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混元体 人族混元体
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关注数: 41 粉丝数: 64 发帖数: 4,590 关注贴吧数: 13
大自然能进化出轮子吗? 轮子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机械发明之一。陆海空所有交通运输工具上都可以找到轮轴这种简单结构。众所周知,人类设计的许多机械装置,例如机翼和镜头,都可在自然界中找到其原型,那为什么我们从未见过有轮子的动物?大自然能进化出轮子吗?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得对轮子有个清晰的定义。 如果说轮子是笼统地指那些可以滚动的圆形或球形物体,那利用这种机械的生物还是相当多的。例如某些虾被困在海滩上时会采用这一运动形式逃回大海,某些蜘蛛也用这一方式快速滚下沙丘来摆脱天敌,还有听到名字就能猜出其特点的风滚草。左:一种螳螂虾(Nannosquilla decemspinosa)被困在海滩上时可以采用滚动方式逃回大海; 右:轮蜘蛛(Carparachne aureoflava)可以变身轮子滚下沙丘避开天敌,最高转速可达每秒44转。 这些例子说明在特定的环境下,进化是会青睐类似轮子滚动的运动方式的。不过以上这些例子中,生物体虽有转动或滚动的部分,却没有轴结构。本文想探讨的轮子是包括轴和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这两部分的机械装置,即轮轴结构。所以我们的问题要稍稍改一下:大自然能进化出真正的、有轮轴结构的轮子吗? 大自然能进化出真正的轮子吗? 简单的答案是:能。 不过,自然界里的轮轴都是分子尺度的结构。没有任何多细胞生物把自己部分身体进化成轮子。 自然形成的轮子的著名例子有两个:细菌的鞭毛,ATP合酶。两者的结构有类似之处,而且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完全的轮子部件。这里以鞭毛为例介绍一下自然进化出来的轮轴结构。 下图演示了细菌是如何用轮轴结构带动鞭毛来游动的。这里自然不仅发明了轮子,还发明了离合器。当‘离合器’(黄色部分)处于‘合’的位置时,由氢离子浓度梯度推动的引擎转动,带动鞭毛使细菌向前游动;而当‘离合器’处于‘分’的位置时, 鞭毛不会转动所以细菌停止运动。左:分子离合器处于合的位置,细菌游动;右:分子离合器处于分的位置,细菌停止运动。 细菌的这一轮轴结构非常类似于人工产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神创论者更是经常用这个例子作为神创的证据,他们说这么精巧的结构不可能是进化出来的,而肯定是某种智能,比如神设计出来的。 神创论者的核心观点是:这个轮轴结构可以说是‘不可简化的复杂’,要实现其功能则必须所有零件俱全,要是少了一些部件那这轮子就不可能工作,所以这不可能是像进化论所主张的那样,通过渐变、部件慢慢组装的过程进化而来。 但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不可简化的复杂’。组成鞭毛的部件大都原有其他功能,在进化中组到一起之后功能变异形成鞭毛。例如把组成鞭毛的部件去掉几十个,只留下其底座,就恰好是细菌的Ⅲ型分泌系统。Ⅲ型分泌系统看起来象注射器,是细菌拿来感染别的生物时注射传递蛋白的装置。左:鞭毛结构示意图;右:细菌Ⅲ型分泌系统的透射电镜图像。神创论者对细菌轮轴结构的看法,同他们以前很多“复杂生物结构不可能自然进化出来”的观点一样,已被科学家证明是错误的。 为什么没有多细胞生物进化出轮子? 既然大自然能进化出微观的轮子,那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又没有任何多细胞生物进化出大型的轮子呢? 对于这一问题,一般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发育、解剖学上的限制,和进化上的不利。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由于轮状物必须能围绕着轴(或者带着轴一起)自由旋转,这就意味着生物本体和轮状部分之间不能有固定连接,而没有固定连接就意味着无法通过血管等组织向轮状部分输送养料和取回废物。鞭毛的轮轴结构是分子尺度的机械,可以通过扩散和渗透等过程来解决向轮状部分提供原料的问题,而这种传递的效率无法与血管运输相比,所以多细胞生物无法以之供养大型的轮子。 理论上来说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如果轮状部分采用类似指甲、甲壳那种‘死掉’的生物材料,就可以避免提供养料的难题。 要进化出轮子,还存在另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在自然环境里,轮子并不见得比其他运动方式有优势,就算没有发育和解剖学上的限制,进化也未必会选择轮子。 最显然的一点是轮子在陆地上需要自然界中罕有的平坦、坚硬的路面,否则会因阻力太大而陷住。缺乏合适路面其实也是有些人类文明没有发明或者采用轮子的原因。例如罗马帝国时代,轮式战车曾经传到了中东和北非,但后来罗马帝国没落后当地人却不再使用轮车,而是用骆驼来运输物品。如果知道轮车在沙漠地面前行时所受到的阻力是在混凝土路面所受阻力的10到15倍,你就不会为当地人的这种选择感到奇怪。另一个例子是在大航海时代之前的南美洲,要么缺乏合适路面,要么缺乏拉车的牲畜,当地的玛雅人、墨西哥土著人虽然知道轮子的概念,但却不使用。也是基于这一原因,现在美军在研发 ‘机器驴’,因为很多在自然环境‘腿’这种设计比轮子更有优势。 有人问如果说轮子在陆地上没优势,那么在水里、在空气里总行了吧?为什么没有鱼或者鸟进化出螺旋桨?答案是在水或空气中螺旋桨的机械效率不如摆动的鱼尾或者翅膀,所以生物螺旋桨并无进化优势。轮轴机械只有用于在粘度为主导因素的流体中运动时才有效率优势,而细菌的鞭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化出来的。 还有一点是动物的肢体往往有多种功能,例如刹车减速、抓、挖、踢打等等,而进化出轮子会丧失很多功能。你要是四肢末端都是轮子,可怎么拿筷子啊? 想象中的动物 如果解决了发育和解剖学上的限制,那么在特定的环境下有轮子的动物也许是可以进化出来。在一本英国作家所著的小说The Amber Spyglass里,就有这样的想象中的动物Mulefa。Mulefa的四肢呈菱形布局,一前一后装上某种植物的圆形种子当轮子,左右脚则用来推进。书中说,Mulefa进化出轮子的一个条件是环境中岩浆冷凝后形成了硬质平坦的‘路面’。想象中有轮子的动物Mulefa。 虽然说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还没发现有动物进化出真正的轮子,但是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也许在宇宙中某些环境特殊的星球上真有带轮子的动物?至少,我们可以想象那会是什么样的。
