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人湘语
湘人湘语
关注数: 117
粉丝数: 131
发帖数: 4,650
关注贴吧数: 28
强盗说金华丽水有多年榕树,大家笑了 1楼不贴
近30年以来,长沙能种,上海~宁波等地不能种的植物种类数 以能种活为准、包括露地小环境,在长沙近30年可以无维护存活,上海-宁波等地城区不能多年越冬。
当时明月桥的旺盛权力欲 一楼喂百度
闽南椰树成群? 魏老师就是气象界的教主大人,教徒马仔林平之吹捧太过,说成泉州有经济椰子
怀化龙眼结果,1均4.9℃的地区,吊打1均5.9℃的宁波 同样也可以吊打一均5℃的徐家汇两个半的档次没疑问
强盗看到长沙有狐尾椰、假槟榔、皇后葵、黄葛树之后,与加利福尼亚心生嫉妒。恶意贬低长沙与柯桥区一个越冬水平。 今天我会把教主集团的嫉妒心列传发出。
当时明月桥獠牙毕露 一楼喂百度
教主集团的嫉妒心再次显露 一楼为百度
千山万径这些年的地域黑情况 泉州击败深圳,3颗小环境的椰子树吹得秒深圳几万颗椰子树云霄碰瓷深圳,香港,遂溪,湛江,徐闻,东兴,如果我们不出现阻止下一步估计要碰瓷海南岛然后直接南下胡志明市、吉隆坡、新加坡、雅加达
福州乌山国家站是否特大热岛 大家自行判断即可在市区被所有的建筑物包围,类似于长沙的省局北院站
炒蘑菇地域黑,强迫他人认知淮安是南方的证据 炒蘑菇地域黑思想严重,类似的还有gossip。 喜欢宣扬淮安是南方,而且拉拢冷空气吧其他小吧主打压他人。
中北亚热带的分界 本贴将为大家讲述中北亚热带的的分界
当时明月桥以及宁沪Z195的真实为人 1楼保留
淮安气候和扬州,盐城的差距 各方面显而易见,淮安部分极端指标甚至低于徐州连云港等黄淮地区,只是基础热量比徐州连云港略高。
寒潮冷空气吧欢迎各位朋友到访 以后大家都到本吧来发言吧
益阳农村宫粉羊蹄甲行道树 在益阳去八字哨的国道上
感谢在寒潮吧投票给我以及没有投票给我的朋友 被心胸狭隘者占领,寒潮吧即将迎来又一个末日,请各位有志之士前往寒潮冷空气吧发言,多谢各位支持,如果本次失败,源于经验不足以及准备不够,同时也是对小人缺乏系统认识,不管如何,如果能让大家增强认识现在的冷吧团队的本质。已经足够了,感谢顶住压力投票给我以及想投票给我但不能投的朋友,你们让我钦佩,也感谢投票给当时明月桥的朋友,希望你们能多认识此人的真实本质。
欢迎各位朋友来寒潮冷空气吧发贴 本吧言论不做管控,除诋毁辱骂造假之外,其他内容自由发布。 不必担心像冷空气吧一样被莫名删贴,被莫名封号,
欢迎各位来到寒潮冷空气吧 本吧言论自由,欢迎观念相同与不同的朋友
当时明月桥以及宁沪Z195的为人 本贴将揭穿当时明月桥以及宁沪Z195的真实面目
中北亚热带的分界 本贴将为大家讲述中北亚热带的的分界
这是你们的素质? 没必要不承认吧?强迫他人认知淮安是南方侮辱北方朋友
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分界 在亚热带地区,相比南亚热带的界定较相对的鲜明化 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问题一直比较模糊,除了四川盆地与重庆-巫山长江流域河谷地区,这样的低温稳定区域较好区分,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分界地带都是振荡式的,在这个震荡地带,几乎没有任何一地可以说能保持两百年的气候带定性。本贴供大家讨论近几十年内的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北-中亚热带分界地带区域(云南-贵州因多高海拔地带过于复杂暂不讨论),以及这几个省的省会城市气候界定的问题。 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界定相对容易,因为南亚热带极少到零下,从植被就可以看出,于是多年平均极端低温零上,零下低温出现不到10年一遇,最冷月10度以上,不容易出现气候学上的冬天,基本就可以确定为南亚热带以上的越冬条件,最关键的表现还是在植被上,代表性农作物如龙眼、荔枝、黄皮、芒果等能多年收成经济化种植,代表性园林植被包括多类榕树、多类不甚耐寒的棕榈(如假槟榔、美丽针葵、狐尾椰子)、多类桉树等中亚热带地区明显不能多年越冬的植物,这些植物大多数能容忍的极端低温就在0度左右,0度是一个非常适合作为界定的温度。 当然不乏一些过渡带,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泸州部分地区,重庆境内的一些小气候区、浙江苍南南部以及一些南部海岛、福建霞浦-沙县-大田一带,广西阳朔-贺州等地,能经济化种植南亚热带植物,但最冷月均温不足,而且喜温作物的收成稳定性要差些,而且这些过渡地带面积都不大。 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界定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国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共识,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北-中亚热带划分根本就是多余,植被上的差异远不如中-南亚热带那么明显。除了长江河谷相对稳定,其余地区即使如温州桂林赣州等靠近南亚热带的地区,年极端低温破零都不稀奇,植被上与北亚热带见不到太明显的差异。典型的常绿植物香樟、苦槠、桂花、杜英,经济作物柑橘枇杷等,基本在中-北亚热带区域都能见到。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能种植耐寒性小叶榕、黄葛树等植物的地区,能肯定至少是中亚热带属性。但对于不能种小叶榕的地区,就不是那么好界定了,浙江台州以北、江西吉安以北,湖北巴东河谷以东、湖南衡阳以北(湖南野生小叶榕只有在永州等地有,但归于衡阳71-00年的极端低温高于吉安地区,本文暂定湖南能引种小叶榕的北界为衡阳) 虽然国内曾经给出过最冷月均温4度或者5度的数据、常绿-混交阔叶林、柑橘的经济化种植来衡量,但也没有统一的认同标准。 这里表达一下个人意见,1.中-北亚热带之分确实意义不如南亚热带一样显著;2.如果一定要分中亚热带,我认为最关键的最表象的标准就是植被,森林必须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而不是常绿落叶混交的阔叶林(注意不是松树类的常绿针叶林),典型的经济作物有柚子、脐橙等,宽皮橘都不能直接界定中亚热带,园林应用上,香樟多年基本无冻害且能在野外自然成林(北亚热带地区香樟难以在野外自然成林),能大面积而不是利用小环境多年种植有一定耐寒能力棕榈植物(如加拿利海枣、中东海枣、华盛顿棕榈、蒲葵等),其中能否种植小叶榕可以作为区分中亚热带南北部的重要依据。