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临天下yu 军临天下yu
关注数: 57 粉丝数: 121 发帖数: 8,038 关注贴吧数: 4
人这一辈子;什么最值钱? 人这一辈子,什么最值钱?健康、感情、青春还是金钱? 感情最值钱。亲情、爱情、友情,这些都是让人有社会属性的情感,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让人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及社会的温暖。 健康最值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做事干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否则,有心无力,望洋兴叹,一事无成。 金钱最值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有钱,拿什么去满足生存的需求?没有钱,拿什么去维持亲情、爱情、友情? 没有钱,拿什么去拯救你的健康?所以,金钱最值钱,没钱玩不转。 青春最值钱。青春一去不复返,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雷蒙德说过,有了钱,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做很多事,就是无法用钱来买青春。青春短短只有几年,而青葱懵懂,又不知珍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 那么,人活一辈子,到底什么最值钱?简言之就是活好当下。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包括爱情、亲情、身体、家庭、工作、朋友及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活好当下”是一种人生态度,并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也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混日子,而是认真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处理每件事和真诚地对待每个人。 用一颗阳光、豁达和感恩之心,走好自己的路,心态好、身体好,不攀比、不羡慕,不生气。健康地活好当下,感恩生活、珍惜眼前人。余生,就是最大的福分。
接二连三的春雪,令人目不暇接,拍个欣喜尽兴。生在东北,从小与冰雪相伴,玩雪的乐趣记忆犹新,真可谓是无雪不欢。只不过以前没有相机和手机,只是靠作文笔记,雪也倍加寒凉、肆虐许多。 现如今随着气候变暖,已少见那种刮烟炮和大雪封门的景象了。偶尔冬日还零星无雪,干巴巴的,且那雪也温柔轻盈,总觉得有些缺憾,令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似乎有些逊色。 但无论何季节的雪花,同样还是漂亮美观。扬扬洒洒,那是上天降落人间的精灵,是北国之魂。洁白无瑕,纤尘不染,六角风姿绰约。当她凌空飞扬时,人间因此变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尘霾被覆盖。 宁静的冬日,等待初雪终于来临, 大地田野得到灌溉滋润,水土保墒。瑞雪兆丰年。 当雪花飞舞、漫天飘絮时,心中会如孩童般欢呼雀跃,带着欣喜,拿着手机,漫步童话般的世界,拥雪、听雪,边走边拍《家乡初雪》,制作成相册。 随之越下越大,那雪 以博大的胸襟,包裹了整个大地, 犹如荡涤了红尘的阴霾与浮躁,令人深深领略到岁月静好、无比珍惜现在的生活,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雪一飞花,一情一天地,白雪,无论何时何地,你的美总会令人沉醉。。。。深秋的雪,点缀那份依然的绿冬雪如棉被,瑞雪兆丰年春日雨雪,唤醒万物沉醉你的美
每年三月的这个时节,春雪频频光顾,时常又夹着淅沥沥的小雨,春天的脚步很慢。南方此时是古诗人笔下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小桥流水、繁花似锦,可谓春色满园了。 而北方的春色,那就是飘飘洒洒的春雪,虽然素淡,但“瑞雪兆丰年”,令人欣喜。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人把初春的冷落描写的如此喧闹,呈现热闹喜悦的气氛,急切地盼望大地回春,嫩绿草芽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其美妙的诗意,对生活充满坚定地信念和希望,可谓妙笔生花。春天万物复苏,之前春雪如期飘临,且缠绵不止,亘古规律不可违背和逾越,任其随意挥洒、装点自然景色妖娆、滋润大地保墒壮苗。 迎着春雪漫步的感觉有些惬意,走进公园,那些树木新绿许多,吸吮着春的气息,接几片雪花入手,渐渐融于指缝间,变成水珠滑落,丝丝凉意润入心脾。 抬头望去,“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且耀眼,琼枝渐渐舒展。近前观赏,有冰滴轻轻挂着,晶莹剔透,沿小径徜徉,见那雪压青松松更青,无比壮观,令人不禁陶醉其中。春天的雪是仙女撒的碎玉,是冬之精灵的最后隐退,更是报春的使者。说话间就要溶化成水,而那水似春天在涓涓流淌,滋润草木萌生,万物生长。 春雪之春色,倒不失北方一道风景、一抹抹银白,又总是融进一颗颗宁静如雪的心,存放在人生书卷里。 春日暖阳, 雪渐渐融化渗入泥土,预示着丰年的希望。守一份春的安然,踏着季节明媚的和煦,把过往悄悄珍藏。走走拍拍,春雪入镜,好喜欢。