你张肌肉我放电 自然界中能放电的动物非鱼类莫属——在类似的生长环境里,电鳗、电鳐、电鲶这些亲缘关系并不相近的鱼类,共同演化出了能够发电的器官。为了弄清这种演化背后的秘密,美国数个科研院校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放电鱼类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对这些鱼类演化出发电器官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甚至提示了将普通肌肉转变为发电器官的可能方式。这篇极富洞见的研究于2014年6月27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1]。果壳网就此对其通讯作者,得克萨斯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哈罗德·扎肯(Harold Zakon)进行了专访。 “发电细胞是一类演化上十分新颖的细胞,至少独立演化出了六次,”扎肯教授介绍道,“它们是研究复杂性状演化路径是否相同的很好的模式系统。”不仅如此,由于这些鱼儿依靠电信号相互交流,发电细胞的演化也能反映生物通信系统和通信信号的演化。“我们研究的主要发现在于,虽然不同的鱼类演化出发电器官的过程是独立的,但这种演化所涉及的似乎都是同样的转录因子。”电鳐。图片来源:shutterstock友情提供 人类对发电鱼类的痴迷从古埃及时候就有了——那时,古埃及的人们把电鳐(Torpediniformes)作为治疗癫痫的理疗工具。在维多利亚时代,当这些"水中皮卡丘"被带到欧洲时,人们甚至会组织聚会来排队体验它的威力。甚至早期的电学研究也有一部分灵感来源于此。 尽管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有着很强的存在感,发电器官在演化史上的出现其实较晚,大概在新生代。拥有发电器官的鱼类亲缘关系不近,以致我们可以认为,几乎每种发电鱼类都独立演化出了发电器官。达尔文当年就把它们作为趋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的典型案例之一。他曾解剖过电鳗,发现几乎电鳗所有的脏器都挤在前五分之一的身体里,而剩下的则是三个似肌肉又非肌肉的器官。后来的生理研究发现,这就是发电器官——它们大多是特化的肌肉组织,其中的细胞大多失去了肌肉机械拉伸的力量,离子通道密集的细胞膜下陷折叠,共同产生出可观的电势差。当它们串联起来,便会像串联电池一样将电压放大。这样的器官在各类发电鱼类中都能找到,虽然形态各异,但原理相似。涵盖了发电鱼类的系统发生图。各类发电鱼类的亲缘关系较远,发电器官更有可能是趋同演化的结果。图片来源:Gallant JR, et al. (2014)Science. 发电鱼类在许多地区都有分布——南美洲的裸背鱼(Gymnotiformes),热带海洋里的电鳐(Torpediniformes),非洲的象鼻鱼(Mormyriformes)和电鲶(Siluriformes)等等,不一而足。是怎样的选择压力使它们演化出发电器官?“这些鱼中的大部分不是有夜行习性,就是生活在浑浊的溪流里。”扎肯教授解释说,“它们没法看清楚。有了弱的发电器官和感觉受体来感测微弱的电场之后,这些鱼就能感知周围的环境,并 进行通讯。强的发电器官则能让它们电晕猎物或者赶走天敌。” 研究小组首先对电鳗(Electrophorus electricus)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又从它们不同的组织中提取了RNA,测定了它们的转录组。电鳗的发电器官能发出高达600伏特的电击。“电鳗虽然只是一个物种,但它们有三种不同的发电器官。我们研究了这三种器官在该物种种内的演化方式,”扎肯告诉果壳网。在归纳出发电器官的表达特性后,他们又进而对另外四个物种的发电器官和正常肌肉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这些物种分别是线鳍电鳗(Sternopygus macrurus),青色埃氏电鳗(Eigenmannia virescens),壮象鼻鱼(Brienomyrus brachyistius)和电鲶(Malapterurus electricus)。电鳗是这项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图片来源:Jason Gallan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在分析数据时,研究人员们在不同种类的鱼、不同类型的发电器官中发现了一些惊人的一致性:在肌肉分化的早期,某几个基因都出现了表达上调——它们编码的蛋白类型叫做转录因子,能够与更多基因的转录位点结合,改变它们的表达状态。这些转录因子的变化进而通过细胞内已有的分子通路触发了一系列变化,包括许多肌原 性基因的下调,兴奋性的增强,肌肉特有的兴奋-收缩偶联特性的减弱,绝缘性的增强,以及个头变大等。就是这么几个固有的转录因子,让它们具有了放电的能力。 “我们的结果表明,发电器官并不是从多种途径演化来的。”扎肯说道,“类比一下,想象有一座城市:蛋糕店、餐厅,和修鞋店都在城里营业,并且都有外送服务。他们都会用城市里已经修好的路,而不会去修造新的路。这样,利用已有的材料是更容易、更便宜,也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方法。”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如分子生物学家弗朗索瓦·雅各布(François Jacob)所言[2],演化是个“小气的修理匠”,只会利用后院杂物堆里已有的东西来发挥灵感,并且不情愿一次引入太多变化。“演化‘利用’了这些肌肉里已经存在的道路(基因网络)来多次制造发电器官,而不是从头搭建全新的基因网络。”扎肯说道。 “四年前当我们着手该研究时,给电鳗的基因组测序真的有很大的工作量。现在,中国的华大基因和其它机构能很快完成类似的工作,”说起研究过程,扎肯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感慨。“现在困难的部分在于,通过在非发电鱼类的体内操纵这些基因,尝试让它们的肌肉成为发电器官,从而检测我们的猜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放电将不再是这些鱼儿的专利。
海底电线,活的! 四年前,丹麦的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的微生物学家拉斯•彼得•尼尔森(Lars Peter Nielsen)在研究城市港口的海底泥时发现,泥浆里有可以探测得到的电流。当时,他和同事们怀疑电流可能是由细菌个体或其他微生物之间的某种对外交通网络造成的。 日前《自然》发表了 一篇研究论文 ,论文的主要作者克里斯蒂安•普费弗(Christian Pfeffer)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我们的实验表明,海底的电线一定是细菌生成的固体结构。”普费弗的小组与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联手,发现了一种行为像电线一样的新的细菌,能在几厘米的距离上导电,这一距离远远超出科学家们之前的料想。 研究小组通过用显微镜仔细观察海底泥浆,发现了这种 Desulfobulbaceae 科的新细菌。由于这种新的细菌太小太脆弱(是人的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没有办法直接测量它们携带的电流,但研究人员发现了几种能证明它导电的间接证据。 沉积物中的细菌呈竖直排列,当把不导电的钨片横着插入细菌中时,细菌会发生短路,电流也中断了。此外,如果安放滤片阻止细菌生长,电流就会消失,除非滤片的孔足够大,细菌可以从中透过。