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_rocket
v2_rocket
关注数: 14
粉丝数: 64
发帖数: 1,555
关注贴吧数: 10
【激光狙击】先发制人 vs 后发制人 基本假设:双方使用同种类型的激光炮;击毁模式为一次性击毁--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毁坏,在没有受到攻击时会缓慢冷却,没有中间损伤态;激光炮带有开关装甲,击毁关闭状态的激光炮更困难,假设处于开关中的激光炮损伤等同于打开状态;假设可以观测到对方激光炮是否处于打开以及是否被击毁。 然后假设5个关键时间: T1--单个激光炮击毁另一座打开状态的激光炮需要的时间 T2--单个激光炮击毁另一座关闭状态的激光炮需要的时间 T3--观测到对方激光炮状态并反应的时间(假设自己被攻击的激光炮可以立即感知) T4--激光炮开关时间 T5--激光炮瞄准时间(假设瞄准和打开可以同步进行)
兵棋推演的理想场景 设计几个兵棋推演的场景吧,目标是: 1.胜负判定简单 2.鼓励积极的策略 3.允许多样化的战术 目前想到的: 1:解除封锁 该场景假定B方封锁了A方的一个卫星,A方派出带有救援仓的舰队前往救援 胜负判定:若在指定时间内,A的带有救援仓的飞船完成登陆,则A胜,否则B胜 侧重点:舰队作战与轨道规划 2:护航 该场景假定A方要在两个星球之间运输重要物资,B从另一个星球派出舰队(导弹)进行拦截 胜负判定:指定时间之内A完成了一定数量的物资运送则A胜,否则B胜 侧重点:导弹攻击与防御 3.小行星争夺战 该场景假定双方同时到达小行星带,双方希望占领尽可能夺得小行星,并阻止对方占领 胜负判定:每个小行星都有确定的点数,较靠近小行星的一方算作占领,有时间截止时点数较多的一方为胜 侧重点:舰队作战与战略布局规划
如何应对导弹海战术? 新设计的Wasp导弹,内装100枚dv大概3km/s的化学引擎的追踪弹头,实验结果2枚就把曾经不可一世的Laser Gunship做掉了,Sentinel Drone难对付一点,但也只用10枚打掉了五架。据说ABC也有非常厉害的廉价导弹。 Wasp导弹可以像行军蚁一样吃掉路过的一切目标,不讲究阵型,前置拦截的系统很可能会被过量的简单跟踪导弹破坏掉。更远的激光炮如何锁定这些导弹也是个问题。 从CDE或贴吧设定的角度讨论都行,但最好让我清楚是哪一个
无人机作战蜂群 在此对以前提出的作战体系做部分更新。 用途:反导,支援会战,袭击敌后根据地 组成:“哨兵”激光无人机8架,“银盾”装甲无人机7架,小型烟幕艇1架,蜂巢战舰1艘
蜻蜓形是不是才是太空战舰的标准造型? 较小的截面积+定向优化的装甲+较强的横向机动力+不可忽视的散热翅=perfect 抛开CDE的设计限制,有更好的方案吗?
轨道战中的规避和拦截初探 在轨道战中,delta-v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引发的问题就是交战双发中的一方能否规避一次敌人的拦截以及能否通过不断地规避来达到消耗敌人Delta-v的作用?
