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over111 justover111
关注数: 12 粉丝数: 93 发帖数: 2,392 关注贴吧数: 27
某乎上看到个关于仙女杯的文章,感觉很有意思,分享给大伙看看 讲一讲大棚里的配土 作为一家生产水稻基质和营养土的基质厂来说,多肉只是副业,卖土才是主业啊。。。 大棚里配土,永远都是有什么原料配什么样的土。 生产大棚,能用椰糠就不错了,养精品的大棚最低配也要进口草炭。 之前疫情期间,印度椰糠进不来,做椰糠的也发了点财,3900一吨, 基本可以泡出15方左右的椰糠,疫情前厂里拿了一批,准备用在改良的营养土上面 进口草炭品牌还挺多的,100-140元,250L,不含运费,三大品牌最贵140,其他价格不一 东北草炭,国内运费太贵,从吉林到江苏,运费比草炭本身贵。一车3w多,小2w是运费 配土和做饭一样,有钱就上进口草炭+进口颗粒+成品药。无所谓就椰糠营养土+普通颗粒 有多大差别呢,初级玩家中级玩家,只要颗粒占比足够,几乎没有很大影响 影响的是中高级玩家,对品种,养护环境都有要求的玩家,配土影响才大呢。 对于养护环境都做不到最佳,就别讲配土啦。 只要颗粒占比足够,其他的改变都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但是,你是高端玩家,大家都用赤玉,你用不用? 真正老爷爷级别的欧洲园艺,都是风化岩偏多。日本园艺赤玉偏多,这就是身边有什么材料 就用什么材料的典型。 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要在你的预算之内。 大棚里自己用的贵货也就是50%的进口草炭+20%的沙子+30%的麦饭石 并没有添加火山岩,绿沸石。 我家店铺里销售的多肉土也就是50%的进口草炭+50%的麦饭石 还有花盆底,强烈不要用陶粒,强烈,强烈,强烈!!!!不要用 空隙大,半年以后,盆地全是各种小虫子。 我们用大盆的时候,太浪费土怎么办? 盆地放泡沫就行了。大棚常规操作。哈哈哈哈 法师类,大棚里基本都是用回收土,就是别的多肉发货时候脱的土 法师不挑土,沙子都能种活。 记好了,配土按照比例来,自己填空就行了 以江浙沪中线,50%草炭+50%的颗粒 往北就慢慢递减颗粒含量,往南就慢慢增加颗粒含量。最少30%最多80% 纯颗粒就不推荐了,我有一个梦露用纯颗粒种了3年,个头缩小3倍 也没有状态很美。。。 家庭种植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阳光获取,只要隔着玻璃。 基本上都不太能种出状态,然后就是浇水后的通风。 室内种植玩家,在上面的基础上,建议颗粒比多放10-20%。 能露养最好,就是外挂在窗户上的那种。 再说说药,我一直对我的客户说,换季一定要用多菌灵泡水浸盆1-3次 小白药不能停。 等到菌类爆发,虫类爆发再去治,或者直接丢造成的损失。 提前预防的成本真的不值一提。 夏转秋这个季节,真的是让很多人弃坑的季节转换。 不要说别人了,我自己大棚因为5月有3天突然高温,大棚内温度超过40度 造成几千颗小苗,老庄死了。就是因为贪婪,想晒晒,迟到6月再上遮阳网。 现在云南货基本上都是市场主流了,120盆往上的尺寸基本都是云南出货 最近云南大雨,出货影响70% 近阶段,去年和前年转型仙女杯的大棚开始出货了。 基本12cm盆装的各种仙女杯会大量上市 批发价从5-30不等,拇指30以内,爱杜丽丝20以内,雪山15以内,御剑20以内 初霜30以内,格瑞尼30以内,登喜芙洛拉30以内,白菊无砍3-4头拿货价基本已经3-4了 现在也做做倒手生意,经常给知乎过来需要拿货的小伙伴找找货。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零售羡慕生产大棚,生产大棚羡慕大批量倒货的 倒货的羡慕零售。死循环,都觉得对方能赚到钱,其实不论做哪一行 只要踏踏实实做生意,不要坑蒙拐骗,都是能赚到钱的。 插播广告了。。。店里丝绸面纱 拿货价8块,快递4块,打包费用1元。赚个6块钱。不易。
四川省放生川陕哲罗鲑,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 10月27日上午,四川省2020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暨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县宝盛乡中坝村拐子沱库区举行。省水产局局长何强,省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军,省水产局渔政处处长张志英,市政府副秘书长韩永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蒲丹惠,县人大常 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高永洪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省水产局局长何强介绍了四川省2020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暨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相关背景。