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红🌺 段嘉许的贺许年
你若发光,世界便有了光^_^
关注数: 876 粉丝数: 153 发帖数: 2,494 关注贴吧数: 14
林徽因、梁思成发现佛光寺前,查阅圈点批注的唐代建筑文献首现 近日,在北京海王村中国书店,有人发现了由建筑学家林徽因与梁思成圈点批注、记载有唐代建筑的罕见文献《大唐西域记》。据专家考证,这是首次发现林徽因在相关文献上作圈点及批注。 而且,在这册中国营造学社旧藏本的扉页、内页,还分别钤盖有三枚庄严、精美的“中国营造学社”朱红印章,亦为首次发现。这是一册很特殊的书。 这是一册看似破烂的1937年2月出版的旧书。 这是一册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中国第一国宝”五台山佛光寺前三个月左右作了圈点批注、想从中首次发现中国唐代木构建筑的书! 这是1937年7月,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三人联名,存入天津英资麦加利银行的地下保险库中——中国营造学社重要资料书籍之一,1939年8月天津水灾后幸存之物! 中国营造学社始于1930年,终于1945年,其印章原件似乎已不知所踪。关于记载有唐代建筑的古代文献或材料,《梁思成全集》第三卷内《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一文有介绍:“由于在文献中极少或者缺乏材料,我们不得不寻找实例。”因此,对他们来说,《大唐西域记》是极为珍贵的。 此书应该是在1937年2月至6月,梁思成以朱笔圈点批注此书的。 从其遒劲、朗逸的朱笔手迹中,我们仿佛听到日寇当年攻陷北平的枪炮声,使他挥动的朱笔止于“二十二页”。书内黑色钢笔手迹挥动圈点的随意,又使我们看到了1937年北平沦陷前的一代才女林徽因。 钢笔挥动怎能停?哪管攻城枪炮声。 从书首至书尾的墨色圈点,再次确证——绝代才女真的是有“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的凛然,杀人的枪声也阻止不了她这位女建筑师的有始有终。
营造学社先贤——林徽因、梁思成圈点并批注的唐代建筑文献首现 近日,在北京海王村中国书店,有人发现了由建筑学家林徽因与梁思成圈点批注、记载有唐代建筑的罕见文献《大唐西域记》。据专家考证,这是首次发现林徽因在相关文献上作圈点及批注。 而且,在这册中国营造学社旧藏本的扉页、内页,还分别钤盖有三枚庄严、精美的“中国营造学社”朱红印章,亦为首次发现。这是一册很特殊的书。 这是一册看似破烂的1937年2月出版的旧书。 这是一册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中国第一国宝”五台山佛光寺前三个月左右作了圈点批注、想从中首次发现中国唐代木构建筑的书! 这是1937年7月,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三人联名,存入天津英资麦加利银行的地下保险库中——中国营造学社重要资料书籍之一,1939年8月天津水灾后幸存之物! 中国营造学社始于1930年,终于1945年,其印章原件似乎已不知所踪。关于记载有唐代建筑的古代文献或材料,《梁思成全集》第三卷内《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一文有介绍:“由于在文献中极少或者缺乏材料,我们不得不寻找实例。”因此,对他们来说,《大唐西域记》是极为珍贵的。 此书应该是在1937年2月至6月,梁思成以朱笔圈点批注此书的。 从其遒劲、朗逸的朱笔手迹中,我们仿佛听到日寇当年攻陷北平的枪炮声,使他挥动的朱笔止于“二十二页”。书内黑色钢笔手迹挥动圈点的随意,又使我们看到了1937年北平沦陷前的一代才女林徽因。 钢笔挥动怎能停?哪管攻城枪炮声。 从书首至书尾的墨色圈点,再次确证——绝代才女真的是有“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的凛然,杀人的枪声也阻止不了她这位女建筑师的有始有终。
发现林徽因? 首见林徽因圈点批注唐代建筑文献《大唐西域记》 近日,在北京海王村中国书店,有人发现了由建筑学家林徽因与梁思成圈点批注、记载有唐代建筑的罕见文献《大唐西域记》。据专家考证,这是首次发现林徽因在相关文献上作圈点及批注。 而且,在这册中国营造学社旧藏本的扉页、内页,还分别钤盖有三枚庄严、精美的“中国营造学社”朱红印章,亦为首次发现。这是一册很特殊的书。 这是一册看似破烂的1937年2月出版的旧书。 这是一册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中国第一国宝”五台山佛光寺前三个月左右作了圈点批注、想从中首次发现中国唐代木构建筑的书! 这是1937年7月,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三人联名,存入天津英资麦加利银行的地下保险库中——中国营造学社重要资料书籍之一,1939年8月天津水灾后幸存之物! 中国营造学社始于1930年,终于1945年,其印章原件似乎已不知所踪。关于记载有唐代建筑的古代文献或材料,《梁思成全集》第三卷内《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一文有介绍:“由于在文献中极少或者缺乏材料,我们不得不寻找实例。”因此,对他们来说,《大唐西域记》是极为珍贵的。 此书应该是在1937年2月至6月,梁思成以朱笔圈点批注此书的。 从其遒劲、朗逸的朱笔手迹中,我们仿佛听到日寇当年攻陷北平的枪炮声,使他挥动的朱笔止于“二十二页”。书内黑色钢笔手迹挥动圈点的随意,又使我们看到了1937年北平沦陷前的一代才女林徽因。 钢笔挥动怎能停?哪管攻城枪炮声。 从书首至书尾的墨色圈点,再次确证——绝代才女真的是有“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的凛然,杀人的枪声也阻止不了她这位女建筑师的有始有终。