在显微镜下,这种细菌看起来很像电子设备中的电线。每个细菌在纵向都有 15 到 17 根能够导电的纤维,每一根都是由许多相连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每一个只有几微米长。这种细菌的横切,周围的小突起是可以导电的纤维。来源:Karen E. Thomsen 为什么细菌会进化出导电这一不同寻常的能力呢?原来,在海底几厘米之下蕴含着巨大的能源储藏——大量的硫化物(负二价硫离子)。但是,大部分生物无法使用它们,因为环境中缺乏氧气。这些硫化物是能量丰富的电子供体,但它们要释放能量必须为这些电子找一个去处——通常而言就是氧气。这就像我们人既需要吃食物又需要呼吸才能活下去一样。打个比方,现在你虽然有一水库的水,但是周围都住满了人,没有可以泄洪的地方,也就没法用这些水来发电。这种新的细菌在竖直方向传输电子,联通上方的氧气和下方的能源储藏。来源:Nature 而这种细菌找到了解决方案——用一条导线把泥底的食物和上层的氧气连接起来。在底部的泥浆里,细菌从硫化物里获取能量,然后把电子送到上面去;而在顶部富含氧气的海水里,细菌就可以利用充足的氧气接受送来的电子,完成呼吸过程。这就像是修了一条大水渠,让你水库里的水可以顺利地流到大海里,同时推动你的水电站。 到目前为止,只在海底沉积物的厌氧环境中发现了这些细菌,不过,研究团队发现它们的数量惊人。在接受测试的沉积物样本中,平均每立方厘米便有 4000 万个这类细菌的细胞,据研究团队计算,这可以形成 117 米长导电的超细电线。 虽然这种生物暂时在归类上被置于现有的细菌种属之中,研究者们表示,它们完全不同于任何迄今我们已经发现的细菌。尼尔森认为这种细菌应该被视为一个新的科,并指出它们与Desulfobulbaceae 科中的其他所有物种之间只有 92% 的 DNA 相似。尼尔森还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新的生物也许比想象中分布得更为广泛。 “它们看来是缺氧环境下的最佳生命形式,为什么不到处都是呢?” 尼尔森问:“或者说它们其实到处都是?”
一个关于转世的流行病学研究 很多人相信人死之后,其意识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以灵魂的形式飘荡一段时间,并且有可能再次转生为人。这个说法没有任何直接的科学证据:灵魂活动似乎根本没办法用仪器测量,而且现代科学认为人的一切意识都是大脑的硬件实现的,根本不允许脱离肉体的意识。而在我看来更重要的一点,则是现有的科学理论已经能够很不错地解释整个世界,似乎并没有哪些事情非得用人有灵魂来解释不可。 或者,除了某些“小事情”之外。我们经常在网上论坛看到一些灵异事件的“经历贴”,其中描述的灵异事件似乎只能用真有鬼来解释。在以宣传无神论为己任的科普人士看来,这些经历就算再离奇,背后也一定有一个科学的,甚至是简单到可笑的解释。但这样的态度显然没有让所有人信服。比如最近刘衍文老先生在上海书评连载《寄庐志疑》,其中提到很多灵异事件,就对“科普们”对这些事件的可能解释表示了不屑一顾。 其实之所以长期以来都是“科普们”而不是科学家关注灵异事件,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不是科学家傲慢,而是这些事件实在很难认真对待。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证据。而鬼,如果真有的话,他们的出现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几乎没法搞实验。网上的经历贴事实是否成立都不好验证,就算有科学家真信了,兴冲冲跑到现场,鬼不来了又怎么办?或者就算鬼还是来了,可只有你能看见我看不见,仪器测不到,我又怎么办?再或者就算有科学家拿着仪器真的在某个凶宅里拍摄到了不正常的“影子”,那么这段录像到底有没有技术错误又是一个问题。除非能够大规模地重复验证一种灵异现象,才有可能让科学家认真起来。
最新研究结果为HIV带来希望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和杜克大学医学院联合研究发现了特殊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新特征,这一科学发现对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有重要的影响。论文发表在《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and Microbe)上,该论文描述了一些艾滋病病毒抗体的不寻常的基因突变,这一现象使它们可以中和许多不同型别的艾滋病病毒。这种抗体被称作“广谱中和抗体”或者简称为BNAbs。 抗体来源于免疫细胞,被称作B细胞。当B细胞遇到外来物质(即抗原)的攻击时,一些B细胞会高速突变导致抗体的一种氨基酸被替代。而这些B细胞产生的抗体中所携带的变异部分可以使抗体有效抑制抗原的增殖, B细胞却不会死掉。因此,免疫系统可以不断适应并利用自身飞速增殖的抗体。还有一种难得一见的现象就是抗体会经历比单一氨基酸替换更剧烈的变化。整个氨基酸链被插入或删除的现象就叫做缺失多态性(indels)。低于4%的人体抗体中有插入或缺失现象,在广谱中和抗体中,这一特征现象却超过50%。只有一小部分艾滋病感染者产生广谱中和抗体。 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抗体基因与非感染者的基因作比较,科学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抗体基因比非感染者的基因插入多27%,基因缺失多23%。他们还发现在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不管他们身体是否可以产生广谱中和抗体,基因突变率都持续提高。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即文章通讯作者和项目负责人托马斯·开普勒博士(Thomas B. Kepler)说“这一结果表明广谱中和抗体应用于疫苗终究会成为可能,在艾滋病病毒相关的基因区域中,有超过80%的插入或缺失现象发生。” 由于广谱中和抗体的插入和缺失与产生它的个体的差异性无关,研究者认为插入和缺失对于抗体功能的影响可能会很大。他们研究了广谱中和抗体的一部分,是有大段插入和缺失的CH31,用来观察插入和缺失在获得广泛中和功能中的作用。研究者将插入和缺失标记到原先没有的抗体中,它们的功效增加了八倍;将插入和缺失放在原先就有的抗体中,功效增加更多。开普勒说:“测试广谱中和艾滋病病毒的能力时,只有CH31插入和缺失标记抗体可以完成任务” 杜克大学疫苗研究所主任和资深作者巴顿·海恩斯(Barton Haynes)指出,我们了解越多关于广谱中和抗体特殊发生路径,就有更好的机会去诱导它们。这个新的研究让人们了解了广谱中和抗体的复杂作用途径。在探索预防HIV-1感染过程中的最大希望就是研制出一种疫苗可以对抗各种HIV-1。通过刺激产生广谱中和抗体是疫苗研制的首要目标,这项新研究表明,疫苗的策略应在注重在每次免疫之后,加快抗体进化。这项研究所提倡的疫苗策略将有益于每个人,而不只是幸运儿。
