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灬 一瞬间灬
关注数: 17 粉丝数: 56 发帖数: 3,402 关注贴吧数: 21
无数外国人惊 呼:中国这三十年到底干了什么? 这篇来自“铁血军事”的文章,内容为网络综合,不同的网友写下自己对中国30年巨大变革的体验与感受。长长的文章中,最打动小编的一句话是:这追赶过程之艰辛、奋斗之辛苦、牺牲之巨大,举世罕见。 时间匆匆过去,一如早已远去的八十和九十年代。我总想写一些东西来纪念这些过往,又想写一些东西来寄语未来。英雄不问出身,贫贱可以逆袭,不仅国如此,家如此,个人也如此。 人生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在逆境中绝望或者自暴自弃,但幸好,在过去的一年里,有那么一群人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呐喊,为中国人正名,为自己的命运正名! 中国八十年代贫穷令人震惊,所以在打开国门后,人们面对国外的“花花世界”时受到的心里冲击是可以想象的。很多人都被外面世界的繁华震撼了,并彻底拜倒在地,丧失了追赶的勇气。 于是乎,我们小的时候,耳濡目染的都是各种关于外国天堂般美好的事例。比如日本小学生在夏令营中表现十分厉害,一个日本孩子完胜十个中国孩子;比如日本政府如何聪明地购买中国的资源而沉在近海以备后用,而中国政府却毫无知觉。 再比如美国人的月收入能过万,水龙头能出热水,连电视都是彩色的。 再比如欧洲人的城市里全是楼房,每家每户都有抽水马桶,连私人都买得起小轿车…… 在今天看来,当时人们的那种羡慕之情显得如此可笑。 尽管现在中外差距已经不大,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国已经超越了太多国家,但有人依然固执地认为中国很差。这种固执通过他们的书籍、影视、博客、微博影响着中国的很多年轻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很多生活在当下强大中国的年轻人,对中国和外国的认知却停留在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中国是孱弱的,那时候不但有像英、法、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凌驾在我们的头上,还有“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在我们身边耀武扬威。 前段时间和一名搞战略研究的前辈聊天,他说当年中国科研领域里成绩最好、业务最优秀的一批人,都选择离开中国,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没有希望了。尤其是那些学航天、宇航、飞机制造、现代船舶、发动机等这类学科的高科技人才都选择了离开这个国家。 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去国外后只能在一些小公司打一辈子零工,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离开中国。因为那时的中国没有任何平台给他们施展技术才华,而在国外一个月就能赚到几千元薪水,这几乎等于当时在国内研究机构干一辈子的工资。 但事实证明,当初选择留下来的那些人反而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而选择离开的那批人,许多则默默无闻地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和才华。 随着这些年中国航母、“天宫”空间实验室系列、“神舟”飞船、多核手机芯片、IT硬件、数控设备、精密加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国之重器不断研制成功,那些创造了它们的人也将名留青史。总有一天,后人会不断地去书写他们的故事,因为这追赶过程之艰辛、奋斗之辛苦、牺牲之巨大,举世罕见。 在我们这代人出生的时候,不要说赶英超美,就连日本和韩国、新加坡似乎都是无法逾越的大山。记得八十年代时,几乎所有的社会名人都在各种场合宣称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是没有意义的,日本的工人效率比中国高得多,一个日本工人能顶200个中国工人。 所以别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来能超过美国,就连超过日本,在他们看来都是永远不可能。早些年,有人在论坛上发帖说:“以中国的经济结构优势,到了2015年,GDP将赶超日本。”结果那个帖子被人追着骂了好几年。网民都觉得这个人不是疯了就是政府雇佣的吹鼓手。 “日本怎么可能战胜呢?”这在当时是绝大部分人共有的想法。但是还没等到201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并且以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直追美国。 其实说起爱国这回事,一开始我还真的只是天然乐观,但随着接触和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这份乐观反而有了更多的依据。 最初,我只是从常识上认为,聪明的中国人不可能会在整体上输给老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自己很聪明,可是随着自己交往的人越来越多,我才知道比我聪明的中国人多了去了。多复杂的事都难不倒中国人当中的优秀人才。比如现在一些网络公司开发个游戏、做个网站什么的,设计文案也就几百页,像这样的一些小项目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bug,需要技术人员反复修正。而在科研领域开发一件新设备的难度比这些高了不止万倍,且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比如歼-10战斗机,仅资料图就重达三十多吨,上千万页,涉及几十个科技领域,几百种产业配件,几千种技术细节,需要几十万个硬件和极其复杂的软件配套系统,并且飞机一旦上天,每一个硬件和软件都必须正常工作,零bug,否则就可能出现重大事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