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 小菲多
阿弥陀佛
关注数: 3 粉丝数: 522 发帖数: 8,822 关注贴吧数: 20
净空法师:你心里所装的,全是不必要的东西 ! 真学问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没有,是你自性里头本自具足。你要智慧、你要德行,从你心里面去把它挖出来,这是真的;外面学来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法叫内学,向内求的,不向外求,这不能不知道。向外求的是知识,向内开发的是智慧,智慧是自性本有的,自性起用,就是智慧。   我们现在全搞错了,那就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看破,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我从哪里来的?不知道。我将来到哪里去?不知道。我来干什么?不知道。这一生从出生就是在瞎摸,摸到一辈子,摸到这条命没有了,还没有看破,你说冤不冤枉?那怎么办?没看破的,搞六道轮回,看破的,超越六道轮回,不一样。超越六道轮回,小乘是阿罗汉,大乘是权教菩萨,你修行证果了。你说看破、放下多重要。   放下什么?所有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不要放在心上,你才能入门。这样入门,你才能了解事实真相,就是看破。佛法的门槛太高了,几个人能放下?   你心里所装的,全是不必要的东西,为什么?不是你自性变出来的。自性变出来的,真的。自性变什么?到极乐世界就知道了。自性变出来的思想,是无量智慧,自性变出来的境界,是一真法界。我们听到这个名词,什么意思也不懂,如果你念佛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完全明白了。极乐世界美好,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的。我们这个世界呢?我们这个世界是从心想生,不是自性,从阿赖耶变的。阿赖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   真心好!你看《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性就是真心、自性,本善。它变出来所有一切的现象,也至善。极乐世界去往生,得的这个身,这身无量寿。我们在这个世间,几十年就衰了,就不管用了,怎么能跟极乐世界比?极乐世界用真心,现的是真境界,真的境界就是实报庄严土,我们讲法性身、法性土,那是真的。我们今天在这个地球上,是法相身、法相土,而且这个相里面是迷惑颠倒。 摘自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第一集) 2018/1/19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02-047-0001
淨空法師:素食有營養嗎?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zk1Nzg2OTExMg%3D%3D.html%3Fspm%3Da2h1n.8251843.playList.5%2158~1%212~3~A%26f%3D51913590%26o%3D1&urlrefer=68a5a6950e2d2470a512e457a5c84cb4 现在,我们讲到最粗浅的地方。人欢喜七情五欲的享受,但是人更爱惜自己的生命。到了要舍的时候,大概七情五欲也可以能舍,不愿意舍自己的身命,而且还希望自己要长寿,这都是人之常情。你要使自己长寿,你就要在生活各个方面,你要懂得节制。 古人说的话没错,“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要远离灾祸,言语不能不谨慎,态度不能不谨慎;你要想身体健康,你的饮食起居不能不谨慎。今天许许多多人希求健康长寿,他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中年以后身体就衰弱了。不懂得养生之道! 我接触佛法,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我接触半年,我明白了素食的好处,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我就决心吃长素。我学佛半年吃长素,二十六岁,整整吃了五十年。 当时,我的一些长官、同学、朋友都说我迷了,劝我不要这样做:“年纪轻轻,学佛是可以,佛教很多事情不能做!”而我告诉他们:“我知道佛教太晚了。古时候许许多多人十几岁就明了、就接触,我到二十六岁才听到,太迟了!” 可是到了晚年,五、六十岁的时候,这些朋友们看到我,从前那个态度完全改变了,见到我都说:“你的路走对了。”现在再过二十几年看到我,一个个都羡慕! 头一个羡慕是什么?羡慕我的相貌改变了,我的体质改变了。我今年七十五岁,我没有生过病,我身体很健康。去年,澳洲政府给我永久居留,按照规定要去做身体检查。检查完之后,医生告诉我:“法师,您来检查是多余的。”我说:“多余也要检查。” 这是什么?这是在修学佛法里面得来的第一个好处,大家都能看得见的。我今天的体力,大概跟三、四十岁的人还可以比赛。他问我:“您到底吃些什么东西?用什么营养品?”我说:“所有一概营养品,我一点都不沾的。”为什么?那个东西都有副作用。 生活愈简单愈好,青菜、豆腐。我喝水,饮料我不喝。饮料里面,实在讲,现在人讲卫生,饮料并不卫生,里面有很多化学的东西在里头。连茶叶、茶,除非在应酬的场合,人家准备了茶水,我们对人尊敬,我们也喝茶。我自己不喝茶,我自己喝水。吃得很少,决定不吃零食。 我每天读书的时间多,晚上大概都到十二点钟才睡眠,第二天差不多早晨六点多钟起来。没有事情,中午吃过午饭之后休息一会儿,有事情可以不必休息,精神饱满,工作正常,你能说素食没有营养吗?我可以给你做证明。许许多多出家人,身体都很好,也吃得肥肥胖胖的,他没有吃肉!
邪淫者身上经常出现的8种现象 邪淫,之所以有一个邪字,是因为它不正经,并有一种邪气歪念在内。行邪淫之人,久而久之也会被邪淫的邪气歪念所同化,变成邪人。那么邪淫者的邪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邪念丛生   邪淫者长期看淫秽影片和读物,其思想会变得邪里邪气,一些邪淫者的脑子里全是淫秽的念头,时刻在幻想着邪淫的情节和内容,久而久之,人就会变得病态,容易心理扭曲和患上一些常见的因意淫导致的肾虚、前列腺炎等疾病。 气质相貌猥琐不堪   邪淫者的形象会变得邪里邪气,邪淫者因为长期的邪淫,他们会有一张满是邪气猥琐的撸管脸,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邪淫的经历和恶果会写在一个人的脸上,稍微会看相的人都知道该人的命运开始走下坡路了,人也会变得怪异与倒霉。 身体变得不对称   一些邪淫者的身体会不对称,因为长期的邪淫导致肾精流失,邪淫者的身体骨架会变得瘦小,有些地方会不对称,如左右脸不对称,某些部位一大一小,严重的话会有不同程度的畸形。一些戒友反映因为长期的手淫,他们的骨架开始畸形,出现鸡胸和骨骼瘦小的症状,有时候用相机自拍的时候会看到自己的脸不对称,眼肿无神,自己看了也会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真实的样貌,可见邪淫对人的精神和形体的影响是很大的。 感召不良婚姻,人际关系差   邪淫者的磁场会变得很差,磁场是一个人的风水,如果一个人的磁场不好,那么感召的事物也是不好的,因邪淫而破坏的磁场会让人遭遇霉运。因为邪淫,你感召的是不良的婚姻,不好的工作和人际,这都是邪淫者自己一手造成的。 阴性生命干扰   邪淫者容易被一些有邪气的阴性生命所惦记,邪淫者邪淫时流失的精气就是它们的食物。当邪淫者沉溺于邪淫手淫的快感的同时,也被吸精鬼所控制住,成为了一具空壳。 祸事不断,灾难连连   邪淫是一种极其削减福报的陋习,当一个人因邪淫而被大大削减福报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倒霉与灾难,这是因为善神离去,冤亲债主找上门的一种表现。福报漏光的邪淫者就像身处于满是野兽的大草原的兔子,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邪淫恶果这个野兽所吞噬。 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淫是万恶之首,邪淫者容易养成其他恶习,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邪淫者容易迷失自我,行为思想变得病态,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很多少年犯因受到邪淫思想和其他不良享乐思想的影响,他们往往会不顾后果去行恶事,为了获取邪淫和享乐的资本而走向灭亡之路,这是十分可悲的。 情绪低落,心理障碍   邪淫虽然让人获得短暂的快感,但之后便是长久的空虚与痛苦,人会变得消极低落,这会影响人的工作和家庭,甚至有轻生的行为。邪淫并不是解决烦恼的方法,相反,它是徒增烦恼与痛苦的毒药。邪淫之人因贪图片刻的快感,有可能会因此痛苦缠身,最后陷入更加痛悲惨的境地,这是得不偿失的。   邪淫会把一个正常人变成邪人,不管是从思想还是行为上,都会沾染上邪淫的邪气,这是十分恐怖的。因此,远离邪淫是每个邪淫者当务之急的事,千万别等到真的变成了妖魔鬼怪后才醒悟。   最后,望大家能早日远离邪淫,从而走向光明。
