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iktu fiiktu
关注数: 6 粉丝数: 12 发帖数: 1,018 关注贴吧数: 1
"场"的归属问题 "场"到底是 物质 还是 空间 还是什么别的想比也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纠结过。那么本人就谈谈个人看法: 1.空间中的"元素" 要认识空间,最起码要做的事是对空间的描述,如果 不可表达 不可描述,便无从谈起 ,一些最最基础的认识只能从感知中产生。 要对"空间"描述,离不开最基本的认识: "点"、"线"、"面"、"体","方向"、"角度" 根据讨论问题的需要,一个空间又可划分成若干个子空间,有些时候我们会用到空间中的"面",有些时候我们会用到空间中的"线"等等,每个子空间都会有这些 元素。这些就好比组成空间的"零部件"。 讨论问题时有时候子空间可代表整个空间,有时候是不可以的,但可以肯定子空间是不等于整个空间的,人的认识有限,常常是从有限的空间中出发去认识的。 子空间,除了体量小点,能包含空间中所有 "元素"或称"零部件",但我们不能把空间中的某个元素 说成就是空间本身。就好比"人"有头发 有身子,有思想感觉,有生命,等等。你不能单指着人的"头发" 或单指着人的"眼珠子"就是人本身吧,这些"零部件"是无法代表整个人的。 2.下面再谈谈的物质,这里说的物质不是哲学中的那个物质,物质必须是存在的吧,存在必然要能检验,检验物质的存在通常是通过物质的一些性质来实现,比如狗子可以通过气味检验一些摸不着看不见的物质,人可以通个仪器检验一些摸不着看不见的物质。是物质必然有可被检验的性质表现。 物质的性质 或称 物质的属性。人们已知认识到 物质有 质量,有体量,有电荷性,个体性或独立性,可独立运动,相互组合等等。 再说"场",场是相互作用必不可少的,是物与物 相互联系的桥梁,任何"场"必有场源,即该场的来源,不会凭白无故的出现一个场,某个物质对象也必然会激发出"场",不然它将无法与其它物质对象产些作用而不被发现。如果无法被发现也就视为不存在,从而否定它是物质。 物质不但有"场"的性质表现,还有另一种表现 "能量",我们不能离开物质对象源,把" 能量"或"场" 作为独立的物质本源来谈,"能量"有能量的来源,"场"有场的来源,没有质量你如何描述能量。虽然"场"和"能量"与物质对象相生相伴,但你不能把类似物质的一些性质表现来当作物质本身。物质对象的存在还需要时空的,也即 何时何地出现一个多大体量的东西,0体积也是无法被检验的,0质量的也无法接受。物质的是东西,波是物质状态表现也是能量传递表现。波也是有波源的,不能当作物质本体。 总之 一个完整对象,不能把它某些表现或组成"元素"说成是它本身。也好比cpu是无法代表整个电脑,键盘也无法代表正个电脑,程序也无法代表整个电脑,显示屏里的3d动画也无法代表整个电脑。那么"场"也就不能代表物质本身,仅能作为物质组成的一部分,上面是个人看法仅供考。
由质量亏损引发的思考 原子核反应 造成核反应前的质量,与反应后的质量不等,难道是物质质量不守恒吗?质量守恒要推翻了吗?这种貌似违背物质质量守恒的事情,谁也不敢坚决否定或肯定,然后提出质能守恒,质量守恒更象物理学的一块疮疤,谁也不去揭它。既用它也不完全承认它。 什么是物质,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认识,最基础东西模糊不清,造成理论大厦摇摇摇欲坠。但可以肯定摸得着,看得见的一定是物质。那反过来摸不着 看不见的一定不是物质吗?这可不一定。空气,模不着也看不见。 物质也不一定有原子结构。物质质量可以从原子的层面上去制定量度,以实体物质为基础,但不具备有原子结构的物质的质量计量成问题,或者能大致估计近似值,或者可能被忽略。原子核爆开,质量亏损,只能说明在原子层面上的质量不等,不能绝对否定质量守恒,好比一个充气篮球,爆开后压缩空气跑出来了当然质量就减少了,原子核内肯定包裹有物质,原子核爆开后,这些物质跑掉了,而这些物质没有原子结构,也基本上无法捕捉计量。好比,向一个充气的蓝球开一枪,开枪前子弹加蓝球的质量,并不等于开枪后子弹加蓝球的质量,与原子核爆开质量亏损道理类似。 