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康的我
科学健康的我
关注数: 6
粉丝数: 92
发帖数: 1,496
关注贴吧数: 12
同济大学项目 医疗器械:上大(类器官)+上科(医疗器械)+华理(生物反应器) 水翼飞船:上大(智能船舰)+上科(计算机视觉)+华理(自动化) 智算与数据平台:上大+上科+华理 …
同济大学合并华理+上科+上大 同济大学超级专项包括多个子项目,其中有医疗器械,所以合并华理(生物反应器)、上科(医疗器械)、上大(类器官)。
东华大学有哪些特种纤维研究? 请说说。
华理研究光刻胶有成果吗? 适用于超高精度的光刻胶、纳米压印胶,华理有研究吗?
同济大学合并上科大+上大 同济大学国家专项是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投资金额最多的超级项目。 其中一项是光刻芯片,同济大学方案是改进上科大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先用0.1纳米无掩膜3D光刻出模具,再用滚筒式纳米压印生产芯片。 所以,同济大学合并上科大已定(上科大在同济AI中心张江园区附近)。 而上海大学在集成电路、纳米压印方面有点积累,上大嘉定校区也在同济嘉定校区附近,所以同济大学可以同时合并上科大、上大。 你们说呢?(同济大学国家超级专项可以合并3个大学)
同济大学合并上科大实现3D光刻 同济大学的3D光刻方案是利用上海科技大学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进行超高精度的3D光刻,可以绕过EUV光刻机和光刻胶的外国专利,利用X射线装置进行0.1纳米无掩膜3D光刻,实现引领全球的新一代芯片。 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已经实现2纳米出光。硬X射线波长可以到0.1纳米。 同济大学院士候选人王占山教授长期从事X射线光刻研究,并且同济已经引进了全球极紫外与X射线(XUV)光学领域的著名专家Igor V. Kozhevnikov。 同济大学合并上科大已定,实现引领全球的3D光刻。(这是同济大学国家专项的一部分。同济大学国家专项是有史以来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投资金额最多的项目,包括企业捐款。)
同济大学合并上科大实现3D光刻 同济大学的3D光刻方案是利用上海科技大学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进行超高精度的3D光刻,可以绕过EUV光刻机和光刻胶的外国专利,利用X射线装置进行0.1纳米无掩膜3D光刻,实现引领全球的新一代芯片。 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已经实现2纳米出光。硬X射线波长可以到0.1纳米。 同济大学院士候选人王占山教授长期从事X射线光刻研究,并且同济已经引进了全球极紫外与X射线(XUV)光学领域的著名专家Igor V. Kozhevnikov。 同济大学合并上科大,实现引领全球的3D光刻。(这是同济大学国家专项的一部分。同济大学国家专项是有史以来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投资金额最多的项目,包括企业捐款。)
同济大学国家人工智能专项 同济大学国家人工智能专项是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投资金额最多的项目。 包括: 全球智慧学院(国家智能学院) 国家智算与数据平台大科学装置 国家多智能体全域协同大科学装置 …… 全国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 不限原专业,每年“智科”博士生招生超过1000人?
同济大学与上科大合并征求意见 今年,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科学中心会在新园区启用仪式上官宣国家AI学院。 (同济大学是全国第一个、也是上海唯一的“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博士点) 为了扩大国家AI学院规模和招生人数,我想问问上海科技大学学生对于和同济大学合并的想法。 同济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渐进式”合并: ●上海科技大学暂时保留高考招生代码 ●同济大学—国家AI学院使用上海科技大学校区进行招生培养(授予同济大学—国家AI学院—“智科”博士学位) ●上海科技大学其他学生可自选上科大学位或同济大学学位?
同济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欢迎新生、招博士、教授 经国务院批准,同济大学作为试点单位建设全国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同济大学获批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平台包括: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无人系统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 同济工科国豪班同学,如果想读相关方向,可以直博上海自主智能科学中心“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请注意:“智能科学与技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在是两个学科,目前全国拥有“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点的高校可能并不多。) #人工智能# #智能科学与技术##同济大学##招生##招聘#
同济合并华理征求意见帖 上次全国高校大合并其实就是以同济大学作为模板的。 当时,同济大学在全国首次实施了多种隶属关系高校的合并改革,也开了部委学校与地方学校合并之先河,史称高校合并的“同济模式”。 然而,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同济没有合并到适合学校,所以现在同济大学也在考虑合并华东理工大学。 * 同济和华理都有中德合作 请教华理学生校友对于和同济大学合并的想法和需求是?