净空法师:古人一句话「好事多磨」,真的,无论世法、佛法!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大乘教里面修学从哪里下手?从不妄语开始,这是对的。我们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不可以告诉别人的,做错了也承认,绝不隐瞒,这叫直心;凡圣同居土里面众生的直心,标准定在这个地方。如果有些错事还要瞒著人,不敢告诉人,这个心是妄心。这种妄心学佛不能成就,虚妄不会证正果。只有真实,你才能证真果。这个一定要学,不妄语,我错就错了。实际上我们自己修行人,我们知道是对的,别人说我是错的,我就承认「你说我错,我就错了」,大家就不争了。如果你不承认,还要跟他争,争的时候他不能接受。为什么?大乘教确实有很深奥的道理,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你跟他讲,他不能接受,这就不必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样就好。   你的心行谁知道?佛菩萨知道、真正修行有功夫的人知道。凡夫冤枉,冤枉也是好事情。什么好事情?替我消业障。宿世今生造的业太多,有人替我消业障是好事情。别人误会我、毁谤我,我们今天做许许多多如理如法的事情,可是在人家眼睛当中看到是不如法的。人家一看到心里感到很不高兴,在这个时代多!所以做一点好事要委屈自己,你这个好事才能做得成功,那很幸运,这个机会真的被你抓到了。古人说一句话「好事多磨」,在现在这个时代,这句话就变成名言,真的,无论世法、佛法,做一点好事你都要受尽折磨。好事是什么?为众生的事情、为社会的事情,不是为自己。如果为自己得到好处,那受一点委屈算不了什么,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完全是为众生、为社会的,还得要受尽委屈。为什么要做?不做不是很好吗?对,不做了,众生难度,算了,不度他了,这是小乘,小乘确实是如此。可是菩萨不然,菩萨知道一切众生,情与无情跟自己是一体,哪有见到不伸援手的道理?什么样的委屈还是要做。   我们讲席常说,经典里面世尊也常常用这个比喻。譬如慈母照顾她的儿女,儿女小不懂事,玩耍的时候走到很危险的地方,要不要去拉他?要,要照顾他,他无知。眼看掉到深坑里、掉到池塘里要被淹死,你能不去救他?你去救他,他玩得很高兴,他还要不高兴,还要骂你、还要悖逆你,还说你多事。那只好笑笑,也就承认了,你不能跟他辩白。现在这个社会就像这样的,许许多多造作罪恶的众生,你要把他看作无知的儿童。他在那里玩耍,很不如法、很危险,他玩得高兴,你要制止他,他一肚子不高兴,对他有好处,他不知道。所以菩萨道难行,今天我们真的是要做「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好在我们天天受大乘、一乘的《华严》,天天薰习,心开意解,我们那边受很多苦,这边得到很多安慰,可以有补偿。假如没有大乘教天天薰习,你说不退心,那是假的。 摘自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二集) 2008/7/15  华严讲堂  档名:12-046-0022
净空法师:一家人总不外乎这四种关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我们以人来做一个例子,所有一切有情众生都不例外,你到这个世间来,你跟你的父母有缘,没有缘不会变成一家人。佛给我们说的什么缘?缘很复杂!佛为我们讲经确实有善巧方便,他把这么复杂的因缘,为我们归纳为四大类,这就好讲话。第一类报恩的,第二类报怨的,第三类讨债的,第四类还债的。一家人总不外乎这四种关系。如果没有这四种关系,不会成为一家人。   一个人在你一生当中,你所交往的,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物也是这四种缘。这四种缘有浅深厚薄不同,缘深、缘厚变成一家人。缘浅一点、薄的人变成亲戚朋友。再浅、再薄就变成我们一般熟悉的人了。甚至於我们在马路上遇到这个人,他给我们笑笑,点点头打个招呼,这缘很浅的。有缘,没有缘他不会跟你打招呼。甚至在街头上遇到陌生人,根本不认识,他看你很不顺眼,瞪你一眼,也是缘,但这个缘很浅,也许这个人我们一生只会遇到一次。古人常讲「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因此,佛菩萨、善知识常常教导我们,与人要结善缘,要结法缘,这个很有道理。既然晓得人与人之间这四种关系,如果过去世中於我有恩,他就对我非常好,我有艰难困苦的时候,他毫不吝啬,他全心全力来帮助我,报恩的。报怨的,那看你完全不顺眼,常常侮辱你,毁谤你,欺负你,甚至於伤害你,报怨的。来骗你的财物,偷你的财物,盗你的财物,都是来讨债的。他来帮助你赚钱,帮助你生活过得富裕,还债的。   细心观察,随顺佛陀教诲。那么报恩的,希望我们彼此互相恩德要加深。不但要加深还要觉悟。我们怎样回报?要帮助他觉悟。报怨的,怨要化解,这个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方法没有一定,只要你运用得非常恰当,把怨化解了。但是化解冤结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就是忍让。   古人常常教导我们逆来顺受,我们自己永远保持仁慈的心,宽恕的心,报恩的心。人家来欺负我,来报怨的,那有什么恩?冤结化解就是恩。又何况人家不管是有没有理,他来欺负你,来毁谤你,侮辱你,你不是没有能力报复,有这个能力;有能力不报,这就是你的德行,这就是你的觉悟。内心里面没有怨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这个帐到这个地方了了。欢喜。等於说我过去欠你的帐,过去我欺负你,这一世你也欺负我,这一来一去,拉平了,好欢喜,帐结了!   恩在哪里?成就你的忍辱波罗蜜。你的忍辱波罗蜜在哪里显示?就在这个时候,看你有没有忍辱波罗蜜?有没有般若波罗蜜?有没有禅定波罗蜜?有没有持戒波罗蜜?有没有布施波罗蜜?这一忍,六度齐修,他帮助你、成就你六度齐修,好事!不是坏事。所以你要懂得这个道理,自己真得受用,怎么会不感恩? 如果你没有接受圣贤教诲,我们一般人的习气肯定是什么?我怀著瞋恨,我没有能力,我将来报复你;我有能力,我现在就反抗你。肯定是这样的!这一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不是这一生。这一世的过节,来生更严重,一世比一世严重,彼此双方都痛苦,错了!所以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真正的忍辱,化解冤结,自他两利。这是只有圣贤人才会这样教我们,一般人不可能。所以,这四种缘我们要认识清楚。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十一集)  2003/5/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0-015-0011
净空法师:急难、恐怖的时候求观音菩萨救助,是求谁?求自己。 问: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救助众生于急难恐怖,虽然菩萨的愿力宏深,但是否与众生自作自受的因果报应相违背?这种解救是临时改变受报的缘吗?今后还会不会再现行? 答:佛教里面没有迷信,希望自己对于经教要深入。经教深广没有底线,真的是其深无底,其广无边,我们要认真努力的去学习,生生世世都学不完。你明白之后才知道求观世音菩萨,急难、恐怖的时候求观音菩萨救助,是求谁?求自己。 自己能求菩萨这个心,那个心是真诚心、那个心是清净心、那个心是慈悲心,这就救了自己,就把自己现前的业障化解,是这么个道理。如果你要相信自心之外还有个观音菩萨,那叫外道。 自性观世音,唯心解灾难、消灾难,这哪里是迷信!要不谈这个,给你讲真的原理,就是清净心能化解一切灾难,真诚心不受一切灾难,慈悲心能化解一切毒害。所以念观世音菩萨把自性的清净、慈悲、真诚念出来,一切灾殃就化解了,这是理,要懂得这个理,你就不会怀疑了。你问将来灾难还有没有?怎么会没有?你一念迷了灾难就来了,一念觉悟了灾难就化解。你要想永远没有灾难,念念觉而不迷,灾难就永远没有了。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总的原则、总的依据。 文摘恭录: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十九)(共一集) 2008/2/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432-0001
净空法师:心不清净,修什么都没用! 要净信,先要净心,学佛学什么?修行修什么?都是修清净心。心要是不清净,修什么都没用,无论哪个法门,入不进去,就算修念佛法门也入不进去,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要知道修什么?怎么个修法?修行绝对不能离开人、事、物,我们从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眼所见的,耳所闻的,鼻嗅的,舌尝的,身接触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外面色声香味触法,要在这里头修。 修什么?修清净。眼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是智慧。如果我们看得清楚,同时还有分别有执着,这就是烦恼,为什么?你有分别执着,你就有喜欢的、讨厌的,七情五欲生起来了,这就是烦恼。修行人怎么做?不起烦恼,只生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是如如不动,智慧是了了分明。生烦恼的人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真正了解他就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迷,不是觉,觉是不起心、不动念。 净信必令获得无量善根,根是什么?根能生,像植物有根就能生,善根能生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一切善法都是从净信里发生的,你说净信多重要。我们今天学佛,无论在家出家,还在造恶,什么原因?是我们对于佛法没有生起净信。为什么?生起净信,一定是依教奉行。我们学佛是一桩事情,做没做到是另一桩事情,要做到才算数,没做到不算。 哪一个学佛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动念?我一个没见到。哪个不分别执着?我也没见到。我自己也做不到,虽然做不到,但是比别人轻一点,为什么?因为我六十年没有离开经典,如果我离开经典,那个起伏就是大风大浪。所以天天要读经,天天想到佛菩萨教诲,对于六根接触六尘的境界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淡薄。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文摘恭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0集)2013/10/2
