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弃007
天弃007
关注数: 2
粉丝数: 48
发帖数: 460
关注贴吧数: 5
偷BUFF 有个疑问,现在都知道BA会去偷buff,而且正面抗不了,因为前期肉的英雄过去三四个。那有个问题,为啥不干脆就不防,互偷buff。因为是同时刷新的buff,他过来三个,我过去一两个带惩戒的。一样是可以偷buff。
推手 有的人觉得推手是练听劲的必要条件,甚至代表了听劲水平,也有前辈说推手就是检测拳架的。如果推手获得的听劲是假的呢
有听过这个练法么 我本来是练太极的,但是昨晚上做了个梦,梦里的朋友推荐了一个师傅,在一个院里见到了这个中年大叔。整个的时间背景在梦中应该是90年代。那个大叔听说我是来学拳,就演示了一下崩拳。当时下着雪,他为了让我看清楚,直接把皮鞋脱了,在泥地上打。 他的崩拳是走的交叉步,不是一直左脚上步 腿略屈,步幅很小,基本上快要后脚前脚挨着。 特别强调前脚要略内扣,后脚上步时,和前脚的脚尖有摩擦之意。我早起查了一下,是肝经的穴位。 这个师傅的身形特别好,整个人是类似兵马俑那种圆,橡皮包着铁一样,出拳是一种稳的感觉,而不是一种很发力的感觉。师傅说你学会了这个,我的东西你就有了,然后我在梦中练了一晚上。在一个无比巨大的操场上一条直线来回打,尺骨中间后来都打的发烫。 但是我早上起来试的时候,发现这个步子很难走出来。脚内扣之后上步先要做个转换,总不能内扣着上步,所以推测应该是练的时候先做内扣与摆正,熟了成一个意。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这种崩拳练法 最后再次感谢梦里的师傅。
扯个闲篇下集 过节了,不说节日快乐~~ 闲来无事,再扯一扯。还是那句话,我就瞎说,没说自己就一定对,觉得不对的也不要在意 1. 规矩 之前扯到说太极拳在拳论之外,最重要的是规矩,其实有一本书特别好,专门讲规矩。这本书是陈氏太极拳的陈中华先生写的,名字就叫《规矩》。 作者,陈中华。 其师:洪均生, 师祖:陈发科。 真是名师出高徒。特别佩服陈先生能把这些核心的规矩落于纸上,公开发行,泽及后学。 这本书是我目前见过的讲练拳的规矩最直白,讲的最好的书。虽然是练陈拳的人写的,但是看过之后,发现和杨氏的要求是一样的,也就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真觉得陈杨是一样的。然而打出来的拳外形差别确是很大,所以太极拳也很有意思。 但是看完这个书时候,很多练陈拳的估计不会太开心,因为会发现跟自己练的陈拳差别特别大。 2. 经常的问题 陈拳经常的问题,是把内家拳打成了外家拳。 全是胳膊腿的劲,觉得虎虎生风才是好。有的名家也这么打,名家好一点的就是多了个腰劲,不好的也就是有个太极拳的形。 其实这个问题形意拳也经常存在,现在很难看到好形意。很多形意拳师傅技击水平应该很高,但是公开的视频上打的太过于刚猛,不清楚练拳是不是也这么练的。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形意视频是杨桐先生的。杨桐,其师郭培云,师祖邢元,邢元师从刘殿琛。杨桐先生的拳,我看到后第一个出现在脑子里的词就是松形鹤步。 我不知道之前有没有人用过这个词来形容形意拳,听说过的是空空松松最难求,身形应当似水流。他的拳,身上的就不说了,震撼的是他的步法。 陈拳的诱惑是腰劲,练陈氏太极拳,很容易是能找到腰的。然后陈拳的胳膊抡的比较大,一放松之后,胳膊如风舞柳条,手上麻麻涨涨很爽。然后很多人就是练爽了,认为这就是陈拳的劲,可惜就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如果止步于此,很难找到脚。