“基因电路”,为细胞计算机铺平道路 视频说明: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师使用遗传物质DNA和RNA构建了一种“生物晶体管”,并通过它在细胞中构建出包括与门(AND)、或门(OR)在内的6种基本逻辑电路。研究者将基于转录器的逻辑门电路称为“布尔整合酶逻辑电路”(Boolean Integrase Logic),或简称“比尔•盖茨电路”(BIL gates)。转录器还具有放大信号的功能,整合酶表达量的微小差异可能引起靶基因转录效率的巨大变化。来源:Drew Endy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师使用遗传物质DNA和RNA构建了一种“生物晶体管”,通过它在活细胞内进行逻辑运算,放大和切换遗传信号。这些发现为将来创建细胞计算机铺设了道路。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科学》(Science)。 “我们让一组天然蛋白质有了新的功能,”文章的通讯作者、助理教授德鲁•安迪(Drew Endy)对果壳网解释:“这些叫整合酶(Integrase)的蛋白质被用于对DNA上的RNA聚合酶实行数字控制。”这些整合酶的表达浓度将决定靶基因的转录过程。 转录器是基因逻辑电路的关键元件,文章的第一作者杰罗姆•博纳特(Jerome Bonnet)评论说:“这些电路是通用的,控制门电路的诱导信号可以是任何转录源——可以是葡萄糖,也可以是咖啡因,等等。细胞收到的任何外界刺激都能得到检测。”博纳特告诉果壳网:“利用这种逻辑电路,你能够轻易判断哪些细胞受过刺激。”细胞甚至能按照指令发动或终止细胞繁殖。 “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博纳特还对果壳网说:“我们仔细挑选了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中都能行使功能的酶,让生物计算机能被设置在各种生物中。”转录器中执行异或门(XOR)的逻辑元件。两对可被整合酶识别的重组位点(蓝/橙,黑/白)夹在终止子两侧,这两对重组位点各自能被一种整合酶识别,元件通过4种不同的信号状态控制终止子的方向。如果两种整合酶都不表达,终止子将使转录停止;如果只有一种整合酶的表达达到阈值,终止子方向将翻转,转录继续进行;而如果两种整合酶的表达都达到阈值,终止子翻转两次,转录依然被阻断。来源:Bonnet et al.Science 去年,安迪的团队成功用DNA构建了可擦写数字信号存储器。随后,他们又开发出能在细胞间传递遗传信息的机制。现在,他们有具备类似晶体管及信号放大器功能的转录器——信息存储、信息传送、逻辑运算,这3种要素加起来,足以在活细胞内构建出生物计算机。 实际上,这3种功能的融合已经实现了。“我们的门电路应该能应用到所有类型的细胞,”安迪告诉果壳网:“生物计算机能够用于研究和改编生命系统、监控环境变化并且改善细胞治疗。” 和一些不公开的生物技术不同,研究团队将文章所述的所有知识向公众开放。“大多数生化技术还没有被想象出来,更别说将其实现了。博纳特说:“共享重要的基本工具才能让人们更好地合作。”
那些仍在使用的老古董 对于那些古老的技术,我们总是以怀旧的眼光看待,像回想起当时对Apple IIe的钟爱,或是对以前的大型计算机使用打孔卡而惊奇不已。人们通常不会想到用那些过时的,速度奇慢的怪物机器来运行现代商务,更别说是现代武器系统。 事实却刚好相反。科技界的观点是使用两年的智能手机就已经过时了,但是很多运输系统、军用设施和一些现代商务,甚至一些程序员每天依靠的竟是那些几十年都没有更新的技术。在美国纽约,一些旧ATM机还在使用IBM OS/2操作系统,这种系统早在25年前就出现了,并且很快就淡出了市场。 最近的联邦审查发现美国联邦情报局还在使用1980年代的大型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似乎只能使用当时功能的60%。希望那些正常运行时间的统计会有助于美国国防部用于民兵式洲际弹道导弹,海军潜艇,战斗机和其他武器计划。帮助这些系统运行的顾问称,它们很可能至少使用到本世纪中期。 下面是一些被时间遗忘的计算机和人们还在坚持使用它们的故事: 穿孔卡片式会计系统(Punch-Card Accounting)Sparkler Filters的IBM402 德克萨斯州的Sparkler Filters公司在化工工艺过滤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你从他们那里买一个自动过滤器,那么他们就会把你的交易放入一台追溯到1948年的“电脑”里。 Sparkler Filters公司的IBM 402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脑,而是一个自动化的电动制表机,公司习惯用这个402来进行会计工作,因为这台机器能记录长串的数字,加和运算,打印详细的书面报告等。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1.36吨的电子制表机器。Sparkler Filters使用的IBM 402很可能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充分运转的402机器,它虽然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但还可以运行所有的会计工作。在402上使用的穿孔卡片 当然,数据在进入402之前,必须先在卡片上编码。大型IBM 029打卡机就来做这样一个工作,它就像一个固定在桌子上的巨大的打字机。Sparkler Filters的创始人卡尔·克莱克尔(Carl Kracklauer)过去通常将数据打在穿孔卡片上。这家公司一直坚持使用402也是因为员工知道怎样使用它,而且他们有对这台机器超过60年的格式化账单记录。 这家公司也拥有很多IBM插接板形式的402程序。在1940年代,计算机编程方法普遍是用某种方式排列几百根单独的线,这可能会让现代软件工程师发疯的。而对于402来说,在每个插接板上像意大利面条一样的电线连接着几百个连接器,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来决定机器的操作,而且不同的插接板可以拉出来进行替换,就像那种可互换的软件磁盘。比如你可以插入一块板子用来处理应收账款,另一块用来进行存货管理。Sparkler Filters在IBM接插板上的IBM 402程序 Sparkler的402是非常有意义的计算机遗物,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去年派了一个代表团来到这家公司,试图说服高管们换一台更现代的会计系统,并且把402捐赠到博物馆里,但是鉴于它还在执行着自己的任务,这家公司在短时间内还将继续使用这个数字怪物。 永不言败的计算机1972年拍下的DEC PDP-11系统 当你看到报道称,美国军队用小型远程控制的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收集情报和瞄准敌人时,很容易认为所有的武器也都是同样现代化的。而目前美国一些军队使用的重要武器系统其实还在运用相当于越战时期的技术。 美国海军舰载雷达系统、英国原子武器研究机构、法国飞机制造厂都在使用1970年代DEC公司生产的小型机PDP。PDP在大型主机的第二次浪潮中产生,由于它们只有几个冰箱的大小而不是大到装满整个屋子,所以被称作小型计算机。 F-15 和F-18战斗机,霍克导弹武器系统,美国部分海军潜艇舰队和航空母舰上的海军战斗测试系统都使用1980年代DEC的VAX小型计算机。在美国俄勒冈州的Logical公司帮助维持这些过时的系统正常运转。由于它们的关键性能,这些系统大部分都会一直使用到本世纪中期。 