年好过、节过、日子难过 “年好过、节好过、日子难过”,这是早年听老辈人常说的话。那时过年,孩子有新衣、新鞋穿,有糖果吃,给长辈拜年时,可拿到点压岁钱。农村在腊月农闲,亲戚邻里各家相帮,陆续宰杀年猪和各种家禽,将其统统冻于冰雪天然冰箱,心中满满的期盼。 天天数着指头盼到过年 一家人团聚可大快朵颐,放开了吃。放开了玩。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再留些卤货到二月二。 又是一个新的年岁,一年辛苦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到了这时节无需再提起,气氛充满祥和温馨,至少我们每个家庭“人口平安”,这就足够了。 所谓“难过的日子”,因为生活琐事每天都在发生,人们总是要不停地面对。有句老话说:“过日子比树叶还稠(愁)”,愁的什么?看着都挺好,而无论穷富、一家不知一家事,每家都有每家的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而年一闹哄就过去了,日子却三百六十五天、需一天天的捱,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繁琐家务事(或田地不收、又或婆媳不睦、夫妻不和、老人生病、子女择校、又或啃老)等等、及随份等各项生活支出费用、样样零碎,需精打细算,天天如此,称其为:“难过的日子”。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平常吃穿不用愁,随之而来的避免“富贵病”上身提到养生日程,但过年储备物质的习俗始终没有变过。
过年谁最辛苦、谁最累? 过年谁最辛苦、谁最累?个人感觉还是父母们最辛苦、家庭主妇最累。歌词有唱:“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唰唰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但现实生活又是怎样呢。 春节前一个月父母们就要大包小包地采购,洗涮烹煮,各种熟食筹备,忙得晕头转向、不亦乐乎,当然包括给晚辈的拜年红包,需提前准备,答对乐呵。之后忙前忙后手脚不得闲,继续操持一大家子的吃喝。饭菜飘香、美酒佳肴需一点一点地细致收拾、一道一道地颠勺操做,直累得汗水淋漓、腰都直不起来了。懂事的儿女会主动帮助上灶、或打打下手,而更多的时候是年轻人在低头玩手机、或不停的打电话,业务依然忙得很。孩子们在嬉笑着、或打游戏、或吃零食,房间造得乱七八糟。而对此大多数老人毫无怨言,早已习以为常了,毕竟过年一家子团圆是值得高兴地事儿,是心中那份不变的期盼,辛苦并快乐着。 七碟八碗上菜完毕,母亲往往是解下围裙、最后一个上桌。一家人欢声笑语、和睦温馨的情形,无疑是母亲的付出换来的。 当然,不排除有的儿女进门放下行囊,马上接替母亲手中的活儿,但不知“珍品”都放在何处,不停地询问这里那里的,母亲也不够十分放心,索性依然忙碌帮找,毕竟自己老窝自己熟悉,别人一时又无从下手。 忙年忙年,忙活、又累人,过年过的就是这个氛围,虽辛苦劳累,但父母们都乐此不疲,你让他们闲着哪行。有妈就有家,只有这样,才有亲情、才有年味,才有奔头、才有凝聚力,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诗词二首】“云赏端午”怀念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和“中华诗祖”。1953年,成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各地区都会以各种形式来纪念屈原。其一 七律 每逢端午粽飘香,纪念灵均感上苍。 屈子报国难夙愿,忠魂悲怆汨罗江。 隔屏观赏龙舟赛,旗鼓喧腾阵势强。 千古名垂青史卷,中华文化远流长。 注:灵均,战国楚文学家,爱国诗人屈原之字。表达为人正直,为政公平、公正之意。其二 五绝 端午悼屈原,习俗采艾蘩。 乾坤铭可鉴,华夏一夫冤。 注:屈原早年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格,影响深远。 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着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生命谱写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采艾蒿、吃粽子、喝黄酒等习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个传统节日流传至今,也充分表达广大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 注:以上资料源自网络。祝大家夏日快乐!端午安康!
