉妒更难抹去。 莱斯特伯爵气得要用棍子揍赫尼奇,被女王说成傲慢无礼 他郁郁寡欢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换来的却是伊丽莎白写了一首小诗,让莱斯特伯爵不要有嫉妒心。 【就算是弯曲的腿,昏花的眼睛 变形的肢体, 也不如它的一半丑陋 它就是内在的多疑思想 ——你的女主人,伊丽莎白】 然后,莱斯特伯爵这么久以来第一次要求出宫,女王允许了,并且开始勾勾搭搭汉斯顿勋爵 后来女王又一次生病,莱斯特伯爵才着急赶回来。 不过,期间,莱斯特伯爵为了报复伊丽莎白宠幸别人,他就开始勾勾搭搭宫女。 两边都赌气。 诺福克公爵计划发动叛乱,莱斯特伯爵出乎意料地表示支持这件事。然后,他开始装病,让伊丽莎白去看他,把诺福克公爵的计划对伊丽莎白和盘托出……于是伊丽莎白下旨逮捕诺福克公爵,诺福克公爵逃往北方,然而事情败露准备不足,叛乱被及时平息。 但是,后来,莱斯特伯爵跟宫里的一个侍女官,秘密结婚了。 跟侍女官秘密结婚之后不久,莱斯特伯爵得知伊丽莎白牙疼,急忙赶回去,在伊丽莎白身边陪了一整晚。 与侍女官秘密结婚的事被揭发之后,莱斯特伯爵被关押在格林威治,后来驱逐出宫了。 但是,没过多久,伊丽莎白又原谅了他。 他开始给伊丽莎白介绍别的年轻男人,比如说陪伊丽莎白散步的弗朗西斯·德雷克(被他赏识提拔起来的),给伊丽莎白写诗的沃尔特·罗利(他的门生),还有后来的埃塞克斯伯爵(这就是替身梗了)。 莱斯特伯爵支持荷兰搞事,但是他在荷兰非常失败,他是个“优秀的管理者,糟糕的指挥官”。伊丽莎白对此非常不满意,还是沃尔特·罗利求女王批准,让弗朗西斯·德雷克带着士兵船舶军饷去荷兰看望莱斯特伯爵。 荷兰的事让莱斯特伯爵有点失宠,但是,后来又一次复宠了。 莱斯特伯爵病死于1588年,伊丽莎白下令抄没他的家产。然后她把他的最后一封信收藏起来,直到很多年以后她死去的时候,她身边有个银盒子,里面就是这封信。 就感觉,历史上这俩人,实在是帝王“婚姻”围城了,两个人一起热热闹闹的要死要活。
200310【讨论】“皇帝特权”与宫斗 何为皇帝特权? 君主在社会道德观念上是有豁免权的,虽然君主本身即象征道德体系。因此见于,人们实际上对君主的某些私生活德行要求很低,并且认为这是正常的。 所以,波旁王朝的法国,君主是可以违反基督教规则公开“纳妾”的(法国王室的“官方情妇”是正式头衔,视为君主配偶,只是子女完全没有继承权)。 这一点尤其在女性君主身上明显的是,她们的身份可以使人们可以理解她们做出“不符合传统女性道德”的事。人们对男君主的私生活德行要求很低,对女君主也会这样(除非用来拿作政斗之用,然而这就是zz问题了)。 也就是说,阶层的压迫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超越性别压迫的。 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情人不少而且其实很公开,譬如达德利已经是半正式的王夫了。但是伊丽莎白一世坚持不婚,所以她照样是“/童/贞/女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所谓“找情人不算不自制自持”、“这样很正常” 不仅是在欧洲史,中国史也有类似的情况,现代以前也有很多史家并不认为武则天在私生活上德行有亏,因为“她是帝王”,所以她周围的年轻男人们“是妃嫔”,进而得出“帝王宠爱妃嫔是正常的,不是德行问题”。 关于宫斗: 同样以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的情人们为例,男人“宫斗”起来,也是各种曲意逢迎。 宫斗这种事属于阶层问题,不是性别特质,网上有的人只以为女人才会宫斗,是完全错误的。 举例伊丽莎白一世晚年的情人埃塞克斯伯爵,埃塞克斯伯爵的人生是非常戏剧化的——少年时期,作为自己养父的替身,被送到女王身边,他后来为了争宠所以搞了个顾问小团体教他怎么说话怎么做(其中包括哲学家培根),最后恃宠而骄被斩首。 埃塞克斯伯爵被捧得很高,然而下场凄惨,在后来者的视角看来,他是个纯粹的玩物而不自知,自知时已经晚了。 女王一开始是娇纵埃塞克斯伯爵各种耍小性子有脾气,给人这样的感觉,就是被养的小猫小狗挠了一下,没必要发脾气。但是,作为一个玩物,一旦触及原则问题,就是欺君,就应该赐死。 埃塞克斯伯爵所谓的功业,只不过是女王哄他玩的,高兴就任他去打仗远征,不高兴就收走这些。不同于他的养父有从龙之功,他仰仗的不过只是上位者的恩宠而已。 然而,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埃塞克斯伯爵失宠之后,并没有“终究是错付了”,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悲剧的真正原因,在于帝制的威权,而不仅仅是君主本身,所以他出现了/共/和/言论。 埃塞克斯伯爵的经历,可以看作对“争宠与宫斗”幻想的反例,玩物的命运是非常可悲的,他不仅仅是阴谋的失败者,而是帝制的牺牲品。
上位者的所谓“恩宠”有多大能量呢? 我最近在阅读历史学家写的埃塞克斯伯爵传记,感觉这家伙就是个男版戚夫人那种。 埃塞克斯伯爵的养父是女王的情人,让他十几岁入宫去侍奉年龄很大的女王,他就非常得宠,还以为自己很厉害。 女王高兴就捧他做大英雄,不高兴就抽他耳光撵他走。 他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真的是一代英豪了。 女王一开始娇纵埃塞克斯伯爵各种耍小性子有脾气,给人这样的感觉,就是被养的小猫小狗挠了一下,没必要发脾气。 但是埃塞克斯伯爵就,开始认不清自己的位置。 而且他家里也不是什么好家庭,亲妈跟妹妹只想从他身上捞钱,老师培根只想从他身上捞钱,养父可以说是女王的白月光而且一生荣华富贵但是死得早。 (培根就是那个大思想家培根) 其实如果他聪明一点,早该在被女王骗去财产的时候,就认清自己只是个玩物了,但是他没有。 他后来有点失宠,就纠集一群人搞事,然后就被斩首了…… 女王对待跟她打天下的情人都很凉薄,有抄家的有扔在殖民地病死的,埃塞克斯伯爵这种后来居上的,犯了欺君就斩了。 所以我觉得这个人很像戚夫人。 另外,大思想家培根一开始为了搞钱,把埃塞克斯伯爵按照女王喜欢的类型培养, 但是在埃塞克斯伯爵出事以后,培根就落井下石上奏“这货就是欺君罔上”。所以史家往往以培根为奸佞小人表里比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