【20170204 原創作品】硬科幻--海王星争夺战 以当前现有的科技水平打一场太空战会不会看上去很无趣?没有护盾,没有跃迁,战舰还要背着笨重的散热翅! 但是,正因如此,战舰的设计才体现科学的精致,变轨的技巧才成为神奇的艺术,合理的运用战术显得更为至关重要。
【展示】硬科幻的宇宙战争 以当前现有的科技水平打一场太空战会不会看上去很无趣?没有护盾,没有跃迁,战舰还要背着笨重的散热翅! 但是,正因如此,战舰的设计才体现科学的精致,变轨的技巧才成为神奇的艺术,合理的运用战术显得更为至关重要。
【展示】硬科幻的宇宙战争 以当前现有的科技水平打一场太空战会不会看上去很无趣?没有护盾,没有跃迁,战舰还要背着笨重的散热翅! 但是,正因如此,战舰的设计才体现科学的精致,变轨的技巧才成为神奇的艺术,合理的运用战术显得更为至关重要。
办一个CDE擂台赛? 现在吧里有几个人玩CDE?有没有想参加擂台切磋技艺的? 初步拟定规则是双方在限定的资金范围内设计一支舰队,然后让AI来控制战斗,AI大概用Aggressive。
【配图】CDE时代的太空战描绘卷 如果把科技设定为Children of a Dead Earth的水平,太空战也许并不是我们以前讨论的样子,却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最近对CDE的认识使我逐渐形成了一个理想化的太空战场景,不妨分享给吧友们。 背景设定:联合太阳贸易联盟(USTA)和自由人民共和国(RFP)仍然是太阳系中存在的两大对立势力。双方近来在海王星一代形成了对峙。海王星原本是USTA的势力范围,RFP派出舰队展开一场侵略。USTA在海王星的卫星上有一些基地和矿场,并有一些以观测为主的轨道空间站。USTA经验丰富的统帅坂田的舰队也守卫在海王星。这次RFP派出野心勃勃的统帅布莱克来筹划占领海王星的计划。
【纯贴图】CDE远程动能弹
Children of a Dead Earth正在打折 这游戏看起来确实不错啊,军棋推演的第一步 Steam 17刀 有人打算入正版吗
假如比赛不贴目,下两盘 每次交换黑白棋,最后将双方这两盘(或其他偶数盘)的总子数累加;这样不仅公平,还可以始终看到经常的攻杀
请问一下斜插机动是怎样的? 请问斜插机动的战略背景,战术目的,基本原理,效果演示,优势劣势,可能运用的战术组合以及敌方可能的反制措施? @d盾牌星座b
电磁炮卷土重来--如何防御针对基地设施的持续骚扰? 电磁炮被排除在对“舰”的主战武器之列,却被认为是攻击固定设施的优秀候选。请假设如下情景: A国构造了巨型电磁炮(参考 [http://tieba.baidu.com/f?kz=769872661]),在百光秒之外对B国的小行星带矿场,太空基地以及行星上的各类重要价值目标进行持续“骚扰射击”,B国的太空舰队以及其他军队能采取什么办法减少损失呢?
求最新讨论进展 正在考虑开发基于该帖吧设定的模拟太空兵棋是否可行,想系统地了解一下最近的(主流)讨论进展情况。 关于技术设定:我看到有一些对于电磁炮的新讨论,基本上还是否定电磁炮作为主武器的;对于激光和粒子炮,似乎我的原有计算和相关推论还有效吧。 关于战舰设计:完善程度令人印象深刻的有: 吧主--新造舰(机)一枚 <http://tieba.baidu.com/p/2609272219#39384381141l> D盾牌星座--自己建模的星舰,半成品版<http://tieba.baidu.com/p/2672523109> 求补充。。。 关于舰队的编制: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宇宙舰队标准编制会是什么样的?<http://tieba.baidu.com/p/582497311>】那贴子呢 请各位吧友(最好是吧主)帮助补充作战体系,了解这些主要是为了抽象出一个太空作战兵棋模型,我的整个模拟程序将以该模型为基础构建。 初步设想的用户操作方式如下:在本吧中找到了一个现成的兵棋推演体系作为参考: 征求意见:宇战吧标准化贴吧兵棋推演【上篇】<http://tieba.baidu.com/p/3042498134> 该文章写的好细致,是否还有下篇? 