《狄仁杰断案传奇》分镜头剧本:第十四集(《四漆屏》之四) 第十四集(《四漆屏》之四) 二零零、滕公书斋(内)(夜) 1.四漆屏的特写。画外踱步声。少时,狄公踱入画内,看得出他在思索。门声响,狄公驻脚。滕县令便服束发与老管家走入画面:“弄些茶点来。”管家应声而去。滕公道:“年兄深夜光临,想来必有急事。”狄公:“可看见廊下那个盗贼?”滕公:“看见了。”狄公:“那是一个十分凶险的不法之徒。与柯兴元一案,甚或与夫人被害,都大有干系。” 2.滕县令闻言一震。狄公:“急需问个底里。”滕县令略一思索:“哦——既是如此,那就即刻升堂,你我连夜会审。”狄公:“且慢。” 3.(滕之侧背)狄公:“有些细末,目下尚未全知,还须在堂下审清。” 4.背景处,老管家拿着茶点走进门来。滕县令察觉自己有失仔细:“哦,是,是是。近几日,小弟心绪烦乱,凡事都没了主张,全靠年兄啦。” 5.老管家躬身道:“县令,请用茶点。”滕县令与狄公坐在桌旁,滕公对管家道:“外面伺候。”老管家应声走去。狄公呷了一口茶道:“我曾问过潘总管,他告我说,夫人身边的那个翠红丫头,平日里十分机灵,伺候夫人也颇为精细。”滕公:“嗯,是。”狄公:“可那日午间夫人被害,你又晕倒在地,还打碎古瓶。这般大的动静,她竟然熟睡不醒。” 6.(狄公侧背)滕县令道:“事后我曾问过她。她说她也不知怎的,就像是死了一般。醒来后只觉头痛恶心,浑身酥软。” 7.(滕县令侧背)狄公对此回答感到满意:“嗯,这就是了。”他说罢取出那只竹管,先自闻了闻,又递与滕县令。 8.滕县令学着狄公也闻了闻,突然想起什么,吃惊地望着狄公。 9.狄公:“闻到过?” 10.滕县令又闻了闻,激动地:“啊,丝毫不差,我那日走进卧房,立即便闻到这种香味。”他又闻了闻:“正是。正是这种令人作呕的香味儿。” 11.狄公观察着他,他的激动,使狄公对他所言深信不疑。 12.滕县令激愤地站起身来:“我明白了,我是被这种药粉麻翻的。”他气愤地指着门外道:“是廊下那个盗贼干的吗?” 13.狄公:“请相公回避片刻,我来问他。” 14.滕县令抵制激怒:“哦——有劳年兄了。”镜头拉全。滕县令躲在屏风后面。狄公向门外叫道:“乔泰,把他弄进来。”乔泰将一跛一拐的孔山猫拖在狄公面前,孔山猫像堆泥似地瘫在地上。狄公示意,乔泰将口中塞物取出。孔山猫仍疲惫不堪地瘫软着。狄公:“喂,当方土地。” 15.(狄公侧背)孔山猫喘着粗气:“当方土地,比不了你是大路神仙。沈先生饶了我吧,我只是想得到那一百两黄金,绝不是要害死你们。”说罢,无力地伏在地上。狄公示意。乔泰将茶水端在山猫面前:“喂,喝茶。”山猫一怔。看看狄公。狄公:“喝吧。”山猫几口喝完,试探地伸出碗去,还想喝。乔泰又给他倒了一碗。 16.滕县令坐在屏风后面,抓起羽扇轻轻扇风取凉。 17.孔山猫(侧背)将茶喝完,双手将茶碗递与乔泰。狄公:“还有点心。”说着将点心端在山猫面前:“吃吗?” 18.山猫又是一怔,转首看乔泰。 19.乔泰也不似方才那样凶了。 20.山猫抓起点心吃起来。 21.狄公:“方才在酒店他们要用火钳烫你,甚或要杀了你,是我与乔泰将你救出来的。” 22.(狄公背)孔山猫边吃边点头:“嗯,嗯。”他比前宽心了。 23.(山猫背)狄公:“你曾断言我们与你一样,是盗贼。你断错了。此刻我便告诉你,我与乔泰是衙门里的人。” 24.孔山猫停住吃食,惊愕地望着狄公。 25.狄公:“是专一查情判案的。” 26.孔山猫仍在惊愕地端详二人。 27.(山猫侧背)狄公:“你可知此处是何所在?”孔山猫:“来时我看得清楚,你们把我弄进县衙门。”他返回身看着室内道:“啊,此处……像是内衙的书房。” 28.滕县令听了有些吃惊。 29.山猫:“不会错。是书房。”说罢转过身去。 30.(乔泰背身)孔山猫转过身来对狄公道:“我只以为,你们把我弄到县衙,是因为这里有你们的靠山。我想,你必是用重金买通了衙门的官员,为你们在外作案撑腰坐底。这是常有的事。万没想到,你们是……”他跪地哀求道:“沈先生,乔老弟,我是个可怜孤独的人,拉我一把,行行好吧。”说罢叩头不迭。 31.(山猫背)狄公:“嗯,你我总算有过交往,只要你肯说实话,我定然帮助你得到最好的下场。” 32.(狄公背)孔山猫叩头称谢:“沈先生行好积德,行好积德。”狄公:“乔泰。”乔泰:“在!”狄公:“速去请个医生,少时这里问话完毕,与他医治脚踝。”乔泰:“遵命!”叉手施礼,走出门外。狄公由包袱内取出那本花皮账卷。 33.(狄公侧背)狄公将花皮账卷递在山猫眼前:“这是……?”山猫:“这是冷虔的那卷明账,我去他家偷那卷黑账时看见过,记得清楚。” 34.狄公:“十五日夜晚,柯兴元被害时,腰中正好揣着这卷账卷。” 35.孔山猫大吃一惊。狄公的画外音:“被害之后,” 36.狄公:“却不翼而飞。原来是飞在你的包袱里了。” 37.(狄公背)孔山猫急忙表白:“不不不,柯兴元被害与我无干。这账卷,我是从公子那里弄来的。” 38.狄公意外地:“公子?” 39.孔山猫急切地:“是,是公子。那日夜晚,啊,你说得对,正是十五日,三更之后我才回到店里……(虚)……”
