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lijie 李杰lijie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1,182 关注贴吧数: 17
你的QQ为谁隐身 习惯性的打开了qq, 习惯性的点击了隐身选项, 习惯性的戴上了耳机, 习惯性的看看那些闪动的头像;      默默的,默默的,只是等待;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然而,在内心中, 希望能够看到那个闪动的头像, 能够再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曾经我的头像,为了他而亮? 现在我的头像,为了他而暗, 然而,不变的,只有那份情感。 也记不清楚哪天,仿佛很遥远, 听说有一种聊天工具叫做QQ, 于是就拥有了一个闪亮的头像。      好友一个个增多,朋友一个个加入, 头像在一直闪亮。 一次人生的旅途,知道了他的号 于是,列表中多了一个闪动的头像 一个可爱的头像 那天开始,整个列表中 其他人的存在已经不重要了      渐渐的,上网等待他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 慢慢的,心里想着他成了我每天的必备课。 我点亮了头像,让他知道我的存在; 我点亮了头像,期盼他的出现。 从他跳跃的头像后,我仿佛能够看到他的样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 假如日子就这样下去, 假如那天我没有跨过朋友的界限, 假如他第一次拒绝时我就退守 假如答应做朋友后不再坚持 ……      然而,一切没有假如 事实永远都是事实, 尽管有时感到虚幻, 有时感到无奈, 某个时候开始, 我的QQ上他的头像变成了灰色, 死一样的灰色, 再也没有亮过。      而我的头像也变成了灰色, 也再没有亮过, 但却不是死一样的灰色 那下面隐藏着一颗期盼和祝福的心。      我总是希望, 在我隐身的时候, 他能够上线, 哪怕看着他那闪动的头像, 也已满足。 我成了名副其实的隐身一族, 后来,也成了习惯 其实,有的时候发现, 一种习惯很容易就形成, 但是却很难改变, 特别是在别人需要你改变的时候。
你的QQ为谁隐身 习惯性的打开了qq, 习惯性的点击了隐身选项, 习惯性的戴上了耳机, 习惯性的看看那些闪动的头像;      默默的,默默的,只是等待;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然而,在内心中, 希望能够看到那个闪动的头像, 能够再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曾经我的头像,为了他而亮? 现在我的头像,为了他而暗, 然而,不变的,只有那份情感。 也记不清楚哪天,仿佛很遥远, 听说有一种聊天工具叫做QQ, 于是就拥有了一个闪亮的头像。      好友一个个增多,朋友一个个加入, 头像在一直闪亮。 一次人生的旅途,知道了他的号 于是,列表中多了一个闪动的头像 一个可爱的头像 那天开始,整个列表中 其他人的存在已经不重要了      渐渐的,上网等待他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 慢慢的,心里想着他成了我每天的必备课。 我点亮了头像,让他知道我的存在; 我点亮了头像,期盼他的出现。 从他跳跃的头像后,我仿佛能够看到他的样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 假如日子就这样下去, 假如那天我没有跨过朋友的界限, 假如他第一次拒绝时我就退守 假如答应做朋友后不再坚持 ……      然而,一切没有假如 事实永远都是事实, 尽管有时感到虚幻, 有时感到无奈, 某个时候开始, 我的QQ上他的头像变成了灰色, 死一样的灰色, 再也没有亮过。      而我的头像也变成了灰色, 也再没有亮过, 但却不是死一样的灰色 那下面隐藏着一颗期盼和祝福的心。      我总是希望, 在我隐身的时候, 他能够上线, 哪怕看着他那闪动的头像, 也已满足。 我成了名副其实的隐身一族, 后来,也成了习惯 其实,有的时候发现, 一种习惯很容易就形成, 但是却很难改变, 特别是在别人需要你改变的时候。
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转帖) 一、市长与平民没什么两样           记得2000年在OSU,布什和戈尔都去OSU演讲争取选票。我当时开车从住处去学校,在快到学校的趴车场的时候,有俩个提示我停下车。我停下观望,只见四辆黑色轿车开了过去,随后俩个开摩托走了。一会经过学校礼堂,才知道布什同志在里面演讲,刚看见的四辆黑色轿车就停在外面。当时我就想这种不扰民的举动在中国肯定是做不到,一般就要几条街戒严了。        2001年圣诞节张惠妹到硅谷开演唱会,我当然不错过跑去观看。演出还请了SAN JOSE(硅谷的英文城市名)市市长,演出快结束时,张惠妹请市长上台,台上还有很多观众,市长很自然的就和观众一起跟随张惠妹的歌声又唱又跳。那首歌结束,市长站在观众的队伍里,不声不响的和观众一起排队走下台。        