还想知道一下【浮游炮舰与固定安装炮舰孰优孰劣的问题】和【宇宙战舰对敌模式】两个议题的结论。 最后就是不知吧主能否帮我找到这些贴子中被抽走的精华部分: 凤凰战机:关于驱逐舰或战机的一种设想(命名好纠结……) 来自 <http://tieba.baidu.com/p/929414654> 以吧内讨论结果为蓝本,原创太空战描绘卷 来自 <http://tieba.baidu.com/p/987585346?pn=1> 关于导弹集群作战的讨论http://tieba.baidu.com/f?kz=898591175 来自 <http://tieba.baidu.com/p/999409524> 抛砖引玉
第一次尝试用触屏笔写Copperplate! 新买的Surface,发觉OneNote的功能果然非常强大。 不过这字,我承认非常丑,虽说是电磁压感笔,但是与蘸水笔比的话真心难以掌控(难度可能比铅笔还要大一点),还有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写出来有不断颤动的感觉(事实上应该没有。。。),先这样吧,等以后Surface用熟练了可以再尝试一次。 近距离可能就惨不忍睹了:
昨天听古典竟然听到这游戏主题曲了! 马上打开了家园2确认无误,一支旋律一辈子忘不了的 原曲叫做Adagio for Strings,有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E3OTM0NTk2.html&urlrefer=378ce25cf0413c5469f301129f728088 水星了没
想知道大家是如何知道这个贴吧的? 对此很好奇,想当初我发现这里时,见到的只有雨泣等几个骨灰级爱好者,消息更新周期都以月为单位,如今会员数竟然已经破百, 那么 RT
单独设帖供大家讨论粒子炮 好久没有来这里了,不好意思。 上次我与catatrophy吧友讨论粒子炮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结论:catatrophy设想了一种通过加速重金属离子中和后高密度发射,利用原子间的冷却凝结来抑制扩散的中性粒子加速器。个人能力有限,不能对这种设想做出完全确定的评价。目前的的感觉,他的设想实现有一定难度,但是考虑吧内常提到的聚变引擎,X射线激光等,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如果他的理论没有问题,应该也是可以实现的。这项技术最大的作用就是极大的增加了粒子炮的射程,而理论上又似乎不像我设想的波色爱因斯坦凝聚粒子炮那样扑朔迷离。那对此有兴趣的吧友可以一起来探讨一下这种武器技术是否过关,应用价值等。。。。。。
求助oCRyInGRaIno! 我见到的许多copperplate的作品中,在写o和许多有上部环的字母如h,l,f时,在向上提笔的位置笔画也能变粗,如o可以写得左右对称,而我在这样做时会把纸捅破,前辈知道该怎样做吗?谢谢啦
又想到了分离式装甲----“银盾”装甲无人机
讨论一下超级粒子炮的应用价值
自己画的战舰3D模型--小型激光舰 这是我第一次制作3D战舰模型,身为业余人员水平有限,再加上想象力不够丰富,画的东西可能比较雷人,请见谅。 制作的对象就是我很早设想的小型激光无人狙击战舰(激光无人机)http://tieba.baidu.com/f?kz=724036068
宇宙战争吧战术讨论参考技术设定(稿) 起草人:V2_Rocket 初步审定:宇宙战争口巴主