净空法师:心在一切境界里觉而不迷,就叫念佛! 说到我们念佛人,念佛人的功夫,到功夫成一片的时候,这个时候并没有得到念佛三昧,只可以说接近三昧,换个名词来说就是「未到定」,没有到家的定,不能说他没有定,定没到家,没有成功,这个时候可以带业往生。虽没到家,但是必须要晓得,这个定有能力伏烦恼,他有这个能力。如果你这未到家的定连烦恼都伏不住,这不行,往生条件不够。什么叫能伏烦恼?意在境界里攀缘,这就是烦恼,换句话说,你第六意识在境界里才生分别就是烦恼,才有执著就是烦恼,才有妄念就是烦恼,你要晓得这个道理。你这一句佛号有了力量,就是心一动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你的分别执著妄想都取代,二六时中只有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只分别执著这一句话头,其他一切境界都不分别执著,这叫功夫成一片。 但是我话说到这个地方又怕诸位听歪了,「好了,我一天到晚阿弥陀佛,什么事情也不要做,我一做事情不就心又乱了吗?」什么事情照做,心里面得清净这叫功夫成片。什么事情都不做,一天到晚闭著眼睛在那里念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吗?这不是。样样事情都做,无论你是哪一行哪一业,你的事情都做得很好。为什么你的事情做得会比别人好?别人心里有妄念、有妄想,你没有妄想,心里就生智慧。   为什么?譬如别人一般人心里有取舍、有得失、有利害,这就是妄想,他就会迷在那个境界里头。你做这个事情没有得失、没有取舍、没有利害,你看得清清楚楚,正所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在这个世间永远做个旁观的人,样样事情看得清清楚楚,你就会比别人做得更圆满、看得更清楚、想得更周到,一个道理!并不是佛菩萨保佑你、加持你,不是的,是你用心清净,你没有得失利害,这就是神保佑你,就是佛菩萨加持你。你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佛法里头没有迷信,讲用功的是善於用心。处理事情的时候,咱们讲念佛,诸位还要记住、还要明白,念佛,佛是什么?佛是觉而不迷,心在一切境界里觉而不迷,就叫念佛。而绝不是一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对於什么境界都迷惑颠倒,这叫念佛吗?不叫念佛。口念心里没有念,那有什么用处?憨山大师所说的,一天就是念上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 你要是明白这个意思,没有事情的时候,拿著念珠念阿弥陀佛,这是念佛;有了事情,对於一切事情都明了、都不迷,这叫念佛。这个时候不是念的阿弥陀佛,是办你的事情,办你的事情不迷,心里面觉而不迷,这就是在念佛。诸位千万不要搞错了,「这个佛号我没有念,我今天没有念佛」,你不懂,念佛也是没念;你真懂得,一天到晚一声佛号也没有念,你那个没有念就是念念没间断。 首先你要认识那个佛字怎么讲法,什么叫做佛?「阿弥陀佛」这句话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佛是觉,整个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换句话说,无论什么事情没有不觉的,这叫无量觉。念阿弥陀佛就是样样要觉,样样都迷不得,这叫念阿弥陀佛。你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十万声佛,死在这个名号里,什么都不晓得,迷惑颠倒,那怎么叫念佛?怎么能够断烦恼?所以学佛先要求解,对理论、方法、境界都要正确的明了,我们才能谈到是如法的修行,这样才能够成就,成就什么?就是成就阿弥陀佛,成就无量觉。不然的话,那就是盲修瞎练。 摘自 楞严经  (第八十七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87
净空法师:欲念要把它伏住用智慧把它化解 ! ‘端身正念’,端是端正,守法、守礼,决定遵守《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的教诲,把它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端身正念。正念里面,尤其是念念不要离开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连父母亲人都不要了,是像这个样子,但是这是真正孝顺父母,真正对亲人好,为什么?我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我都能看到你,我都能照顾你,我都能帮助你,我都能孝顺你。万一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人一死了之后各人走各人的路去,再也碰不到,见面也不认识,这真的。现前我们常常聚在一起,缘分很深,如果有人给你做一次深度的催眠,你会发现,现在我们聚会在一处的人,好几世之前我们也在一起。缘是真的不是假的,知道有这么深厚的缘分,缘分一定要善,结善缘、结法缘。这里头要有智慧、要有德行,这个欲念要把它伏住,用智慧把它化解,佛法里面讲“烦恼即菩提”,把烦恼转变成菩提就对了。而且我们现在用的方法,是无比的殊胜、微妙,就是阿弥陀佛,无论是善念、恶念起来,立刻“阿弥陀佛”,都归到阿弥陀佛去。用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的念头都化开,这就是古人教人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果你觉悟得迟,你就随着你这个邪念走了,那就造业。所以第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要养成这样的习惯,这叫真念佛,真管用。《金刚经》上佛说“降伏其心”,我们用一句佛号比什么方法都殊胜。只要这一句佛号念得熟,时时刻刻能提得起,这端身正念。
定弘法师:你为什么赚不到钱? 现在人都希望有福报,但是不知道怎样能够得福报,他认为自己可以得到福报,那些完全是邪知邪见,得不到。   我塬先在大学裡面是教金融的,教金融就是教别人怎样赚钱、怎样投资。世间上,我看到书店裡面,各种教人怎样赚钱的方法这些书很多,每一个书店裡面肯定有这些书,怎样赚钱、怎样投资、怎样理财、怎样能够一夜之间变成富翁,那些统统都是骗人的!   佛法讲的是真的,佛法是讲你要修因得果,福是你的果,因在哪裡?因要布施,布施财才能够得财富,布施愈多,得到愈多;如果我们不肯布施的话,你想得到财富,等于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人说梦,得不到。佛法告诉你,这个是真的。   我自己给大家做个例子,我说我不好意思在大学裡面教金融课,为什么?我自己都赚不了钱。不是说我不知道那些赚钱的方法,投资的学问我懂的不会比李嘉诚少,李嘉诚没有拿金融博士,可能理论来讲我不会差过他;但是赚钱来讲,我比他差太多了,人家是华人首富,我还是一个穷教授,所以怎么可能教别人赚钱!自己都拿不出一个榜样来,你要赚到亿万富翁了,你可以说「我教你怎样赚钱」。这个方法谁用谁都适用、谁都能赚钱,这个方法才是真方法。他行你不行,那个不是真的,那个是他的命好。   李嘉诚叁十岁的时候在香港做生意,遇到陈朗。李嘉诚当时还是很穷,刚刚开始做事。他十四岁来香港,父亲早亡,母亲带着几个小孩,家裡很艰难。他没有读书,十四岁要出来做事,很有孝心,那时打工做推销员,慢慢开始做。陈朗就问他:你将来希望赚多少钱你觉得够?他说:我如果有叁千万就觉得很心满意足了。陈朗就告诉他:你不止这个数,将来你是华人首富。叁十多岁给他预言,果然以后真的成为华人首富。他看到李嘉诚的财库是溢出来的,人家的命好。   命怎样来的?前生修的布施,他不用读金融博士,一样可以成为华人首富。我是前生没有这么多财布施,所以赚一点工资薪水够自己过,还剩一点能够孝养父母,就这样而已,多一点都没有;现在出家了,更加是贫僧一个。说明什么?人的钱是你前生要布施,你这一生出世的时候八字都带得好,八字都是你感应来的,人家拿你的八字一看,你的命很好,看你的相很好。如果我们前生没有布施,这一生想改一改相、改一改风水,不可能的,表面上的,因没有改。懂得这个道理,你才知道因果确实没有错。   佛法金融学人人适用   我们以前大学的老师、教授就问我:为什么金融你不教,你教佛法?我告诉他,我现在还是教金融。为什么?以前教金融是方法,这个方法未必人人都适用,一定是命好的人才适用。你命中有财,投资才能够赚得到。那个是缘,因加上缘才能结果,有因无缘结不了果,有缘无因更加结不了果。   以前我是在缘上教人,现在我是在因上教人,我教人布施,愈布施财愈多,那还不是教金融吗?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儒家四书裡面《大学》跟我们讲,「君子先慎乎德」,就是在德行上面要谨慎,「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古圣先贤跟我们教的都是一样,我们首先要修德,修德了你自然就有人。李嘉诚,跟他一起做事的人很多,不是因为他有钱才跟他,很多都是跟他几十年的。为人他有这种信义,他才有这种德,人家才能够死心塌地跟着他做事。你如果没有人帮助你,你自己再能干也很难成就事业,有德就会有人跟着你。有人自然有土,土地,我们说地产。李嘉诚投资不少地产,这些地产包括所有的资源、所有的资产。有土此有财,你的财富就跟着来了,生财之道。有财又有用才行,这个财富怎么用?不是用于自己个人享受,古圣先贤赚钱都是为了帮助苦难众生,不是为自己享用。为自己享用的,叫做积财丧道,财来了,德就散了;财散了,你就有德。所以散财修德,散财就修福。   有德就有福,没有德的人没有福,所以「德者本也」,好像一棵树,它是根本;「财者末也」,好像枝末,财富是一棵树的树叶、树枝,一棵树能不能够茂盛,关键不是看树枝,是看那个根本。所以你看到一个人如果很有道德的,你就知道这个人将来会有成就,无论他做哪一行,都会有成就,这个根本最重要。