这家公司的老板琳达·琼斯(Lynda Jones)称,这些遗留的系统作为控制或测试系统,被综合到数十亿美元的系统中,如果用现代机器替换这些旧系统将会花费几百万美元,还有可能潜在的破坏国家安全。1978年的DEC VAX 11/780系统 琼斯的公司就是用更新,更小,更低耗的电子零件模仿以前的DEC小型机来创建新系统。这种替换过的计算机完好的重现了原始硬件功能,所以看起来系统的其他部分都没有什么改变。 大多数Logical公司的客户都是与美国国防部相关的致力于更新旧武器技术的国防企业。琼斯说,全世界有几千个应用于军事领域的DEC系统。 维持这些古老的计算机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些知道怎样配置和维护机器的技术人员在很久以前就退休或者去世了,所以现在如果他们出现故障,几乎没有人能够修理它们。就算是知道怎么修,但找到替换的硬件部分也会非常棘手。 Apple IIe 仓库会计系统凯文·霍夫曼(Kevin Huffman)坐在他的Apple IIe旁边 当Apple IIe 在1983年发布时就有很多人爱上它了。它支持广泛的软件和硬件种类,并且非常可靠,它的7个内部扩展槽使其使用起来非常灵活。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凯文·霍夫曼(Kevin Huffman)自己开办了他的霍夫曼工业仓库(Huffman Industrial Warehouse),他对它的热爱从没减退过。他的公司负责存储和运出那些租用他的仓库的公司的货物,他通常用那台古老的Apple IIe来跟踪库存和记账。 霍夫曼在大学时期就开始使用Apple II,后来买了两个相同的Apple IIe系统,一个就是现在使用的,另一个用作紧急备用。 霍夫曼在Apple IIe上运行了一个叫做“商业会计(The Business Accountant)”的应用程序组。这个程序组里有六个应用,他用了其中的五个:总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存货清单和工资单。霍夫曼为Apple IIe使用的“商业会计”软件包。 霍夫曼还用一台现代PC机来进行文字处理,收发邮件和网页浏览,但他不愿意让他信任的Apple IIe停止会计工作。“我还在用这台机器是因为它使用起来很简单,我知道这些程序,还可以手动更新税表。整个系统的唯一一个小问题就是它不识别2000年份,所以所有打印的财务报告上写的都是1912年。但是在发票,支票上面都会印成11/14/12这种格式。” 他说,他曾想过换一台更现代的机器,但是又能得到什么呢。就像俗话说的“没坏的东西不要修”,也就是不要打破现状的意思。 Color Computer 编程助手约翰·科瓦尔斯基(John Kowalski)运行BBS的Color Computer 3,照片来自1996年。 很少有老式电脑像1986年发布的Tandy Color Computer 3发挥如此积极的作用,人们亲切地称它为“CoCo 3”。 CoCo 3是RadioShack公司Color Computer系列的最后一个产品,可以进行高级图形处理和声音增强。 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有些人不愿意离开跟随他们多年的CoCo 3。约翰•科瓦尔斯基(John Kowalski)就是这样一个忠实的用户,他曾经从事电视游戏的开发,并且认为他的CoCo 3在其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打开它,敲入一段程序,让它运行结果。我把它当做我的私人助理,有时我用它来编程,做一些冗长的重复性的任务,只要有它在,我就可以一直工作。”科瓦尔斯基说道。 在1990年代中后期,当科瓦尔斯基在水晶动力工作室(Crystal Dynamics)开发游戏时,他的CoCo 3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说:“我从事过的每个游戏开发都至少有些数据是在这台CoCo机上产生的。”Tron 2.0:杀手的封面 对于Xbox的Tron 2.0游戏,科瓦尔斯基用CoCo 3来测试游戏中的3D技术。“很多3D装置使用的数据都是在这台机器上产生的,比如3D视角的深度计算和透视图表,游戏中使用的纹理贴图数据转换也是通过我在CoCo上编写的转换工具完成的。” 科瓦尔斯基用CoCo从原始的电玩ROM上提取、转换和编辑图形数据,变成PS2操控器可以使用的格式。他还用这台机器翻译老式街机游戏源代码并且清除游戏中使用的声音采样。 科瓦尔斯基说,他现在的工作是设计电子设备硬件,不需要产生太多数据,所以现在不常用CoCo了。但他没有让这台25年之久的机器退休,而是将它放在他的电脑桌上,以便需要时再进行工作。
螃蟹组成计算机 现今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科学家们还是试图拓宽新型计算机的开发领域。近日,由日本和英国科学家共同组建的科研团队公布了他们最新的研究结果,这是一款超乎大家想象的计算机——螃蟹计算机。这款计算机是由一只只可爱的螃蟹们组建的。不过目前计算机的功能还仅限于逻辑门。 科学家们的创意总是令人惊叹,这款计算机虽略带喜剧色彩,却实为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一个科研结晶。我们可以在图片中一睹这款“甲壳类计算机”的芳容。 对新型计算机的研究是由来已久,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两位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型计算机的概念——撞球计算机。他们认为,通过谨慎安排多米诺或者撞球,也可以制作逻辑门(能够实现逻辑运算功能的电路,逻辑门指基本逻辑关系:与、或、非三种)。而逻辑门是构成计算机的基本组件。撞球计算机概念认为,人们可以建立一个管道,通过撞球的撞击来传递信息。从理论上,制造这样的微处理器是可行的,但是制作这种微处理器可能需要很大的空间,除非撞球也很小。 在此基础上,螃蟹计算机的研发团队发现,当两群不同的基氏和尚蟹( Mictyris guinotae)相遇时,蟹群会合二为一,并且以两者的速度之和向着一个方向移动。这种反应与撞球极为相似,所以他们认为,用蟹群也能够组建逻辑门。 “我们证明了,通过把蟹群关进拥堵的管道之中,让它们在固定的空间里爬行,的确可以构建起与门、或门和非门。” (图示为螃蟹计算机的与门) 当然,他们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构建或门相当顺利,但构建与门却相对复杂得多,因为这涉及到让蟹群在三个不同的出口中做出选择。虽有困扰,但科学家们还是成功地证明了蟹群可以建立逻辑门。不过还剩下一个问题,如何让螃蟹们爬行呢? “我们把螃蟹们放在逻辑门的入口,再拿一个物件遮挡光源,让阴影投在蟹群上。螃蟹们看到影子,以为头顶上有一只鸟,它们想:鸟来吃咱了,快跑啊。于是,就达到了让它们爬行的目的。” 太欢乐了。“螃蟹计算机”用起来大概就没那么欢乐,因为运行得太慢了,而且抓那么多螃蟹也不是件易事。但是,它也有一个重要的优点:省电! 别为这些小家伙的性命担心,它们不会被吃掉的,“在完成自己伟大使命后,它们会被放归自然”。当然,得让它们爬上一会再说。
