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57708612
lg57708612
关注数: 6
粉丝数: 10
发帖数: 755
关注贴吧数: 13
辩与论 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体系的争论为辩。 相同思维的交融,相同体系的交流为论。 不论只辩,不足以固本;不辩只论,不足以变通。 两者缺一不可。大吧删贴自然有删贴的道理。出现被删贴,第一件事是想自已。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抱怨一下即可,纠着大吧删贴一个劲的抱怨像什么话呢? 自尊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信与其匹配。否则,就表现成了自大。
一小段时间没来庄吧 杂感觉有点不一样了呢?
读庄子要学会自然 如果一位母亲还没让小孩学会走路,便让她小孩去想跑步,我相信大家都会说这位母亲不懂得教育。因为走路都不会,跑步想再多也没用。 读庄子也一样,庄子很会描写境界。庄子知道如何跑步,但是从轮扁见齐桓公就知道,庄子觉得单纯的描写如何跑步还不如去描写会跑步过后感受到的那种“意”。在庄子的眼中,会跑步的“意”才是最重要并且最有意义的。 但是最终呢,太多的人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被庄子“犹河汉之无极”的“意”所吸引,还没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体会跑步的“意”。 读庄子,在于自然,“树林茂而鸟自来”,心境到了位,庄子中的“意”自然就会出现,再以自已心中的“意”与庄子中的“意”进行交流,反馈自已的心境。就这样,“交相养”,一切自然而然,绝不勉强与强求,此才是读庄子的“自然”之道。而如何认识自已的心境呢?则是通过日常的行为之中,从自已的行,来进行客观评价。 体会到“虚”中的“实”,明白庄子中的“重为轻根”,这样就真真正正的走上了“大道甚夷”中的那条“实修”的大道了。 个人体会,望请指点。
读庄子要懂得自然 如果一位母亲还没让小孩学会走路,便让她小孩去想跑步,我相信大家都会说这位母亲不懂得教育。因为走路都不会,跑步想再多也没用。 读庄子也一样,庄子很会描写境界。庄子知道的如何跑步,但是从轮扁见齐桓公就知道,庄子觉得单纯的描写如何跑步还不如去描写会跑步过后感受到的那种“意”。在庄子的眼中,会跑步的“意”才是最重要并且最有意义的。 但是最终呢,太多的人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被庄子“犹河汉之无极”的“意”所吸引,还没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体会跑步的“意”。 读庄子,在于自然,“树林茂而鸟自来”,心境到了位,庄子中的“意”自然就会出现,再以自已心中的“意”与庄子中的“意”进行交流,反馈自已的心境。就这样,“交相养”,一切自然而然,绝不勉强与强求,此才是读庄子的“自然”之道。 体会到“虚”中的“实”,明白庄子中的“重为轻根”,这样就真真正正的走上了“大道甚夷”中的那条大道了。
瞿鹊子和意而子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 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捶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意而子的一句“炉捶之间”真是说得太妙了!学并习经史,不是像瞿鹊子那般,而应像意而子一样,在“炉捶之间”亡其“美,力,知”。夸夸其谈谁都会,如瞿鹊子。长梧子的一句评语真是恰到好处,“女亦大早计”。 要“亡”得先“有”,什么都没“有”,“亡”什么呢?没有“往”,就在谈“来”,能谈出什么呢?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去“复”。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读史前“必看”的一个故事 轮扁斫轮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请教贴(望各位不吝赐教)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 这句怎么理解最为贴切呢?希望各位解答,在此先谢过了!
请教一个问题(希望各位不吝赐教) 计篇中: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怎么理解?(希望各位详细解答,在些真诚的谢过了!)
欢迎大家进来发表看法 第四章我看到过两个版本: 甲: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乙:道冲而且之或不盈 不知大家觉得哪个更好呢? 说说且这个字吧,且字在甲骨文中(个人见解)像是一个人堆起来的谷垛。谷垛:是储藏稻草的一个方法,以供以后之用。因此“且”字有用之意,还带有“储藏”的意味。用字就不用说了。不知各位更喜欢哪一个字?
谈玄缘沐明坊 今天在这个吧里看到了很多玄老的发言。所得颇丰。很多的话都令我“拍案而起”。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玄老进行评击。玄老所言,大都一针见血,指出要害。建议大家沉下心来,好好的品品玄老的话,相信你们也会很有所得!学习之道,在于脚踏实地,最忌讳的就是好高骛远,也许短时间你知道了很多,感觉提升得很快,可是这种“取巧”却让你永远没法触摸一些本质的东西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对民心的感悟 最近有空在看南北朝的那段历史,渐渐明白了民心。为何得民心者得天下。下面是我对民心的感悟,写出其中一部分,请各位指正: 君不德,则臣必不德,臣不德则民心不得,民心不得则如散沙,不知向谁。民不知向谁,则臣可为乱也!
刚来此吧 请教各位一个问题 为何明朝朱元璋要定都南京。
看了道德经过后的一些感悟 看了一段时间道德经了,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原来越“小”越智慧,人长大了,从外界吸收了很多,变“聪明”了。现在才发现,我的思想也正因为这些“聪明”而禁固!逐渐的回归“愚钝”,思想也就打开了,却发现一个个历史故事中的道理是那么的简单朴素。
道德经的一个问题 原谅我用这个标题。 希望有人帮我解答一下。 第八章里的正善治,事善能您们是怎么理解的呢? 望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小弟在此先谢过了。
真心在帮助!非诚勿扰!谢谢!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经常会做一些梦,就是感觉自已在床上,周围的景物都没变,自已动不了,想醒也很难醒!然后我开始讨厌这种感觉,现在有时候我强制自已起床,但是更好情况是我动不了,起床后会发现我的感觉十分清楚,地板的冰凉,包括宿舍的门拴,都能感觉得很清楚。只要我接触的东西都和真实的东西感觉一模一样!但是我一旦离开得很远了就感觉很脑袋很吃力,然后就不能维持周围的景物,最后就会醒(这结果是很好的,会醒)。 现在我最不爽的就是有时候醒不来,有时候也会很怕,忘帮助!十分感谢!真的!
柳树中学03初的来报个道哦~~ 怎么现在柳中我完全不认识了啊~~ 每次回射洪从柳树过的时候看到柳中感觉没一栋楼我认识了~~
太和一中03级的来报个道~~ 好久没去了哦~~ 都不知道一中现在什么样了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