激光炮的真正可怕之处!? 之前大家讨论激光威力的时候总是考虑激光的穿甲能力,如果以现在的激光可达到的功率来看,确实对装甲破坏力十分有限. 不过,这真的是激光的主要攻击方式吗?我看未必。我认为激光武器太空作战的真正威力在于它对太空战舰的“外科手术”。 在已知的太空战舰的设计中,我们看到,战舰拥有强大的探测能力,而这能力是需要以巨大的望远镜口径为代价的,如果望远镜为阵列式,其总面积也一样大。 拥有激光炮的战舰,激光炮也是需要大口径来提高射程的,这种情况就与海战的战舰舰炮完全不同,太空激光炮所占的面积比例将会很大,敌人的炮火很容易打到激光炮口内,而且,如果战舰的激光炮同时对准射击它的敌人的话,将会发生可怕的“眼球聚焦”效应--敌人射来的激光顺着光路汇聚到激光的发生器上,烧毁发生器。 面积巨大还有散热器,散热片非常之薄,而且完全吸光,绝对能被激光打成筛子。 其他的表面设施,如引擎,通信设施也是十分脆弱的,由上可见太空战舰是与战列舰完全不同的,战列舰可以装上全副厚重的装甲然后高枕无忧,但太空战舰看来不可能了,除非这些弱点可以有办法克服,另外,激光这种高精度,远射程,威力可任意分割的武器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任敌人的激光武器打击战舰的表面,即使激光的射击精确度和稳定度不高,在能量弹大量倾泻过来后,那些脆弱的部分还是会先于装甲遭殃,因此我一直说,虽然装甲对激光有效,但加厚装甲的方法依然很没用。“外科手术”的致残效果也许比单纯的摧毁威力更大呢
再考虑一下电磁炮
还是单孔激光炮好一点 以下为资料
向广大天文爱好者求助---太空飞行物的识别 宇宙战争吧:是不是对飞行物的识别才是问题? 太空远程探测的途径颇多,很难实施完美的隐蔽(可见“【讨论】隐蔽与干扰的实用价值” http://tieba.baidu.com/f?kz=790569521)。发现敌人的飞行器可能不是什么大的困难,但难题会不会在识别呢? 首先,如何确定观察到的亮点是敌方目标,而不是恒星,行星,或小行星什么的呢? 我认为我们可以首先将可疑目标从无数天体中筛选出来,根据光谱特性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view%2F397073.html&urlrefer=644dc53527ea7072ff7df3065dfedd4c),恒星等天体的光谱将与飞行器的反射光谱有很大差别,同样,各种行星与飞行器的表面材质不同,反射光也会有差别。不过光谱方法主要应该用于筛去星空中绝大多数的恒星,毕竟恒星光谱应该是无法伪造的。 另一种就是测角的方法,三角视差法可以大致确定目标的距离,过远目标也可排除掉了。还有就是对角度变化的监视,敌方战舰不可能总在一个点呆着不动,任意两个夹角比较大的侦察卫星总可以发现敌人位置的变化,100光秒以内,又进行非轨道变化的物体,几乎就确定是敌方单位了。 因此,我认为将人造飞行器与天体区分开来并不是难事,不过,进一步的识别是不是困难就更大了呢?光线的衍射可能会导致观测的物体模糊,而难以辨认。飞行器的大小和形状是否可以辨别出来呢?没有这些辨认,太空战就变成一盘军棋了。 不过我想广大天文爱好者比我更了解这些,特在此求助。
是不是对飞行物的识别才是问题? 太空远程探测的途径颇多,很难实施完美的隐蔽(可见“【讨论】隐蔽与干扰的实用价值” http://tieba.baidu.com/f?kz=790569521)。发现敌人的飞行器可能不是什么大的困难,但难题会不会在识别呢? 首先,如何确定观察到的亮点是敌方目标,而不是恒星,行星,或小行星什么的呢? 我认为我们可以首先将可疑目标从无数天体中筛选出来,根据光谱特性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view%2F397073.html&urlrefer=644dc53527ea7072ff7df3065dfedd4c),恒星等天体的光谱将与飞行器的反射光谱有很大差别,同样,各种行星与飞行器的表面材质不同,反射光也会有差别。不过光谱方法主要应该用于筛去星空中绝大多数的恒星,毕竟恒星光谱应该是无法伪造的。 另一种就是测角的方法,三角视差法可以大致确定目标的距离,过远目标也可排除掉了。还有就是对角度变化的监视,敌方战舰不可能总在一个点呆着不动,任意两个夹角比较大的侦察卫星总可以发现敌人位置的变化,100光秒以内,又进行非轨道变化的物体,几乎就确定是敌方单位了。 因此,我认为将人造飞行器与天体区分开来并不是难事,不过,进一步的识别是不是困难就更大了呢?光线的衍射可能会导致观测的物体模糊,而难以辨认。飞行器的大小和形状是否可以辨别出来呢?没有这些辨认,太空战就变成一盘军棋了。 不过我想广大天文爱好者比我更了解这些,特在此求助。 可惜Kaienkalaq已经不在了。。。