同济合并上大征求意见帖 上次全国高校大合并其实就是以同济大学作为模板的。 当时,同济大学在全国首次实施了多种隶属关系高校的合并改革,也开了部委学校与地方学校合并之先河,史称高校合并的“同济模式”。 然而,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同济没有合并到适合学校,所以现在同济大学也在考虑合并上海大学。 * 同济上海自主智能科学中心有上大参与项目 * 同济和上大都有嘉定校区 * 同济可考虑合并上健医、上理、上大 请教上大学生校友对于和同济大学合并的想法和需求是?
上海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渊源深厚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其复兴路校区源于1907年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校现拥有杨浦和复兴路两个校区,设有多个学院和部门,提供丰富的本科专业选择。在科研方面,学校拥有多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展现出一定的学术实力。此外,学校也有和德国的合作,并拥有许多优秀的教授和研究人员。 总的来说,上海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渊源深厚,文化相同,相信能合力一道共同发展。
同济上健医合并征求意见帖 上次全国高校大合并其实就是以同济大学作为模板的。 当时,同济大学在全国首次实施了三种不同隶属关系高校的并校改革,也开了部委学校与地方学校合并之先河,史称高校合并的“同济模式”。 然而,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同济没有合并到适合学校,所以现在同济大学也在考虑合并上海健康医学院。 * 同济医学金字招牌,欢迎上健医加入 请教上健医学生校友对于和同济大学合并的想法和需求是?
同济上理合并征求意见帖 上次全国高校大合并其实就是以同济大学作为模板的。 当时,同济大学在全国首次实施了三种不同隶属关系高校的并校改革,也开了部委学校与地方学校合并之先河,史称高校合并的“同济模式”。 然而,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同济没有合并到适合学校,所以现在同济大学也在考虑合并上海理工大学。 * 同济医工学堂地址就是上理复兴路。 请教上理学生校友对于和同济大学合并的想法和需求是?
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介绍(以同济大学为例) 根据新版研究生一级学科目录,教育部已经将“智能科学与技术”列为一级学科(交叉类),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科学中心)作为试点单位在202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最早获批“智科”一级交叉博士点。 “智能科学与技术”与“人工智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智能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生硕士点博士点的官方叫法,“人工智能”是通俗叫法,或本科叫法。 以同济大学为例,“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位博士点包括五个方面: 1. 智能科学与理论 2. 智能技术与方法 3. 软硬件智能系统 4. 智能应用 5. 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
同济大学获得中国机器人足球赛冠军(十连冠) 同济大学再次获得RoboCup中国机器人足球赛冠军(十连冠)
关于报专业 关于专业,我有几个自己的看法: 1. 大学本科数学物理英语思政等基础课会占很大一部分,专业课其实不太多,而且很多东西需要自学(各地区学生水平有差异,老师默认同学们都会),所以提倡通识教育,复合型人才,甚至强基本科就是打基础,到研究生才选专业。 2. 很多大学本科知识都落后于实际的企业需求,因为大学教材从编写到审核出版有很长时间周期,而企业很注重创新研发,所以进了公司还是要学新东西。 3. 未来智能社会,会有一些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所以需要学一些不容易被机器替代的东西,而且必须做好自己创业的准备。(国家金税工程以后会上线自动做账功能,一个人就很容易开公司。) 公务员在短期来看是一个稳定的职业,长期来看,我自己觉得可能也不稳。自己创业会是未来许多人的选择。 4. 很多人报专业都是从众,但现阶段的冷门专业不等于20年后的未来,需要自己独立判断。论坛里有一些黑子是为了抹黑同济乱带节奏,那个网名叫“芜湖起飞“的人根本不是今年高考生,他之前发帖就在算造价,还相亲,我发帖指出他把我帖子删了。 5. 同济大学转专业政策比较宽松,大概每个学院会多出20%名额,热门专业可能有+25%名额,提供给其他大类同学转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访问同济大学,推进合作 注: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上海设立STEM理工类机构 2. 同济大学毕业生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方守恩简要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历史传承、学科特色、国际化基因以及新阶段构建高质量和全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和使命。 他表示,同济大学一直致力于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着力推动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学科升级改造。 在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部门的指导下,同济大学愿意为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一类机构落沪提供智力支撑和发挥作用。
同济大学本科招生:低分进同济的办法大讨论 如果考高分,填同济国豪班就行了。 如果考低分,我们来讨论一下怎么填志愿组能进同济大学。 1. 分数达到同济理工组录取线但想换专业,可以在大一刚开学第一周申请实验区转专业,有不少实验区专业可以选,去年也有不少人是先录取进其他专业类然后二次选拔进入国豪班的。 2. 有些地方不分文理,除了理工组之外,还可以填文科组。以上海地区为例,同济上海地区文科组比理工组低一些,如果达不到理工组分数线,但能接受从文科组进同济,也可以填文科组。 同样,入学第一周申请转专业。还有大一下学期,大二,都可以转专业。3次转专业机会。 一种是“平转”,不耽误时间。另一个办法是留级一年转专业去补新专业的基础课,俗称“降转”,可文转理工。 3. 通过中外合作类(中德)进入,也可申请转专业,但转成功率低一些,适合接受读中德的同学。 4. 通过强基,综合评价,提前批,农村专项等等。 5. 如果想读自主智能科学中心“智科”博士,除了人工智能,计算机,自动化专业之外,其他专业也可以申请“智科”博士,因为人工智能与许多学科都有交叉,不限原专业,当然最好选修课上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课或者微专业。