气候是由许多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仅采用若干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极植作为划界指标,是不能说明气候整体的;而气候对其他自然因 子和人类环境的影响 , 则是它的整体。 尤其是自然区划中,各家所选的气候指标常不一致,以致对区域界线的划分各持异见。自然界是一个统一整体,是各种地理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我觉得在气候带的划分中,地理指标和气候指标的综合考虑才能划分气候带。植被的分布与作物的种植是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的指示器。3.如果从数据出发,综合评定的指数就是关键越冬条件指数,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个部分组成:1.多年最冷月均温达到5度(加权指数15%),最冷月均温在南中国评定越冬条件有一定意义,但不是全部,如川盆虽均温不是太高但极端低温低和无霜期长,喜温作物越冬条件明显好于同均温的长江中下游某些地区,在美国南部则最冷月均温意义不足5%;2.10℃以上的年积温应该达到5300度(加权指数3%),年积温只是总热量,很少能代表越冬条件(如泸州积温不如赣州,但越冬强于赣州能种荔枝);3.低温频率,包括年均低温日(包括低温破零天数等加权指数15%)、小于5摄氏度积寒指数(加权指数15%)、年均冰日数(加权指数10%);4.低端低温状况,包括多年平均极端低温(加权指数15%)、极端低温(加权指数6%)、极端的多年最冷月均温(加权指数10%);5.冬季日照时数(加权指数4%)。6.无霜期(加权指数7%) 现在,就来对长江中下的省会级城市越冬条件逐项算分, 1.全部采用1986-2015年的国家站一月均温(数据来源台风论坛)注:1991年开始,上海的国际交换站和国家代表站由58367龙华改为58362宝山,龙华1986-1990年一月均温分别为3.3,5.1,5.4,5.5,5.0,这五年一月平均4.86度,图中是1991-2015这25年的一月平均4.8度,(4.86*5+4.8*25)/30≈4.816,记为4.8; 长沙国家站从1986年的马坡岭,1987迁移到望城坡,马坡岭1986年一月均温5.6度,1987-2015一月均温5.2度,(5.6+5.2*29)/30=5.213,记为5.2度。 2.日均温10℃以上的平均多年积温(数据来源于百度地理吧,取公认的5300度为6分及格,9300度为满分,每100度得分0.1,四舍五入) 合肥4781度 5.5*0.03=0.165分 南京4889度 5.6*0.03=0.168分 上海4958度 5.7*0.03=0.171分 杭州5101度 5.8*0.03=0.174分 武汉5233度 5.9*0.03=0.177分 长沙5457度 6.2*0.03=0.186分 南昌5569度 6.3*0.03=0.189分 3.年均低温日数量(以20天为及格,满分0天,低温日每减少一天加0.1分,数据参考台风论坛,53-14的均值) 南京51天 2.9*0.15=0.435分 合肥43.4天 3.66*0.15=0.549分 上海31.3天 4.87*0.15=0.73分 武汉34.7天 4.53*0.15=0.68分 杭州27.2天 5.28*0.15=0.792分 长沙16.5天 6.35*0.15=0.953分 南昌14.4天 6.56*0.15=0.984分4.平均每年日均温小于5℃的积寒指数(这个数据比较缺乏,而且不好统计,只能以比较充足的近年数据的参考作为一个综合评分的依据,而且近年也只能统计到其中详细的三年数据,在此假 定以180度为及格,0度为满分,每少4.5度加0.1分,如果极寒高于250度,则250度以上的部分后每多10度加0.1分) 南京约425℃ 2.69*0.15=0.4分 合肥约439℃ 2.55*0.15=0.38分 上海约270℃ 4.24*0.15=0.64分 武汉约438℃ 2.56*0.15=0.38分 杭州约238℃ 4.7*0.15=0.71分 长沙约148℃ 6.7*0.15=1.01分 南昌约135℃ 7*0.15=1.05分12-13的低温状况13-14的低温状况14-15的低温状况近几年的破零天数统计。 5.冰日数据。 1.看冰日数量而不看冰日质量(包括冰日内的高低温);2.1951-2013年总共63年,以平均每年一个冰日为及格,原有的计算方式是,杭州为例63/46得出比例再乘以6,这样不合情理,假如以同样的方式计算昆明,那就麻烦了63/2的值再乘以6,会得分得出180分以上。 计算方式,让其尽量接近事实,考虑其对喜温作物的影响,将冰日占有10%的权重不变,计算冰日寒积温,即冰日数量*冰日内平均温度,最终以冰日寒积温计算得分。冰日数以平均每年一个的63个算及格,平均气温以-2度为及格,即总寒积温以63*2=126度为及格,0度为满分,6分以上时每减增加31.5度减少一分;以合肥为0分,每减少102.1度增加1分。最终算出的分数如下,用excel函数算出冰日数据来源于台风论坛6.多年平均极端低温(53-14年的均值,以-5为及格,5度为满分,每高1度加0.4分,数据来源于台风论坛) 南京-8.5 4.6*0.15=0.69分 合肥-8.2 4.72*0.15=0.71分 上海-5.7 5.72*0.15=0.86分 武汉-6.9 5.24*0.15=0.79分 杭州-5.1 5.96*0.15=0.89分 长沙-4.2 6.32*0.15=0.95分 南昌-3.7 6.52*0.15=0.98分7.极端低温(53-14年数据,以-10为及格,5度为满分,每高1度加0.375分,数据来源于台风论坛) 南京-14 4.5*0.06=0.27分 合肥-20.6 2.02*0.06=0.12分 上海-10.1 5.97*0.06=0.36分 武汉-18.1 2.96*0.06=0.18分 杭州-9.6 6.15*0.06=0.37分 长沙-11.2 5.55*0.06=0.33分 南昌-9.7 6.11*0.06=0.37分 8.极端最低的多年最冷月均温(采取建国以来的数据,0度为满分,每增加0.1度加0.1分,数据来自于台风论坛) 合肥55.1 -3.4°C 2.6*0.1=0.26分 南京55.1 -1.3°C 4.7*0.1=0.47分 武汉55.1 -0.5°C 5.5*0.1=0.55分 杭州77.1 0.0°C 6*0.1=0.6分 上海63.1 0.5°C 6.5*0.1=0.65分 南昌77.1 0.9°C 6.9*0.1=0.69分 长沙77.1 1.2°C 7.2*0.1=0.72分 9.年均冬三月总日照时数(81-10数据,以200小时为及格,每加10小时增加0.1分) 南京382.1h 7.82*0.04=0.31分 合肥368h 7.68*0.04=0.31分 上海361.6 7.62*0.04=0.3分 武汉345.8 7.46*0.04=0.3分 杭州327.9 7.13*0.04=0.29分 南昌310.4 7.1*0.04=0.28分 长沙230.1 6.3*0.04=0.25分 10.