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盛又挺拔丶雏菊0a 跟屁虫有点烦人
关注数: 10 粉丝数: 53 发帖数: 5,803 关注贴吧数: 2
从每个市的师范学院的划归来看各市的亲儿子是谁 以前除了东营和日照,基本每个市都以本市命名的师范学院。而日照之所以没有师范学院是因为日照成立地级市的时间太晚了,89年才从临沂的日照县升为地级市,而各市的师范学院大多是在60--83年之间全部更名为师范学院的。至于东营,比较特殊,其前身是惠民专区,不属于任何地级市,83年惠民专区才改为东营市,东营虽然建市时间比较晚,但其前身惠民专区是有惠民师范的,而惠民师范并未升级为东营学院,也未划给东营的中石油,最终没个东营的任何学校,却于2000左右划给了滨州的滨州学院,可见东营没亲儿子,这也难怪中石油跑路了 青岛大学合并了青岛师范,可见青岛大学是青岛的亲儿子 济南大学合并了济南师范,并未划归给山师,可见济南大学是济南的亲儿子 聊城大学前身就是聊城师范,属于改名,不赢不输,聊城大学也是聊城亲儿子 鲁东大学前身是烟台师范,属于改名,本该属于不赢不输,但按理来说烟台的亲儿子应该是烟台大学,烟台师范却未划归烟台大学,可见鲁东赢麻了。烟台大学输,烟台的养子 临沂大学前身是临沂师范,属于改名,不赢不输,临沂大学是临沂亲儿子 山东理工合并了淄博师范,是唯一一个以省命名的大学收了师范学院大礼包的,真是赢麻了,妥妥的淄博的亲儿子 泰山学院前身是泰安师范,而并未划给泰安的山农或山科,可见泰山学院是泰安的亲儿子。山农输 济宁学院前身是济宁师范,而未划给曲师大,可见济宁学院是济宁的亲儿子,曲师大输 枣庄学院前身是枣庄师范,可见枣庄学院是枣庄的亲儿子 德州学院前身是德州师范,可见德州学院是德州的亲儿子 滨州学院前身是滨州师范,并未划给滨州医学院,可见滨州学院是滨州亲儿子 潍坊学院前身是昌潍师范,并未划给潍坊医学院,可见潍坊学院是潍坊亲儿子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时间发展,底蕴很重要 学校学科发展建设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时间积累,正常发展几乎不存在短时间弯道超车的可能,所以说,底蕴很重要,因为这些底蕴也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积累,才有的财富。个人精力有限,本次就只拿省内高校举例论证。 1.第一个要说的自然是大佬山大,纵览山大校史,可以看出,山大起家文法工农医,山大在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受伤很严重,工科被拆,文史科吃了齐鲁大学的中文和历史系,更强了 1926年重建山大,文法工农医5学院13个系奠定了全面发展的基础1928年因济南战争,停办,1929年搬迁青岛后,工农两大学院较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至今也是这些学科最强)晚两年复建,工学院设土木工程、机械系(至今山大工科也是土木和机械强),医学没有重建1946年抗战胜利,山大在青岛复校,依然是文理工农医5个学院,把生物分成了动物和植物,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的文理两大学科门类一直没变(这也是至今这些也是山大最强学科的原因,传承完整),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工科力量增强,增加了地矿、电机,一共4个工科系,在全校才15个系里面占了四分之一,当时,山大工科不弱,可以和文理农医,并驾齐驱。全国院系调整前的1951年,随着华东大学的文史、政治、艺术学的并入,山大学科全面均衡程度,达到了巅峰,如果,没有1952年的院系调整,山大如此发展下来,工科不会瘸腿,农科不会消失,艺术不会残废,而是一个真正可以和浙大对抗的综合大学天不遂人愿,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山大重伤,从综合性大学衰退至文理大学,工学几乎完全消失,工学4个系,土木、地矿俩全部拆给外省学校,只剩下机械、电机两系拆给山工后,时隔半个世纪于2000年才再次回归山大,半个世纪没有工科的山大,在此也解释了山大工科瘸腿的原因。 此时,农科也全部拆分了出去。