好长时间不水,肯定没有人记得我了 T-MAC:1.对女神死缠烂打了一个月,终于将女神打成了重伤 2.一直听别人说,开房怎么怎么爽,昨晚我忍不住去开房了.....还真是爽啊,一个人睡这么大一张床! 3.相恋四年。他始终没给她一个承诺。大学毕业返乡的列车上,失落的她说完一句到站记得叫我,便睡去。几小时后,他把她叫醒。她望向窗外,入眼的满是陌生的风景。别过头,是他宠溺的笑:咱妈让我带你回家看看。他带她到这个偏僻的山村,卖给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光棍。 4.在公交车上,我们都盯着一个穿短裙的美女,突然美女回过头给了我一巴掌并叫我滚!我靠,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偷看她的大腿,全车那么多人谁不打就打我?然后我心情十分不爽,穿上裤子就下车了! 5.从前有一只丑小鸭,虽然人们都不喜欢它,但它从来没有放弃梦想。最终,它通过不懈的努力,变成了一只高贵美丽的白天鹅。兴奋的丑小鸭第一时间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分享了它的快乐。第二天,它的爸爸妈妈离婚了。 6.丑小鸭生来就很丑,没谁喜欢它,它从小被其他鸭子欺负。它伤心的离开了妈妈,独自流浪,遇到狂风、暴雨、猎狗、熊孩子……但丑小鸭没有畏惧,它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最终,人们发现,它虽然不好看,但还挺好吃的。 7.一对老夫妻,丈夫坐在轮椅上,妻子推着他走。俩人不时吵架,吵的凶了妻子就会离开几分钟再回来,但从未遗弃。感动,我过去问:阿姨,这么多年你们吵吵闹闹,但没分手,是怎么做到的?老太太笑了:他呀,年轻的时候也花心,老想着离开我。这不,四十年前的一天我把他腿给打断了。 8.“大爷您都80多岁了,可还是每天都叫您老伴亲爱的,宝贝,这么多年了有什么秘诀吗?” “没办法,几年前我就忘了她叫什么了,我又不敢问她,只能那样叫了。” 9.我的一个朋友就要去草原玩了。作为内蒙人,我给她讲解了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比如当她孤身遭遇野狼的话,不要转头逃跑,人类永远没法和狼比速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原地不动,与狼的目光正面接触,死死盯住,不要移开,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这样会死的比较有尊严一点。 10.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一天他看到一位老奶奶在河边准备把一根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大笑:这得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奶奶说:一天不行,我就磨两天,两天不行就磨三天,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李白听了很惭愧,从此开始认真学习。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不学习,将来就会像那个老奶奶一样蠢 11.一只小白兔来到杂货店问:老板老板,有100个胡萝卜吗?然后它就被杂货铺老板捉了起来,毕竟会说话的兔子还是很少见的。 12.我哥们儿是奇葩,记得初中上学那会,中午午休的时候和那哥们在厕所抽烟,还有最后一口,他猛嘬了一下,突然教导主任进来了,看见我俩靠着窗户,问到:“你俩干嘛呢?”我惊慌了转头看向我的哥们,他的表现我至今难忘,他从鼻子里冒出了好多烟说到:“我在生气。” 13.我爸对我可好了 记得小时候我调皮 撑着伞从二楼往下跳 摔得腿鲜血直流,正巧我爸下班大老远看见 那一幕我永远都忘不了。他一把推开自行车 像百米冲刺似的跑到我身边 仔细检查感叹雨伞竟然没坏。 14.在一次8级地震中,王老汉终于捡到了掉在地板缝里的硬币 15.老王掉进村口枯井 在村民们的热心帮助下最终适应了井底生活
《小丑》 世间曾有一个小丑。 他长时间都过着很快乐的生活;但渐渐地有些流言传到了他的耳朵里,说他被公认为是个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 小丑窘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制止那些讨厌的流言呢? 一个突然的想法使他的脑袋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拖延地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行。 他在街上碰见了一个熟人,那熟人夸奖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这位色彩画家早已经不行啦……您还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您会这样……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熟人感到吃惊,并立刻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另一个熟人告诉他说。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您怎么不害羞?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大家老早就已经不看这本书了,您还不知道这个?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于是,这个熟人也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我的朋友某君真是个非常好的人啊!”第三个熟人告诉小丑说,“他真正是个高尚的人!”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某君明明是个下流东西!他抢夺过所有亲戚的东西。谁还不知道这个呢?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第三个熟人同样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并且不再同那个朋友来往。总之,人们在小丑面前无论赞扬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儿地驳斥。 只是有时候,他还以责备的口气补充说道:“您至今还相信权威吗?” “好一个坏心肠的人!一个好毒辣的家伙!”他的熟人们开始谈论起小丑了,“不过,他的脑袋瓜多么不简单!” “他的舌头也不简单!”另一些人又补充道,“哦,他简直是个天才!” 末了,一家报纸的出版人,请小丑到那儿去主持一下评论专栏。 于是,小丑开始批评一切事个一切人,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手法和自己趾高气扬的神态。 现在,他——一个曾经大喊大叫反对过权威的人——自己也成了一个权威了,而年轻人正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他们,可怜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虽然一般地说,不应该崇拜……可是,在这儿,你试试不再去崇拜吧——你就将是个落后的人啦! 在胆小的人们中间,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 ——全文完