无霜期(多年大体数据,260天为及格,每加一天加0.1分) 合肥230天 3*0.07=0.21分 南京237天 3.7*0.07=0.26分 武汉240天 4*0.07=0.28分 杭州249天 4.9*0.07=0.34分 上海250天 5*0.07=0.35分 南昌270天 7*0.07=0.49分 长沙280天 8*0.07=0.56分 最终的总分数据汇总:从我的数据统计来看,长江中下游省会城市中能达到中亚热带标准的城市是南昌和长沙,从植被状况来看,个人认为长江中下游连续的中亚热带大致从湖北巴东河谷---湖南环洞庭湖带---江西鄱阳湖沿岸中部以南---浙江金衢盆地南-象山港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最终的综合越冬条件得分可能并不一定能反映实际情况,源头的数据都是真实的,在不达标的城市中,得分越低的城市,离中亚热带的界定就越远,但分数并非与热量成正比。
霜寒华重(当时明月桥)学习教主集团骂人,侮辱他人的实证 我就搞笑了,被人揭露你和教主这种权-力-欲望熏心的冷吧吧务,这叫dazibao?照你的说法,受害者举报加害者的举报文都是dazibao了吗? 推行受害者有罪论,真有你的一套
大家看看月冷千山的诳语: 我是承诺如果当选,鼓励各位吧友多发言,只要发言没有问题就有免于恐惧的自由,月冷兄竟然污蔑为贿选,患得患失,不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男人。
如能当选的承诺解释 如能当选的竞选承诺解释:让每一位群友不管是否看法观点如何与本人相左,都不必担心贴子被删,无故被封。 绝不像图中一样动辄用quanli威胁群友,动辄强求他人站队。
近40年以来的气候带偏移 实际上东部1均变暖大多是热岛拔高的结果 不类似于中西部,是越冬水平真的增强了
尊重群友相同观点与不同观点 直男兄,月冷千山(当时明月桥)在倒行逆施,利用炒蘑菇事件,随意找借口封他人,这种行为算不算破坏zhixu。
直男兄,月冷千山(当时明月桥)在冷空气吧,倒行逆施,利用炒蘑菇事件,随意找借口封锁他人,这种行为算不算破坏秩序。 我在QQ找他谈话,他动辄“滚开”,算不算破坏秩序? 他显摆权力优越感,算不算破坏秩序? 他让宁沪垂帘听政,算不算破坏秩序?
长沙岳麓区与宁乡交界处的乡野棕榈基地 大片华棕,与自然繁殖的蒲葵,已经存在十年以上了。我最早2012年看见。说明新世纪气候变暖趋势确实强。要是上世纪51-80,长沙华棕能否在市区多年存活都有问题。
寒潮吧吧主竞选:NO.0000号候选人
20230618长沙火车头文化公园狐尾椰子 有冻害,但已经顺利开长,长沙首次有狐尾椰子越冬的记录 气候的记录在于客观与真实,而非依据某些言论管理权居高临下,或者通过投机取巧造假
当时明月桥在人格上沦为教主集团以及宁沪的附庸 翻脸比翻书还快
当时明月桥以及宁沪Z195的为人 首先给大家说明,我最早与2020年开始在冷吧发贴,每次发贴我都是非常认真,图文并茂,以事实为依据,几乎从不与人争吵,即使被刺头“真理在握手中”盯上,也只是将其拉黑,不想再理。 转折就在于2023.6.8我在冷吧《【临时吧规】暂行至2023.11.30》一贴中,回复了如下几句,结果被宁沪Z195删帖:各位看官,我上贴仅仅说明了一句,应该采取更加健康的的处理方式,就被小吧主“宁沪Z195”删除,可见此人包容心有多缺乏。 而我在当天晚上在该贴内仅仅回复了一句找到了炒蘑菇强迫他人认知“淮安是南方”的证据,并罗列了证据,结果就被大吧主当时明月桥删除,并封号3天。此举真是惊得我目瞪口呆。
这是白兰还是深山含笑,不可指鹿为马
2023年长沙的喜温植物状态
上海小叶榕与菩提榕的过冬情况 嵊县强盗说,上海有人种小叶榕过了三四个冬天,而静安寺有菩提榕长势很好。 事实是,山东人玉龙杰赤的小叶榕,2020年购买,因为今年去芜湖过年,遇到春节期间的强东路冷空气,春节后他再也没发出来过了,大家都推断是冻死了,而山东人玉龙并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他甚至很害怕别人认他山东人的身份,自称上海人。大家都知道,上海不可能种小叶榕,21年能过冬,都是玉龙搬入室内维护的结果,大家都建议山东人玉龙兄再买过一株略大的小叶榕假装在上海成功过冬。玉龙兄也表示很后悔没有在上海过年,否则春节期间维护一下就可以骄傲宣称小叶榕在上海能适应了。 至于静安寺菩提榕,也是包裹过冬,在16年和21年仍然冻死地上部分,根部再生的结果,强盗兄谎称无维护过冬,他高兴就好。
中东部同档次一均最容易被人低估的城市 在热作讨论时,长沙、岳阳因表面一月均温不高,看似81-10只有4.9,而且冰日甚多,因此非常容易引发看似一月均温接近地区的嫉妒,尤其早年扣群讨论,长沙的热作水平被低估了。 近期来,尤其以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热迷盯着长沙一均不高,就随意下定论,说长沙热作水平不如宁波,不如上海市中心、不如杭州等言论层出不穷。 一、长沙一月均温偏低 实际是长沙多年以来的气象站都在冷岛,比市区偏低1度左右,而上海的宝山是热岛,上海徐家汇、杭州馒头山、宁波鄞州是市区超级大热岛,馒头山名义上的山,实际是海拔40米的小土丘。 下图可见,2020年长沙省局北院比莲花一均高出1.1度,极端低温方面,省局北院2016年极端都有-1.6度,比莲花高出5度。1951-1980,更接近本底气候,期间一均,上海3.6,杭州3.8,宁波4.2,岳阳4.4,长沙4.7。在此期间,上述地区都是北亚热带,但长沙、岳阳是北亚热带的南部,而宁波是中部,上海杭州只能称之为北亚热带北部。 而低温频率上,此期间的宁波更是与长沙有着巨大的差距。图中可以看出,1975年前,宁波破-5的年份频率是长沙的2倍,1975-2005,宁波破-5的总日数是长沙的两倍多。破-2,破0日数,宁波照样与长沙有大差距,当然宁波的极端低温有点优势,但这低温,在最冷几日,典型中亚热带热作基本都冻死,例如加纳利海枣、蒲葵等,意即51-80,上述地区包括宜昌都无法种加枣蒲葵,都是北亚热带。 二、长沙冰日多 表面看来长沙冰日多,但长沙的冰日都是阴雨压温的结果,低温都比较高,而江浙沪的冰日大多都是冷平流晴冷冰日,低温非常低。可以从日照时数看出,上海冰日内的平均日照时数为7小时,杭州3.4小时,说明两地的冷平流晴冷冰日占据大多数时段,而冷平流晴冷冰日的一大特点是,冷空气可以直接无视热岛,市中心与郊区都没有明显区别,甚至包裹也意义不大。因此2016和2021年,江浙沪的加枣华棕冻死海量。 冷平流下无热岛,下图:2016年1月24日,东部干冷冷平流,徐家汇-7.1度,比南面金山的-6.5还低了0.6度,如果是辐射,徐家汇比金山高出5-7度不稀奇,越晒太阳越冷,类似于2021年东部极寒。而杭州2016年,馒头山低温-8.2,并长时间持续-6以下,冻死大量加枣华棕。