一点考虑--等效质量 这是我很早就开始考虑的问题,首先考虑两个相关设定。 1.我见到过一种设想认为激光的单发射击能量是可分割的,这在一定的范围内应该是合理的。这样,对于机动的目标,将会面临的情况是,不会受到能量过大的光弹射击而导致不必要的浪费,敌人会根据飞行物的激光承受力对威力进行调整,使得每发光弹的威力不会大于飞行物承受力,从而发射更多的有效光弹。 2.从目前的得到的数据来看,无论采取脉冲射击还是持续射击,装甲质量与穿甲所需的激光能量(射击次数)的关系都可以近似服从线性规律。当然还要考虑每次射击弹点的分布等情况,但是对于每一种确定的情形,应该可以使用线性近似。 在这种假设下,如果将未经装甲保护的设施能够承受的伤害等效成为相应质量的装甲,加上装甲质量合称为“等效装甲质量”,更为抽象地将战斗飞行物中可对敌人造成伤害的攻击部件质量及其连带部件按比例的等效为武器质量(如导弹的等效武器质量即可认为是弹头质量,而激光战舰的等效武器质量应包含相应的电源与散热器),等效的方法实际是要为了满足以下条件: 1.等效装甲质量正比于飞行物防御力 2.等效武器质量正比于飞行物攻击力 3.等效装甲质量+等效武器质量=飞行器载荷(这不可能,但是对于导弹等基本成立,尤其是等效装甲质量基本等于外装甲质量时) 这样,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均值定理,当且仅当“等效装甲质量”=“等效武器质量”时,该飞行器战斗价值(防御力*攻击力)最大。载荷是太空飞行器很重要的概念,以上结论也就是在不增加载荷的情况下装甲与武器的最优化。 太多的近似设定以及教条化的套用定理,很明显“等效装甲质量”=“等效武器质量”这一结论应当谨慎参考,但是我认为该结论实际上很有指导性作用,希望感兴趣的SWfans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也可以考察一下各个战斗单位对该结论的适用性,在下暂时时间有限,先抛出这个话题,没有用严谨的数学表示,没有写出具体实例分析,请见谅。
【讨论】隐蔽与干扰的实用价值 请先看“太空战中的隐匿与干扰”http://tieba.baidu.com/f?kz=731670564
如果是克莱德曼的话 苏菲玛索,理查德克莱德曼,我所最欣赏的两个浪漫的法国人,假如遇到一起。。。
再谈反导力量前置
“海龟级”重型集束核弹
一部分原子火箭(Atomic Rocket)对未来太空技术的看法 前一段时间发现了一个名为Atomic Rocket的国外网站,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太空知识百科全书,它的主旨: This site was mainly intended for science fiction authors who wanted a little scientific accuracy. But anybody who is interested can play with the toys contained within, designing their own Planet Rangers Rocketship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reader has enough knowledge to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star and a planet,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and enough skill to use a pocket calculator. Computer spreadsheet and computer programming skills are a plus, spreadsheets in particular will make your life much easier.