那物质的定义又和这个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物质与质量有关系,当物质不能被视觉与触觉捕捉时,不能说它不存在,宏观上只要能与引力场产生作用的应该算物质,微观上只要能与原子产生作用,也算是物质,当然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上看注定物质必有质量。如果物质没有质量,或者质量为0,将不受引力场束缚,会向鬼魂一样在空中自由飘荡,也无法产生相互作用。如果光子存在也必有其质量,并受引力束缚。 有原子结构的物质就好比大BOSS ,大量的扎堆就会形成明显的物体形态,存在感实足。而非常小的微粒物质,根本无法捕捉计量,也就测不出单个的质量,只有十分庞大数目连续撞击原子核,才会显现十分微弱的动量来。就象用激光撞击真空中的纸屑,也能使纸轻微翻动起来。而这些不具有原子结构的细微物质,也很难自然扎堆起来,无法形成明显的实体态,也就基本不可视,也摸不着它,除非大量持续撞击扎堆原子,才能显现可观测作用效果,数目无法计数(或许种类繁多),单个个体质量不可测,但一定有质量。不一定参与电磁作用,但参与核力作用,可以受核力束缚。 以上纯是个人拍脑袋想出来的,也不完全,欢迎喷 吐槽 ,发表你高见。
如果"以太"存在,那"以太"是什么? 如题,如果"以太"存在,那"以太"是什么? 假设"以太"存在,首先可以肯定"以太"不是时间,"以太"不是精神。剩下"以太"的归属只有物质和空间两个选项了,如果"以太"等于"空间",那"以太"就是"空间"的别名称呼。这个"以太"名称就变成屁话了。如果"以太"不等于"空间",而是一种"场",又会如何呢?,"场"也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场"有两个基本特点,1."场"是有强弱的,不可能处处均匀,具有可检验性。电荷周围的电场是处处均匀吗?不是。磁体周围的磁场是处处均匀吗?不是,可以十分肯定的回答。引力场周围是处处均匀吗?也不是。2."场"需要物质作为激发源。电场需要电荷,引力场需要质量,磁场可视为运动电荷激发。温度可视为能量场,可把物质贴上温度标签,任何物质都可视为在一定的温度场下运动。"以太"的激发源是物质的何种属性? 物质的电荷属性→电场,物质的质量属性→引力场,物质的能量属性→温度场....。显然"以太"无法满足上面两点。 那么就剩最后一条选项了,如果"以太"存在, 那它只能是物质了。那么问题来了,"以太"是物质,一立方米"以太"质量是多少?这恐怕得抓狂了。其次物质是可以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以太"的运动如何讲清楚?如何判断"以太"的分布是均匀,还是不均匀。如果没有一样弄得清楚,即无法检测验证其存在性 那"以太"就成为臆想。
简谈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 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 空间、物质、精神、时间 是组成物质世界缺一不可的四大基本元素。 别的概念都是定义在这四大基本元素之上的。 "运动"是由物质、空间、时间 复合出的,"运动"不是基本元素。"运动"没有资格与物质、空间、时间并列,它属于上层概念。而不属于最底层元素。如果没有物质、空间、时间三者的同时支持就没有"运动"之说,"运动"是一过程,而不是元素。显然,把时间去掉 用 物质、空间、运动 作为基本元素是说不通的,用"运动"表达物质在某时刻分布状态都得抓狂,"运动"无法表达时间点。而用时间只需要指出某时刻点来,就可描述物质在某时间的分布,相当于在该时刻对物质运动进行的"拍照"。"运动"必须要拟定好时间量度单位后才有意义,当时间间隔为零时"运动"没有意义。运动的快慢完全取决于主观意识。蛇的攻击动作在人的眼里很快,但在猫的眼里它就是个慢动作。所以运动快慢取决于生命体主观意识。 另外,物质分布状态相同,并不代表时间相同,所以不能通过物质状态分布情况来取代"时间",这就是"时间"是独立基本元素的原因。物质状态只是精神意识用来辅助对时间的描述或认识。空间的量度是通过物质的形体实现的,空间不是物质,不能实现自我量度,但不能认为无法自我对比量度就说它不存在,同理,时间也不是物质,无法自我量度,也需要通过物质来量度和认识,时间有时刻和时间间隔之说,时刻是通个物质分布状态认识的,但相同的物质状态不能代同一时刻,例如太阳在东方某点,表示一个时刻,但不能认为太阳只要在东方这个点上 就认为是相同的时刻,物质状态相同并不代表同一时刻。