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的承诺 诗和远方的承诺
关注数: 0 粉丝数: 3 发帖数: 70 关注贴吧数: 0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季,很多人在夏季的时候都爱喝一些冰凉的汽水和啤酒,以追求清凉的感觉。但是到了秋季之后,已经不适合这么喝了。那么秋季喝什么茶比较好呢?喝对了是会有养生作用的哦! 秋天养生喝什么茶 绿茶 秋季容易上火,感到燥热,这是秋燥带来的影响,专家认为,秋季可以适当饮用一些绿茶来起降火,缓解秋燥的症状。 绿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研究表明,常喝绿茶的人抗癌能力比不喝绿茶的人好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胃寒的人不宜喝绿茶,否则会加重身体的不适。 红茶 如果你的体质比较寒凉,经常在别人还穿长袖的时候就要穿外套和毛衣了,那么建议你可以多喝点红茶。因为红茶具有暖身的作用,非常适合虚寒体质的人来喝。 另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朋友们也不放多喝点红茶,因为红茶还有缓解病人,减少心血管疾病发作的作用。注意每天喝一到两杯即可,不需要喝太多。 乌龙茶 秋燥不仅会让五脏六腑感到不舒服,也会引起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个时候喝一点乌龙茶可以改善这些不适。 乌龙茶的性质可以说是处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既不是那么的清凉也不是那么的温补,属于一种中性的茶。而且还具有润肺和保护嗓子的作用,也很适合秋天来喝。 黄茶   黄茶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黄茶却适合大多人数喝。黄茶的香气跟口感都比较清爽,性味平和,无论是燥热体质的朋友还是气虚的人都很适合饮用黄茶。 秋季多喝黄茶能消除秋乏,因为黄茶能起到提神醒脑的功效,另外,肠道以及消化系统不好的朋友多喝黄茶还能起到促进消化、改善食欲不振的作用。  高丽参茶   高丽参茶是由高丽红参、蜂蜜等制成。将人参切片晒干,放入沸水种冲泡,加入蜂蜜,有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之作用;麦在秋季每天的早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养阴清热、补气生津、解毒抗癌的作用。 人参茶 人参茶由生晒参制成。可将人参晒干或烘干,切成薄片,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 其中生晒参具有补气养阴、泻火除烦、养胃生津之功效,可在秋季的每日服用1次,有大补元气、润肺止咳、清热生津之功效,对在秋季养生的人们来说益处多多。 玫瑰普洱茶 玫瑰普洱茶是选用玫瑰花和普洱茶制成的。将普洱茶放在杯子中,冲入沸水。第一杯泡茶倒掉不喝。然后加入玫瑰花,冲入沸水泡出玫瑰花香即可饮用。 玫瑰花能疏解胸闷、气烦,与普洱茶一起冲泡饮用,其芳香怡人,沁人心脾,对秋季肝火旺盛、易发怒的人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秋季养生注意事项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仅能恢复脏腑功能,还是提高脏腑机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保证机体脏腑功能从夏季的消耗中迅速复原的重要因素,注意多休息,不要熬夜,尽量争取在晚上10点左右入睡。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以保证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特别是中午适当午休,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家居、衣着多色彩  良好的视觉刺激对消除秋乏很有用。若是长期室内工作,可以在工作的案头添一些色彩艳丽的饰物或者花草,这样可以像我们的身体传递兴奋、喜悦的信号。  饮食甘、淡多汁液   通过饮食迅速补充机体在夏季消耗的气血、津液。 首先多补水,可以喝绿茶、梨汁等生津止渴的液体,补充津液;其次多吃些清淡可口、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比如百合、山药、扁豆粥、杏仁糊、银耳羹等减轻脾胃负担,使脾胃功能迅速恢复。  秋季有很多的茶都可以喝,比如说红茶、绿茶和黄茶、人参茶等等,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做选择。另外在秋季除了通过喝茶来养生之外,还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非常重要的。
暑期送清凉——体现关爱,凝聚人心 暑期骄阳似火、酷暑难耐。近日,运销公司工会深入到胥各庄储配煤场为战斗在生产一线的职工送去茶叶、西瓜等消夏饮品和防暑降温用品,与干部职工围坐一起座谈交流,询问职工身体健康情况,叮嘱职工时刻不忘安全生产,同时了解储配煤管理情况和职工思想反映。 入夏以来,运销公司积极筹措资金,为基层及驻外埠单位购买杀虫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花露水等防暑降温用品。编发高温天气劳动保护知识宣传材料,各基层单位通过班前会组织宣讲,同时利用板报、网络等媒介对职工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强化职工高温天气下的劳动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组织职工代表、群监员深入到磅房、道口等生产一线,围绕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配备必要的通风和降温设备,发现危及职工作业安全和身心健康的隐患,及时提出建议并督促整改。重视和加强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关爱女职工身心健康,设立“爱心妈妈小屋”配备必要的物品,对孕期、哺乳期职工,提供温馨和舒适的服务。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重点人群及时督促上站体检,实行“一对一”动态跟踪,防止因为天热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确保每名职工精神饱满的投入工作。 “送清凉”活动的开展,在为广大职工营造安全工作环境,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增强了职工干劲和企业凝聚力,为全面完成下半年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优质睡眠:想说爱你不容易 很多人抱怨自己有睡眠问题,究竟怎样睡才能算是健康,这个定义很难作出。