太空战舰的散热问题讨论
太空的辐射防护问题讨论
太空战--导弹突防的简单模型分析(激光点防御系统) 在“导弹VS 激光”(http://tieba.baidu.com/f?kz=475171703)之后,我们对导弹与激光又有了许多新的更实质性的了解,因此,我认为有必要重新分析一下这个关系整个太空战局的问题。我并不试图使用多么细致复杂的模型,即使那么做,在现阶段也是无意义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对相关武器了解到等同的细致程度。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给出一些大致的但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计算公式,用来确立导弹与激光的相对地位,以及作为导弹设计的参考。
强力推荐一些网站,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Atomic Rockets (已设为 自定义链接 ) 这个Hard SF网站介绍的内容远比《太空战斗导论》丰富,绝对的百科全书,E文过关者不可不看。更有趣的是,那里得到许多推导结论与我们的竟有异曲同工之妙,All roads lead to rome!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games.groups.yahoo.com%2Fgroup%2Fsfconsim-l%2F&urlrefer=3130b34c3340a7e4799f29e11e294f7f 可能又是一个“宇宙战争吧”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omepage.mac.com%2Fjoebergeron%2Fjoegraphics.html&urlrefer=6e8c13e4d6d06641cfe8c46cc9109d7f 艺术网站
激光到底适不适合成为太空战的主战武器? 从现在对激光的了解来看,从扩散现象上看,激光的有效射程要超过粒子炮不少;对抗机动目标,激光的命中率远超过电磁炮。现有的主要射击武器都无法在射程和精准度上超过激光。射程的优势是明显的,即使来袭的是最快的战舰,半光秒的射程优势带来的就是至少10分钟的单方面虐待时间。 但是激光有个致命弱点--效率。其最大的影响就是使激光无法达到很高的单发能量,或者说是平均功率。大致估计,这样的能量对物质的有效破坏深度顶多可以达到半米。装甲可能对动能弹和粒子束的防御效果一般,但是却足以应付激光。如果战舰出于机动状态,激光便不可能总精确的打到同一点,另一方面,对战舰而言,最容易修复的便是结构简单的装甲部分。厚重的龟壳加上不断修补的机器工蚁,便是激光难以攻克的堡垒。 不过实际上,完全的龟壳却是不可能的,战舰总需要引擎,武器也是不可能完好保护在装甲中的,而且我难以想象那艘战舰没有侦察设备和外置的通讯设施。但这些设施也许可以通过方向的设计,避开接敌的正面方向,却也不足够,总之,激光也许就像狙击枪,也许就像高射炮,这样的武器在太空的战场上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
人性的本质--战争还是和平? 转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后记--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C】改进的粒子炮战舰 之前已经讨论过关于粒子束武器的一些情况(http://tieba.baidu.com/f?kz=737830091,http://tieba.baidu.com/f?kz=524153351),口巴主大人也涉及过一种以环形加速器为主炮的战舰,我想在其基础上做一些改进,也请大家来看一看是否合理。
希望大家支持数据计算路线 吧主希望把这个吧做“硬”,因此最近我查阅了不少资料,做了不少计算,想让“太空战”有更多的“存在感”,并更接近现实。 不过我也知道,繁多的数据与过于专业化的知识会提升参与者的门槛,可能会使这个人气不太旺的吧更冷,实际上我有些感觉最近大家都比较谨慎,发言的人确实不多(也许就是吧友们比较忙,子虚乌有的事,但我还是想把心里话说完)。我对此的看法是,该吧讨论范围很宽广,宇宙战争的形态也许就是平行宇宙,几乎一切皆有可能,对于宇宙战争的创见不可能受到束缚。而就我所关心的近未来的情况而言,我很希望有一个共同的并得到认可的讨论平台,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对真正热爱“太空战争艺术”的人一定不成问题,我在阅读《太空航行与作战导论》总是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与内心的兴奋。 言归正传,我还是想说说数据计算的意义。也许有人会想一些完全不专业的人怎么可能去做那些科学家才做的计算,但实际事实并非如此。不得不说的是,绝大多数的科学研究都是基于短期利益的,像“战舰化的太空战”这种似乎遥不可及的领域绝对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我所获得的所有资料,没有一份是直接针对战舰化的太空战的,但是它们却可以直接的用于太空战。许多计算也是一样,它们对太空战很重要,但是并不复杂,只是没有人算过而已。不知还有没有参加过中学物理竞赛的同学,这些问题的性质与那些竞赛题目是不是很类似呢? 当然,可计算的问题也很有限,而且计算的也可能只是一个大致范围,可以看到现在地球上的国家,各方面科技的差距是不是也很大,这种差距都有可能达到计算的范围大小,这种不精确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影响整体格局。作为一名学习过大学物理体系的学生,我尽量处理其他专业不太擅长的物理问题,为讨论创造便利。最后,要讲到的是最重要的信任问题。我觉得我还是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限制,对于不太懂的问题,都是先查阅相关资料,再考察应用范围,最后再作计算。不过,怀疑的态度是必须的,很希望对涉及的领域有所了解的人指出可能的原理性的差错与疏漏。 只有科技水平与政治要求同时在太空战这一点汇合,太空战才能真正走“硬”,后者主要得靠其他吧友(尤其是文科生)的努力了,战略战术的讨论也已被吧主提上了日程表。而我将继续贯彻落实数据计算流路线(我觉得已经差不多了),在此希望得到广大吧友理解与支持,谢谢!