物质状态只是辅助精神意识对时间理解认识。再比如说假如10岁人长到成年后,由于某种因素运动逆向,在80岁时又从成年返老还童到10岁的生理结构,但依然是两个不同的时刻。因为过程轨迹走向不一样。如果世界一切永远静止,可以认为仅仅只是时间间隔量度不可测而已,时刻依然保持存在。 总之,企图用"运动"来抹去"时间"是行不通的。 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来源于精神意识的感知。遗憾的是 非物质元素(空间、时间、精神意识)的量度只能靠物质,并且认识也是不完全的,如果说空间的认识靠物质的形态,时刻的认识靠物质的分布状态或式样,那精神意识的量度靠物质的什么呢?我想可以通过物质的种类或者说生命体的种类,比如人,动物种类,生物,非生物等,可以通过物种估算衡量精神意识,但这里不讨论精神意识。 世界是由 空间、时间、物质、精神是并列同时存在的,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无法被取代或合成,它们构成物质世界缺一不可的最基本元素。 上面观点仅供参照,不一定正确。
场的一点个人认识 力的传递不需要物质媒介,这里物质媒介 泛指质量体媒介,即两个电荷或磁体,可以在检测不到任何质量的空间中产生相互作用。真空管两磁铁同样可以产生相互作用,放在真空中的物体同样会受到重力,媒介反而会影响力的传递,把把两个磁铁分别方入真空中、空气中、水中。在真空受影响最小,在水中受影响最大。从而可推导出 假设有虚空环境,两磁铁在虚空中同样能产生相互作用,并且受影响程度比现实真空中要更小。那么专门传播磁力的介质是不存在的,并且介质反而起的阻碍作用,而不是促进作用,所以即使存在光子,它也不是用于传递电磁力的专用媒介。同样道理,引力子是人为假设,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力的相互作用是隔空进行的,是通过场来完成的。引力通个引力场完成相互作用,磁力通过磁场完成相互作用…等等。进行一步得出,物质对象在空间必须建立相应场来完成与其实物质对象的相互作用,如果没有场它便无法产生相互作用,无法产生相互作用,便检测不到它的存在。从而否认不会建立场的质体物质是不存在的,场便是检验物质存在的根据,电场可用电荷检验,磁场便可用磁体检验,并根据各种已知场的性质 来发现新的场。场可能是某种性质的综合表现,或许存在相互转化可能。比如核力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变成电场,或者转化为引力场。比如原子核被打开,包裹在核内强场被展开,释放核能,质量产生变化,引力场也产生变化。
探讨物质,空间,时间的连续性。 探讨物质,空间,时间的连续性。 这涉及到物质是否存在跳越或者说跨越时空间的能力。 个人观点: 物质不连续,也不能无限分割,例如12克碳,分成n份,n不能为无穷,当n分到6.02×10²³粒时就要打住了,已经是一粒一粒原子了,再往下分就不是碳了,把碳的属性都分没了。每种物质都有识别属性,不能把物质的属性分割没了,再比如电子,我们也不能把它任意分,把它电荷属性都分没了就啥也不是了。物质最根本的属性就是→"存在"。 如果把一种物质分成n份,象数学那样让n→∞,这样会导致质量=0,体积=0,把物质的存在属性都分没了。物质没了存在属性,就不是物质了。所以物质不能无限分割。物质之间有间隔。 时间个人认为连续。时间具有连续性,存在时间点,可以用某一时刻时间点来表述时间。时间不是实物。从1秒到10秒是连续过来的,中间不会有断点。 空间也是连续的。从0米到10米,也是连续过来的。中间不再会间隔其它东西。如果空间不连续卡有别的,那所卡的间隔是什么?,你会说卡有物质,但我这里已经把物质排除在外了,只说空间本身。尽管我们找不到这个具体的点在那里,但空间依然可以用点来描述它,或者用线,或者用体积范围,根据场合需要而定。 物质运动从空间某处移动到另一处,是连续渐变过来的,不是突然跳越过来的,也就是不存在跨越时空事件。这是个人的一点基本观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