陈氏拳,也是要求劲由脚起,节节贯穿滴。 陈拳,是要求从刚猛中打出柔劲(杨拳是要求从柔中打出刚劲)。所以其实一路很重要,一路都没整明白的话就去练二路,二路就基本是胳膊腿的劲了。手脚同时到的话,感觉也打的很整,可惜不是好拳,跳舞的也能整的手脚同时到,看上去很协调,所以这个东西是个虚幻的感觉。 杨拳似乎比陈拳更容易找到脚,因为杨拳走的是弓步,陈拳走的是马步。弓步有个好处,就是上步时候更容易做到虚实分明,逐步用劲。这样就更容易找到脚劲。而马步一般重心在两腿间移动,如果步子再一大,很多时候上步就是迅速的一脚就上去了,脚上去的同时重心也过去。这种练法才比较轻松,陈拳要做到完全的重心转换相对难一些。所以陈拳有个基本功叫缠丝,专门的去做强化训练,可惜很多人都忽视了,老师教的时候基本都教,能耐心去一遍遍缠的估计就没几个了。所以陈拳初学的最好是不要搞太低的架子,功夫不到,架子越低,其实身形越僵。这么一说,似乎练杨拳的应该更大概率练出太极拳的根。可惜杨拳也有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是把懈当成松,练的软绵绵毫无力感。结果杨拳找到脚的可能比练陈拳的还少。 杨氏拳最经常的问题,是把内家拳练成了公园套路。 拳就是拳,不管什么拳,练的软绵绵的,弯腰驼背的,肯定不能是好拳。 3. 受伤的膝盖 网络上去年有个流行词,叫膝盖中了一箭 膝盖中了一箭,那膝盖当然是不行了。一说起太极拳,太极拳就膝盖中了一箭,经常搞的人谈膝色变。其实膝盖是没那么脆弱的,膝盖能练坏,那得是下了多大的功夫,再脆弱他也是一块骨头。所以练坏膝盖,跟普通练拳的还真是关系不那么大。但是膝盖确实是有可能练坏的。 陈拳的膝盖坏掉,大多是扭坏的。 其实陈拳本来是不怎么扭膝盖的,具体可以看看洪均生先生的拳架。似乎可以下个结论,如果教陈拳的老师膝盖扭太多,估计要慎重。 杨拳的膝盖坏掉,大多是跪坏的。 杨拳好好一练,就要求重心在一条腿,用劲不对,时间一长,跪坏了。 这里有个小陷阱,似乎陈杨都要求膝盖不要过脚尖。杨拳的,可以看看杨澄甫宗师的拳照,他的拳照中,有时候膝盖是会过脚尖滴。那么膝盖到底能不能过脚尖? 是能过的,前提是练到了膝盖挺劲。膝盖挺劲,在走架时,同时向上向下用力,胯根内收(在贴吧拳友中做到内收的不要太少,前辈视频不在此列。有了这个内收和挺劲,才有基本的身形)。做到了膝盖挺劲,膝盖本身是不怎么受力了。转来转去的换成胯根,这个地方比较经磨。还就是要磨,比如搂膝拗步。杨拳有人说搂膝拗步是母拳,练会了搂膝拗步就会了杨拳。搂膝拗步当然不是母拳,母拳是浑圆桩嘛。但是搂膝拗步确实是能检验拳架的。 搂膝拗步,开始的时候(以上左步为例),松右胯,转腰上左脚(脚走内弧),右手往右后扬起,左手从右肩前下採。在定式时,左脚跟刚刚触地,右手伸到极限,和左脚形成前后对拉。左手下採到腰,微立掌,和右手的上扬形成对拉。这是阳的极限,用力达到最大化。接着右手继续往右上用力,但力开始变小,阳极阴生(右上的撑劲由左脚向后撑,右腿下沉(膝盖撑劲)身形放松,两腿的矛盾用劲形成三角结构用力引起胯右转(请记住这个右转),推动肩肘),借这个撑劲引起的回弹,右肘放松弯曲,将右手回收至右耳旁略外翻,感觉右手和右耳呼应(形意的熊形也是这个要求),注意沉肩坠肘。随右手的撑回左手下採至水平。此时胯右转到极限,但身势开始放松回转。原来下沉的右腿沉到底后开始蹬劲(又是一个阴阳转换),左脚逐步落实。左脚的落实是随着身体的重心逐步前移完成,上身正直或者略前倾都是可以。随蹬后脚,身体前移,转腰带动右手螺旋向左前推掌,同时左手向后下採劲(一直在膝盖的水平面运动)。