《狄仁杰断案传奇》分镜头剧本:第十三集(《四漆屏》之三) 第十三集(《四漆屏》之三) 一八七、西街行院(外)(日) 1.这是一座十分阔绰的行院,院内湖石假山,楼阁亭台,甚是别致,堪与官宦富商的花园媲美。“客人”们成双配对,往来与间,但均静悄悄不做喧哗,毫无一般妓院嘻笑打闹的俗气。艳香与狄公走来。一个稍胖的老鸨娘笑嘻嘻迎上来,她虽已中年半老,却不乏青春风韵。 2.看得出,老鸨与艳香早已相熟,他俩亲热地寒暄几句,艳香便介绍狄公,老鸨蹲身施礼,艳香与老鸨耳语。 3.(艳香侧背)老鸨听罢撇了撇嘴,神秘地笑了笑,随即掏出钥匙交给艳香,并向上一指。 4.假山上,一间别致的客房。 5.艳香看罢,随与狄公走上假山,进入房间。 一八八、行院客房(内)(日) 1.这是一间十分讲究的客房。通扇花阁将客房隔成里外两间。花阁内边摆着一张“欢乐床”。床顶很高,三面床壁都用雕花木板精工嵌合,每块木板上都有或方或圆的框格。框内有诗有画。 花阁外摆着一张梳妆台,台上除梳妆用具及铜镜外,还摆着几副女人用的发髻。房四周的窗户皆用扎成各式形状的锦缎遮挡走来,使这间客房,显得豪华而又神秘。狄公与艳香走进门来。狄公驻足四下观望。镜头移至他们背后,我们可见室内全景。艳香反身对狄公说:“这是行院最好的客房,我想那县令夫人,定是在这间房内与她那情人私会的。”狄公点点头,移步各处查看。 2.艳香走至镜前,正欲拔簪换髻,似从镜内看到什么,随转回头来。 3.狄公正在仔细地查看一处。 4.艳香:“你寻找什么?” 5.狄公:“他们既是在此幽会,总难免留下些蛛丝马迹。” 6.艳香:“等等再找。少时便有人来送茶,你须摘掉幞头,脱下长衫,做做样子。” 7.狄公却未想到这一点,不禁怔在那里。艳香边说边走入画面:“这里的人眼睛很尖,若是我们的举动与别的客人不同,他们便会多疑的。”狄公醒悟,“哦”了两声便解腰带。艳香:“我来帮你。”说着伸出手去。狄公连忙谢绝:“哦,不必,不必。”说着解带脱袍。艳香不无诧异地望着狄公。俄顷,门声响。艳香寻声望去。 8.老鸨提着一只精致的食盒及茶壶走进门来。艳香跑入画面:“喂呀,这一高一底的,何须妈妈亲自送茶呀?”说着接过食盒。老鸨:“贵客光临,我只怕巴结不上呢。”说着将食盒放在桌上。艳香:“看你说的。”老鸨:“先生请用茶,吃些点心。”狄公已脱掉巾袍,走至桌前道:“哦,有劳了。” 9.艳香:“我在行院时,妈妈待我像亲生女儿一样。”老鸨:“这孩子有心,只因我待她不薄,赎身后还常看我。” 10.(老鸨背)哦。狄公:“莫见笑,买包茶喝。”说着将一小锭银子放在桌上。 11.艳香将银子塞在鸨娘手中。老鸨蹲身施礼:“多谢先生。” 12.狄公目送老鸨走去。四下查看着走至床前。 13.狄公举目巡视床壁诗画。艳香送走老鸨来至狄公身边。 14.床壁框格中的诗画。 15.狄公:“哼,尽是些轻佻淫秽的词句。”他继续巡视:“这首还好,‘柳梅才欲渡春色,楸梧半已坠秋声。’写的很凄切,道出了一些落魄文人对世态的忧怨。”他说罢又看,不知什么诗画引起他的注意。 16.在一个框格中,绘着一幅夏日莲花图,并有四句题诗。 17.狄公脱掉鞋子,爬上床去,仔细审视:“这幅并蒂莲花,与我昨日见的那幅一模一样。”艳香觉得惊奇,也凑上去看。 18.果然与潘总管书斋的那幅画相同。镜头又推题诗特写。狄公的画外音:“‘百年纷纷走大川,逝水落红雨渺渺。’这前两句诗与这幅画同出一人。” 19.狄公:“是男子写的。”艳香:“那后两句呢?是女人写的?”狄公:“嗯。”说着伸出手去。 20.诗的特写。狄公的手,指着后两句诗:“这笔迹工整娟秀,一看便知,” 21.狄公:“是出自名媛淑女。恩爱夫妻,或是一对情人,男女各写两句,分珠则是联句,合壁则成一绝。这是当前风行在文人中的雅事。”他转首读诗。 22.诗的特写。狄公的画外音:“‘莫问三春留华章,一夜风雨记多少。’” 23.狄公:“一夜风雨,逝水落红……”他转过身去。 24.狄公转过身来:“这是比喻他二人的私会过于短暂,怨恨欢乐难久。”艳香:“看来,这女子定是县令夫人,杀死她的,无疑是这个作画的男子。”狄公:“这男子半月前就死了,怎会是凶手呢?”狄公一面穿鞋一面道:“再说,我还未曾见过县令夫人的笔迹,也不能断言,这后两句定是她写的。”艳香泄气地坐在床上。狄公转身走到桌边,喝了口茶道:“艳香,你下去找那老鸨,问问这对儿情人的细末。” 25.艳香怏怏不悦地:“你是要赶我走吗?” 26.狄公一时语塞,有些尴尬。 27艳香:“好歹也得熬一阵子。到这里来的人,可不是为了坐着喝茶。” 28.狄公不自觉地放下茶碗。 29.艳香下得床来,认真地:“是排军让我陪你来的,为得是查出凶手,免得官府找我们的麻烦。莫看排军粗暴鲁莽,可他是好人。是天下顶好的人。” 30.狄公几无张口余地。艳香的画外音:“是天下顶好的人。” 31.艳香:“你不该骗他。” 32.狄公一怔。艳香走入画面:“你不是生意人,更不是流窜江湖的盗贼。” 33.艳香:“那些人遇到这样的好时辰,早就神魂颠倒,弄假成真了。” 34.狄公望着他。艳香:“你也够粗心的,装来装去,却被我看出了马脚。”狄公欲解释。 35.(狄公背)艳香扬手阻止:“我什么也不想听。” 36.狄公望着他。 37.(狄公背)艳香:“我该下去了。沈先生吩咐我的事,我该去办了。”说罢走去。狄公反转身来望她走去,喃喃自语道:“哼,好厉害,让个小丫头数落了我一顿。”说罢自己也觉得好笑。
