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huzhuyi kishuzhuyi
关注数: 105 粉丝数: 60 发帖数: 1,687 关注贴吧数: 276
马槊,自己看了不知其模样,故百度了一下 马槊 mǎ shuò   大致的持槊的效果图(马上持4米槊) 马槊(马槊) 古代在马上使用的长矛。 南朝 梁简文帝 《马槊谱序》:“马槊为用,虽非古法,近代相传,稍以成艺。” 隋唐之际 记载程咬金“自少骁勇,善用马槊”《旧唐书·程知节列传》)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马槊》:“按 曹操 父子,横槊赋诗于鞍马之间,则马槊之事,已见于此矣。岂其事之所起乎?” 编辑本段 详细解释 单雄信善用马槊。 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槊杆根本不像步槊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 拿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 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然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注,汉尺),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 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 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