入睡困难,即便睡着,依然会有睡不安稳的困扰。早上醒来许多人经常会感到脖子酸、腰疼、头沉,甚至还想继续睡下去。很多的健康文章指出,8小时的睡眠是基础,但对于很多人,“睡够了”依然觉得很疲惫。对于睡觉这件小事,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起来看看那些可能会让你感觉疲惫总是睡不醒的因素。   缺锌:体内含锌过低会导致疲倦,同时还会易患伤风感冒、食欲不振等症状。可以多吃一些补充锌的食物和水果,比如瘦猪肉、瘦牛肉、瘦羊肉、鱼肉及蚝肉等或者坚果类食物,帮助满足人体对锌的需要。还要少吃甜食,少喝酒。   缺少运动:很多人会认为只有多休息才能避免疲劳。缺少运动会让人肌肉变得虚弱,新陈代谢速度减慢,从而导致疲劳。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余,可以跑跑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运动一下,可以减少工作压力帮助恢复状态。   体内毒素积累:当身体忙于排出体内积存的毒素时,会使体力减退。排毒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多喝水多锻炼,促进新陈代谢,通过排出汗液和尿液循环身体。   肥胖:体重地增加会加重人的心脏的负荷,从而导致疲倦。要注意饮食,保持重量的稳定,不要暴饮暴食。   精神因素:抑郁症及各类心理疾病都是导致人体疲劳的原因。现代人工作压力很大,在工作之余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增加兴趣爱好,适当参加各类活动减压。   压力大:精神压力大也是人体迅速导致疲劳的重要原因。此外,内分泌失调、药物因素、酸性体质等都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因素。这一项还是要好好锻炼了,总之,好的身体决定了好的生活质量,祝您健康。
安全是福,要时刻绷紧安全弦! 1月16日,应急管理部、国家煤矿安监局在京召开全国煤矿安全生产专题视频会议。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李万疆主持会议,副局长张恩玺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近期煤矿较大以上事故集中多发,去年12月至今,一个多月来接连发生了5起较大重大事故,1月12日,陕西榆林神木市百吉矿业公司李家沟煤矿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1人死亡。这些事故,暴露出了一些煤矿违法违规行为十分猖獗、“一通三防”管理混乱、安全制度措施形同虚设、劳动用工管理和安全培训不到位、地方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有差距等突出问题。 会议要求,各产煤地区、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要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董事长、矿长和总工程师要依法履职尽责,提高依法办矿管矿水平;要强化煤矿安全风险管控,在企业自检自改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六类高风险煤矿安全“体检”,提出“一矿一策”的灾害防治措施和分类处置意见;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全面排查整治非正规开采问题,全面整治劳动用工、安全培训中的乱象;要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严格事故矿井复工复产验收标准和程序;要强化去产能期间煤矿安全监管,落实盯守责任,推进落后产能淘汰退出;要扎实做好岁末年初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做好春节期间和“两会”后停产检修、复工复产、应急值班值守等工作,推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省一市协同开展渤海综合治理 (选自河北新闻网)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加快解决渤海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渤海综合治理的范围为渤海全海区,环渤海的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天津市(统称“三省一市”)。   行动计划提出,坚持陆海统筹、以海定陆,坚持“污染控制、生态保护、风险防范”协同推进,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衔接,确保渤海生态环境不再恶化、三年综合治理见到实效。   实施陆源污染治理行动。三省一市将加强汇入渤海的国控入海河流和其他入海河流的流域综合治理,2020年底前,国控入海河流劣Ⅴ类水体明显减少。三省一市还将整治直排海污染源、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防治农业农村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等。沿海城市逐步建立重点海域水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天津市、秦皇岛市开展总量控制制度试点。   实施海域污染治理行动。2019年底前,沿海城市全部建立垃圾分类和“海上环卫”工作机制;2020年底前,实现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垃圾的常态化防治。三省一市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建立实施湾长制。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渤海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在三省一市管理海域面积中的占比达到37%左右。2020年底前,将河北滦南湿地和黄骅湿地、天津大港湿地和汉沽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选划为自然保护地。加强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其中河北省以滦河口、北戴河口、滦南湿地、黄骅湿地以及所辖渤海湾海域为重点,加快河口海湾整治修复工程。严控海洋捕捞强度,启动河北限额捕捞试点。   实施环境风险防范行动。2019年底前,建立沿岸原油码头、船舶等重点风险源专项检查制度,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在海洋生态灾害高发海域、重点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区等,建立海洋赤潮(绿潮)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及信息发布体系。