净空老法师:相信命运,改变命运! 我学佛是方东美先生一句话,我听了之后很中意。我跟他学哲学,最后一个单元他讲佛经哲学。我说佛经是宗教、是迷信,它哪来的哲学?他说「你还年轻(那时候我二十六岁),你不懂得。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学哲学跟谁学?要跟释迦牟尼佛学。「大乘经典是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从来都没有听过,他告诉我。我对他信任,是好老师,他不会骗我。所以我就开始读佛经,听经;那时候台北还有一些法师,讲经的法师。我就接受了,以后我就发现是有道理。我专门走这个路子,出家穿上这个衣服去见方老师,方老师一看到我:「你真干了,好,太好了,你的路走对了!」那个时候我的朋友、同事们,个个都骂我,学佛学迷了,迷到这种程度。只有方老师一个鼓励我,非常不容易。人生最高的享受,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很相信。我家里面的家谱打开来看看,近代,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过世,我父亲还有上面有个哥哥,也是四十五岁,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所以我只把我的时间定到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一年生一场病,我从来没有生过病,一生没有住过医院。所以生病的时候,重感冒,一个月,我每天念佛求往生。命到了,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不能叫你长寿,我也没求长寿。 寿命怎么延长的?我自己没有想到延长,记住四十五岁是一个关口,那一年生了一个月的病,一个月病就好了。第二年,遇到甘珠呼图克图,藏传的大德,我们也是老朋友,他大我十几岁,很难得的好法师。我们在法会上碰到的,他告诉我,他说:「我们在背后都常常说你。」我说:「说我什么?」「说你人还不错,非常可惜,短命。你现在这一关过了。」这个谈话是四十六岁,他说过了,怎么过了?「你讲经十二年。」我一出家剃头的时候就开始讲经,讲了十二年,讲经的功德。现在讲经的人没有了,要发心讲经,要传释迦牟尼佛的法,这是好东西,不能让它中断。我们要肯定(我这是在方先生那学的,方先生告诉我的)佛教是哲学,不是迷信,要好好的传下去,这才对得起释迦牟尼佛,对得起历代的祖师,不能让它在我们这断了,我是做这么一桩事情。相信命运、相信因果,我们对于老祖宗、对于佛陀,做出一点贡献。尽我们自己一生的力量,一心在经教上下功夫,其他的什么都不问,佛陀替我安排。
净空法师:你认识人当中,十之八九都是冤亲债主! 刚才说了,如果是发动战争杀人太多,这不通忏悔。忏悔能不能减轻?能减轻,不能出来。为什么?那些被杀的人不放你。你到哪裡去找这些好人给你做超度佛事?所以超度真管用,如果没有人给你做这些超度佛事,这些冤家、这些报復的人他不肯捨离你,可以出来也出不来。这就是中国古人常常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千万记住,不要跟人结冤仇,结冤仇很容易,不知不觉,有意无意。但是,怨要解释开可不容易。 那要怎么办?对于冤家要原谅他,不放在心上。对于冤家,老祖宗教给我们以德报怨,不能跟他一般见识,他不知道因果,他不晓得事实真相,我们晓得。为什么我们跟他处得不好?前世不善的因,这一生遇到了,总是看不顺眼,宿世有缘。那过去生错了,这一生我要把关係搞好,转变,以慈悲对他、以恩惠对他,吃一点亏没有关係,结要解开,养自己的德行,又把冤情化解,这是真正的智慧。 一定要晓得,六道十法界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经上比喻,这一场梦,《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何必认真!过去不知道,没学过佛,当真,结的就有冤仇。现在明白了,明白就要化解,你对我怨恨,我加倍对你好,你不理我,我也不怪你,我们的善心善意永远不会变更。你对我有成见,我对你没有意见,久而久之,结就化开了。 这些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古人说得很好,不是冤家不聚头,你认识人当中,十之八九都是冤亲债主。所以要养成一个心量大,大慈大悲,不记任何人的过失。讚叹别人的优点,塬谅别人的过失,这样子他能够觉悟。觉悟就会生惭愧心,这个结就可以化解。学佛的人比较容易做到,不学佛的人很难。不学佛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报復心理,那个不是好心,会造成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双方都痛苦,何必! 更不知道,佛说得好,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冤亲债主跟我塬来是一体,一体有什么好计较的。伦理,伦理是讲关係,大乘讲得最圆满。中国古圣先贤讲伦理是讲一家人,一家人各别不同的身体,只讲到这裡。大乘佛法讲到是一体就没得分了。爱人就是爱自己,塬谅别人就是塬谅自己,不饶人就不饶自己,就这个意思。自他是一不是二,你的问题全化解了,你才真正能够做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没有这种观念,怎么做裡头都带着有障碍,都有烦恼。这个烦恼就是见惑、思惑,我们想错、我们看错。看错了,有偏见、有邪见、有成见。佛菩萨没有这个东西,看万法,万法是清净的,万法是平等的,甚至于在一切法裡头看出自性,这就叫明心见性。性在哪裡?性不离相,从相上见性。
老人言:如何區分福德與功德?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老人言」。有些人往往認為舍財布施,或修橋鋪路、或施與廟宇、或興建大利、或濟貧救難等等,是在修大功德大福報;人們多以「功德無量」贊許之。然而,果真如此嗎?福德和功德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帶著疑問恭敬聆聽今天的答疑解惑。 如何區分福德與功德? 問:什麼是福德? 答:福德的「德」跟得到的「得」意思完全相同,福德就是得到福報。福德可以跟大家共用,比如我們的吃穿用住可以佈施於人。 問:那么什麼是「功德」? 答:功德就是我們得到所修的這些功,這是不能轉讓的。功是修因,德是果報。有真正的修功,才有真實的果德。功德是我們內在的功夫,是要自己修的,誰都不能幫助誰。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問:如何區分福德與功德? 答:功德一定是「三輪體空」,它幫助我們增長定慧的功夫;與我們的定慧毫不相干的,統統屬於福德。 真正的功德是幫助我們的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有所增長。對這五種心沒有幫助的一切好事都屬於福德。 功德可以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幫助我們斷煩惱。如果我們做的事情,能幫助去除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功德;如果妄想、分別、執著還繼續增長,就是福德。 具體一點,「持戒有功,得定是德」,因戒而得定。持戒如果不能得定,那麼戒是福德不是功德。 問:怎樣持戒才是功德? 答:六祖惠能大師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因戒能得定,持戒就是功德;如果戒律持得再好,看這個不順眼、那個不順眼,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心不清淨,那麼這個戒是福德而不是功德。 「修定有功,開慧是德」。智慧從哪里來的?智慧是從戒、定來的,不持戒、不修定,不會有智慧。看得再多,聽得再多那叫世智辯聰,不是真實智慧。所以,功德是與戒定慧相應的。 佛經云:「火燒功德林」。火是發脾氣,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裏不高興、一發脾氣,功德就失掉了。所以功德很不容易修積,也容易失掉,福德容易修,福德不會失掉。