《狄仁杰断案传奇》分镜头剧本:第十二集(《四漆屏》之二) 一七三、滕公书斋(内)(夜) 2794.四漆屏的特写。开门声响。滕县令的画外音:“哦,年兄,到底把你等来了。” 2795.老管家与狄公走进门来。滕公便衣束发,热情迎上。狄公叉手歉意道:“这般时分还来打扰,请恕小弟失礼。” 滕公:“说哪里话。掌灯时,曾着人到驿馆邀请,店家说年兄出去了。我正等着你来呢。哦,坐、坐。”他向管家摆手,管家遵命而去。 2796.滕县令用铜勺由一只精致的铜锅内舀了一碗羹汤双手递过:“来,喝碗莲子羹。”狄公:“多谢。”他喝了两口正欲说话,却被滕县令阻止。 滕公:“先喝羹汤,喝完再说。”狄公喝完赞赏道:“啊,真好喝,又甜又香。”滕县令意外地殷情:“再喝一碗。”狄公急忙阻拦:“足矣足矣。” 2797.滕县令放下铜勺,坐在那里,立即皱起眉头。 2798.狄公静静地望着他。 2799.滕县令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实不相瞒,此刻我正陷入困扰之中,急须求得年兄指教。” 2800.狄公谦逊一笑:“不知何事困扰相公?” 2801.滕县令又是一声长叹:“一言难尽啊。”说罢痛苦地连连摇头。 2802.狄公略一沉吟:“莫不是与夫人有干?” 2803.滕县令一怔。 2804.狄公:“她是否被人杀害了?” 2805.滕县令吃惊地:“年兄如何得知?” 2806.(滕县令背)狄公未答话,由身上掏出那包首饰捧在滕县令面前。 2807.滕县令更吃惊了:“这正是我特意为她打造的。只因拙荆名唤银莲,便在每件首饰上,链带着一朵白银莲花。可它如何落在你手?” 2808.狄公也沉痛地叹了一口气:“夫人的尸身被扔在荒草凹里。” 2809.滕县令惊异地听着。狄公的声音:“是一个小乞丐,” 2810.(滕县令背)狄公:“从她身上摘下来卖与我的随从的。”说罢包好首饰。 2811.滕县令若有所失似地:“哦——” 2812.狄公又取出匕首:“这是凶器。” 2813.(狄公背)滕县令看罢迫不及待地:“啊?年兄,你……?” 2814.狄公不无悲伤地:“我已验过夫人的尸身了。这把匕首,是插在夫人的前胸。”说罢低头包好匕首。 2815.不知为何,滕县令竟然呆滞在旁。 2816.狄公抬头一看,有些吃惊。轻声叫道:“相公。” 2817.(狄公侧背)狄公:“滕相公。”滕县令从呆滞中醒来,痛苦地抱头伏案。 镜头移向滕县令侧背。狄公走至滕公身旁,同情地:“相公遭此不幸,仁杰十分同情。自当竭力相助勘察此案。今日已晚,年兄也该歇息了。我明日来。”说罢欲走。滕县令一把抓住狄公:“不。请年兄再坐片刻,待小弟与你细说底里。” 狄公点头应允,走出画面。 2818.狄公背向镜头坐在滕公对面。滕县令把眼光由狄公身上移开,努力平静了一下,目光凝滞地嘟囔道:“杀死我夫人的……正是我自己。” 2819.狄公大吃一惊。 2820.滕县令一动不动,若呆若痴:“我的祖父滕国尧,曾在先皇太宗驾前做过骁卫将军。他征西扫北,屡立战功,”朝廷甚是器重。不料,他却在一次神志狂乱之下,亲手杀死了一员副将。” 2821.狄公耐心地听着。滕县令的画外音:“为此,他被削职为民。” 2822.(狄公侧背)滕县令突然激动地:“万万未曾料到,祖父的那种疯颠狂乱病,竟然遗传在我的身上。” 2823.(滕县令正侧)狄仁杰感到惊讶。滕县令痛不欲生地:“这种病,毁了我的前程,毁了……我的夫人……”滕县令说着禁不住呜咽起来。狄仁杰十分同情,又不知该如何安慰。在呜咽声中,狄公似乎想起了什么。 2824.荒草凹中,银莲的尸身。(用一七二场15号镜头。总号2786) 2825.荒草凹中,公子仍站在那里不敢乱动。(用一七二场19号镜头。总号2790) 2826.(狄公正侧)滕县令揩干眼泪,叹惜道:“八年来,我们夫妻矢忠不渝,相敬如宾。我与她常常坐在那里,”他说着向一边指去。 2827.平台上摆着四扇漆屏。每扇上都有镂金线画。滕县令的画外音:“看着那四扇画屏,”
《狄仁杰断案传奇》分镜头剧本:第十一集(《四漆屏》之一) 一四七、银莲卧室(内)(日) 2504.江夏县衙后宅,县令官邸的院落。白墙月门,清静雅致。正值午休时间,院内外阒寂无声。突然,院内发出瓷器摔碎的响声。 2505.院内的卧室外面,门窗紧闭。室内发出沉重的人体倒地声:“哦——!” 2506.后宅院门内外,风不吹草不动,一片寂静。 2507.卧室外面。门窗紧闭,阒寂无声。 2508.卧室内,茶几旁散落着一堆瓷器碎屑,一只穿着绿袍的手臂耷在碎屑上。俄顷,随着低微的男子呻吟声,手臂随着身形站起出画。这堆瓷器碎屑微微晃动起来,似乎是在立起身来的男子的眼前晃动。 镜头模拟着此人的眼睛在室内观望。茶几倾倒了,斜靠在墙壁上。衣箱、书桌、烛台、梳妆台、衣架、晃晃悠悠地从镜头前掠过。镜头摇至卧床,床头上挂着一张古琴,及一只精致的匕首鞘,鞘内的匕首不见了。镜头再摇,罗帐内面朝里躺着一个只穿着贴身睡衣的女子。长发耷拉在床沿上。 随着“啊”的一声惊叫,镜头退后倒地。“天哪……”。镜头站起来,向门外走去。 2509.桌上放着一把铜锁,绿袍手臂抓起铜锁,起出内间,将房门锁好。镜头反转来,外间床上睡着一个十七八的丫环,睡的很香(莫如说睡的很死)。镜头移开丫环向房门走去。这身穿绿袍的男子,是江夏县的滕县令。 一四八、后宅院门(外)、(日) 2510.滕县令(用摄像镜头模拟人物的主观视觉)跌跌撞撞走出卧室,跨出院门,反身看了看自己的内宅小院,转身走去。 2511.穿过竹林。他低头走着,自己的墨绿色长袍下的双脚在鹅卵石甬道上移动。 一四九、书斋庭院(外)(日) 2512.滕县令来在庭院门前,驻脚喘气。镜头摇起,他的一只手扶在一株小树上。他又往前行。书斋外的走廊及书斋的门窗映入他的眼帘。他拖着脚步喘咻咻走至书斋门前,低头喘息片刻,推开房门,转身关门。