16年和21年之后,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露地无维护蒲葵几乎不再见踪影。 而长沙的2008年连续8冰日,最冷的低温却有-4.5度,加枣华棕蒲葵等都被冰雪覆盖,冻死量非常低,圣爵菲斯的几百棵棕榈只冻死了3棵,圣爵菲斯2001年建成并引种大量棕榈,虫害死亡的比冻死的多,如今棕榈仍然是主流景观。而2021-2022冬,长沙国家站两个冰日,低温到了-3.4度,市区小环境的假槟榔都没有明显冻害。2023年,长沙国家站从2021-1-15 4:00 - 2023-1-16 10:00 连续30小时破零,形成实质冰日,但因为是冷岛,而且低温比较高的高质量冰日,所以市区狐尾椰都没有明显冻害。因此,只看冰日数量不看冰日质量对中北亚热带而言是没有意义的。长沙的冰日比拉萨多,近40年来比武汉多,不妨碍长沙新世纪以来市区小环境可以种假槟榔,而武汉连蒲葵都难。 三、1984年-2019年的真实低温频率从上图可以看出,宁波等地与长沙在破-5频率上有着巨大的差距,这还是摈弃了2020-2021年宁波已经4天破-5、长沙多数时段是冷岛、宁波热岛的前提下,实际宁波新世纪以来破-4.8(大量冻死小叶榕的关键低温)的天数,加上20-21,有15天,这种天气足够冻死小叶榕多次。宁波城区新世纪破-5也有13天,而长沙城区新世纪以来没有破-5.如下图。四、植物表现 上海、杭州、宁波等地2016和2021年后,城区无维护蒲葵都难见踪影。而长沙的董棕、假槟榔、皇后葵、多年小叶榕、多年黄葛榕、多年白兰、多年桉树、鹤望兰、幌伞枫、菜豆树等典型中亚热带植物都能在开阔地带或者小环境较好存活。 以至于个别在上海的山东网民在2021年后不敢拍摄上海的露地包裹的菩提榕和秋枫等喜温植物,害怕被揭穿真实越冬水平,甚至见到长沙的黄葛树和小叶榕之后,表现出了诋毁言论和不悦心态。 在宁波的嵊州网民则将脐橙和柚子当成热作,在山西的上海网民则捏造上海复兴公园在4年无维护假槟榔小苗。长沙表面一均不高、冰日多,而被上述几地网民嫉妒碰瓷的案例,以后肯定不会终止。 甚至湖南省内部,都穿线过有两人低估长沙城区的热作条件而被揭穿下不了台的案例。
萧山开元宾馆小叶榕过冬的真相 事实上,杭州16和21加枣蒲葵都冻死大量,何况小叶榕?
炒蘑菇地域黑,强迫他人认知淮安是南方的证据 炒蘑菇地域黑思想严重,类似的还有gossip。 喜欢宣扬淮安是南方,而且拉拢冷空气吧其他小吧主打压他人。
无锡天安科技园的柚子树 其实是香泡,在无锡冷年会严重冻害
淮安气候的特征 1.寒潮以及强寒潮多以西路为主,特强寒潮多以东部为主。2.气候变暖使得寒潮和强寒潮发生频率明显减少,特强寒潮发生频率并没有减少。3.寒潮和强寒潮频率突变点与气温突变点吻合,特强寒潮并不吻合。4.苏东北以及南通以南沿海强寒潮频率反而呈现增加趋势。
近30年以来中东部越冬水平的变化 【图片】台州洪家1984年以来,多项越冬数据不及岳阳、沅江,多项核心数据不及冷岛时段的长沙。而在1951-1980台州洪家无疑是强于湖南三地的。其中长沙的5次破-5,还包括在2016年的莲花冷岛刷出的一次,实际市区只有4次破-5。
上海市区小叶榕与菩提榕越冬的真相 嵊县强盗说,上海有人种小叶榕过了三四个冬天,而静安寺有菩提榕长势很好。
上海小叶榕与菩提榕的过冬情况 嵊县强盗说,上海有人种小叶榕过了三四个冬天,而静安寺有菩提榕长势很好。 事实是,山东人玉龙杰赤的小叶榕,2020年购买,因为今年去芜湖过年,遇到春节期间的强东路冷空气,春节后他再也没发出来过了,大家都推断是冻死了,而山东人玉龙并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他甚至很害怕别人认他山东人的身份,自称上海人。大家都知道,上海不可能种小叶榕,21年能过冬,都是玉龙搬入室内维护的结果,大家都建议山东人玉龙兄再买过一株略大的小叶榕假装在上海成功过冬。玉龙兄也表示很后悔没有在上海过年,否则春节期间维护一下就可以骄傲宣称小叶榕在上海能适应了。 至于静安寺菩提榕,也是包裹过冬,在16年和21年仍然冻死地上部分,根部再生的结果,强盗兄谎称无维护过冬,他高兴就好。
杭州萧山开元宾馆小叶榕的真相 事实上,杭州16和21加枣蒲葵都冻死大量,何况小叶榕? 有人拿一株温室维护下的小叶榕来作为攻击他人的依据,水平低就算了,还要做刺头,搅乱冷吧的讨论氛围,请各位吧主以及正常讨论的吧友对这种现象多加警惕,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粥。
【2022-12-03冷空气吧-分析】本轮冷空气过后长沙的极端热带植物状态 方寸life的霸王棕三角椰没有冻害,椰子树三级冻害
【22-11-11冷空气吧-分析】1984年至今中东部中亚热带越冬的变化 台州洪家1984年以来,多项越冬数据不及岳阳、沅江,多项核心数据不及冷岛时段的长沙。而在1951-1980台州洪家无疑是强于湖南三地的。其中长沙的5次破-5,还包括在2016年的莲花冷岛刷出的一次,实际市区只有4次破-5。 2016年台州椒江小东门路的小叶榕冻死多株,全部3级以上冻害。 附洪家破-5的具体日期具体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分析一下。
分享贴子
【2022-10-06冷空气吧-讨论】长沙的榕树与大株三角梅 1橘郡礼顿山的黄葛榕,发现两株
辛苦大家鉴别一下这是什么蘑菇 长沙梅溪湖旁草地看到的
【22-05-09冷空气吧-讨论】长沙岳麓区与宁乡交界处的乡野棕榈基地 大片华棕,与自然繁殖的蒲葵,已经存在十年以上了。我最早2012年看见。说明新世纪气候变暖趋势确实强。要是上世纪51-80,长沙华棕能否在市区多年存活都有问题。
【22-01-13冷空气吧-讨论】湖南冰日后的泛热植物状态-定期更新 先发放长沙的,自2021-12-25起,长沙国家站出现了近连续60小时的零下,并有16CM的积雪深度。
【21-01-21冷空气吧-讨论】1984-2019华北及以南部分地区冬季数据 本贴分为五大类,将各地1984-2019年的冬季越冬数据进行了整理,其中2014年1月普遍为空缺。 值得一提的事,1984-2019年以来,是暖化的时间段,对同一地区而言,不同站点的取点对冬季数据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真正的本底气候还是51-80,比较有代表性。