净空法师:放不下的时候去念《金刚经》、《心经》你就会放下了! 我们今天得人身,又得到这个法,问题就是我们自己肯不肯“信受”。像夏莲居一样,像经上讲的一样,真正“信受”是什么样子?肯定是踊跃欢喜。你真欢喜,手舞之、足蹈之,跳起来了,生大欢喜心,得度了,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就想有这么一天,能超越六道轮回,能往生西方净土,这一生当中得到了。什么时候得到了?现前得到的。 现前你得人身、闻佛法,也依照这个修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苦恼?是你没放下,我们没有能够依教奉行。法闻到了、接触到了,偶尔也念几句,有口无心,心里面还是有妄念、还是有杂念,还是有许许多多放不下,这是障碍。这统统放下! 大乘经上放不下的时候,去念《金刚经》、念《心经》(《般若心经》),你就会放下了。为什么?那个经上教我们“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 活在这个世间,我这个年龄看了九十年了,九十年看清楚、看明白了,不要再看了,怎么办?彻底放下,连这个身体都要放下。 佛事,真正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事,遇到有缘要做,本分的事情;没有缘别去找,你去找就错了,找的叫“攀缘”,不是找的叫“随缘”。“随缘”自在,“攀缘”是找烦恼,“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自己找苦吃。这些这几部经里头都讲得很多,所以经要常念,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每天晚上要反省,晚课的时候反省回向,希望今天有的过失,明天不会再发生就好。 “过”,天天少;“善”,天天多。标准——《十善业道经》说出来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这是恶,这些念头不起来了,翻过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这是善业,起心动念跟这个相应,言语造作跟这“十善”也相应,好!这是佛的行持,我们学佛就学这个。《金刚般若》教我们“看破”,是学佛的“知见”。大慈大悲能度自己也能度别人。 摘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92集 2017年10月19日 讲于 香港
净空法师:没有智慧的慈悲、没有智慧的忍辱对付不了嗔恚 【嗔恨为修行人之大忌。】 这是一定要记住,我们修行修什么?第一个就是要把嗔恨心消除。 “嗔恨”不要学的,无始以来俱生烦恼。你看看婴儿几个月大的,你仔细观察,他都有嗔恨心;两个小孩抢糖果,他在争,嗔恨心就显露出来,谁教他的?没人教,不要教的,俱生烦恼。因为有了这个东西,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没成就。没有成就,被什么障碍?被嗔恨心障碍了。当然障碍的原因非常非常多,但是嗔恨心的力量最大,它总是带头的一个。因此我们像治病对治,先对付它。用什么方法对付它?修慈悲心,修忍辱。修忍辱、修慈悲,慈悲、忍辱要能够真正得力,那就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慈悲,没有智慧的忍辱,对付不了嗔恚,那是勉强在那里“忍”。那个“忍”就是世间人常讲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他忍耐为什么有限度?没有“般若波罗蜜”,他就有限度。如果有“般若波罗蜜”,那个问题就解决,那个忍化解了;把嗔恚化成慈悲,化解了。所以我们晓得,这是我们生生世世修行不能成功的最大障碍,我们要对它下手。 【无论在何时、遇何境、修何法,皆断断不可生嗔恚心。】 这是要记住的。我们被人骗、被人欺负、被人陷害,怎么办?最好念阿弥陀佛,把这个事情放下就没事了。如果有一念不平之心、有一念报复之心,你就又被嗔恚障碍住。有些人讲:这不行,不能忍受。《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不能忍受什么?有“般若波罗蜜”,没有一样不能忍受;没有“般若波罗蜜”,真的这个忍耐是有限度的。忍耐有限度,佛看到就说可怜悯者。其实人家来坑你、来陷害你、来侮辱你,你要果然若无其事,那就恭喜你,什么地方恭喜?灾消了,消业障,你的业障就真的消掉了;你有一念不平要报复,你业障不但不消掉,又增加了。所以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受到人家欺负,他对那个欺负的人很感激,替我消灾,我业障被他消掉。不但不嗔恨他,还对他特别恭敬,还多送点礼物去供养他。为什么?报恩。你看那个有智慧的人跟没有智慧的人做法不一样,怎么会相同?所以千万要记住,这个句句都是真实语。无论在世法、在佛法,刚才讲我们这一生过得很快乐、过得很幸福,我们的事业很顺利、很成功,我们的修道,道业真的能够得力,将来决定能够往生不退成佛,这几句话就非常非常重要!
净空法师:虽然是颠沛流离,吃了多少苦头,重重障难也没有把我难 我们再看近代,你们诸位想想印光法师,印光法师几乎跟罗什法师是一个路子,印光法师到七十岁才出来,他老人家真正弘法的时间是十年,八十岁圆寂的。你们看老法师传记,七十岁以前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晓得他。可是他老人家对於佛教的影响力量,在我们近代这些大师当中是第一个人,教下的太虚大师、谛闲法师,禅宗的虚云老和尚,都没有法子跟他比。人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积得厚、养得深。现在人就不行,所谓是肚子里头装不了四两香油,有了一点点赶紧就要去表现,这就所谓是不能成就的原因。没有祖师大德那么样的涵养,他怎么能有成就?这是古今两位大师都能发我们深省,我们要以他们做榜样。所以不要著急,绝不要以为说,我要早一点成名,看到了人家年纪轻轻成名就生了羡慕之心,这就坏了,你根本就是为名闻利养而干的。   我们看看禅宗六祖,六祖大师二十四岁开悟的,得到衣钵的,五祖传给他二十四岁,他老人家弘法是什么时候?四十岁。那是大彻大悟,为什么还要等到四十岁才剃度、才出家弘法利生?纵然得道了,也要经过十几年的修养。如果说六祖大师当时二十四岁得道了就出来弘法利生,他的成就、他的影响力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深远,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中国古人教学著重在厚积薄发很有道理。不是出来得愈早愈好,真正讲出来的还是愈晚愈好,晚一点总比早一点好。我在过去讲堂上也讲过,我劝一些教学的人,这个当老师的人,做长辈的人,对於子弟能够把自己一生失败的地方,吃了亏的处所,走错路的地方,把这些东西告诉底下一代,这就是好老师,这就是好长者。叫他们不要再走错路,不要再吃亏上当,这样就好,就是个好老师,希望底下一代能有大的成就。   我在当年求学的时候,老师就没有这样劝过我。我出来讲经算是早的,我是一出家剃了头就讲经,还没有受戒,我就在十普寺三藏学院教书。在外面讲经,这是李老师交代的,四十以后才可以,我在外面讲经是四十岁,这是守住李老师的。我学法、弘法的因缘,跟诸位说障难非常多,没有一个固定的住处,这是苦不堪言,到处流浪。如果要有一定的一个住处,常住真正能够热心护持栽培,能在一个地方不动,诸位想想,那个成就又不一样了。我在圆山临济寺出家的,受了戒以后我到台中去学《楞严经》,在台中住了三年。学完之后再想回去,庙里头门关住不让我进去了,这就到处流浪。如果我学成之后再回到临济寺,我这二十年讲经都在临济寺讲的,那临济寺今天也有相当地位。诸位想想,哪个寺庙在台湾,要是有一个寺庙二十年没有中断,天天有人在那里讲经,这就不一样了。这是没有这个机缘。所以我只要有个小小的地方,我一定成就大家,我会想尽方法教你们在此地安住,安心的只要你自己不走,你自己心能坐得住,我就愿意成就你。当你成就之后哪一方有缘,你就到哪一方教化去。这是每个人的遭遇不相同,时节因缘不一样,我虽然是这样颠沛流离,吃了多少苦头,我没退心,重重障难也没有把我难倒,我们就是一个心、一个目标为佛法。这也可以提出来贡献给诸位做参考。 摘自 妙法莲华经  (第二十集)  1987 台湾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  档名:08-001-0020
淨空法師:為什麼會有念頭? 佛说,念头从哪里来的?念头从业力,业变现的。阿赖耶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第二个是转相,第三个是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质,转相是念头,它从哪来?从业相。 业是什么?业是波动、振动,科学家也发现了,能量。特别是现在科学界讲宇宙万有从哪里来的,弦定律,弹琴的弦,那就是波动。这个说法跟佛经上讲的非常接近。 佛经上讲宇宙的源起是一念不觉,不觉就是波动,觉是不动,不觉就动了,称这个为自然现象。这个动就是弥勒菩萨的报告所说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频率,波动的现象,这个现象里面产生念头,念头产生物质。 所以物质从哪里来的?从念头来的。念头从哪里来的?从波动来的。波动不是真的,为什么?不能说它开始,也就是佛家常讲的不生不灭。为什么?生灭你找不到,你说它生,它灭了,你说它灭,它后头又生;是有生灭,生灭的频率太高,你决定找不到它。 佛为什么知道的?佛是从禅定当中知道的。绝对不是一个人,大乘经上讲,八地以上都看到。八地菩萨,你在定中你会看到这个境界,你完全了解,你一点都不模糊。所以佛家用的是内功,不要用仪器观察,也不必用数学去推算,不需要,直接看到。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四五0集)2013/9/21 档名:02-040-0450