【原创诗词三首】母亲节忆母 母亲离我而去已有二十年了,今5月10日母亲节将至,想动笔写点文字,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在此时写句。以往无此时限,睹物思亲,对母亲的爱与深切的怀念,随时如涓涓细流,倾注于笔端,记录在笔记本上。 爱好文学,退休后闲暇学会上网,对母亲的回忆,在百度“秋日红叶”中,阶段性地记叙描述或加以连载,十几年常常打开页面,追思回味着。 那些难忘的、艰苦而又温馨的岁月,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以及对母亲感恩的话语,觉得说不尽、道不完,点点滴滴总是萦绕在心头。。。其一 恋情深 思母 五月心潮波浪涌,感亲恩重。 依稀往事忆宗宗,月朦胧。 几多思念梦中逢,尤现母慈容。 似寸草三春暖,泪迷蒙。其二 七律 忆母 劳任怨度平生,勤俭持家苦乐行。 浆洗 缝裁忙日月,三餐炖煮酱香蒸。 善良纯朴施邻里,宽厚温和好性情。 难罄千书思念语,时常睹物梦回萦。其三 老“飞人” 、 难忘的温馨岁月 秋冬春夏总繁忙,上海飞人历雪霜。 四季棉单缝缀补,久经沙场响当当。 沧桑风雨容颜老,一路艰辛斗志昂。 针脚密实不跳线,七旬汗马续新章。母亲的遗物——上海牌老“飞人” 打从记事起,家里就有这台老“飞人”,它是一九五五年,随同母亲从老家来到友谊农场的。母亲不到二十岁,就在老家军属被服厂做活,(父亲已参军南下)跟师傅们学得剪裁一手好活计。 几十年风雨沧桑,母亲累了,她走了,老“飞人”也斑驳掉漆,容颜老化,但上海老字号,可谓当时响当当的名牌,再者母亲视它为生命,当做家中一员,保养爱护的好,检修又及时。现在,老“飞人”比我年龄还大,但依然疾跑如风,吃厚顺手,不卡壳不跳线。 有时我也用它改改裤脚边,做点小零活,邻居有过来用的。现在都买成衣穿,它也闲置许多,搬家几次,都没舍得处理,其实不值几个钱。就是感觉它身上似乎有母亲的体温和浓浓的爱意,那突突突地声音如音乐一般,熟悉又动听,那种念想,那时的艰苦与温馨岁月,睹物思情,始终难以忘怀。 那时,无论家里还是街坊邻里的换季衣服,棉帽子棉手套,鞋帮鞋里以及我们兄妹上学的书包,全出自这台老牌缝纫机。老“飞人”为我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前几年,曾经写过叙事散文《母亲和她的缝纫机》。老“飞人”神威不减、再展雄风电脑座椅靠垫加固口罩边感恩母亲!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快乐幸福安康!
【原创诗词二首】紫藤萝、无名花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作家宗璞。二十多年前曾教过这篇课文,作者由花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但是,在那紫色瀑布的洗涤下,使她忘记了悲伤与烦恼,有的只是内心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见满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胜,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前日网海游春,见朋友所发紫藤萝图片,思潮涌动,回忆那时授课情景,那紫色的瀑布在作家笔下,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的壮观影像,仍在我心中缓缓流淌。。。。其一 少年游 紫藤萝瀑布 蓬勃隆重自成林,似瀑泻流馨。 蔓旋环绕,枝繁疏叶,紫气散芳氤。 穗垂飘逸云霞灿,花绚正迎人。 蒂固根深,绵缠到老,地久铸同心。拍摄作者 月亮玲儿 致谢紫藤萝瀑布 源自网络 致谢 大千世界,每一个生命都是不朽的传奇。描述过如此壮观的紫藤萝,还想写写那些不引人关注的无名花,其实“无名花”都是有名字的,只是叫不上它们的名字而已。 它们极平凡而普通,朴实无华,盛开在山坡、在原野,甚至在大草甸子里,具有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尽管很多时候被人忽略,但它们依旧淡定自如、安然愉悦地点缀着生活,绵长幽香、自由芬芳。此图片作者 冰心玉壶 其二 七律 无名花 花开原野静幽香,轻蕊稀疏扮淡妆。 愿守芥蒿呈紫陌,不随菊牡入华堂。 蜂儿不屑来光顾,蝶羽嫣红采蜜忙。 俏寂无名寥赏客,安然依旧自芬芳。以上两张图片作者 月亮玲儿 致谢2019.9.拍摄于彩云岭 作者 冰心玉壶
【诗词习作】新时代的巾帼英雄·李兰娟 李兰娟——这个媲美钟南山的巾帼女英雄,又一次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并率先果断提出封城举措。眼下她正与她的团队在疫情第一线不停奔波。这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疫情肆虐,李兰娟心急如焚。 2月4日下午,新京报讯(记者张秀兰、王卡拉、张兆慧)针对新冠肺炎传来好消息,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阿比朵尔、” “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虽然目前还仅仅是体外实验,但这无疑是疫情战役逆转的重要信号。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为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 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李兰娟。古稀披挂上前沿,国难当头率队先。 断举封城施魄力,人心慧手救安民。 三天攻克达芦剂,贰佰八十灭痼顽。 古有金花英武帅,今朝屈指数兰娟。 注:(金花,穆桂英别称:穆金花 ) 注: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 倍。 李兰娟 传染病学专家。1947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197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以上资料源自网络)以上图片源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原创诗词,谢绝转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