【20-11-20冷空气吧-讨论】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分界 在亚热带地区,相比南亚热带的界定较相对的鲜明化 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问题一直比较模糊,除了四川盆地与重庆-巫山长江流域河谷地区,这样的低温稳定区域较好区分,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分界地带都是振荡式的,在这个震荡地带,几乎没有任何一地可以说能保持两百年的气候带定性。本贴供大家讨论近几十年内的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北-中亚热带分界地带区域(云南-贵州因多高海拔地带过于复杂暂不讨论),以及这几个省的省会城市气候界定的问题。 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界定相对容易,因为南亚热带极少到零下,从植被就可以看出,于是多年平均极端低温零上,零下低温出现不到10年一遇,最冷月10度以上,不容易出现气候学上的冬天,基本就可以确定为南亚热带以上的越冬条件,最关键的表现还是在植被上,代表性农作物如龙眼、荔枝、黄皮、芒果等能多年收成经济化种植,代表性园林植被包括多类榕树、多类不甚耐寒的棕榈(如假槟榔、美丽针葵、狐尾椰子)、多类桉树等中亚热带地区明显不能多年越冬的植物,这些植物大多数能容忍的极端低温就在0度左右,0度是一个非常适合作为界定的温度。 当然不乏一些过渡带,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泸州部分地区,重庆境内的一些小气候区、浙江苍南南部以及一些南部海岛、福建霞浦-沙县-大田一带,广西阳朔-贺州等地,能经济化种植南亚热带植物,但最冷月均温不足,而且喜温作物的收成稳定性要差些,而且这些过渡地带面积都不大。 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界定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国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共识,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北-中亚热带划分根本就是多余,植被上的差异远不如中-南亚热带那么明显。除了长江河谷相对稳定,其余地区即使如温州桂林赣州等靠近南亚热带的地区,年极端低温破零都不稀奇,植被上与北亚热带见不到太明显的差异。典型的常绿植物香樟、苦槠、桂花、杜英,经济作物柑橘枇杷等,基本在中-北亚热带区域都能见到。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能种植耐寒性小叶榕、黄葛树等植物的地区,能肯定至少是中亚热带属性。但对于不能种小叶榕的地区,就不是那么好界定了,浙江台州以北、江西吉安以北,湖北巴东河谷以东、湖南衡阳以北(湖南野生小叶榕只有在永州等地有,但归于衡阳71-00年的极端低温高于吉安地区,本文暂定湖南能引种小叶榕的北界为衡阳) 虽然国内曾经给出过最冷月均温4度或者5度的数据、常绿-混交阔叶林、柑橘的经济化种植来衡量,但也没有统一的认同标准。 这里表达一下个人意见,1.中-北亚热带之分确实意义不如南亚热带一样显著;2.如果一定要分中亚热带,我认为最关键的最表象的标准就是植被,森林必须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而不是常绿落叶混交的阔叶林(注意不是松树类的常绿针叶林),典型的经济作物有柚子、脐橙等,宽皮橘都不能直接界定中亚热带,园林应用上,香樟多年基本无冻害且能在野外自然成林(北亚热带地区香樟难以在野外自然成林),能大面积而不是利用小环境多年种植有一定耐寒能力棕榈植物(如加拿利海枣、中东海枣、华盛顿棕榈、蒲葵等),其中能否种植小叶榕可以作为区分中亚热带南北部的重要依据。气候是由许多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仅采用若干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极植作为划界指标,是不能说明气候整体的;而气候对其他自然因 子和人类环境的影响 , 则是它的整体。 尤其是自然区划中,各家所选的气候指标常不一致,以致对区域界线的划分各持异见。自然界是一个统一整体,是各种地理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我觉得在气候带的划分中,地理指标和气候指标的综合考虑才能划分气候带。植被的分布与作物的种植是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的指示器。3.如果从数据出发,综合评定的指数就是关键越冬条件指数,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个部分组成:1.多年最冷月均温达到5度(加权指数15%),最冷月均温在南中国评定越冬条件有一定意义,但不是全部,如川盆虽均温不是太高但极端低温低和无霜期长,喜温作物越冬条件明显好于同均温的长江中下游某些地区,在美国南部则最冷月均温意义不足5%;2.10℃以上的年积温应该达到5300度(加权指数3%),年积温只是总热量,很少能代表越冬条件(如泸州积温不如赣州,但越冬强于赣州能种荔枝);3.低温频率,包括年均低温日(包括低温破零天数等加权指数15%)、小于5摄氏度积寒指数(加权指数15%)、年均冰日数(加权指数10%);4.低端低温状况,包括多年平均极端低温(加权指数15%)、极端低温(加权指数6%)、极端的多年最冷月均温(加权指数10%);5.冬季日照时数(加权指数4%)。6.无霜期(加权指数7%) 现在,就来对长江中下的省会级城市越冬条件逐项算分, 1.全部采用1986-2015年的国家站一月均温(数据来源台风论坛)注:1991年开始,上海的国际交换站和国家代表站由58367龙华改为58362宝山,龙华1986-1990年一月均温分别为3.3,5.1,5.4,5.5,5.0,这五年一月平均4.86度,图中是1991-2015这25年的一月平均4.8度,(4.86*5+4.8*25)/30≈4.816,记为4.8; 长沙国家站从1986年的马坡岭,1987迁移到望城坡,马坡岭1986年一月均温5.6度,1987-2015一月均温5.2度,(5.6+5.2*29)/30=5.213,记为5.2度。 2.日均温10℃以上的平均多年积温(数据来源于百度地理吧,取公认的5300度为6分及格,9300度为满分,每100度得分0.1,四舍五入) 合肥4781度 5.5*0.03=0.165分 南京4889度 5.6*0.03=0.168分 上海4958度 5.7*0.03=0.171分 杭州5101度 5.8*0.03=0.174分 武汉5233度 5.9*0.03=0.177分 长沙5457度 6.2*0.03=0.186分 南昌5569度 6.3*0.03=0.189分 3.年均低温日数量(以20天为及格,满分0天,低温日每减少一天加0.1分,数据参考台风论坛,53-14的均值) 南京51天 2.9*0.15=0.435分 合肥43.4天 3.66*0.15=0.549分 上海31.3天 4.87*0.15=0.73分 武汉34.7天 4.53*0.15=0.68分 杭州27.2天 5.28*0.15=0.792分 长沙16.5天 6.35*0.15=0.953分 南昌14.4天 6.56*0.15=0.984分4.