我们应当把自己的灵性不断的向上提升 关于伦理、道德、因果这一方面佛说得很多,教导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修学真实的利益,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世出世间的圣人教化众生目标是相同的,这对于整个社会的教化。还有特别有缘的众生,对于这些还不满足,还要追根究柢去探讨宇宙的来源、万物的来源、生命的来源,要探讨这些学术,把自己的灵性不断的向上提升,提升到像佛同样的境界。“佛陀”这个名词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就是觉悟、就是智慧,不是不能翻,在中国找不到恰当的字。他的觉悟是圆满的觉悟,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中国智慧、觉悟没有这个意思,跟这个意思接近,不能够完全相等,所以翻经的时候就造许多新字,佛这个字是翻经时候造的,因为他是人,所以加个立人,音是弗,弗是个中国古字,旁边加一个人字,就做为佛教里的专有名词。佛、菩萨、阿罗汉,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佛教里面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才算你拿到佛教最低的一个学位,这有标准。这个标准诸位在经典上常常看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梵语,可以翻,为了尊重不翻,保留音译,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一句里面就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正觉,正觉是阿罗汉,第二个是正等正觉,是菩萨,末后加上个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陀。
落实老师教导,是则名为报恩! 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暑假已经过去,再一次迎来了丹桂飘香,金秋的九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同时也迎来了属于老师们的节日——教师节。在这里,我们用特殊的方式预祝所有伟大的人民教师——教师节快乐!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充分显示出对师者的尊重与崇敬。古往今来也有许许多多尊师的动人故事,代代相传。 今天故事中的主角,他,是孝子,是忠臣,是将军,是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尊敬师长,不忘恩义的好榜样。他的名字叫史可法。 史公尊师 不忘恩义 以身殉国 浩气长存 明朝的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人,是明朝的大臣。他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且勤奋好学。 天启元年冬,十九岁的史可法独身赶往顺天府大兴县应试,寄宿于大兴县郊一所古寺中。时任京畿视学的名臣左光斗是主考官,他带着几个随从,到大兴县微服私访,因避风雪进入这座古寺。见到史可法伏案而卧,案上放着刚写成的一篇文稿。左公拿起一读,非常赞赏他的志略和刻苦精神,再一看,史可法衣衫单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读劳累。左公怕他感受风寒,便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盖在熟睡的史可法身上,掩门而去。 考试之后,在阅考卷时,左公看到一篇文章,感受到字里行间有一种气节、一种志向,马上就知道一定是出自在古寺遇到的少年之手,于是左公将写这篇文章的考生列为第一,史可法顺利考中状元。及第之后,按照礼节到左公家拜老师和师母。左公怜他家贫,收做弟子,留于馆署。此后,他愈加发愤苦学,饱受恩师濡染,立志以身报君许国。左公在公务之暇,常与他交谈时事,辩论古今,看出其宏大抱负和超凡才略,对他的夫人说:“以后继承我的志业,不是我的孩子,而是这个学生。” 左公与史可法同朝为官,一起为朝廷效力。 天启五年,宦官当政,左公被乱臣陷害关进监狱,受到严重的酷刑,眼睛被烧烫的铁片捂住,膝盖以下也被切掉了。史可法心急如焚,就去求狱卒,这些士卒被他对老师的这一分孝心所感动,就建议他伪装成捡破烂的模样,混进监狱。 史可法走进监狱,在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里,终于找到了左公。只见老师全身被烧灼得皮开肉绽,躺在墙根下,气息奄奄,膝下的肌肉脱落,露出一把骨头。史可法非常悲痛,扑上前去,跪倒在左公面前,低声哭起来。 “你是谁?”被酷刑烧伤双眼的左光斗,用颤抖的双手在史可法的身上摸索着。 “门生史可法来看望恩师了。”史可法边说边抽泣。 “什么,是你?”左光斗非常生气。他知道自己是个死囚,魏忠贤一伙大搞株连,在监牢里会面岂不是要连累史可法!他用手剥开眼皮,看了史可法一眼,厉声道:“这是什么地方!你怎能拿生命当儿戏!你快走,快走!” “门生不走了,要服侍恩师,与恩师共生死。”史可法诚挚的恳求着。 “我要你马上就走!”老师厉声命令道,“你是什么身分!你是国家栋梁,国家正是危难之际,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陷在这么危险的境地!与其让那些乱臣把你害死,不如我现在就把你活活打死!”左光斗一边说着,一边捡起身旁的石头往史可法的方向扔过去。 史可法深知老师赶自己走,是为了保护自己,以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担。他只好向老师叩了一个头,哭着说:“门生马上就走,恩师的教诲我一定牢记在心,但愿恩师千万保重啊!”他擦干眼泪,走出了监狱。 史可法担任国家的要职,也常带兵在外戍边。他带兵在外时,都不会到床上睡觉,而让士兵分成三队,轮流跟他背靠背休息、守夜。士兵看了很难受,就对他说:“大人,您这样身体会受不了的。”史可法对士兵说:“假如我去睡觉,刚好敌人来犯,让国家受到损害,我就对不起国家,更对不起我的老师。” 每次回到故乡,史可法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先到老师家看望;虽然老师不在了,但师母还有老师的后代子孙,他都竭尽全力奉养照顾。 史可法牢记老师狱中的话,一生为官廉洁奉公。弘光元年,清军南下,史可法驻守扬州,多铎统领十几万清兵,把扬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史可法组织军民奋起抗击。多铎给史可法发出五封劝降信,史可法只字不看,全部投进火里烧掉了。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不幸被俘。多铎再次劝降史可法:“你已为明朝尽了忠义,该接受我大清的重任,为我们收抚江南一带了吧!”史可法怒不可遏的答道:“我是大明重臣,岂肯苟且偷生,做万世罪人?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多铎又施奸计:“史先生不必太固执,只要你帮我的忙,马上可以给您高官厚禄。”史可法斩钉截铁的说道:“我史可法绝不投降!”多铎恶狠狠的说:“史先生既然一定要做个忠臣,那就只好成全你的名节了!”遂将史可法杀害。史可法以身殉国,当时年仅43岁。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将来临,这也是“尊师重道”“感恩老师”的好时机,我们应当记住史可法——尊师,最好的方式就是落实老师的教导。
淨空法師:為什麼放下,就沒有苦惱呢? 在这个社会染污很严重,所以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面得不到喜乐,忧悲苦恼这常见。我们这一生非常幸运遇到佛法,要没有遇到佛法,这日子怎么过法?遇到佛法这才知道,这个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佛教我们放下,布施就是放下,放下你就没有苦恼了。放下财物,物质的欲望就淡,就不生烦恼;放下诸法,我们的精神生活也不追求了,能够做到随遇而安,没有恐惧。为什么?天天求往生,不求世间名闻利养。念佛往生也不求很高的品位,像蕅益大师说的,下下品往生我就很知足了,所以心是定的。 舍,不执着舍的形相,那就叫功德。如果你修这三种布施,你把它放在心上,那叫福德,人天福报;不放在心上就变成功德。功德是什么?第一个,“除怨”,把冤亲债主化解了,用布施;第二个真正的功德,“不乏”,虽然生活很清苦,过得去不会缺乏。同参道友到我这里来,看到伙食还不错,我们这里吃得心安,蔬菜自己种的,决定没有农药、没有化肥,厨房比较干净,一切不健康的食物我们统统不要。 布施的目的何在?是去障。去什么障?贪悭。菩萨修六波罗蜜目的是在这里,把我们悭吝的心放下,贪婪的心放下,这是布施圆满。如果还有贪心,布施度没有圆满,还要修,六度的圆满就是这六种障碍没有,布施就圆满了。 所以,它跟四摄法里头意思不一样,四摄法的布施是跟人家结缘,是让人家生欢喜心,它不是去悭贪的。财物里头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财物,内财是身体。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体力、用脑力,用我们自己的时间精力为别人服务,这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的功德比外财要大很多,尤其是你真诚心、恭敬心的布施,那个福德差不多跟菩萨相等。 所以世间富贵之人,前世多半都是在佛门里面修的福报,他才有那么大的福报。于是我们就能想到,我们这一生在佛门里真的修大福报,如果不求往生,来生肯定是人天福报。人天福报虽然不错,尤其是天上,天人的寿命长,可是要记住,不出六道轮回总是不究竟、不圆满。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四六集)2013/9/17 档名:02-040-0446