脉冲射击 or 持续射击 激光武器的两种工作方式。 脉冲射击瞬间伤害高,受聚点偏移的影响小,对付反射防御的效果好,相应的对系统与能源的要求也高。 持续射击系统简单,平均输出功率高,穿透性也更强(前提是能聚在一个点)
设计一种支援母舰 先提供设计概况,大家来看看 首先明确“支援母舰”的概念,“支援”也就不同与传统航空母舰以战机载体为主的目的。支援母舰只在长途加速中为小型船舰的搭便车,战斗阶段,支援母舰主要隐蔽或现身于主战场之外,与敌人至少保持几光秒的距离,策划自己的舰队的行动,充当通讯网络的核心,可以充当导弹库或电磁炮支架,并可为停泊小型船舰提供能源补给与维修,支援母舰的主要搭档便是小型狙击舰http://tieba.baidu.com/f?kz=724036068 了解了支援母舰的定位,便可明确它的设计思想。支援母舰不参与前线作战,却拿着关键的导弹,支援母舰不希望成为敌人的目标,有时又不得应对袭击。我的设计的支援母舰,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之前说过的隐蔽手段的实际运用,并一定程度利用太空环境的优势,充分使用帆板式的设计。
一个建议 据我乐观的看法,同一物理构架已基本形成,这大约是100年后的科技,在物理界没有特重大发现之前,这个构架不会有很大变动。 与其让构架之外的人注明“【非太阳系】”,不如咱们自己声明太空战的统一构架,在太空构架下的帖子禁水禁YY不要跑题等等,目前看到的现成的声明就是“太空战——”……
如果燃料舱被击中的话 战舰必然要储存大量燃料,提供给反应堆和引擎。燃料应该是聚变物质或反物质,就拿性质稳定一点的聚变燃料来说吧,如果燃料舱被小型核弹或大能量武器击中,高温引发聚变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太空战中的隐匿与干扰 一。反侦察方法 从古代的树丛伏兵到现代的隐形战机,隐匿从来都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太空战中,反侦察手段也不可能消失。匿踪的作用,但从战略来讲就有“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的作用。只是隐匿的作用的大小会因反侦察的效果不同而受到影响,说几种想到的反侦察方法,大家即可指出理论的不正确之处,亦可提出相应的反击对策。
太空战——基础——核动力引擎 1.反应炉热推进引擎 2.脉冲爆震引擎
太空中使用的引擎---尺寸,功率及效率 这个问题事关整个太空战的格局,希望大家可以无私的奉献出相关的资料
一些参考设想 大家可以来说说自己的一些创意或找到的一些有用资料,在现阶段的讨论中未必用得上,但能带来一些很好的启示,另外在遇到棘手问题时,这些参考设想就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
大家来讨论一下微波武器和电子战
有没有《太空战斗导论》行星强袭登陆篇 书中多次提到我却没见过
家园2都有什么星云? 看见好多地图中有星云状的物质,有的放闪电,有的进去就减血,有的时候感觉它让我跳跃失灵。。。。都是什么东西?
【讨论】TPOF Mod 和 TFS Mod 这两Mod我正在玩,感觉都不错 有没有玩过的也来谈谈感受。 另外,我玩TPOF Mod的时候背景的星星一转角度就闪,谁知道是什么问题
Game Paused
关于登陆舰的几个问题 登陆的时间跟敌舰的什么有关(是装甲吗) 被登录中的敌舰可以攻击和移动吗(尤其是可以打登陆舰吗) 是不是被登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跳跃了吗?
~~~穿透一切的中子束武器~~~ 谁知道怎么产生中子束 另外,拦截机,炮艇的子弹,还有驱逐舰的小炮弹都是什么,难道是常规火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