他强调,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河流众多,地貌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绿色资源大省,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长江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希望大家携起手来,用实际行动,为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 投放现场,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声吆喝,一袋袋“鱼流”欢快地“融入”拐子沱库区,场面十分壮观。据了解,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川陕哲罗鲑六十尾,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十万两千尾。 增殖放流活动对维护水域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通过开展此次增殖放流活动,进一步增殖了渔业资源,增强社会各界对渔业资源环境、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县政府副县长陈菊丽、县委办、县政府办等县级有关部门参加启动仪式。 【来源:芦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男子见义勇为被猴群报复 猴群多次伤人,景区深感头疼  刘先生说,他受伤的原因,是猴子对他进行了“围攻”。9月13日下午3点左右,他在西昌泸山上,看到有猴子抢夺一名男孩手中的瓶装水,他出手相助赶走了猴子,不料,就此遭到了猴群的“报复”。   刘先生表示,他在后退时摔倒在地,10多只猴子扑上来对他进行攻击,身上多处被咬伤、抓伤。   事件发生后,景区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以及120救护车赶到现场,将刘先生送往医院治疗。景区表示,等治疗完毕后,可凭医院开具的发票找景区报销。   帮忙赶走一只猴子 遭遇一群猴子攻击   刘先生回忆,当天下午,他到泸山光福寺参加公益活动。3点多时,他骑着电动车来到山下停车场,沿着山门一路走上去。   进了山门,走了大约近100米的距离,他看到前面有一只体型较大的猴子,正在抢夺男孩手中的瓶装水。   “猴子很大,身有残疾,只有一只前肢。”刘先生说,当时,他上前帮忙,将男孩手中的水丢给了猴子,让男孩先走。随后,男孩快步离开。此时,这只猴子还没有离开的意思,他又吼了几句,猴子才跑开了。   “我往前走了10多米,就看到了一群猴子向我冲来。”刘先生说,猴子从路上、林中向他逼来,他连忙往边上退,没退几步就摔了一跤,腰部受伤。随后,十多只猴子扑了上来,对他进行抓咬。   “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得跑。”刘先生硬撑着站了起来,往山下跑去,一边跑一边吼,跑出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猴群停止了追击,“也不知道是脱离它们的领地范围了,还是看到后面有人赶来了。”   回过神来后,刘先生拿出手机报了警。随后,景区工作人员、辖区派出所民警和120救护车先后赶到了现场。   现场检查发现,他的左臂和左腿多处被猴子抓伤、咬伤,鲜血直流。背部有衣服保护,只有很多抓痕,没有大量出血的伤口。   原本泸山景区内是没有猴子的。1998年,为了增加景区观赏性和趣味性,当地引进了101只猕猴在泸山上放养。因山上气候宜人,植被茂密,猴群日渐兴旺。到2015年,猴子数量已经多达600多只,分为数个猴群。   随着猴子数量的增加,猴群中出现了不少“个性猴”,时常发生抢夺游客食物、抓伤游客的事件。还有一些猴子跑到山下村里,上房揭瓦、偷吃粮食。以前萌萌的“大师兄”,如今也成了景区一霸。   猴子们太过顽劣,到处惹祸,景区也为此深感头疼。近年来,景区以及西昌市的林业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缓解泸山“猴患,但效果并不如人意。   早在2008年至2009年间,景区购买了人用口服避孕药,混在每天投放的玉米里,试着为猴子避孕以减少猴群数量。但猴子吃了之后,照样很能生,没有避孕效果。   2015年和2016年,经四川省林业厅批准,西昌市先后将203只猴子分流到了外地,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景区还通过定时喂食等方式,来减少猴子对游客的骚扰。此外,景区还加强了安全提示,随时向游客播放不得靠近、逗打猴子的语音,并提高了公众责任险的额度。   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专家亓东明,曾对泸山猴子进行过调查。他认为,猴子伤人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不是故意而为,比如母猴会十分警觉,如果有人近距离接触它们,处于哺乳期的母猴会以为受到了威胁,进而发起攻击以保护小猴。此外,很多时候猴子伤人,只是受到了外界刺激。   与猴子打了20多年交道的彭昌凤,被人称为“猴王”,2015年曾负责对泸山的猴子进行抓捕分流。他说,泸山上猴群数量多,而食物有限,猴子出于本能到处寻找食物,伤人事件就在所难免。   他表示,泸山上不能没有猴子,有猴子才有生气,游客才能体验到赏猴的乐趣。因此,人猴如何和谐相处,关键在于数量上的平衡,如果猴群数量控制下来了,伤人事件自然也就少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