淨空法師:怎樣使內心生出快樂 佛的教學樞紐,就是破迷開悟。覺悟之後,在大宇宙當中,你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所以佛家是智慧作主,智慧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人智慧開了,自然就離苦得樂。這個樂不是富貴之樂,不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享受之樂。釋迦牟尼佛一生為我們示現,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樂!他離苦得樂了。孔子讚歎他的學生顏回,一瓢飲,一簞食;喝水連個茶杯都沒有,葫蘆瓢當茶杯;吃飯,飯碗都沒有,用竹子編一個竹簍盛飯。這樣的生活,在一般人講是苦不堪言,而孔子讚歎說,「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一天到晚快樂得不得了,這叫做離苦得樂。離苦得樂不是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完全在心境上做個大轉變,他明白這些道理,心安理得。安是得定,清淨心現前,道理明白了就快樂了。 養身太容易了,身的需要不多,何必為這個身去造業?所以有智慧的人,決不為這個身去造罪業,愈簡單的生活,愈健康。為什麽會健康?快樂,諺語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什麽事情是最歡喜的?明白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這種歡喜快樂,是從內心裏麵發出來的,佛家叫「法喜充滿」,不是從外麵來的。外麵五欲六塵的享受,那是刺激,那個樂是無常的、會壞的,所以佛家講「樂是壞苦」,不能常保持的;但是法喜充滿是能永遠保持的。 為什麽?自性覺,自性覺無有止盡,天天覺悟,年年覺悟,時時覺悟,處處覺悟,他怎麽不快樂!不但對現前社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統統清楚明了,這個人就叫佛。他生在富貴裏麵他是富貴佛,他在貧賤裏麵他是貧賤佛,富貴跟貧賤對他都不相幹,作佛這個快樂是相同的、平等的,不是說富貴人多快樂一點,貧窮人少快樂一點,沒有,絕對是平等的。所謂是功名富貴權勢,與他毫不相關,有也好,沒有也好,隨緣度日,這是自在隨緣。由此可知,唯有佛法能帶給一切眾生,真實究竟圓滿的幸福。
净空老法师:做人基本的德行 做人基本的德行,这是性德,五个字,五常,常是永恒不能变。第一个是仁,仁爱。念头念念要想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愿意接受的我就不可以加给别人,我喜欢的别人也喜欢,常常想着自己就想到别人。第二个讲义,仁义。义是循理,今天讲合情合理合法。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为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第三个是礼,礼是讲礼节。礼是有节度的,不能够超过,也不能不到。最敬礼三鞠躬,你就三鞠躬就好,叫礼节。人家三鞠躬,我四鞠躬,我特别恭敬一点,那是巴结,超过了;人家三鞠躬,我二鞠躬就可以了,二鞠躬是傲慢,你还不到。所以一定要符合它的节度,它统统有节度的,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第四个是智慧,我们讲理智,不能用感情,用感情就会出问题,用理智不会出问题。最后一个是信用,头一个要自信。信用里头,中国人讲信,相信自己什么?相信自己本来是圣贤。学佛相信自己本来是佛菩萨,你才能成佛菩萨,不相信自己是佛菩萨,永远不会成佛菩萨。不相信自己的心是本善,你永远做不到善人。所以相信自己本性本善,相信自己本来是佛,我努力学习,我恢复到我自己的本位。 中国教育就是讲这些,不讲升官发财。升官发财是小事情,你的德行好了,有智慧、有德行,你生活自然可以过去。只要吃饱穿暖,有小小的房子可以遮蔽风雨,活得多自在、多幸福,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今天世界上这些拉杂问题你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旁观,我不在里头,你就会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清楚,你就有智慧帮助他解决问题。基本的德行,衍生出来的就是八德。所以中国老祖宗千万年教给后人的,归纳起来总共十二个字,不多,这十二个字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中国人,千万年来就这十二个字,老祖宗世世代代相传。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六十五集) 上净下空老法师主讲
净空法师:起心动念是经里头的经文,是经里头的义理! 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梅光羲老居士在《大经》序文里面告诉我们,他说,「欲宏佛法於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宏净宗,必须先宏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因果,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我对於这几句话深信不疑。学佛六十一年,讲经教学五十四年,在这么长学习经验当中肯定,只有这部经能救我们,能自度、能度他。确实像梅老所说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持诵、都能够听闻,我们在一起分享,一遍一遍不间断。学习世出世间法,一遍是不够的,我们看到现在许多年轻人,学一遍不愿意再学第二遍,问他,这我已经学过了,我知道了。用章嘉大师的标准,你学过,如果没有做到,等於你没学过。 所以古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那是古圣先贤多少年累积的经验,学习的妙法。遍数读多了,心就定了,这一点,利益就无比殊胜。心定了意思就是说,妄念少了、杂念少了,甚至於念到妄念没有了、杂念没有了。起心动念是什么?起心动念是经里头的经文,是经里头的义理,是经里面的境界。经典跟自己融成一体了,他能不开悟吗?不定在什么时间,一下就豁然大悟,这一悟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境界我们知道,彻悟之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必学,全通达了。这个秘诀只有东方人知道,中国古圣先贤知道,印度人知道。怎么知道的?用这种功夫得到的,世世代代累积的,用这种方法统统能成就。这就是实验成功了,这不是偶然的,决定是事实。所以把它定作修学的定律,永恒不变的指导原则。可惜现在人不相信,他也不肯实验。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集)
雷久南博士:手机·电脑·电视危害你我健康 人们拿着手机讲话,就好比对自己的脑部发射雷达微波和高量的电磁波,其杀伤力可想而知。 ——雷久南博士   最近有不少有关手机的负面报告叫人们深感不安:去年年底,意大利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手机的无线电波可导致人体内肿瘤细胞分裂加速。和传统视屏比较起来,目前开始流行的液晶屏幕电脑(LCD)的电波辐射低得多。   上星期,荷兰政府部门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第三代手机发出的无线电波,可能会导致用户感到头疼及恶心。有关研究对目前的手机网络转发站以及第三代手机网络转发站发出的无线电波进行比较后发现,“第三代转发站发出的无线电波,对试验小组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他们感到阵阵刺痛、头疼以及恶心。”   虽然,手机电磁波对人体是否有危害,科学家至今仍没有定论,但世界卫生组织已向科学家们发出呼吁,希望进一步研究手机等无线通信工具对人体健康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潜在危害。 无线电磁波充满空间   来自美国的保健专家雷久南博士说,人类目前生活的空间充满了各种看不到的无线电磁波,从50赫芝(频率每秒50次)或60赫芝到微波(频率每秒十多亿)之间所有的频率,如手机、电视、电脑、军事上的雷达等,是地球自然电磁场的100万倍。   雷博士说,这种人为的电磁波正干扰着我们的生活,长久下去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无法想像的伤害,对生命构成威胁。   雷久南博士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化学博士后,曾于得州癌症中心服务10年,专门研究癌症的预防与治疗。