《狄仁杰断案传奇》分镜头剧本:第四集/玉珠串 第四集/玉珠串(之四) 四十六、大堂外面(外)、(日) 888.文总管的脸色阴沉。 889.(文总管侧背)一名小校手执白色角旗,健步走至文总管脚下,将手中角旗一甩,旗顶向地,单腿点跪以示全礼。随着角旗甩动,军卒们抱戈敬礼。文总管步下台阶。 890.(军卒们背)文总管偕随从们向大堂走去。 891.文总管板着面孔走着。 892.狄公望着他。 893.(军卒们背)文总管走着。 894.狄公等人叉手相迎。文总管走上石阶叉手还礼。 895.(文总管侧背)狄公礼貌当先:“下官公命在身未能远迎,请总管恕罪。” 896.(狄公侧)文总管淡淡一笑:“本不该来讨扰,只是老夫素性好奇,很想看看梁先生是如何将王嬷嬷的哮喘病医好的。” 897.二位将军觉得尴尬,互相看看,无言地交流着内心的不悦。狄公却面无愠色。小小僵局,瞬间便被狄公的笑声驱散了:“哈……!总管取笑了。请!”他们步入大堂。 四十七、军司大堂(内)、(日) 898.文总管边走边说:“今日清晨,闻说军司大堂要审理玉珠一案,审官梁墨医生,原是朝野闻名的京都大理寺丞狄仁杰,着实让老夫大吃一惊啊。” 狄仁杰面上带笑,话中有刺地:“在下官看来,总管未必吃惊。” 899.文总管一怔:“嗯?” 900.狄公使个迂回战术:“那日夜晚,在碧玉宫内首次拜见总管时,总管便知梁墨是何许人啦。” 901.文总管顿时沉下脸来。 902.二位将军唯恐搞僵,十分担心。 903.狄公再进一步:“此外,公主丢失玉珠一案,总管也不是今晨方知吧?” 904.文总管微微冷笑道:“看来,狄公对自己的推断,似乎是深信不疑。” 905.狄公意味深长地嘿嘿笑了起来。 906.文总管也嘿嘿冷笑起来。 907.二将军有些不知所措了。 908.狄公和文总管各自收敛了笑容。狄公正色道:“校尉,请传令升堂。”邹立威画外音:“是。升堂!”画外传来叠递呼喊升堂的声音,随之响起咚咚的鼓声。狄公和文总管互相看着,似乎要较量一番。狄公突又陪笑道:“请文总管上坐。”文总管仍绷着脸道:“狄公乃公主邑司亲命使臣,自当上坐。”狄公:“如此,下官不恭了。”总管:“请。”狄公走出画面。总管深含笑意地望着他。 909.狄公坐在公案后面。乔泰、陶荣、文薄由屏风后面走出来各就其位。文总管坐在左首。二黄门立在总管身后。康文秀、邹立威坐在右面。 910.(狄公背)众军卒持械入堂,依次站班。 911.狄公:“文总管。”总管:“狄使臣。”狄公:“总管可知偷盗玉珠的窃贼是何人吗?”总管:“听康将军说,窃贼名叫戴宁。” 912.狄公:“望日夜晚,正当公主登上祈寿亭,供奉玉珠,望北遥拜之时,那窃贼便驾舟前来。” 913.总管听着。狄公的声音:“他对公主遥拜时的一应规矩了如指掌,” 914.军卒们持械肃立,大堂上气氛严峻。狄公讲述着:“此人极好水性。他将小舟拴在暗处,从河底潜游上岸,钻过一片杂乱的巨石,躲过上面禁卫的巡视,” 915.二位将军听着。狄公的声音:“手攀藤条,脚踩石缝,爬上崖壁顶端,” 916.狄公:“潜停在祈寿亭下。” 917.总管评论道:“这个窃贼倒很有些身手。” 918.狄公:“倘若亭上无有内应,窃贼决难得逞。” 919.总管不屑地:“可惜,做内应的宫女兰秀已经死了,无法追究了。”他用挑衅的眼光看着狄公。 920.狄公针锋相对直视总管:“兰秀死了,做内应的却还活着。” 921.总管一怔。 922.二位将军微笑地望着总管。 923.总管懵懂了:“他在何处?” 924.狄公把惊堂木一拍:“带梅香!” 925.二军卒押着梅香走进大堂。梅香跪在堂下。 926.总管探身下望,似乎想看清楚究竟是否梅香。 927.梅香匍匐在地浑身颤抖,不时偷觑狄公。 928.狄公沉静了一下:“梅香。”梅香的声音:“奴婢在。”狄公:“你是如何为窃贼内应,还不从实招来。” 929.(狄公背)梅香颤抖着道:“公主待奴婢天高地厚,奴婢焉敢造次,做内应的是大宫女兰秀。”狄公:“兰秀内应,你是何以得知?”
《狄仁杰断案传奇》分镜头剧本:第三集/玉珠串 第三集 二十九、郎琉客房(内)、(日) 593.狄公击倒一个打手跳出包围圈。又一打手扑来也被狄公击退。 594.郎大掌柜猛击狄公。狄公忍痛奋起一脚将郎琉踢出老远。 595.郎琉被踢倒在桌边,管家急忙搀扶。郎琉抓起茶壶向狄公掷去。 596.狄公击退一打手,见茶壶袭来急忙射闪。 597.茶壶摔在墙壁上,碰得粉碎。 598.一打手乘机踢倒狄公。 599.一打手站在茶几上用凳向下猛砸。 600.狄公打个滚躲闪开,凳子砸在地上。 601.打手向狄公扑来。狄公乘势一蹬将打手蹬出画面。 602.那打手被蹬得平身向窗户“射”去。窗棂被砸碎,打手掉在窗外。 三十、永泰天井(内)、(日) 603.那打手破窗而出,摔在地上。 604.紫娟被吓得惊叫一声,急向账台跑去。魏掌柜慌乱地跑出柜台,哭叫道:“啊呀,我的窗户,我的家具……” 605.那打手在地上挣扎呻吟。“我的茶壶哇……” 606.楼上的客人们都跑出房间,一个个惊恐地议论着,看着楼下。 607.一个打手从房门内摔出房外。狄公也踉跄地被踢出门外,倒在地上。 608.狄公倒在地上。一打手扑上来与狄公厮斗。 609.紫娟惊叫:“梁先生……” 610.魏掌柜仍在哭叫:“莫打了,我的东西全损坏了。” 611.狄公乘势跪起,一掌将打手打出画面。紫娟跑来。 612.打手被打得退几步倒在房门前。郎掌柜捂着腮叫道:“蠢驴!动家伙!”打手闻言去拔匕首。 613.打手拔出匕首。 614.打手拔出腰刀。 615.紫娟正扶狄公,见打手持刀而来,惊叫:“梁先生……!” 616.(中景)打手们持刀呐喊着扑来。 617.(小全景)(狄公紫娟背)。狄公仍未站起,紫娟惊呼。打手们持刀扑上。突然,一高一低两条汉子手执腰刀跳入画面,拦住打手。 618.