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撩我呗🌈 令狐檀
关注数: 328 粉丝数: 500 发帖数: 19,264 关注贴吧数: 13
【原创】说一说各大梆子戏(持续更新) 梆子戏指的是梆子腔系统的各种戏剧。是目前四大声腔家族中发展最好,最壮大的一支。各大剧种都或多或少的受到梆子腔的影响。 四大声腔有三种说法: 1.东柳西梆,南昆北弋 2.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3.皮黄腔、昆腔、梆子腔、高腔。 无论那种说法都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今天讨论是梆子腔各大剧种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等。 什么是梆子腔? 梆子腔因以硬木梆子击节为特色而得名,各大梆子戏所用梆子各不相同,常用紫檀、红木制作,有些地方用枣木心制作,材料必须坚实、干透,不能有疤节或劈裂。外表光滑、圆弧和棱角适度。除以硬木梆子击节外,还以板胡为主奏乐器;其调式多为徵调式,唱腔为上下句式,多有华彩流畅的花腔乐句为辅;曲调以七声音阶为主,旋法上多跳进,常用闪板,整个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悲壮粗犷。 梆子腔源于明末陕西、甘肃一带的西秦腔,它是戏曲中最早采用板式变化结构的声腔。西秦腔与各地方言和音乐结合,逐渐衍变成诸多的梆子腔支系,代表剧种有:秦腔、豫剧、晋剧、蒲剧、河北梆子、上党梆子,北路梆子,山东梆子、滇剧的丝弦腔、川剧的弹戏等。其中历史最早、影响较大的是陕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剧),也就是山陕梆子! 梆子戏即出,始称秦腔,亦称乱弹、土戏。梆子腔是在 “西音”、“秦音”、“秦风”、“秦声”音乐舞蹈基础上,逐渐演演变而成。前代学者有“秦腔俗称梆子腔,盖因其以木棒为乐器而得名者。”“秦声即燕赵悲歌之遗响也,传入秦后,其声乃益激越,后世之秦腔实际胚胎于此焉”的说法。所以以前外地人把所有的梆子戏都叫做秦腔。 各大梆子戏其节奏铿锵,唱腔激昂之余,带悲凉凄切余韵,尤其是那震撼人心的梆子声,一经响起,便勾人魂魄,加之鼓乐激荡,丝竹悠扬,连路人听见都会加快脚步。
各大剧种戏曲梅花奖人数一览 截至目前,昆曲,豫剧,越剧,秦腔,川剧是获得戏剧梅花奖人数最多的五个地方戏剧种 (统计数据经过多次搜集和整理而成,有不详尽之处请多多包涵,误差数据是无心之失绝无有捏造之意,但整体误差不会影响各大剧种目前梅花奖排名的变化) 京剧有111朵梅花,1朵梅花大奖,6朵二度梅 昆曲有42朵梅花,无梅花大奖,3朵二度梅 豫剧有34朵梅花,无梅花大奖,4朵二度梅 越剧有32朵梅花,1朵梅花大奖,1朵二度梅 秦腔有30朵梅花,无梅花大奖,3朵二度梅 川剧有 25朵梅花,1朵梅花大奖,5朵二度梅 评剧有23朵梅花,1朵梅花大奖,3朵二度梅 粤剧有20朵梅花,无梅花大奖,2朵二度梅 晋剧有19朵梅花,无梅花大奖,1朵二度梅 河北梆子有18朵梅花,1朵梅花大奖,2朵二度梅 黄梅戏有13朵梅花,无梅花大奖,1朵二度梅 蒲剧有9朵梅花,无梅花大奖,2朵二度梅 汉剧有7朵梅花,无梅花大奖,1朵二度梅 ……………………………………………………………………………………………………………………………………………………………… 截至目前获得梅花大奖的演员总共有: 京剧:尚长荣 河北梆子:裴艳玲(三度梅是京剧作品) 越剧:茅威涛 评剧:冯玉萍 川剧:沈铁梅 滑稽剧: 顾 芗 话剧:宋国峰 得注意的是:话剧是梅花奖设立以来最大的赢家,截至第27届戏曲梅花奖,话剧共有119朵梅花,1朵梅花大奖,8朵二度梅 秦腔界的梅花奖是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的,但也存在为了让其他剧种获得梅花奖而牺牲秦腔的例子,例如甘肃省除了秦腔梅花奖还有4朵 陇剧梅花奖(雷通霞,边肖,佟红梅,窦凤霞),2个京剧梅花奖〔陈霖苍,马少敏(陈是二度梅)〕,3个话剧梅花奖(朱衡是二度梅),1个豫剧梅花奖(周桦)。相对来说陕西,宁夏是全力扶持秦腔演员夺取梅花奖,所以说,甘肃是秦腔大省,甘肃省文化厅需要注意,不能搞平均主义,西北的京剧,豫剧就算甘肃撑着,也成不了气候,还是全力扶持秦腔吧 ,这点陕西做的比较好!不过陕西省作为戏曲强省,剧种众多多,一心一意做大秦腔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众多小剧种的发展,也不知道谁的战略更长远…… 截至目前秦腔界梅花共有30朵,(3个二度梅)其中陕西有16朵,甘肃有8朵,宁夏有5朵,青海有1朵,目前新疆还没有梅花奖。 3个二度梅中:李梅,李东桥,柳萍在夺取梅花大奖(三度梅)的征程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秦腔的未来一片光明,年轻的一代名家也在茁壮成长,希望秦腔的后继者能够闯出新的天地!