她说,目前我们的生活从家里到办公室,从工作到休闲,无时无刻不依赖电,而一些电气产品如电视、电脑所发射的电磁波和静电、正离子等可多达8种,包括微波、X光和电磁波,因此,如果可能的话,人们应该尽量减少接触这些产品。   无线电波是在空间传播的一种电磁波。其频率从几十赫兹到3万兆赫兹左右,在这些频谱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无线电波。而电磁波其实是一个统称, X光、红外线、紫外光、微波炉所使用的微波、电台所使用的无线电波、以至我们用肉眼所见的可见光线, 所有这些都是电磁波, 它们性质相同, 分别只在于其震动频率和波长大小的不同而已。用手机如用微波炉烧脑子   雷博士说,贝克医生(Robert Becker,M.D.)总结科研多年的观察指出,人为电磁波会造成生物生理功能的不正常,包括影响生长中的细胞,增加癌细胞的分裂繁殖;增加某些癌症发病率; 引起胚胎成长的变更;改变神经化学物的分泌和制造,引起行为上的改变,例如自杀;改变生物的规律;电磁波所引发身体对压力的应变,造成免疫功能减退,以及学习能力减低。   雷博士说,尤其手机是微波和电磁波的发射站,波率高过电脑、电视,甚至高过高压电和高交流电线下。手机放在耳朵上所接受到微波可能是每平方公分100毫瓦特以上,在五英尺之外还有1毫瓦特,雷博士说,那是苏联所订安全标准的100倍;因此,人们拿着手机讲话就好比对自己的脑部发射雷达微波和高量的电磁波。   雷久南博士形容说,我们使用手机就好像使用微波炉来烧脑子一般,其杀伤力可想而知。另外,我们日常使用的微波炉最好也不要再使用,根据研究,微波炉所煮出来的水,所含的能量只有一般炉子煮出来的水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二手辐射也和二手烟一样,就算你自己不用,但如果你在一个正在使用手机的人旁边,也会像吸二手烟一样遭到二手辐射。以警觉心调整生活方式   雷久南博士说,除了手机之外,我们家中使用的无线电话也有无线电波辐射,至于电脑则是一个强大的电磁辐射发生器,尤其是传统电脑屏幕(CRT)的电波辐射很高;和传统电脑比较起来,目前开始流行的液晶屏幕电脑(平面屏幕,LCD)的电波辐射就低得多。她说,为了公司的长远利益和雇员的健康着想,雇主们应该考虑选用液晶屏幕电脑。同时,在选购电脑时,可选择有合乎瑞典 T C O (瑞典专业聘员联盟)标准的。   坐在电脑前工作,距离越远越好,每30分钟记得让眼睛休息,然后闭起眼睛观想黑色。   手机最好不要经常使用,在紧急状况下才用,尤其不要在幼儿旁边用。晚上尽量不要使用手机、电脑和看电视,这是由于晚上没有机会出去排静电,另一方面,晚上人体气较弱,伤害更严重。同时,尽量不在卧室中使用电器产品,如音响设备等。   雷久南博士说,日常饮食中也可加入具修补作用的食物,重点是多吃自然干净的食物,选择没有农药污染的绿色蔬菜、包括根类食物如红萝卜、甜菜根、白萝卜、百合、番薯、莲藕、淮山等;茎类食物包括芹菜、芦笋等;叶类食物如菠菜、包菜、青菜;花类食物如金针花、菊花、玫瑰、桂花等;果类食物如瓜类、豆类、茄子、番茄,各种水果等;种子食物如米、麦、芝麻、大麦等各种谷类。另外也可补充维他命C(配bioflavonoids,橘子皮和柠檬皮都含有丰富的bioflavonoids)。   雷久南博士说,为了健康着想,我们必须以警觉心调整生活方式,以减少电波辐射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净空法师:为什么世间事情不能够留恋、不能够贪爱? 为什么世间事情不能够留恋、不能够贪爱?因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现在看这个景观,包括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它存在的时间多长?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一秒钟过去了,再不回来了。一秒钟已经很长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都属于科学了,我们所有整个宇宙都是不断的在变化,没有一刻的、一秒钟的时间停留。那我们现在用秒做单位,一秒钟这个所有的变化已经有多少次了?像放电影一样的,过去的那个电影底片,已经放了多少张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三十二亿百千念。也就是说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就已经有三十二亿百千,单位是一百千,不是一张;所以说假的,不是真的,你抓不住。你看看它不是万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是三十二亿百千之一秒,不存在,全是假的。所以你晓得是假的,要珍惜这个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我们念头,幻相是假的。谁懂得?佛懂得。佛开悟悟什么?就是悟的这个,知道整个宇宙是假的,贪瞋痴慢疑丢掉了,心清净了。清净心是真心,真心能现,妄心能变,宇宙是这么回事情。 所以开悟就是悟这个,就是他见到了。什么心能见到?真心能见到。因为他是妄心,妄心是动的,真心是不动的。所以真心看到真的现象,看到真的相,叫实相。妄心见妄相,妄相就是幻灯片上那个相。真正了解、明白事实真相之后,真妄二边都离开了,那叫成佛。 只要你放下就达到了。所以佛讲到最后,佛法也不能执着,执着佛法你就错了、你就上当了。禅宗里头有个比喻,“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就是修行人、成就的人。这就是功夫,知道事实真相;同时知道事实真相也不是真的,所以他能做到眼见色、耳闻声,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所以二边不着,中道不存,中也没有了——无论学哪个宗派,这是总的原则。 所以佛家讲信、解、行、证,这四个阶段,你要相信。整个宇宙不是真的,是波动现象产生的,连续的这种现象,它连续速度太快了。我们看一个电影,一秒钟能够二三十张的画片在那里,我们就看到好像是真的了。佛所说的,是亿万的数字不能说的,无法形容的,这个波动现象里头真妄都不存在。换句话说,你的心清净,对于整个宇宙万法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佛之知见,佛看见的就是这个。我们看会起心动念、我们听会分别执着,就落在错误上、落在幻相上,被迷了。佛知道妄是假的,真也不要真有,你落在一个真字已经错了,真妄是一不是二。 清净心能见到真相,见到真相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迷。所以佛法到这个时候说不出来了,能够说出来都是假的。禅宗里头用这个方法,所以禅宗有人搞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就是他离不开分别执着。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佛陀教我们,对于一切万法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正道、这是正法,空无里面帮助众生解决问题。 佛法里面,愈深入愈欢喜。我接受佛法就是老师一句话,我相信他,“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真的,不是假的。
寻找生命中的善知识丨老人言 《楞严经》有云:“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依据什么标准来判定善知识呢?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我们又应以何种态度师从善知识学习呢? 问:什么人才是真正的大善知识? 答:真正的大善知识一定要具备戒定慧三学,有修、有学、有证。现在找证果的人,找不到,真正找到有修、有学的就不错了,跟他修学,不会错误。在我们现前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面,最低限度一定要具足《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天天读经,时时持戒,这就是一个真善知识。 问:如何才能遇到真善知识呢? 答:遇到真正善知识,这种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做学生的求老师难,老师在一生当中找一个真正的好学生更难。这都是宿世的缘分,过去生中有缘,这一生有三宝加持做增上缘,才会遇到。 遇到善知识之后,成败的关键就在“诚敬”这两个字。印光大师讲得很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对老师要真诚、恭敬,这是为什么呢?有真诚心、恭敬心才能接受老师的教诲,才会依教奉行。所以真诚心的表现就是如教修行。对老师愈真诚,老师讲的话真跟圣旨一样,我们会很努力去做到。如果我们对老师讲的话阳奉阴违,不愿意去做,这是一点诚意都没有。如果没有诚意,我们得不到利益,实际上老师讲的话我们没听懂。所以世出世间法学习的关键都在诚敬二字。 绝不是老师刻意要求你尊敬,如果这样的话,这位老师决定不是好老师,不是真正善知识。诚敬是我们性德的流露,绝对没有虚伪、虚假的成分。只要有这样的本质,这个人是“法器”,他能接受,你不帮助他,你有罪过;他不能接受,你不必帮助他,为什么?那叫白费功夫,因为他已经自满了,填不进去东西了。所以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缘,学生肯学、好学,老师肯教、欢喜教,这里面有真乐、有成就,但遇不到也丝毫不能勉强。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