伟大的进化之球 一种生物的垃圾会是另一种生物的宝贝,我们细胞的排泄物——二氧化碳和水养育了植物,而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造我们生存所需要的氧气和糖类。在微观尺度上,这些废物与食物的循环会更加复杂,许多种微生物在条件有限的艰苦环境下,会互相帮助、共渡难关。 当我们这样的生物体消化由碳(C)、氢(H)、氧(O)组成的糖类时,会将糖类分解为二氧化碳(CO2)、氢离子(H+)和维持糖类分子结构的高能电子(e-)。当环境中存在氧气时,氢离子和电子能够与它结合,产生水(H2O),并在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如果环境中没有氧气,细胞也有其它几种选择,它们可以将电子用于乳酸的生产,就像我们的肌细胞过度劳累耗氧太快时那样,或者是乙醇,就像发酵生产酒精饮料时所用的酵母菌那样。有些特化的细菌能够通过细胞表面的特殊结构将电子转移到金属中,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制造电流,作为自然代谢的副产品。其它一些生活在完全缺氧环境下的物种会将氢离子和电子结合在一起,制造出氢气(H2)。 氢气中仍有许多能量存留,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有成为燃料的潜力,因此,而不应被废弃。产氢细菌会错失电子中的大量能量,而且当环境中的氢气积累过多时,细胞的代谢会减缓,制造能量会变得更加困难。产氢细菌附近的其它细菌能够利用这些能量,用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氢气制造出甲烷(CH4,也就是天然气)和水。这种细菌组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若没有消耗氢气的邻居,产氢细菌会被自己的废弃物淹死,而若没有产氢细菌,产甲烷细菌会饿死,因为它自己不能分解产氢细菌食用的那些复杂分子。这种氢气的传递对两种细菌都是生死攸关的,因此它们会抱成一团,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聚集体,这样氢气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播会更有效率。一些假说认为,这种“抱团”现象也许是真核细胞进化的基石。 有关跨物种聚集以保证氢气传播效率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最近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Derek Lovley实验室的研究者们想知道,在人工的进化实验中,这些聚集体会怎样演变。他们将两种地杆菌混合在一起,其中一种能够将乙醇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氢气,获得能量,而另一种不能分解乙醇,却能利用氢气中的能量生长。就像Lovley解释的那样,“它们是超级大酒鬼,互相帮助,痛饮乙醇。” 地杆菌很擅长通过细胞表面的菌毛将电子传递到金属或其它无机物中,也能够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制造不算太小的电流。在这个实验中,没有接收电子金属,为了生存它们只能制造氢气。混合培养物开始生长得很慢,因为制造氢气的代谢途径更加困难,但几个月之后,它们已经能消化培养物中乙醇的70%,此时研究者将细胞转移到新的乙醇培养基中。这次,细胞吃掉70%乙醇的速度快了很多,几次转移之后,他们发现细胞正在形成类似自然界中发现的那种聚集体。仅仅几个月,它们就形成了更有效率的传播体——伟大的进化之球。 但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为了确认这些聚集体的确在分享氢气,他们去除了让氢气消费者“吃氢气”的那种酶,以为这样一来,混合培养物再也不会生长了。相反,他们发现聚集体比之前演化得更快,形成聚集体的时间从7个月缩短到21天! 当他们对这种进化之后的氢气消费者细菌进行基因测序时,发现它们与野生型细菌相比只有一处变异,也就是一个控制其它许多基因活性的基因。这个突变影响了许多基因,引起了大尺度的变化,其中一个特殊的基因——OmcS也受到了影响。OmcS是控制电子在菌毛上传导的基因。这个控制性基因的突变让OmcS基因更多地表达,使得细菌从细胞外获得电子的能力更强。这种含大量铁的蛋白过表达,也能够解释聚集体的鲜红色外表。然而培养基中并没有能当作电子载体的无机物,因此电子的走向只有一种解释,菌毛将电子直接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细菌中,不再需要氢气来当中间人了。 细菌代谢的丰富多彩与一毛不拔展示了它在特定的选择压力下,可以如此快地进化出复杂得惊人的合作体系。总之,合作+代谢+氢气+电流+进化=超给力。
【小说】洋葱宇宙 作者:大卫•史蒂芬 译者:Onion “先生,这是文学的金字塔。”杰夫•卡森仔细地观察着老板的反应。他全权管理平行世界研究部,很清楚自己的研究方向已经走向了旁门左道。这次推销要想成功可不容易。 杜鲁门先生阴沉着脸,眉毛活像两条掐架的毛毛虫,“不过是塞满纸的破烂玻璃架罢了。” 杰夫上下翻动手里的那叠纸,“这不仅仅是纸,先生,而是一整个文明的虚拟印记。我们将颠覆混沌理论和进化生物学,甚至是宗教。”他把手稿交给了杜鲁门先生。 杜鲁门先生翻动纸页,情绪似乎变得更加不愉快,“一份手稿?要是想要小说的话我就会雇一位作家而不是工程师。假如我把这东西交给审查委员会,他们会立即撤回投资。你是在耍我吗?” “先生,因为有了这东西,我们将不再需要他们的批准了。” “说明白些。” “好的,”杰夫深吸了一口气说,“您听说过无限猴子定理吗?是这样的,假如你把一只猴子放在打字机前,只要时间足够长,它最终会写出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 “说重点。” “无穷猴子定理的问题在于,它根本无法实现。为了获得有价值的结果,需要的时间尺度几乎是无穷的。即便能投入这些时间,需要的打字机和纸张又从哪儿来?最糟的是如何才能沙中取金,挑出为数不多的精华?” 杜鲁门先生揉揉太阳穴,“别光说问题,卡森,如何解决?” “好的,”杰夫说,“有了可以在时间尺度上加速的平行世界,我们就不需要把自己局限在猴子身上。我们可以调整时间流速,使之快到在心跳瞬间就能分辨出大陆的飘移。我们派出一群具有遗传记忆的猴子去寻找最优秀的作品。当然,它们进化出写作技巧需要一定的时间,发明纸张甚至要更久一些。不过我们的世界过了一天,它们发现的作品就会送出来。” “一个文明的所有作品都在这儿的话,为什么就只有这么一点儿?”杜鲁门先生仍然怒容满面,不过他听进去了。这是好现象。 “遗传记忆只会让它们送出它们认为最好的作品。这就是所谓的文学金字塔,最顶级水平的作品比你看过的都好,因为它们的文明优于我们。” “它们的文明?猴子不会有文明。” “它们进化得更远,先生。每次进行试验,我们都能绘出在一天内人类进化的整个线路!每次试验开始时,我们都让猿猴从零开始。你会认为每个世界最终会完全不一样,甚至有的里面鸟类会进化成优势物种。混沌理论决定了这一点。然而,除了一些细微差别,每次的结果都和我们真实的世界基本相同。” 杰夫停下来审视老板的反应,但是根本分辨不出杜鲁门先生的沉默是感兴趣还是生气的表现。所以他继续往下讲。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份手稿。