同济大学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 同济大学将高标准推进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试验区,围绕创办政产学研用金协同的卓越工程师学院、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新方向、开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政-校-企合作共赢新生态。 首届理事会的25家理事单位分别是: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
上海自主智能科学中心招生,招聘(不限原专业)AI人工智能训练营 中国人工智能训练营,“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交叉博士点,招生/招聘单位: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科学中心(国家级前沿科学中心) 不限原专业,大多数学科与AI交叉方向均可申请。
同济大学生命医学整体规划zz 六个基础与转化研究方向: 1. 干细胞方向,科技部资源库,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科技部国际合作中心 2. 心脏病学方向,科技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 3. 感染免疫方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4. 癌症(中心)方向,申报上海市XX重点实验室 5. 脑科学方向,脊髓脊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麻醉与脑功能调控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申请XX国重同济基地 6. 催化医学方向,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111引智基地
2023上海自主智能科学中心“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招生(不限专业 同济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将开展2023年秋季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招生方式为普通招考(资格审核制)。 学科背景 为加快推进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以未来无人系统为切入点和抓手,着重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并在全国率先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开创人工智能交叉人才培养新体系。 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同济大学获批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位博士点。本学科面向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信息技术作为产业变革源动力等重大需求,以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为引领,由数学、物理、化学、航力、材料、生物、法学、哲学等基础学科进行支撑,对土木、建筑、城规、交通、汽车等其他应用学科赋能。本学科围绕自主与感知、智能与涌现、协同与群智等重大科学问题和无人系统在芯片、器件、算法、单体、多体协同等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开展智能科学与理论、智能技术与方法、智能系统、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五大方向研究。建成以交叉为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优势平台,建设科技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和无人系统重大基础设施;培养一流学科人才,形成国际影响力,形成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聚集地,并全面带动支撑学科进入一流学科行列。
chatGPT人工智能大脑会代替哪些人类工作? 客服,会计,金融分析师,纯翻译,纯码农之类肯定要被替代了。进一步,坐办公室的工作都会被替代。 以后只会留下例如医疗看护,土建,机器人维修之类需要体力与智力配合的工作,毕竟用实体机器人价格比智能大脑要贵很多,人类薪水还能有点价格优势。
同济大学2022年新增科研平台 是shengqianxiang大哥总结的 同济大学2022年新增科研平台,我给搬到贴吧。 电信方面: 1."无人系统多体协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期启动 2.“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3.软件学院新增“智慧城市感知与规划重大工程软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环同济生命健康医疗产业园区 bbs上看到的,上海规模最大医学和生命健康园区——环同济生命健康医疗产业园区,建在普陀区。 同济大学已经把医学院搬到普陀区沪西校区,并且和普陀区签约打造环同济生命健康园。 普陀区给一块地新建医院(应该是同济附属),同济以科教资源和人才吸引一些生命医学企业落户同济国家科技园普陀园区。
建议不要乱发对同济不利的帖子 网上信息很杂,有些外校的人恶意抹黑造谣同济,对这些内容最多就以事实回复一下就不要再纠缠回帖,否则会不断强化搜索引擎抓取不实的不利于同济的造谣。 抹黑同济的帖子不要转帖过来。 同济学生也不要拿学校自嘲,尤其是自嘲帖子回帖远远比正常好贴多,而搜索引擎是推荐热贴的。 不明就里的高中生和家长,还有招聘单位一搜看到的是不实的信息,我想同济人不想看到这种结果。 同济大学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同济大学贴吧里应该多一些学校新闻,还有帮人解决一些问题的内容。