当时我又想,这要在中国,市长不在台上被介绍恭维一番,事后不再讲几句,然后由众人掌声和目光送下光荣走下台,那会出大事的。比如市长大发雷霆,某些人受处分……  二、美国的餐馆没有雅座           有一次和俩个中国朋友去吃饭,其中是一个北大的学生,说话风趣反应敏捷,我非常喜欢听他说话,他总是能把很单调的事情说的风趣异常。那次也不例外,他笑着问我:“你发现了没有?美国的餐馆里没有雅座。”我点头表示同意,他继续说:“要是在美国某个餐馆还弄个雅座,老板碰见有钱的喊声:楼上请!那肯定挣几辈子的钱都不够打官司的。”顾客来了,指着雅座说:我要坐那个位置!要是不交钱不让座,那肯定上法院了,老板得按歧视罪处理,那什么精神损失费乱七八糟一加起来,没法计算了。   美国上学要实习平权法,那就是按照种族比例招收学生。比如黑人学生,他们一般学习都不好,但大学招生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平权法招生一定比例的黑人学生,不能因为黑人成绩比别的种族差,大学校圆里就没有黑人学生了。 三、普通百姓都有社会保障           前阵子看雅科夫写的一篇关于医疗制度的文章,我当时看完了吓了一跳,心里也着实难过。这市场化不叫市场化,叫做乱七八糟自由化。在再发达的国家,也不是绝对市场化的,比如在美国医疗教育很多方面其实都不市场化。医疗实行保险制度,一般由自己所在的公司买全家的医疗保险,就比如我先生的公司就买我们俩个的医疗保险,如果有孩子,孩子的也公司买。家庭年收入在3万美金以下,国家就会相应的医疗保险政策,当然还是有买不起很好的医疗保险的。我认识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动了个大手术花了80多万美金的手术费,是中国过去看孩子等绿卡的中国公民,送进医院没钱也没医疗保险。医院确定了,还是动了手术,根据老太太的收入,每个月付80多美金偿还,其实到死我估计也还不了一万块钱。        记得以前中国的工人买房子是所在单位负责,现在买房子开始市场化了,前俩天看了一篇文章,说中国加大步伐的房地产改革如果不放慢脚步会出问题。其实居民买房子也不应该完全市场化,美国其实分担居民买房子,比如一个朋友买了一个54万的HOUSE,30年还清,每个月付2700$,但每个月退税大概500$,其实这是负担的一部分费用。        还有教育,我是96年上的大学,那年中国高校开始自费制度,我当时学费好象是一学期2400元,其实对于很多家庭这是很大一笔支出。但美国的教育制度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如果你有钱可以上私立学校,家庭很一般的上公立学校。今年我填报税单的时候发现,在加洲,如果你是加洲居民(在加洲交税一年便是加洲居民),那么你自己或你的配偶孩子如果念本科,头俩年的学费可以退92%,后俩年是70%多。研究生也退,我算加洲居民,一门一千多美金的课退了好象300多。如果这样还嫌贵可以上社区学院,每个学分十几块钱,到大三或大四再转到洲立大学,所有学分全转过去。
幸福就是一起变老(转帖) 幸福就是一起变老 公园的长椅上,我隔邻坐着一对老年夫妻,他们的衣着不鲜亮,但很干净,清爽。老先生的脸上虽然刻满了无数风月的印痕,五官却长很周正,人也蛮精神的。老太太除了满脸褶子外,一双眼睛向外鼓起,还一只大一只小。我想,他们年轻的时候肯定不属于金童玉女式的绝配,而且那个女人走在大街上恐怕是被认为嫁不出去的那种。 他们两人坐在登子上相互依靠着对方。老太太手上拎了马甲袋,里面是一些芦柑。老先生从中拿出了个,剥了皮,掰了一片,塞进她张着嘴里。老太太“吧唧吧唧”地把芦柑嚼出了很大的响声,才能先生不但说她吃相难看,还咪咪地微笑着。老太太的吧唧声吸引我向他们望去。老先生脸上的表情是满足和沉醉。 这一看,让我的心猛地抽动了一下。谁说“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只是虚幻的故事?真该让那些一分钟就能分手,十分钟就能喜欢上一个人,一小时就能爱上一个人的“新新人类”来看看这一幕。很多时候是需要用一生去完成。 喜欢一个人也是对方的某一方面,比如美貌、金钱、地位,爱一个人则是接受对方的一切,包括他(她)的与所不爱,对方的缺点你要包容,他的“不良”嗜好你要有肚量接纳。于是,生活中,一对在外人看来极不般配的夫妻,甜蜜地在我们周围幸褔着。 爱情就是这样神奇,令人匪夷所思。那对才人的幸福是真正发自心底的甘泉,即滋润又浓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天长地久。在我看他们的过程中,老太太始终边吃边幸福着,丝毫没有不发意思的回避。等两个微驼的相互搀扶着的背影在我视线里消失,他们的幸福还一直留在那条长椅上,并顺着公园的草地蔓延开来,慢慢升腾到空中。 这种感动一直温暖着我,回家垢路上,边走边想:老太太为何如此幸福,难道仅仅是找到了和她一起慢慢变老的真爱?她丈夫依然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也许都 是,也许都不是,不有别的什么原因。但不管是什么理由,结果是一样的:那一天我过得特别美,阳光洒满的路上,幸福的影 子一直跟着我走进家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