(中近景)原来是在途中拦截狄公,又蒙狄公相救的那两个青年。高的叫乔泰,低的叫陶荣。他俩怒目圆睁,盯着对方。 619.郎琉和打手们一怔。 620.乔泰、陶荣严阵以待。狄公悄声嘱咐道:“莫伤他等性命。”乔泰:“恩公放心。” 621.打手们攻上来,乔泰陶荣举刀相迎。 622.楼上的人们屏息观战。 623.魏掌柜仍在哭天喊地。 624.狄公与紫娟在观战。 625.乔泰将一打手大臂横扫一刀,顺势一脚,打手被踢出画面。 626.魏掌柜正在慌乱,那打手入画倒在账台前,吓得魏掌柜魂不附体。打手低头看伤。 627.鲜血从刀痕中冒出来。 628.魏掌柜一看,吓得几乎昏过去。 629.陶荣一脚将一打手的匕首踢飞。 630.匕首从魏掌柜眼前掠过,栽在账台上,魏掌柜吓得张大嘴巴合不拢来。 631.一打手倒地。陶荣跳至他身边举刀欲剁。打手狂叫。 632.郎琉看在眼里大惊失色。 633.陶荣未剁,只是抬脚在打手腿上一踏,打手痛得哭爹喊娘。 634.乔泰左手将打手胳臂一拧,打手闭目等死。乔泰用刀柄在打手肩上一击。打手呲牙咧嘴地蹲在地上叫疼。 635.管家腿部受伤,缩在墙下。 636.一个打手腿疼得直打滚。又一个爬在地上喘粗气。账台下的打手,背靠账台,面色惨白,不肯起来。 637.郎琉吓得目瞪口呆,见乔泰、陶荣向他走来,吓得直抖。 638.乔泰、陶荣恶狠狠盯着郎琉步步逼近。 639.郎琉吓得面部抽搐,靠在壁上再无退路,两柄刀尖直奔他咽喉伸过来,郎琉不禁狂叫。 640.狄公:“住手。” 641.乔泰、陶荣收回腰刀。郎琉惊魂未定。狄公走入画面:“紫娟姑娘,领他二位到我房中歇息。”紫娟:“二位随我来。”乔泰、陶荣瞪了郎琉一眼,随紫娟走去。镜头推郎琉中近,他不知所措,六神无主地望着狄公。 642.狄公望着郎琉,冷冷一笑。 643.郎琉急忙呲牙一笑,以示恭维。 644.(郎琉背)。狄公向房内将头一顾:“请吧。”郎琉急忙俯首躬身,推门延臂:“请,请。”他俩走进房去。狄公关住房门。 645.楼上的“观众”议论着散去。 646.魏掌柜松了一口气,正欲返回账台,见那个打手还坐在地下,随道:“起来吧,你想坐到明年呐。”那打手爬起来走出画面。
《狄仁杰断案传奇》分镜头剧本(续):第二集/玉珠串 第二集 十六、密林深处(外)、(夜) 343.葫芦先生坐在一株被伐过的树墩上睡着了,狄公听到的“粗重的吼声”,原来是老者在打呼噜。在这静谧的密林中,果真是“鼾声如雷”。 344.狄公松了一口气,继而十分高兴。随之又扭转头去看那黑影是什么东西。 345.那黑影更近了,原来是老者的青驴在悠悠吃草。 346.狄公觉得好笑。转身走至老者身边(越过机位背向镜头),轻声叫道:“老丈……”老者睁开眼睛,奇异地:“啊,狄先生?”狄公叉手:“老丈。”老者:“夜晚漆黑,先生怎的来此林中?” 347.(老者背)。狄公略沉吟道:“贪图乘凉,一时忘情竟迷了路。” 348.葫芦先生点点头道:“哦——看来,又要老朽与先生引路了。”说着抓起拐杖,站起身来。狄公扶着他向青骡走去。 349.狄公觉得蹊跷:“老丈不在府上歇息,奈何来此林中酣睡?”葫芦先生指着一方道:“老朽的茅舍就在这林中深处,每日夜晚,”他站住脚,摸着身边的树杆道:“我均要走出家门,与这些邻居好友们亲热一番。”他说罢走至青驴前。 狄公将老者扶上驴背,一面说:“与树木交友?哈……老丈真会取笑。” 350.老者摇摇头说:“不是取笑。”他说着向前一指。 351.树木林立,高低粗细不一。老者的画外音:“你看这林中树木,有的粗壮挺拔、枝繁叶茂,有的纤细弯曲、枝叶稀疏。然而粗壮从不欺压细弱,繁茂更不藐视稀疏。” 352.狄公牵着驴慢慢走着。葫芦先生骑在驴背上继续道:“遇得狂风暴雨,则相互遮挡,相互支撑。” 353.狄公听着。老者的画外音:“待到雨过天晴,又是一片青翠。” 354.葫芦先生满足地:“老朽在此林中,常年与树为伍,倒也逍遥……”他突然住口,两眼直盯前方。 355.狄仁杰也发现什么,喊道:“前面有人!” 356.树后跳出三条大汉,各持利刃。为首的大汉把刀一横,厉声道:“三条老驴慢走!” 357.狄公怒起,扔开缰绳,正欲上前搏斗,背后突又窜来一人,用刀尖在狄公背上一点。 358.狄公一愣,不敢再动。 359.葫芦先生看看狄公,又看看对方,恐慌而不知所措。 360.为首的大汉用刀一点道:“老驴听着,顷刻之间尔等就要做刀下之鬼。” 361.狄公怒不可遏。大汉的画外音:“你我昔日无怨,” 362.刀尖顶在狄公背上。大汉的画外音:“近日无仇,” 363.大汉继续道:“皆这受人之命,不敢违抗。” 364.葫芦先生怯生生问道:“不知你的主家是与老朽有仇,还是要杀这位先生?” 365.大汉杀气腾腾地:“老瘸驴,委曲你为他陪葬,快快下来受死吧!” 366.葫芦先生无奈:“好,我下。” 367.葫芦先生蹁腿下鞍,骤然间,他一脚向狄公身后的大汉踢去,那大汉被踢倒在地。 368.为首的大汉大吃一惊。 369.葫芦先生伏在鞍上,早将拐杖擎在手中,他右手一抖,原来是一支带鞘的利剑,那剑鞘被甩出画面。 370.剑鞘不偏不倚,正戳在为首大汉的额头,大汉大叫一声,撒手扔刀,仰面倒地。 371.狄公十分机灵,箭步向前抓起那把腰刀。那大汉未死,跳起来徒手格斗。 372.葫芦先生早已下得驴背,他左手拐,右手剑,力敌二贼。 373.葫芦先生一剑扫去,一贼大臂被伤。 374.那贼大臂肉裂血出。 375.为首的大汉拣起一根树棒,朝正在厮杀的狄公打来。狄公躲过树棒一腿踢倒大汉,另一个举刀直砍狄公。 376.葫芦先生左手一拐将一贼打出画外。 377.那贼被打得“嘴啃泥”。 378.狄公横刀切来,一贼缩头。刀片将幞头斩断。 379.那贼的头发四散披下。 380.