自此山大再无农学,一年之间工农两大学科全部消失,只剩下了文理学科中文、历史、外语、数学、物化生(这几个学科几乎从没断过传承,这也是山大至今全校最强学科仍是这几个的原因)另外,52年全国院系调整,山大工农学科被拆走,但齐鲁大学的文史却并入到了山大,加上51年华东大学并进来的文史,可以说山大文科反而变得空前强大,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山大文科在全国都很有竞争力的原因山大真是命运多舛啊,52年刚失去工农双臂,56年又再断一肢,失去医学院,58年海洋、水产又独立,山大最初的文理工农医,五失其三,不可谓不惨,甚至58年那次海洋独立,有可能连理科的部分力量都留在了青岛,理科也可能受了轻微伤害。 1960年重建了政治,新建了工科的电子,1970年建了光学。光学和电子至今较弱的原因就是没有工科基础,没有底蕴支撑2000年合并山医,相当于弥补了56年医学院独立的损失,合并山工,个人认为,并没有完全弥补52年院系调整损失的整个工科,因为山工的底蕴本身也不强,最主要的机电、电机两系还都是山大拆分给他的,山工自身强的交通、无线电、土木等也在院系调整中被拆走了,其实山工的核心也就山大给他的机电、电机,还有后来山工重建的土木,这也是为啥山大合并了山工后,工科仍然瘸腿的原因。当初山大损失的土木、地矿、机电、电机,只弥补了一半,如果算上时间作用,是真的亏大了通过纵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历史,对比学科评估,可以看出,学科的强弱和其历史底蕴是成正相关的,学科建立的越早,传承的越完整,该学科在学校众多学科中便越强,在全国同一学科中也越强。
论取消一本线调剂+断档对山农的伤害,及转战省外招生的必然性 17年山农断档,叠加取消一本线调剂政策,导致原来山农靠吃一本线以上的几千名调剂生的计划落空,于17年当年到现在每年都产生了 虽说17年山农招生很难预料到会断档,但当年原来一本线以上调剂的那几千名调剂生肯定不会再报考山农,从而必然产生几千名投档缺口还是可以预测到的。如果招生办预判了这些投档缺口,其实也只有在17年招生计划中就直接缩招掉这几千名额才能阻止分数下行。但即便不大幅缩减,也可以缩减缺口名额的一半,再加上分数线降低预期宣传,让之前一本线以下的考生敢于报考,也不至于17年断档,更不至于现在比其他同层次学校生源差距变得如此巨大。 虽说17年事发突然,怪不得招生办,但这如果在企业,实属是没有应急预案,重大事故。17年算情有可原,可是18年,还没缩招这些一本线以上的调剂生消失产生的几千缺口,就实属是失职了。如果18年缩招掉这些名额,分数应该当年就立马回到530了。18年属于最佳补救时机,然而,招生半没什么动作。或许学校更在意在校生人数带来的经费收益,不在意生源质量,这是个迷。错过了18年的最佳补救时机,19年也可以缩招这些名额,虽然效果不如18年的一半,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到了20年之后再缩招就没意义了,因为连续近3年分数线是考生报考时最看重的依据,连续3年分数不能迅速恢复,也就固化了在考生中的印象。 山农的断档,不像其他时期其他学校的断档那样,第二年立马就能自行修复。山农的断档是招生政策突然变革造成的,只要这个招生政策还在,将会始终压制山农分数的恢复。所以,现在山农被招生政策严重错杀,也被山东考生误杀。山东考生宁可高分选外省的还不如山农的农业大学,也不愿来山农,这个分数固化影响太大了,山农太受伤了。山农真到了缩招省内招生,转移省外招生的时刻了,扩大高考大省河北、河南、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省份的招生名额,这些省份的生源对于山农来说,要好于山东本省的生源。目前情况就是山农外省招生17年没有断档,所以省外生源质量没有下降;而山东省内受断档+分数固化影响,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此消彼长之下,省外的生源要好于省内生源了,扩大省外招生、缩减省内招生,迫在眉睫。至于何时再扩大省内招生,有效指标便是,报考山农的山东生源的分数高于报考外省农业大学的山东生源的分数时