秦腔小生的“五子登科” 小生之表演,京剧界有“五子登科”之说,即:嗓子、扇子、褶子、翎子、把子。凡以上五子全占者,可谓小生魁首。回望百年京剧界,仅叶盛兰一人而已。以此”五子”衡量秦腔小生之表演未尝不可,以下分别叙述。   嗓子——指演员的演唱条件要过关,这是对各类小生的总体要求。秦腔小生之唱,真嗓为主,二音子为辅,要求高亢明亮,能胜任大段唱工,如《周仁回府》、《花亭相会》、《花园卖水》、《娄昭君》等戏,唱工繁重。名小生中,苏哲民、苏育民昆仲唱工最为突出,《娄昭君》中“欺寡人”的唱腔,红极一时。该戏虽然失传,但时下流行的《白逼宫》则承袭了它的唱法。   扇子——指对袍带、花褶子小生的表演要求,人物出场一般都手拿摺扇,故谓之。所饰角色要么是端庄典雅的年轻官宦,要么是风流倜傥的文人学子,前者如《双罗衫》中的徐继祖、《白玉楼》中的张彦;后者如《西厢记》中的张君瑞、《梁祝》中的梁山伯。这类人物偏重念白和表演,名小生靖正恭的扇子生温文尔雅,气度雍容,讲究法度;张新华则风流倜傥,顾盼生姿,表情和身段极为可观;沈和中、王秉中、康顿易、庄正中、杨令俗亦长于此类小生,或英武、或风流、或潇洒、或儒雅,各具特色。   褶子——秦腔称为道袍,有黑、花两种。因穿黑褶子者多系贫生,所饰人物大抵是穷酸秀才或落魄文人,与穿花褶子者表演差异很大,故单列一类。代表剧目有《坐窑》、《激友》、《吃鱼》、《扑池送亲》等。这类角色以表演神情取胜,苏哲民、靖正恭、苏育民、杨令俗均擅贫生,苏哲民的《暗赠金》(即《激友》)、靖正恭的《吃鱼》、杨令俗的《龙门寺》(即《坐窑》)、苏育民的《扑池送亲》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翎子——单指雉尾生。这类角色往往戴紫金冠,插双翎子,所饰人物多为少年英雄,代表人物如周瑜、吕布,剧目有《黄鹤楼》、《群英会》、《连环计》、《辕门射戟》、《水淹下邳》、《伐子都》。沈和中的《黄鹤楼》、庄正中的《群英会》、苏育民的《伐子都》、牛利民的《辕门射戟》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把子——指对小生演员刀枪把子的要求。秦腔小生行当包括文、武小生,不单列武生一行,因此把子功也是秦腔小生演员必修技能。剧目有《长坂坡》、《杀四门》、《反西凉》、《招贤镇》等,呼延鑫、沈和中、王秉中、徐抚民、王霭民、颜春苓、解新民等都是著名的武小生,沈和中的《独木关》,徐抚民、王霭民的《长坂坡》、《两将军》、《神亭岭》,颜春苓的《反西凉》等,均驰名一时。   秦腔名小生中,靖正恭、杨令俗、任哲中不善把子,王秉中、张新华、颜春苓文武并重却不善贫生,苏哲民、庄正中天赋最高却气运最短,唯有沈和中、苏育民可称得上“五子登科”,文武不挡,唱念皆优。
《能轻轻的唤我一声,像你曾经那样》 我本来以为我会一直孤独,直到我遇到了那个也同样寂寞的人。 在那个秋天,我遇见了你在校园。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文字去形容那时的你, 我只能说,在那个秋天你给了我人生的重新意义。 你总能把你的阳光带给了好多人, 那么,从你眼中能看到我的的落寞吗? 其实,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了,我要守护你,用我此生所有所有的阳光。 哪怕我想回到从前,但我也没后悔过。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人生若只是初见。 不经意间我竟会泪流满面。 还记得你说过,有什么话不要放在心上,那样怪难受的~! 但当我告诉你我喜欢你的那刻,我知道我在现实面前输了你。 这世界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我们彼此相爱,却在时间与现实面前,忘了你。 转身后的再见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爱你,你听到了么。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忘掉你。自始自终。 那个我曾经想过用生命去守护的人,亦是现在。 我想把你,放进我生命中隐秘的一个角落,坚固,无人能触及。 我在努力的做到,能在听到你的名字,看到你这个人,我可以不再黯然神伤。 能在想起那些已随风飘远的回忆时不再掩面落泪。 可我忘不掉你,是真的忘不掉。 我很怪你,真的。除了对你的疼爱便是一切的恨。 一切都怪我,谁让我爱上了你。 可是你不要忘了,是你闯进了我的生活。 我还记得你第一次唤我学长。 我还记得你单纯明媚的眼神。 我还记得那段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执勤生涯。 我更记得那段时光带给我的伤。 我想我会一生都记得你的,哪怕我以后有了我的幸福。 哪怕已经白发苍苍,哪怕已经落幕穷年。 那么,你呢? -伤了这一场,我只想换来一句记得。 我只是希望你能在多年之后,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在某个陌生的街边遇到我。 能记得你面前的这个男生曾经深刻的疼爱着你。 能轻轻的唤我一声,像你曾经那样。 能记得我们的爱,哪怕是那样短暂而苍白的时光。 -或许我们,曲终人散。 只记得,我们曾相爱,而今想到就辛酸。@包luo万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