平均每年日均温小于5℃的积寒指数(这个数据比较缺乏,而且不好统计,只能以比较充足的近年数据的参考作为一个综合评分的依据,而且近年也只能统计到其中详细的三年数据,在此假 定以180度为及格,0度为满分,每少4.5度加0.1分,如果极寒高于250度,则250度以上的部分后每多10度加0.1分) 南京约425℃ 2.69*0.15=0.4分 合肥约439℃ 2.55*0.15=0.38分 上海约270℃ 4.24*0.15=0.64分 武汉约438℃ 2.56*0.15=0.38分 杭州约238℃ 4.7*0.15=0.71分 长沙约148℃ 6.7*0.15=1.01分 南昌约135℃ 7*0.15=1.05分11-12的低温积寒12-13的低温状况13-14的低温状况14-15的低温状况近几年的破零天数统计。 5.冰日数据。 1.看冰日数量而不看冰日质量(包括冰日内的高低温);2.1951-2013年总共63年,以平均每年一个冰日为及格,原有的计算方式是,杭州为例63/46得出比例再乘以6,这样不合情理,假如以同样的方式计算昆明,那就麻烦了63/2的值再乘以6,会得分得出180分以上。 计算方式,让其尽量接近事实,考虑其对喜温作物的影响,将冰日占有10%的权重不变,计算冰日寒积温,即冰日数量*冰日内平均温度,最终以冰日寒积温计算得分。冰日数以平均每年一个的63个算及格,平均气温以-2度为及格,即总寒积温以63*2=126度为及格,0度为满分,6分以上时每减增加31.5度减少一分;以合肥为0分,每减少102.1度增加1分。最终算出的分数如下,用excel函数算出冰日数据来源于台风论坛6.多年平均极端低温(53-14年的均值,以-5为及格,5度为满分,每高1度加0.4分,数据来源于台风论坛) 南京-8.5 4.6*0.15=0.69分 合肥-8.2 4.72*0.15=0.71分 上海-5.7 5.72*0.15=0.86分 武汉-6.9 5.24*0.15=0.79分 杭州-5.1 5.96*0.15=0.89分 长沙-4.2 6.32*0.15=0.95分 南昌-3.7 6.52*0.15=0.98分7.极端低温(53-14年数据,以-10为及格,5度为满分,每高1度加0.375分,数据来源于台风论坛) 南京-14 4.5*0.06=0.27分 合肥-20.6 2.02*0.06=0.12分 上海-10.1 5.97*0.06=0.36分 武汉-18.1 2.96*0.06=0.18分 杭州-9.6 6.15*0.06=0.37分 长沙-11.2 5.55*0.06=0.33分 南昌-9.7 6.11*0.06=0.37分 8.极端最低的多年最冷月均温(采取建国以来的数据,0度为满分,每增加0.1度加0.1分,数据来自于台风论坛) 合肥55.1 -3.4°C 2.6*0.1=0.26分 南京55.1 -1.3°C 4.7*0.1=0.47分 武汉55.1 -0.5°C 5.5*0.1=0.55分 杭州77.1 0.0°C 6*0.1=0.6分 上海63.1 0.5°C 6.5*0.1=0.65分 南昌77.1 0.9°C 6.9*0.1=0.69分 长沙77.1 1.2°C 7.2*0.1=0.72分 9.年均冬三月总日照时数(81-10数据,以200小时为及格,每加10小时增加0.1分) 南京382.1h 7.82*0.04=0.31分 合肥368h 7.68*0.04=0.31分 上海361.6 7.62*0.04=0.3分 武汉345.8 7.46*0.04=0.3分 杭州327.9 7.13*0.04=0.29分 南昌310.4 7.1*0.04=0.28分 长沙230.1 6.3*0.04=0.25分 10.无霜期(多年大体数据,260天为及格,每加一天加0.1分) 合肥230天 3*0.07=0.21分 南京237天 3.7*0.07=0.26分 武汉240天 4*0.07=0.28分 杭州249天 4.9*0.07=0.34分 上海250天 5*0.07=0.35分 南昌270天 7*0.07=0.49分 长沙280天 8*0.07=0.56分 最终的总分数据汇总:从我的数据统计来看,长江中下游省会城市中能达到中亚热带标准的城市是南昌和长沙,从植被状况来看,个人认为长江中下游连续的中亚热带大致从湖北巴东河谷---湖南环洞庭湖带---江西鄱阳湖沿岸中部以南---浙江金衢盆地南-象山港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最终的综合越冬条件得分可能并不一定能反映实际情况,源头的数据都是真实的,在不达标的城市中,得分越低的城市,离中亚热带的界定就越远,但分数并非与热量成正比。
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分界(个人看法) 在亚热带地区,相比南亚热带的界定较相对的鲜明化 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问题一直比较模糊,除了四川盆地与重庆-巫山长江流域河谷地区,这样的低温稳定区域较好区分,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分界地带都是振荡式的,在这个震荡地带,几乎没有任何一地可以说能保持两百年的气候带定性。本贴供大家讨论近几十年内的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北-中亚热带分界地带区域(云南-贵州因多高海拔地带过于复杂暂不讨论),以及这几个省的省会城市气候界定的问题。 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界定相对容易,因为南亚热带极少到零下,从植被就可以看出,于是多年平均极端低温零上,零下低温出现不到10年一遇,最冷月10度以上,不容易出现气候学上的冬天,基本就可以确定为南亚热带以上的越冬条件,最关键的表现还是在植被上,代表性农作物如龙眼、荔枝、黄皮、芒果等能多年收成经济化种植,代表性园林植被包括多类榕树、多类不甚耐寒的棕榈(如假槟榔、美丽针葵、狐尾椰子)、多类桉树等中亚热带地区明显不能多年越冬的植物,这些植物大多数能容忍的极端低温就在0度左右,0度是一个非常适合作为界定的温度。 当然不乏一些过渡带,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泸州部分地区,重庆境内的一些小气候区、浙江苍南南部以及一些南部海岛、福建霞浦-沙县-大田一带,广西阳朔-贺州等地,能经济化种植南亚热带植物,但最冷月均温不足,而且喜温作物的收成稳定性要差些,而且这些过渡地带面积都不大。 