中小学教师迎来坏消息,学校教师招聘门槛提升,师范生要早做打算 小当家的教育 发布时间: 09-2811:38教育领域创作者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小的时候被问及梦想,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未来想成为一名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人可能会将最初的梦想遗忘,或更改。 但有些人则会一直坚守着想要教书育人的信念,直到自己站上讲台,而大多数下定决心想要做老师的学生也会提前报考师范院校,毕业后顺理成章化身园丁。就算没有办法考取编制,只要成功拿下教师资格证,靠着师范生的名头,在校外培训班或私立学校任教也是非常容易的。 即使是非师范生,在过去只要拥有教师资格证,专业对口或拥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想要考编或是在校外任教也都是可以的。01双减过后,教师资源过剩,在校教师责任增加 但随着双减政策的下发实施,有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综合治理,禁止九大学科进行校外补课。 一时间各大机构纷纷面临着倒闭风险,有资历的机构还能考虑转型,没资历的小机构最终只能宣布关门歇业。 这就使很多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突然失业,这些教师一下子涌入社会,但没有地方接受,让市场上的教师资源形成了过剩局面。 而为了防止学生在放学后奔赴补课班,解决家长接送看护难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行“5+2”课后延时服务。 保证学生在放学后的一段时间内,能够在学校完成作业,同时由老师带着学生们探索一些有意义的领域,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 一时间,在校教师的责任倍增,不仅今后要挑起学生学习的这面大旗,同时还要兼顾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02学校教师招聘门槛提升,师范生直感压力山大 不仅如此,由于教师资源过剩,大部分被迫失业的培训机构教师,都会选择考编进入学校来继续实现自己的教书梦想。 所以教师编考试一定会变得更加激烈,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拔人才,优中选优,学校教师招聘的门槛也大幅度提升。 相比于过去师范生在考编中占尽优势,这次门槛提升后,师范生的优势很可能被抹杀掉,也许今后非师范生会比师范生吃香。今后的教师编考试中,可能会更加重视高学历及教学能力,学校都想掐尖录取,教师也不例外。 一个清北毕业的非师范生和一个普通本科院校的师范生,学校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毕竟大家都想要好的教学资源。 名校毕业得学生不管是学历还是能力,肯定都是可圈可点的,即使没有接受过师范专业的系统学习,后期靠努力也完全可以胜任教师的工作。并且,现在很多地方报考教师编时,都限制户籍和学历,像很多大城市的公立学校都要求报考人员由当地的户口及研究生学历以上。 小城市的公立学校虽然在学历上不会卡得那么死,但是有本地户口也是很多城市的报考要求。如果没有本地户口,可能学历就要比较突出才有机会报考。03笔者分析: 教师招聘门槛的提升,对于未来想要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可以说非常的不友好,特别是对师范生来说,如果将学历看做第一要素,师范生的优势,就彻底的消失了。 虽然当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同时参加教师编考试时,感觉上好像是师范生占便宜,但其实并不是,因为没有实力的非师范生是不会轻易和师范生“抢饭碗”的。而且每年有大批的师范生毕业,而有名校学历的师范生仅在少数,很多普通院校的师范生根本就不是高学历非师范生的对手。 普通院校的师范生如果想要在现在的情势下,毕业之后顺利考取教师编,成为一名老师,还是需要提前做好准备。04教师门槛提升后,现阶段师范生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教师招聘门槛提升后,再报考师范类院校还是不是明智之举谁也说不好,但是现阶段还在师范院校就读的学生,想要毕业后顺利考上教师,就应该马上紧张起来了。 起码要在大学期间考下教师资格证,扎实专业课基础,虽然现在校外培训机构不允许补课了,但是也可以自己当家教。或是利用假期给亲戚家的小孩无偿上课,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毕业后即使遇到在强大的对手,也有机会战胜对方,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