每次纸架填满的时候,顶端附近总有一篇名字一样的小说,《洋葱宇宙》。故事的内容不一样,但都有些相关。单独看来每篇作品都很优秀,甚至可以用伟大来形容;不过结合在一起,它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作品之间相互呼应、融洽优雅、抑扬顿挫。” “嗯哼。”杜鲁门先生敲了敲下巴,“这些小说讲的是什么?” “每篇讲述的都是平行世界的存在形式。一层层的世界像一颗剥开的洋葱,不过永远也剥不到尽头。在平行世界里,这些小说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形式,有的直白,有的深邃。不论你在小说中寻找什么,它总离不开这一点。 “仿佛这样的故事嵌入了人类的遗传密码,每个世界仅仅承载了其中的一个片段。如果要证明有神明存在,没准这就是证据。就像大多数作家都会创作一部超越其他的代表作品,这些平行世界的杰作也脱颖而出成为了人类的代表作。” “听起来一点儿都不靠谱。“ “请给我们一次机会,先生,您不会后悔的。” 杜鲁门先生狠狠地瞪着他,“你最好取得一些实际的进展,不要光在这里胡说八道。否则,在周末你就得另谋高就了!” 杜鲁门回到办公室以后,惊讶地发现自己还拿着那份手稿。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把它扔进废纸篓。它也许比单人棋有意思呢,卡森不会知道的。他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第二天早晨,他从椅子上起身时,连后背都在抗议他整晚阅读小说。卡森说得没错,这是他读过的最好的作品。大学时代之后他就没有熬夜读过小说了。他需要回家休息一下,不过走之前他把手稿放在了助理的桌子上,还留了一张字条,“尽快找一家合适的出版商,把这份稿件邮过去。” 助理编辑快下班的时候才读到这份稿件,到了深夜才读完。他觉得自己一点儿都不累,发现一部好作品令他激动不已,他得做点儿什么。 他将稿件复印了一遍,并在原稿上写道:“我们要发财了!!”然后就把它放在了编辑的桌子上。复印件被他装进一个信封,随后塞进了墙壁上的一个狭缝里。他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知道狭缝通向哪里——真是奇怪,他在这间办公室工作二十年了。这个行为不是有意识的,更像是条件反射。片刻之后,他便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
【小说】洋葱宇宙 作者:大卫•史蒂芬 译者:Onion “先生,这是文学的金字塔。”杰夫•卡森仔细地观察着老板的反应。他全权管理平行世界研究部,很清楚自己的研究方向已经走向了旁门左道。这次推销要想成功可不容易。 杜鲁门先生阴沉着脸,眉毛活像两条掐架的毛毛虫,“不过是塞满纸的破烂玻璃架罢了。” 杰夫上下翻动手里的那叠纸,“这不仅仅是纸,先生,而是一整个文明的虚拟印记。我们将颠覆混沌理论和进化生物学,甚至是宗教。”他把手稿交给了杜鲁门先生。 杜鲁门先生翻动纸页,情绪似乎变得更加不愉快,“一份手稿?要是想要小说的话我就会雇一位作家而不是工程师。假如我把这东西交给审查委员会,他们会立即撤回投资。你是在耍我吗?” “先生,因为有了这东西,我们将不再需要他们的批准了。” “说明白些。” “好的,”杰夫深吸了一口气说,“您听说过无限猴子定理吗?是这样的,假如你把一只猴子放在打字机前,只要时间足够长,它最终会写出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 “说重点。” “无穷猴子定理的问题在于,它根本无法实现。为了获得有价值的结果,需要的时间尺度几乎是无穷的。即便能投入这些时间,需要的打字机和纸张又从哪儿来?最糟的是如何才能沙中取金,挑出为数不多的精华?” 杜鲁门先生揉揉太阳穴,“别光说问题,卡森,如何解决?” “好的,”杰夫说,“有了可以在时间尺度上加速的平行世界,我们就不需要把自己局限在猴子身上。我们可以调整时间流速,使之快到在心跳瞬间就能分辨出大陆的飘移。我们派出一群具有遗传记忆的猴子去寻找最优秀的作品。当然,它们进化出写作技巧需要一定的时间,发明纸张甚至要更久一些。不过我们的世界过了一天,它们发现的作品就会送出来。” “一个文明的所有作品都在这儿的话,为什么就只有这么一点儿?”杜鲁门先生仍然怒容满面,不过他听进去了。这是好现象。 “遗传记忆只会让它们送出它们认为最好的作品。这就是所谓的文学金字塔,最顶级水平的作品比你看过的都好,因为它们的文明优于我们。” “它们的文明?猴子不会有文明。” “它们进化得更远,先生。每次进行试验,我们都能绘出在一天内人类进化的整个线路!每次试验开始时,我们都让猿猴从零开始。你会认为每个世界最终会完全不一样,甚至有的里面鸟类会进化成优势物种。混沌理论决定了这一点。然而,除了一些细微差别,每次的结果都和我们真实的世界基本相同。” 杰夫停下来审视老板的反应,但是根本分辨不出杜鲁门先生的沉默是感兴趣还是生气的表现。所以他继续往下讲。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份手稿。每次纸架填满的时候,顶端附近总有一篇名字一样的小说,《洋葱宇宙》。故事的内容不一样,但都有些相关。单独看来每篇作品都很优秀,甚至可以用伟大来形容;不过结合在一起,它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作品之间相互呼应、融洽优雅、抑扬顿挫。” “嗯哼。”杜鲁门先生敲了敲下巴,“这些小说讲的是什么?” “每篇讲述的都是平行世界的存在形式。一层层的世界像一颗剥开的洋葱,不过永远也剥不到尽头。在平行世界里,这些小说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形式,有的直白,有的深邃。不论你在小说中寻找什么,它总离不开这一点。 “仿佛这样的故事嵌入了人类的遗传密码,每个世界仅仅承载了其中的一个片段。如果要证明有神明存在,没准这就是证据。就像大多数作家都会创作一部超越其他的代表作品,这些平行世界的杰作也脱颖而出成为了人类的代表作。” “听起来一点儿都不靠谱。“ “请给我们一次机会,先生,您不会后悔的。” 杜鲁门先生狠狠地瞪着他,“你最好取得一些实际的进展,不要光在这里胡说八道。否则,在周末你就得另谋高就了!” 杜鲁门回到办公室以后,惊讶地发现自己还拿着那份手稿。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把它扔进废纸篓。它也许比单人棋有意思呢,卡森不会知道的。他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第二天早晨,他从椅子上起身时,连后背都在抗议他整晚阅读小说。卡森说得没错,这是他读过的最好的作品。大学时代之后他就没有熬夜读过小说了。他需要回家休息一下,不过走之前他把手稿放在了助理的桌子上,还留了一张字条,“尽快找一家合适的出版商,把这份稿件邮过去。” 助理编辑快下班的时候才读到这份稿件,到了深夜才读完。他觉得自己一点儿都不累,发现一部好作品令他激动不已,他得做点儿什么。 他将稿件复印了一遍,并在原稿上写道:“我们要发财了!!”然后就把它放在了编辑的桌子上。复印件被他装进一个信封,随后塞进了墙壁上的一个狭缝里。他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知道狭缝通向哪里——真是奇怪,他在这间办公室工作二十年了。这个行为不是有意识的,更像是条件反射。片刻之后,他便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