同济学生落户上海好处,流程+多拿几十万养老金技巧 专门开个主贴说明落户上海的好处,流程,技巧。 非上海籍同济大学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不需要算积分。 无论是否一直在上海工作,都建议拿上海户口。 好处有不少,主要是: 1. 退休时候可以把在全国各地交的社保归集到上海,按照上海市平均工资计算基础养老金。即使回老家养老,每个月银行卡里也是按上海标准发退休金。 随着医疗水平发展,中国现在人均寿命已经比建国时多了几十年,你们以后都可以100多岁,从65退休开始就靠退休金生活,按上海标准多拿几十年,意味着多拿几十万。 计算公式: 统筹部分基础养老金 = (退休地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根据公式,退休地全省平均工资的多少会大幅度影响基础退休金。 关于退休地的选择是有规定的。 如果在同一个地方(比如外省市)交社保不满10年,必须在户口所在地(上海)办理退休。 如果同一地方社保交了10年以上,退休前一个月自己在手机上(微信,支付宝或人社12333等)办理上海灵活就业参保,就是最后一个月社保交在上海,然后就可以把各地社保都归集到上海,在上海办理退休。 2.上海医疗条件也好,而且上海职工医保只需要交15年即可终身享受医保报销,其他地方一般要交25年,北京要交30年。 假如老了以后生大病,要住院那种的,最好还是在上海大医院看病,可以医保报销。 同济学生落户上海校内基本流程 1、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与上海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并完成鉴证,符合户籍申请条件,并签署《诚信承诺书》; 2、各学院对毕业生生源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初审(所有需要中心盖章的材料必须由学院该项工作负责人签字审核); 3、完成成绩评定并盖章(根据研究生院培养处和本科生院的通知办理); 4、携带好所有材料前往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前台审核盖章(验原件,在复印件上盖章)。 如果找不到上海单位签三方协议,也可以考虑找几个想落户上海的同学,大家凑点钱在上海注册一个公司。先把户口拿下再说。
大剂量维生素C,有助于防治新冠等感染性疾病 大剂量维生素C,阳性症状者每天最少10克,症状严重者20克以上,上不封顶。
同济人你们的机会来了 由于欧洲能源危机,德国企业必须将产能转移到中国,估计配套的研发机构也要设在上海。 在德国人眼里,同济大学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同济人,你们的机会来了。
重组后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原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新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与同济大学共建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同济原先有3个国重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污染控制,海洋地质),这是第4个,而且依据网友爆料还在申报2个:车路一体智能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 和 心脏病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中德联合创新大赛开始报名(有奖金和证书) 参赛条件 同济大学的所有在读学生(含德国和其他国家伙伴高校来同济大学的留学生);近五年内毕业于同济大学的校友(即2018年1月1日后毕业)。专业领域不限,主题不限(围绕创新即可),鼓励跨学科合作。 可以个人或团队(至多15人)的名义参赛。 参赛流程 1 参赛者需仔细阅读大赛通知及流程,在2022年11月28日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2 报名截止后,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对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在2022年12月6日前公布入围决赛的选手。 3 入围决赛名单公布后,主办方将提供创新能力提升的课程套餐和一对一答疑备赛辅导,帮助入围决赛的选手与团队更好地完善创意,筹备决赛。 4 决赛暂定于2023年1月在四平路校区与线上举行。决赛将分为创新创意组与创新成果组进行。具体将根据上海市和同济大学防疫政策另行通知。 决赛语言为中文和德文,提供中德文同声传译。入围决赛者借助PPT展示创新创意项目,欢迎展示实体成果(如有)。 5 所有决赛参赛团队演讲完毕后,专家评审团打分并计算参赛团队总得分,现场公布获奖名单。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人气奖各一名(人气奖根据网络投票产生)。 奖项 一等奖:证书一份和5000元奖金。可能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和企业导师指导。根据防疫要求为在四平路校区的获奖者免费提供3个月的办公场所。可能推荐至其他国家级创新大赛。 二等奖:证书一份和3000元奖金。可能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和企业导师指导。根据防疫要求为在四平路校区的获奖者免费提供3个月的办公场所。可能推荐至其他国家级创新大赛。 三等奖:证书一份和2000元奖金。可能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和企业导师指导。根据防疫要求为在四平路校区的获奖者免费提供3个月的办公场所。可能推荐至其他国家级创新大赛。 人气奖:证书一份。可能获得经费支持和企业导师指导。根据防疫要求为在四平路校区的获奖者免费提供3个月的独立办公场所。可能推荐至其他国家级创新大赛。
同济大学多学科持续提升,无人系统重大基础设施一期启动 近五年来,同济大学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专用科技创新团队1个, 新增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249人次,新增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664人次。 近五年来,同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8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4项,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022)同济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以及杰青、重点项目等类别项目数上均创历史最高。
同济经管FT管理学硕士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1 9月12日,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简称FT)正式发布2022年全球管理硕士百强榜单,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项目(Master in Management,简称MiM),创历史最好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1 位,连续七年稳居全球50强。 FT MiM排名以其严苛的参评标准、独立客观的数据调查和全面深入的评价体系著称,是全球公认的管理学领域的权威排名之一。该项排名包含4大类、24个分项指标,综合评价商学院整体实力和项目教学质量。同济经管在多项指标上表现不俗,稳居全球前列。在项目总体满意度(Overall Satisfaction)单项上,同济经管以9.42高分位居全球前10;职业发展服务(Career Service Rank)继续保持领先,位列全球第3;毕业生薪资增幅(Salary Percentage Increase)为79%,位列全球第9;项目性价比(Value for Money)位居全球第6;此外师资、课程、国际化等重要指标也稳步提升。