为首大汉叫道:“快逃!”喊着,率三贼仓皇逃窜。狄公持刀追去。 381.狄公失掉目标,四下寻看。 382.只见树木不见人。 383.狄公不再追赶,转身走去。只几步,他愣住了。 384.葫芦先生已骑在驴背上,双拐也已像往常一样挂在鞍上。若无其事地向狄公招手。 385.狄公惊叹不已,急步走至老者身边叉手道:“不意葫芦先生有此绝技,今日若非老丈,狄某早做刀下鬼了。” 386.(狄公侧背)。葫芦先生感慨地:“厮杀争斗,乃人间常事。岂能像这林中树木,各自生长,从不相互倾轧?朝廷中有忠贤之仕亦有奸侫之臣,市井间有本分良民亦有为非歹徒。但愿先生能去恶扶善,除暴安良,落得个名垂青史。” 387.(葫芦先生侧背)。狄仁杰倾倒地:“多谢老丈赐教。”葫芦先生长吁一口气道:“我该回去歇息了。”他拨转青驴道:“他日相会。”说罢向来路走去。 388.狄仁杰望着老者走去。 389.葫芦先生骑着青驴隐没在林间深处。 390.狄仁杰转身走去。 391.康文秀率众骑驰入林中。 392.前景处,那抬肩舆被扔在道旁,康文秀率众驰来,停在肩舆旁。 393.康文秀诧异地看着肩舆,又四下寻视不见有人。随向二禁卫命令道:“快去找人!” 394.二禁卫拨马向原路跑回。康文秀率另二人向林中驰去。 395.狄仁杰听得蹄声,回转头来。 396.康文秀策马驰来。 397.狄仁杰正欲隐避,却听来者高喊“站住!”狄公一横心,擎刀站在道中。康文秀等跑入画面。那两个禁卫拔出腰刀,策马将狄公围在中央。 398.康文秀在马上观察狄公,那马不停地在狄公周围转来转去。 399.狄公盯着康文秀。 400.康文秀板着脸:“你是何人?” 401.狄公沉着地:“小医梁墨。” 402.康文秀放心地舒了一口气,随即将手一伸道:“刀。” 403.狄公略一犹疑,将刀扔去。 404.康文秀接刀在手仔细察看,问道:“你的?” 405.(康文秀背)。狄公:“歹徒的。”康文秀:“歹徒?”狄公:“四个歹徒,意欲截杀于我,被葫芦先生赶跑了。” 406.康文秀沉吟一下,将手一伸道:“请。” 407.狄公左右看看三人,转身走去。康文秀策马随在狄公身边,二禁卫紧跟在后。背镜头而去。 408.他们向镜头走来。狄公转首看看这位年轻英俊的将军。 409.康文秀看看狄公。嘴角一咧,露出一丝善意的微笑。 410.作为回答,狄公皮笑肉不笑地把嘴角一咧。
《狄仁杰断案传奇》分镜头剧本 第一集 《玉珠串》 一、驿道河滩(外)、(日): 1.日。柳林边,驿道上。身着便服的狄仁杰与洪亮并辔徐行。后面跟着一辆带蓬的木轮牛车。 2.天气炎热,狄仁杰掏出绢帕,揩去额头上的汗水。出画。 洪亮入画。这是狄仁杰的心腹亲随,五十多岁,须发苍白,但却精神矍铄。为了驱热,不停地用袍袖扇着面颊。 3.牛车缓慢地行进着。车把式坐在辕头上打盹。车上堆满了行李、书箱。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书童,额上挂满汗珠,靠在行李上睡的正香。牛车出画。 4.狄公一行,沿着山脚河滩慢慢走着。 5.狄仁杰勒住马,深深喘了一口气,随即离鞍下马,捣了捣酸麻的腿,又用绢帕擦汗。洪亮策马走在狄公身旁,跨下马鞍,解下一只水葫芦递给狄公。狄公接过葫芦,仰首饮水。镜头推洪亮中近。洪亮看着狄公喝水,皱起眉头。 6.狄仁杰渴了,大口大口地喝着。 7.洪亮又似嗔怪又似心疼地叹了一口气:“唉——!自讨苦吃。” 8.狄仁杰抹掉嘴边的水渍:“唔——,又要罗嗦了。”说着将葫芦递过去。 镜头摇向洪亮。他接过葫芦,苦笑一声道:“放着京都六品大理寺丞不做,偏要自请外放,到那边远的蓬莱县充个小小县令。” 9.狄仁杰淡然一笑,牵着马与洪亮并肩缓行。 镜头拉中。狄仁杰谈笑自若地:“久居京都审理公案,尽是一堆堆纸上官司,实在乏味……”他俩走出画面。 牛车入画。小书僮已睡醒,爬在车上用肘腕支着下巴听着。狄仁杰的声音:“趁着筋骨未老,四方走走,看看民间真情,练一练独自机宜的本事……” 10.狄仁杰继续道:“岂不更有情趣?”说罢轻松地笑了起来。 洪亮突然发现什么,向前一指,吃惊地叫道:“看!” 11.沟口处的一块巨石后面,一个蓬头垢面的小个子,左手提刀,右手将一块碗大的石头向这边抛过来。 12.洪亮惊呼:“当心!” 狄仁杰急忙偏身躲闪。那块石头从狄仁杰面前掠过。 狄仁杰狰目向那边望去。 13.巨石后的小个子,将身一纵,轻捷地跳上巨石。镜头推近,小个子拧眉瞪目,把手中刀往胸前一横,厉声叫道:“留下买路钱!” 14.狄仁杰从马鞍上摘下玉龙宝剑迎上前去。 15.小个子大喝一声,跳下巨石,举刀向狄仁杰便砍。 16.狄仁杰左右躲闪,大刀从他面前闪过。狄仁杰顺势抽出宝剑,拦腰横扫。 17.狄仁杰剑扫中腰,小个子向后纵身,跳出数尺之外。 二人略一对峙,小个子抡刀又砍,二人厮杀起来。 18.小书僮跳下牛车,抄起木棍冲上来欲帮狄公,车把式也跑来,洪亮拦住他们。 19.小个子一刀砍来,狄公以剑相迎,刀剑相峙,二人以兵刃角力。 20.小个子热汗淋漓。 21.狄仁杰略占上风。 22.小个子竭力挣扎。突然,画外传来病弱的呻吟声。小个子转首向那边望去。 23.狄仁杰也向那边望去。 24.沟口边的一株大树下,斜倚着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镜头推近,这人面色焦黄,嘴唇干裂,吃力地喘气呻吟。 25.狄仁杰看罢,又转首向对方望去。 26.小个子焦切地看着那边。 27.狄仁杰趁机抽剑抬腿,将对方踢得一溜歪斜,摔倒在地。狄仁杰箭步向前,踏上一脚,挺剑直刺咽喉。洪亮和小书僮急向这边跑来。 28.剑尖逼在小个子的咽喉下面,小个子惊恐万状。这时,那边传来怒吼声:“住手!” 29.狄公闻声向那边望去。 30.倚在树下的大个子挣扎着爬起来,他从一卷破行李中抽出腰刀,踉跄地向这边走来,一面说:“休得猖獗……来……我与你较量……”他体弱难撑,话未说完,又昏厥倒地。 31.小个子焦急痛切地叫道:“大哥……” 32.狄公看看脚下,又看看那边。洪亮与书僮走进画面,目视狄公。 狄公踌躇片刻收回宝剑。 镜头拉开,小个子翻身跃起,刀也顾不得捡,急促地向那边跑去。 小书僮将刀捡起来。 33.小书僮十分满意地欣赏着手中的战利品。 34.大个子侧背。小个子扶起大个子,急切地呼叫:“大哥,醒一醒,大哥……”
