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闲邓 小闲邓
关注数: 766 粉丝数: 822 发帖数: 7,657 关注贴吧数: 12
浅析全皮千眼菩提制作原理 玩千眼菩提有一段时间,做全皮是拜托一位网友‘相逼’,她的大致意思是,玩千眼菩提怎么还能玩成核桃那样的花纹么? 一时激愤,心里想,怎么就不能? 等要开始做全皮的却又无从下手。 经过一年左右的摸索,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略有所得。 一、做全皮的意义 保持果子自身的完整性、统一性、木质性。在自然形成的花纹中,每一个果子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也就是说,要让果子形成与核桃基本一样的纹理效果。 二、做全皮的难点 1、果子是否具备完整的品相。如果果子外皮已经破损,那么即使做出来全皮的美感也要大打折扣,这是毋庸置疑的。基于此,那么选择的方向就必须是新果子,因为老果子由于受到外力作用,外皮脱落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但并不是说老果子不可以做全皮,只能说可能性很小; 2、任何一个新果子都需要有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即从新到旧由嫩便老,简单说就是缩水的过程。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抗拒他。这里有一个最为棘手的事情就是,外皮的干燥速度与果肉的干燥速度不成比例,一般来看,新果外皮的干燥速度是果肉干燥速度的10倍以上,简单说,外皮30天即可达到干燥。而果肉至少需要300天。 3、如何能保证外皮的干燥速度与果肉的干燥速度一致是做全皮千眼菩提的第一个关键所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外皮的干燥速度大于果肉的干燥速度,势必会造成外皮与果肉的‘分离’,而这种‘分离’的结果一定会影响外观的完整性,也就不可能称之为全皮。(这其实是很多朋友都尝试做过全皮而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4、让外皮与果肉形成同生共荣的一体(同呼吸共命运),那么就要尽量保证水分不要过快的挥发,而又能让果子外皮与果肉一起‘收缩’,这就需要让外皮变得‘柔软’。因为外皮的密度同果肉的密度不同,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得外皮变得柔软,外皮不会真正“贴附”在果肉上与其同生共荣; 5、既然当初他们在活着的时候(非洲家乡的时候)是同生共荣,为什么采摘下来却要分道扬镳,外皮总是要先行一步呢?这就是说外皮没有得到‘养分’,如何让外皮继续得到养分是做全皮千眼菩提的第二个关键所在; 6、前面说了,任何力量也无法阻值千眼菩提的收缩(水分挥发),那么加什么样的养分给外皮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加果子自身的水分,让果子自身的水分凝聚在外皮上而不是从外力凭添‘养分’。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如何让果子的外皮可以形成“储存”水分的封闭环?而又要形成允许果子的自由‘挥发’呢? 7、沟槽的处理是关键,沟槽是果子‘长大成人’的必须的养分通道(每一个沟槽下面都有相应的养分胶囊),要很好的利用沟槽挥发快的特点。他流失水分其实是果肉在收缩而不是外皮在收缩,当外皮收缩的时候一定要占据相当的空间,而沟槽提前进行好布局,那么当外皮收缩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外力的干扰从而使外皮能够尽量保持完整。 三、做全皮的基本思路 1、综上,要让新果子在一定的‘氛围“那形成固定的循环。即水分的循环,让外皮与果肉形成同生共荣,让果肉继续为外皮提供营养,时间为半年以上; 2、让果子在特定条件下,’锻炼‘外皮形成一定的保护环,以便果子可以适应在空气中挥发的需求,时间1个月以上; 3、在一定条件下让果子在最短时间内转化原有的生存模式,使之走向现实迎接其绚烂的一生; 4、不断地”外力“使其更加成熟稳定。 祝福诸位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家庭和睦事业顺达。 邓小闲 2017年除夕前夜
浅析全皮千眼菩提制作原理 玩千眼菩提有一段时间,做全皮是拜托一位网友‘相逼’,她的大致意思是,玩千眼菩提怎么还能玩成核桃那样的花纹么? 一时激愤,心里想,怎么就不能? 等要开始做全皮的却又无从下手。 经过一年左右的摸索,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略有所得。 一、做全皮的意义 保持果子自身的完整性、统一性、木质性。在自然形成的花纹中,每一个果子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也就是说,要让果子形成与核桃基本一样的纹理效果。 二、做全皮的难点 1、果子是否具备完整的品相。如果果子外皮已经破损,那么即使做出来全皮的美感也要大打折扣,这是毋庸置疑的。基于此,那么选择的方向就必须是新果子,因为老果子由于受到外力作用,外皮脱落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但并不是说老果子不可以做全皮,只能说可能性很小; 2、任何一个新果子都需要有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即从新到旧由嫩便老,简单说就是缩水的过程。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抗拒他。这里有一个最为棘手的事情就是,外皮的干燥速度与果肉的干燥速度不成比例,一般来看,新果外皮的干燥速度是果肉干燥速度的10倍以上,简单说,外皮30天即可达到干燥。而果肉至少需要300天。 3、如何能保证外皮的干燥速度与果肉的干燥速度一致是做全皮千眼菩提的第一个关键所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外皮的干燥速度大于果肉的干燥速度,势必会造成外皮与果肉的‘分离’,而这种‘分离’的结果一定会影响外观的完整性,也就不可能称之为全皮。(这其实是很多朋友都尝试做过全皮而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4、让外皮与果肉形成同生共荣的一体(同呼吸共命运),那么就要尽量保证水分不要过快的挥发,而又能让果子外皮与果肉一起‘收缩’,这就需要让外皮变得‘柔软’。因为外皮的密度同果肉的密度不同,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得外皮变得柔软,外皮不会真正“贴附”在果肉上与其同生共荣; 5、既然当初他们在活着的时候(非洲家乡的时候)是同生共荣,为什么采摘下来却要分道扬镳,外皮总是要先行一步呢?这就是说外皮没有得到‘养分’,如何让外皮继续得到养分是做全皮千眼菩提的第二个关键所在; 6、前面说了,任何力量也无法阻值千眼菩提的收缩(水分挥发),那么加什么样的养分给外皮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加果子自身的水分,让果子自身的水分凝聚在外皮上而不是从外力凭添‘养分’。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如何让果子的外皮可以形成“储存”水分的封闭环?而又要形成允许果子的自由‘挥发’呢? 7、沟槽的处理是关键,沟槽是果子‘长大成人’的必须的养分通道(每一个沟槽下面都有相应的养分胶囊),要很好的利用沟槽挥发快的特点。他流失水分其实是果肉在收缩而不是外皮在收缩,当外皮收缩的时候一定要占据相当的空间,而沟槽提前进行好布局,那么当外皮收缩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外力的干扰从而使外皮能够尽量保持完整。 三、做全皮的基本思路 1、综上,要让新果子在一定的‘氛围“那形成固定的循环。即水分的循环,让外皮与果肉形成同生共荣,让果肉继续为外皮提供营养,时间为半年以上; 2、让果子在特定条件下,’锻炼‘外皮形成一定的保护环,以便果子可以适应在空气中挥发的需求,时间1个月以上; 3、在一定条件下让果子在最短时间内转化原有的生存模式,使之走向现实迎接其绚烂的一生; 4、不断地”外力“使其更加成熟稳定。 祝福诸位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家庭和睦事业顺达。 邓小闲 2017年除夕前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