2021 同济大学情况概述 2021年,同济大学: * 4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位列上海市高校第二位。 * 新增获批23门上海市一流课程,并列沪上高校首位;新增29门课程获批2021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 * 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科学和力学、化学分别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其中获批理科基地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6。 * 创新建设思政课课程群,获批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 获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学生获全国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3项。 * 2021年,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67项,总直接经费约3.5亿元,居全国高校前列。 * 获批1项重大项目,联合申报并获批2个基础科学中心;获批3项原创探索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获重点类项目18项。 * 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12个,获批干细胞研究领域项目3项,占全国总数的10% * 新增“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学校成为目前唯一一个建设两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的高校;新增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基本完成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学科全覆盖。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揭牌,依托同济大学 上海市杨浦区基地是全国唯一政校联合申报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基地以上海市杨浦区为应用主体,以同济大学和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为核心研究主体和技术主体。 同时,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中心依托同济大学建设,汇聚法学、经管、人文、信息、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多学科和单位力量,联合阿里巴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展协同创新。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ews.tongji.edu.cn%2Finfo%2F1002%2F81884.htm&urlrefer=9523bf4142b605faad2d2337f4bfeae9 近20位院士专家齐聚同济论坛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news.tongji.edu.cn%2Finfo%2F1002%2F81872.htm&urlrefer=dba7fbe81e573d6b9a5d4fbc46dcc4f0
2022“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 同济人数首次第一 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从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战略方向,选拔35名获奖者和15名提名者,旨在探索更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和选拔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影响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同济8+4 交大6+1 复旦5+2 上大2+0 华师1+0 东华1+0 华理0+2 大体反应上海高校青年人才储备情况。记忆中这是同济获奖人数首次第一。
上海2022高考高校分数线发布 由于今年上海高考分数普遍较高,再加上同济保第一志愿类,所以理工科普通批分数线580以上,具体线不对外公布。 另外艺术类分数线,同济也比较正常,基本位于头部。
人工智能上海市重大专项-同济大学牵头 由同济大学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参与承担的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启动会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召开,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担任专项首席科学家。 重大专项由同济大学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参与,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协作承担,紧紧围绕自主智能无人系统这一重大需求,聚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跨媒体机器智能、人机物融合智能与群3体智能等研究,建设人工智能研究开源开放与共享生态研究平台,开发人工智能研究支撑工具与系统,建设面向无人机、智能制造、智能医院等场景的应用示范。 专家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是推动信息技术革命的新动力,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为推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科创中心,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启动“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自主智能无人系统”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重大专项定位准确,内容先进,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研究目标明确。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同济大学、共建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以及合作单位在相关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已经形成了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完成该专项提供了重要条件与保障。 现已有一批优秀人才加盟科学中心,在九大研究方向上均形成了院士领衔、优秀中青年骨干加入的研究团队;与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联合发布了多项人工智能重大研究成果;在全国率先建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并打造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专项博士生班;科学中心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人工智能上海方案,自2020年起被列为“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同济大学以人工智能赋予传统学科发展新动能,提升传统优势学科新内涵。 新闻链接 https://www.most.gov.cn/dfkj/sh/zxdt/202104/t20210428_174345.html