加油河北,加油京津冀! (选自新华社客户端)自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协同发展大格局基本形成,规划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立。三地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并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大胆创新改革。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四年多来,一系列疏解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北京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992家,调整疏解各类区域型专业市场594家;全面落实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实施更加严格的准入标准。 2018年8月,北京大红门早市全面停业,第二批来自北京大红门早市的2000家商户正式入驻河北沧州明珠国际商贸城。截至目前,已签订入驻沧州明珠国际服饰产业特色小镇的北京服装加工企业4000余家,8000家北京商户入驻商贸城。 在曹妃甸,外迁京企正结伴涌向那里。仅2017年,曹妃甸就签约京津项目99个,总投资1308亿元,其中北京项目83个,总投资1263亿元。 此外,北京现代汽车沧州第四工厂、首钢京唐公司二期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施;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石家庄(正定)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产业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等一系列措施出台实施……四年多来,三地理顺产业发展链条,推动建立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联动机制,实现“1+1+1>3”的效果。 2018年11月,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张家口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将有利于河北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张贵向本刊记者表示,张北地区和雄安新区共同形成河北新的两翼,一翼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另一翼是雄安新区,带动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发展。 四年多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深入推进,三地时空距离大大缩短——“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800多公里“断头路”“瓶颈路”打通扩容;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实现京津冀主要机场一体化运营管理。 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和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三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不断建立完善生态管治制度——京津冀“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推进。 12家上市公司、5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扎堆”落户……这是位于渤海湾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近年来交出的答卷。 四年来,京津冀三地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和政策也“跨省过河”,促进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了河北服务能力。 瞩目未来,一个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城市群,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必将在渤海之滨、中国华北、世界东方崛起……
中国男足赢得尊重拼出希望 在冲击2018俄罗斯世界杯的征程中,中国男足以一场胜利赢得尊重,同时继续保有出线希望。 主场1比0击败乌兹别克斯坦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队当前在世界杯亚洲区十二强赛中的不利处境,但它却从另一层面折射出全体将士永不放弃的信念。 这场胜利虽未扭转中国男足当前的命运,但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球迷的称赞,与此同时也昭示出,中国足球依然是亚洲足坛不容忽视的力量。 本场比赛,中国队的实力相比之前并没有显著提升,面对曾经战胜过自己的对手,中国队没有优势可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队之所以取胜,是队员们团结拼搏的结果。从开始到结束,中国队队员全场飞奔,每球必争,尽管个人能力和整体实力略有不足,但忘我的拼劲却在比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遏制了强劲的对手,也拼出了自己的一线生机。 目前,中国队仍有进军俄罗斯世界杯的希望,前提是在9月5日客场挑战卡塔尔队的比赛中获胜,并争取更多的净胜球。 形势已然明朗,中国队必须背水一战。只有全力以赴,力拼到底,才能为自己赢得未来。即使中国男足最终没有获得理想结果,可经过努力、经过拼搏,不但不会留下遗憾,还会为今后再次冲击世界杯树立自信。 拼,必会带来希望,这是硬道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