定式时左手在左腰边约一拳,右手在胸前中线略有内旋之意形成沉肩坠肘。仍然是前后对拉,上下对拉。关键在于整个过程中,胯是没有转的。也就是说胯保持在第二步收右手的状态。真个过程中,胯是脚推着水平前移,上身的转动是腰在转,再说一遍,胯没有转或者只是微转。腰胯是要分离的,初学是做不到的,但是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定式的感觉是后脚的力顶在前胯上,胯是45度,腰似正非正。 4. 挺劲 挺劲很重要。哪些地方要挺,内家拳都一回事,太极拳经不怎么说挺,虽然是要点,也是挺奇怪。来一段形意的拳经,即形意的圭臬,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法: 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 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 三圆:脊背圆,其力摧身;前胸圆,则两肘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 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饿虎。 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事不怯;两肘抱肋,出入不乱。 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肩能摧肘;肘垂则肘能摧手。 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手腕宜曲,曲则力厚。 三挺:颈挺则精气实顶,腰挺则力达四肢;膝挺则有弹力。 二十四法,一个姿势全做到是三体式。太极拳没有三体式,但是动作要求一致,好像不要求三毒。。。 5. 含胸拔背 二十四法怎么解,就不解了,我也只是搞来做做参考。说说含胸拔背。 什么是含胸拔背,站着抱抱自己对象,就是含胸拔背。 既是个动作也不是个动作,硬要说是动作就是两个动作,含胸和拔背。 其实就是字面意思,含胸,胸略内含,在动作上通过肩略内含来完成,说略含,其实就是有那个意思,没什么实际动作。但是如果只含胸,就容易搞成罗锅。 含胸的目的是圆,即胸圆,肩圆,背圆。让背部如荷叶般张开,打开督脉,督脉属阳,任脉属阴。阳开阴藏,身形也松。转身的动作都特意的要求含胸,含胸含着化,因为圆一转就是球。推手怎么推,就是对面推过来,手上棚着但是不用力,随对面的劲一含胸一转腰,对面劲就过去了,轻松加愉快,对面的劲越大越明显反而好推,轻飘飘的比较难搞。要点是不让对方抓到自己中,不用力自然是没有中的。所以高手的推手是引导的看谁先用力,用力者失中,就是中现出来了,推手就是个找中的游戏。 只含胸容易含过了成了罗锅,就是弯腰低头的。所以再拔背,拔背其实就是个上下劲,头上有顶,腰上有挺,膝盖挺劲,做到了三挺自然是拔背的。 还是那句话,不知道咋做的,找个人抱抱。 6. 技击与拳架 很多人认为拳架啥都不是。还真不是,拳架中就有技击。 还是说说搂膝拗步,在搂膝拗步中,往后扬起的右手。是要先有后撤肘的意思,再有上手的意思,要找到这个肘,因为太极拳的技击,在拳架中看来都是手和拳,实际用的时候很多肘击。典型的单鞭,一个单鞭,随便一想也能变出十几种打法,一多半是肘击。前手的鞭抽,当然是肘击来的更方便。除了抽,也能砸撞,也能挑打,也能压打。。。所以包含擒拿,摔,打。其实打的时候,用的都是变式,说不上是不是单鞭,还是扇通背,还是野马分鬃或者别的什么。拳架要能技击,第一要胆子大,第二有力,第三劲练熟,第四经验丰富。