同济什么时候能让机器人造房子就好了 老百姓辛苦一辈子,基本上就买一套房子。 什么时候同济土木人能让机器人造房子/3d打印房子,让房价降下来就好啦。
贴吧大boss宣布与同济大学战略合作! 看图说话,来自贴吧官方的认证,与同济大学战略合作
新生刚进校的时候可换专业(报实验区) 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可以报一下实验区里的专业,等于换专业。 要考试但录取人数不算少,毕竟对录取专业满意的同学不会报。
同济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简介 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 一、学科背景 为加快推进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以未来无人系统为切入点和抓手,着重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并在全国率先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开创人工智能交叉人才培养新体系。 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同济大学获批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位博士点。 本学科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国家安全国家战略和信息技术作为产业变革源动力等重大需求,以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为引领,由数学、物理、化学、航力、材料、生物、法学、哲学等基础学科进行支撑,对土木、建筑、城规、交通、汽车等其他应用学科赋能。 围绕自主与感知、智能与涌现、协同与群智等重大科学问题和无人系统在芯片、器件、算法、单体、多体协同等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开展传感机理与新型器件、场景感知与自主控制、机器学习与人机交互、多体协同与群体智能、认知网络与智能安全、人工智能治理与伦理六大方向研究。 结合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科研平台的优势,通过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在多模态感知等智能领域的前沿基础理论、智能传感、智能控制、无人终端、网络协控与系统等核心技术上获得突破。 建成以交叉为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优势平台,建设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建成人工智能国家产教融合平台和无人系统的重大基础设施,支撑浦江国家人工智能实验室。 培养一流学科人才,形成国际影响力,形成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聚集地,并全面带动支撑学科进入一流学科行列。
同济大学在第五次学科评估中新增>3个A类学科 同济大学在第五次学科评估中新增 >3个A类学科(B升A),减少2个C类学科(C升B)。 (此消息出处是同济官网自己说的) 同济大学已经正式获批“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在全国高校中目前唯一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点。 即将获批: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无人系统大科学装置、无人系统产教融合平台 与时俱进嘛,现在都在搞AI+
同济大学在德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再获全国第一 近日,2021年全国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PGG)成绩公布。同济大学德语专业2019级同学在此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通过率继续保持100%,优良率达96%,优秀率为85%,平均分位居全国第一。这是自2018年以来,同济大学德语专业再次在全国德语专业四级考试中摘得桂冠。 2019级德语专业学生是学校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以来的首批学生。小语种专业是零起点教学,基础阶段需要大量语言操练。如不能在大类通识教育的一年间学习最基本的语言知识,专业分流后,仅在大二一年很难达到既定的基础阶段专业培养要求,不仅无法参加国家德语专业四级考试,更会影响高级阶段的专业学习。为此,本科生院和外国语学院通过全新的外语荣誉课程计划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说重点,想进德语系的,大一刚开学创新区就要选德语荣誉班,大一总成绩要好。
同济大学自主智能科学中心线上讲座对公众开放 7月12日,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中心”)主办,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TCCT)多自主体控制学组、教育部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专委会协办的2021年“复杂智能系统分析与设计”暑期学校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开营。 本次暑期学校分为线上与线下。54名线下学员来自全国13所高校,专业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计、控制、信息、通讯、土木、交通、机械等多专业。学员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小组。科学中心青年教师将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多轮小组讨论,最终共同完成课题汇报和成果展示。 下午,全体学员来到科学中心所在地张江人工智能岛,参观了科学中心的展厅,并赴IBM、黑瞳科技两家公司交流学习。 此次讲座通过ZOOM会议同步面向线上公众开放,有兴趣的可以线上观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