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界定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国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共识,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北-中亚热带划分根本就是多余,植被上的差异远不如中-南亚热带那么明显。除了长江河谷相对稳定,其余地区即使如温州桂林赣州等靠近南亚热带的地区,年极端低温破零都不稀奇,植被上与北亚热带见不到太明显的差异。典型的常绿植物香樟、苦槠、桂花、杜英,经济作物柑橘枇杷等,基本在中-北亚热带区域都能见到。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能种植耐寒性小叶榕、黄葛树等植物的地区,能肯定至少是中亚热带属性。但对于不能种小叶榕的地区,就不是那么好界定了,浙江台州以北、江西吉安以北,湖北巴东河谷以东、湖南衡阳以北(湖南野生小叶榕只有在永州等地有,但归于衡阳71-00年的极端低温高于吉安地区,本文暂定湖南能引种小叶榕的北界为衡阳) 虽然国内曾经给出过最冷月均温4度或者5度的数据、常绿-混交阔叶林、柑橘的经济化种植来衡量,但也没有统一的认同标准。 这里表达一下个人意见,1.中-北亚热带之分确实意义不如南亚热带一样显著;2.如果一定要分中亚热带,我认为最关键的最表象的标准就是植被,森林必须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而不是常绿落叶混交的阔叶林(注意不是松树类的常绿针叶林),典型的经济作物有柚子、脐橙等,宽皮橘都不能直接界定中亚热带,园林应用上,香樟多年基本无冻害且能在野外自然成林(北亚热带地区香樟难以在野外自然成林),能大面积而不是利用小环境多年种植有一定耐寒能力棕榈植物(如加拿利海枣、中东海枣、华盛顿棕榈、蒲葵等),其中能否种植小叶榕可以作为区分中亚热带南北部的重要依据。气候是由许多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仅采用若干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极植作为划界指标,是不能说明气候整体的;而气候对其他自然因 子和人类环境的影响 , 则是它的整体。 尤其是自然区划中,各家所选的气候指标常不一致,以致对区域界线的划分各持异见。自然界是一个统一整体,是各种地理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我觉得在气候带的划分中,地理指标和气候指标的综合考虑才能划分气候带。植被的分布与作物的种植是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的指示器。3.如果从数据出发,综合评定的指数就是关键越冬条件指数,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个部分组成:1.多年最冷月均温达到5度(加权指数15%),最冷月均温在南中国评定越冬条件有一定意义,但不是全部,如川盆虽均温不是太高但极端低温低和无霜期长,喜温作物越冬条件明显好于同均温的长江中下游某些地区,在美国南部则最冷月均温意义不足5%;2.10℃以上的年积温应该达到5300度(加权指数3%),年积温只是总热量,很少能代表越冬条件(如泸州积温不如赣州,但越冬强于赣州能种荔枝);3.低温频率,包括年均低温日(包括低温破零天数等加权指数15%)、小于5摄氏度积寒指数(加权指数15%)、年均冰日数(加权指数10%);4.低端低温状况,包括多年平均极端低温(加权指数15%)、极端低温(加权指数6%)、极端的多年最冷月均温(加权指数10%);5.冬季日照时数(加权指数4%)。6.无霜期(加权指数7%) 现在,就来对长江中下的省会级城市越冬条件逐项算分, 1.全部采用1986-2015年的国家站一月均温(数据来源台风论坛)注:1991年开始,上海的国际交换站和国家代表站由58367龙华改为58362宝山,龙华1986-1990年一月均温分别为3.3,5.1,5.4,5.5,5.0,这五年一月平均4.86度,图中是1991-2015这25年的一月平均4.8度,(4.86*5+4.8*25)/30≈4.816,记为4.8; 长沙国家站从1986年的马坡岭,1987迁移到望城坡,马坡岭1986年一月均温5.6度,1987-2015一月均温5.2度,(5.6+5.2*29)/30=5.213,记为5.2度。 2.日均温10℃以上的平均多年积温(数据来源于百度地理吧,取公认的5300度为6分及格,9300度为满分,每100度得分0.1,四舍五入) 合肥4781度 5.5*0.03=0.165分 南京4889度 5.6*0.03=0.168分 上海4958度 5.7*0.03=0.171分 杭州5101度 5.8*0.03=0.174分 武汉5233度 5.9*0.03=0.177分 长沙5457度 6.2*0.03=0.186分 南昌5569度 6.3*0.03=0.189分 3.年均低温日数量(以20天为及格,满分0天,低温日每减少一天加0.1分,数据参考台风论坛,53-14的均值) 南京51天 2.9*0.15=0.435分 合肥43.4天 3.66*0.15=0.549分 上海31.3天 4.87*0.15=0.73分 武汉34.7天 4.53*0.15=0.68分 杭州27.2天 5.28*0.15=0.792分 长沙16.5天 6.35*0.15=0.953分 南昌14.4天 6.56*0.15=0.984分4.平均每年日均温小于5℃的积寒指数(这个数据比较缺乏,而且不好统计,只能以比较充足的近年数据的参考作为一个综合评分的依据,而且近年也只能统计到其中详细的三年数据,在此假 定以180度为及格,0度为满分,每少4.5度加0.1分,如果极寒高于250度,则250度以上的部分后每多10度加0.1分) 南京约425℃ 2.69*0.15=0.4分 合肥约439℃ 2.55*0.15=0.38分 上海约270℃ 4.24*0.15=0.64分 武汉约438℃ 2.56*0.15=0.38分 杭州约238℃ 4.7*0.15=0.71分 长沙约148℃ 6.7*0.15=1.01分 南昌约135℃ 7*0.15=1.05分11-12的低温积寒12-13的低温状况13-14的低温状况14-15的低温状况近几年的破零天数统计。 5.冰日数据。 1.看冰日数量而不看冰日质量(包括冰日内的高低温);2.1951-2013年总共63年,以平均每年一个冰日为及格,原有的计算方式是,杭州为例63/46得出比例再乘以6,这样不合情理,假如以同样的方式计算昆明,那就麻烦了63/2的值再乘以6,会得分得出180分以上。 计算方式,让其尽量接近事实,考虑其对喜温作物的影响,将冰日占有10%的权重不变,计算冰日寒积温,即冰日数量*冰日内平均温度,最终以冰日寒积温计算得分。冰日数以平均每年一个的63个算及格,平均气温以-2度为及格,即总寒积温以63*2=126度为及格,0度为满分,6分以上时每减增加31.5度减少一分;以合肥为0分,每减少102.1度增加1分。