关键还是要出功夫,反应敏捷,势大力沉。说这个目的不是说太极其实能打,我不是要给太极不能打搞个辩论。我没必要去搞这个证明,只是提醒练的,要注意手上不空。 7. 站桩与练拳 桩可以站可以不站,但是不能没站过,一站就要能站对。但是桩的要求要练到拳中。如果太极拳没地方练了,只能有一平方练拳了,那就可以站桩,因为这个是基本中的基本。拳架确实有桩没有的东西,桩也确实有拳架没有的东西。但是只练一个,过段时间就会发现另一个也会有进步。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身体与心的对话。
我为什么这么烦这些喷子 1. 动机不纯 不是为了探讨个什么东西,就是喜欢反对。凡是说太极拳对的,太极拳好的,就要去喷。这种人是无药可救的,他是心态问题,心理扭曲,已经是拿这个事情当一个乐子,以嘲讽为乐。你跟他讲道理那是你傻。 2. 不学无术 没练过太极,甚至都没下功夫搞过锻炼。就各种人云亦云的歪理,什么膝盖都练坏了,丹田,气什么的都是扯淡。根本不知道啥是太极。有的则是貌似下过功夫,看过一点拳论,就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然后就得出结论:首先就没人按拳论练,其次就是你按拳论练了,拳论本身都是错的。对这种人,他是无药可救的,因为这是做人的问题。 3. 说太极骗人 理由无非几点:一是以雷雷为代表的太极不能打。 二是很多假大师各种搞怪视频。三是现实中没看过什么太极能技击的。 这种有的是喷子,有的确实是因为不信。这种没什么好办法解决,社会就这样,总是有假的东西,真东西确实也少。你不发视频,讲个事情别人说是你编的,说祖师爷会说你就会吹祖师爷。那你只能发视频或者说活人了吧。可是这些老师傅,师兄辈的人,人家平白无故的,你凭什么去给他招惹这种是非。难道非要把人打进医院就证明是能打。你就是真打了,人家又会说是你找的拖。太极拳本来就分两种,公园练的太极操,以及部分拳馆教的养生太极拳,还有就是带技击功能的太极拳。技击的太极拳,出发点就不一样,锻炼方式和强度也不同。也从来没有哪个真正的太极拳技击高手说自己多能打,除了些大师搞什么发人视频之外。你是想学养生的,那就不要说学了不能打。你要是学技击的,那首先问问自己老师是不是谱系上的,有真功夫的,自己下功夫没有。至于都没有学过,就知道瞎喷的,这种人是无所谓的。 4. 太极拳治病 从来没有哪个太极拳老师说,你得了病别去医院,练太极拳能给你治好。太极拳是一个综合增强身体素质的运动,他是靠这个来治病。你不练太极,去干别的运动,一样是能治病。喷子们骨折了医生让他适当时候多走动,他怎么不骂医生不给他开药呢,这种物理治疗应该也是他们喷的范围啊。 5. 贻害深远 因为这些喷子,他天天在这里说,搞的有些想练想学的就去干别的去了。学个瑜伽,学个跆拳道。喷子们不喷这个。说实话,对于正经练的人来说,这是无所谓的,挺好的一件事情。最好大家都不要知道还有太极拳,这样子就没人骂祖师爷。看着不闹心也能安安静静练拳,门内交流就挺好的。老头老太也都不练了,全跳广场舞去,不想跳的家里闷着,反正生病了有医院不是。可是国家呢,不是这行的都不练了,好了,小日本,韩国棒子去联合国申遗,说太极是他们家的。韩国棒子说我旗子上就印着太极。这些喷子干的是吃里扒外,数典忘祖的事情。 所以,喷子我是不劝的,这些人,是拿这个当职业,说不定就收着谁的钱。要不就是拿这个当个乐子,天天社会上一事无成,还可以在网上骂骂人不是,多**。所以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想劝劝的是一些看看的,您看看就好,自己不知道的,就不要跟着瞎起哄,害人害己,老了觉得自己很傻