最终算出的分数如下,用excel函数算出冰日数据来源于台风论坛6.多年平均极端低温(53-14年的均值,以-5为及格,5度为满分,每高1度加0.4分,数据来源于台风论坛) 南京-8.5 4.6*0.15=0.69分 合肥-8.2 4.72*0.15=0.71分 上海-5.7 5.72*0.15=0.86分 武汉-6.9 5.24*0.15=0.79分 杭州-5.1 5.96*0.15=0.89分 长沙-4.2 6.32*0.15=0.95分 南昌-3.7 6.52*0.15=0.98分7.极端低温(53-14年数据,以-10为及格,5度为满分,每高1度加0.375分,数据来源于台风论坛) 南京-14 4.5*0.06=0.27分 合肥-20.6 2.02*0.06=0.12分 上海-10.1 5.97*0.06=0.36分 武汉-18.1 2.96*0.06=0.18分 杭州-9.6 6.15*0.06=0.37分 长沙-11.2 5.55*0.06=0.33分 南昌-9.7 6.11*0.06=0.37分 8.极端最低的多年最冷月均温(采取建国以来的数据,0度为满分,每增加0.1度加0.1分,数据来自于台风论坛) 合肥55.1 -3.4°C 2.6*0.1=0.26分 南京55.1 -1.3°C 4.7*0.1=0.47分 武汉55.1 -0.5°C 5.5*0.1=0.55分 杭州77.1 0.0°C 6*0.1=0.6分 上海63.1 0.5°C 6.5*0.1=0.65分 南昌77.1 0.9°C 6.9*0.1=0.69分 长沙77.1 1.2°C 7.2*0.1=0.72分 9.年均冬三月总日照时数(81-10数据,以200小时为及格,每加10小时增加0.1分) 南京382.1h 7.82*0.04=0.31分 合肥368h 7.68*0.04=0.31分 上海361.6 7.62*0.04=0.3分 武汉345.8 7.46*0.04=0.3分 杭州327.9 7.13*0.04=0.29分 南昌310.4 7.1*0.04=0.28分 长沙230.1 6.3*0.04=0.25分 10.无霜期(多年大体数据,260天为及格,每加一天加0.1分) 合肥230天 3*0.07=0.21分 南京237天 3.7*0.07=0.26分 武汉240天 4*0.07=0.28分 杭州249天 4.9*0.07=0.34分 上海250天 5*0.07=0.35分 南昌270天 7*0.07=0.49分 长沙280天 8*0.07=0.56分 最终的总分数据汇总:从我的数据统计来看,长江中下游省会城市中能达到中亚热带标准的城市是南昌和长沙,从植被状况来看,个人认为长江中下游连续的中亚热带大致从湖北巴东河谷---湖南环洞庭湖带---江西鄱阳湖沿岸中部以南---浙江金衢盆地南-象山港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最终的综合越冬条件得分可能并不一定能反映实际情况,源头的数据都是真实的,在不达标的城市中,得分越低的城市,离中亚热带的界定就越远,但分数并非与热量成正比。
请问大家,电火箱里面这个元器件叫什么?貌似电路经过之后功率会减小,发热量降低,用作电火箱温度较小档位
长沙及周边地区的喜温植物图 最近有些时间,拍摄了一些长沙以及周边地区的喜温植物,包括本土的与引种的,发现长沙个别小环境的引种了一些中亚热带偏南才能种植的植物。我姑且把这些植物分为棕榈类和非棕榈类吧。 先来棕榈类:这是世界之窗旁边的圣爵菲斯酒店以及望城的加枣、蒲葵、大丝葵、银海枣、伊拉克蜜枣等棕榈的露天种植。时间:2015年夏季。
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分界(个人看法) 在亚热带地区,相比南亚热带的界定较相对的鲜明化 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问题一直比较模糊,除了四川盆地与重庆-巫山长江流域河谷地区,这样的低温稳定区域较好区分,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分界地带都是振荡式的,在这个震荡地带,几乎没有任何一地可以说能保持两百年的气候带定性。本贴供大家讨论近几十年内的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北-中亚热带分界地带区域(云南-贵州因多高海拔地带过于复杂暂不讨论),以及这几个省的省会城市气候界定的问题。 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界定相对容易,因为南亚热带极少到零下,从植被就可以看出,于是多年平均极端低温零上,零下低温出现不到10年一遇,最冷月10度以上,不容易出现气候学上的冬天,基本就可以确定为南亚热带以上的越冬条件,最关键的表现还是在植被上,代表性农作物如龙眼、荔枝、黄皮、芒果等能多年收成经济化种植,代表性园林植被包括多类榕树、多类不甚耐寒的棕榈(如假槟榔、美丽针葵、狐尾椰子)、多类桉树等中亚热带地区明显不能多年越冬的植物,这些植物大多数能容忍的极端低温就在0度左右,0度是一个非常适合作为界定的温度。 当然不乏一些过渡带,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泸州部分地区,重庆境内的一些小气候区、浙江苍南南部以及一些南部海岛、福建霞浦-沙县-大田一带,广西阳朔-贺州等地,能经济化种植南亚热带植物,但最冷月均温不足,而且喜温作物的收成稳定性要差些,而且这些过渡地带面积都不大。 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界定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国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共识,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北-中亚热带划分根本就是多余,植被上的差异远不如中-南亚热带那么明显。除了长江河谷相对稳定,其余地区即使如温州桂林赣州等靠近南亚热带的地区,年极端低温破零都不稀奇,植被上与北亚热带见不到太明显的差异。典型的常绿植物香樟、苦槠、桂花、杜英,经济作物柑橘枇杷等,基本在中-北亚热带区域都能见到。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能种植耐寒性小叶榕、黄葛树等植物的地区,能肯定至少是中亚热带属性。但对于不能种小叶榕的地区,就不是那么好界定了,浙江台州以北、江西吉安以北,湖北巴东河谷以东、湖南衡阳以北(湖南野生小叶榕只有在永州等地有,但归于衡阳71-00年的极端低温高于吉安地区,本文暂定湖南能引种小叶榕的北界为衡阳)。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