奇怪啊 这个吧里真会的也不少,奇怪的是发言的很多人没练过太极,甚至没练过内家拳,就对太极拳有很多负面的评价。很多人没看过太极拳论,也不理解太极拳论,就给来个断章取义,用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来说太极拳这个假那个假,这个没用那个没用。毛主席都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都不了解的东西,咋就能说的这么笃定呢。太极拳最招人误解的几句话,四两拨千斤,放松,用意不用力。被骂的一塌糊涂。可惜都是些半截话。四两拨千斤,那是牵动四两拨千斤,完全不是一个意思。也不是要人去练四两力,千斤力。放松更是欺骗了很多人,首先松不是懈,其次松是相对紧来说的,有紧才有松。最重要的,松是一个结果,有了功夫才能松下去,初学者是打死也送不下来的。一条腿都站不稳的人,还要蹲下去,还要转身,能保持个平衡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松。但是松是个要求。所以这就不是要求初学者的东西。初学者一味求松求到的一定是懈。用意不用力本身没错,可惜也是个半截话。正经的说法是练功不练拳,用意不用力。这其实不是太极的要求,内家拳都是这个要求。至于什么是意,我只能列举几个概念,心,意,形,气,劲,力。能分清这些差别的自然知道什么是意,不清楚的也没法去解释。 所以说太极拳论某种意义上说真是害人不浅。首先这是一本练到一定程度才能看的书。其次他也不是教材,只是练到高级阶段的人留下的心得体会。再次,他描写的东西对应的不是一个阶段,而是多个阶段。结果总是被一些初学的,或者外行拿来断章取义。至于把松松垮垮,柔柔弱弱,慢慢悠悠就当做是松,练上多年也没点力气的,也是不知道该说啥了。
黑太极没啥意义 没有什么实战太极拳只能杀人不能打人的说法。现在普传的太极拳主要强调健身,包括杨澄浦宗师传下的老架,也不是每个式子都是强调技击。主要是前辈拳师是强调健身第一,打人第二。杨澄浦自己就说过,打人不是天天必须的,健康是天天必须的。但是不能因此说太极拳就不能打,实战太极拳和现代搏击只是训练体系不同,辛苦程度实际差不多,枯燥程度还要超过现代搏击,练搏击的好歹还可以找个沙袋较劲,练传武基本只能跟自己较劲,不行再多杆大枪。下了大工夫,当然也能打。只是这样的人太少了,练太极拳能打了也不能靠打吃饭,就算真有能打的,除了陈家沟的,大多也有其他正当职业,不打打拳当谋生手段。这种下了功夫能打的年轻高手,估计全国也不会超过300个,不是说他们一定能打过谁,而是确实也是能打的,个别的是非常能打。也不是说的只能以慢打快,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是有四两的劲,本身得有千斤的力。拳套会有一定影响,主要是传统武术有很多破坏重心的动作用手比较好使,但是能打的带了拳套一样是能打,不存在说戴了就不会的问题。 一个练搏击的打赢了一个练健身的,实在是没什么好骄傲,他也没必要去打假,人家本来就不假,又不是一个东西。当然有些练太极自己不能打,又说自己实在多厉害也是扯淡。一些伪大师的视频也令人作呕。但是一边倒的黑实在没什么意义,有多大功夫有多大能力,下多大功夫有多大能力,只跟人有关。 反过来说,很多人去 学习太极拳,目的也只是健身,不用网上一看说太极实战不行就觉得学个太极低人一等,养生功能是实实在在的。打打杀杀的东西自然有打打杀杀的人去考虑。
脚窝疼 最近练的右边大腿窝有点疼,是不是蹬地不能太用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