●狄仁杰专题●中国古代名相狄仁杰 中国古代名相狄仁杰 中国封建社会的盛唐早期,出现了一位睿智机敏,刚正不阿,政绩卓著,极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就是显赫于世,海内外闻名遐尔的千古名相——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至今,其故里狄村尚有一株古槐,枝叶繁茂,世代相传为狄母手植,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而古槐旁仍有石碑一通,上刻“狄梁公故里”。(注:1992年,太原市在此处建成唐槐公园,总面积1.2万平方米,园内的大门、长廊为仿唐建筑风格。) 狄仁杰出生于庶族官僚家庭。祖父狄孝绪,任太宗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官至夔州长史。仁杰自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一俟长成便以明经举第,出任汴州参军。初步仕途不久,即被污吏诬诉羁管,由黜陟使阎立本受理传讯。召讯期间,仁杰直言据理,申诉冤情。阎立本亦发现事属诬告,仁杰确实才学出众,实为“沧海遗珠”,遂举荐他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出游汾阳宫,途经并州太原。并州长吏李冲玄,因去汾阳官路经境内妒女祠,深恐皇后遭妒女之嫉,发生不测,使征发吏民数万新筑御道,取悦皇帝与皇后。狄仁杰却竭力反对,不以为然地说:“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避邪?”俱令作罢,免去了一场劳民伤财的繁重劳役。高宗听到这个消息后,称赞仁杰“真丈夫矣”。 仪凤元年(676年),狄仁杰擢升为大理丞,掌管国家刑法之权。到任第一年,便亲躬审案,处理前任积案无数,牵涉人命17000多。他明察善断,循律准确,拆诉冤狱,颇得时人称赞,一时名声鹊起。就是这年九月,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两位将军,因误砍大宗昭陵柏树,引得高宗大怒,立命将他们处死。仁杰接到高宗斩杀两将的诏命,据理奏道:“国家法度已明,二人罪不当死。”’高宗闻奏满脸不高兴地说:“诏命已出。”狄仁杰犯额直谏:“今误伐一拍,便杀两将,若盗一扑,何以处之?不当杀而杀,是法不信于人。我不能奉诏陷陛下于不道,恐后世议论陛下何为人主乎?”高宗闻言顿觉有理,遂收回成命,改处流刑。至此,仁杰之名,初震京师。 后来,仁杰卸任大理丞之职,放任地方官,出任宁州刺史。宁州地处陇右之西,为汉戎杂居之地。仁杰到任后,体察民情,抚如戎落,内外相安,甚得当地吏民欢心,郡人纷纷赞颂他的德政,并勒碑铭记。直至狄仁杰离任宁州重人朝为冬官(工部)侍郎之后,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百姓仍“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将仁杰的政绩奏上朝廷,还竭力推荐他升为文昌(尚书台)左丞。 垂拱四年(688年)六月,武则天特派狄仁杰为江南巡抚大使,巡视吴、楚之地。仁杰到江南后,看到当地史民选情异常,祀祭神祠之风嚣上,实为伤财害民之举。遂奏诸武则天准予废毁。武氏闻奏当即核准,于是,狄仁杰断然焚毁“淫调”1700多处,只留下值得纪念和歌颂的夏禹、吴泰伯、季札、伍子胥等4种神词,以享供祀。 垂拱四年(688年),是武氏则天废中宗李显之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武则天为打击世族官僚地主的特权,扶植庶族官僚地主的力量,发动频繁的政治攻击。具有政治特权的大地主贵族世家,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新官僚集团之间,矛盾日趋激化。是年七月,唐朝贵族、博州刺史越王李贞,豫州刺史琅玡王李冲等,起兵发难,讨伐武氏,图谋匡复中宗。然而,由于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李冲起兵不过八天,便作鸟兽散。李贞在博州狼狈响应,不数日也兵败自杀。豫州吏民听说由宰相张光辅为统帅的唐军将要到达,纷纷出城降迎。而张光辅所率的三十万唐军,却不论青红皂白,贪功抢掠,屠杀无辜百姓。之后,又以查寻李贞党徒为名,四出抄家掠物抓捕人众,连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余口。一时间冤狱甚起,受害者无数。
★编剧梁枫专题★梁枫:我是一名"白领矿工" 梁枫:我是一名"白领矿工" (2005-07-08 04:25:02) 梁枫:马烽评价她为“我国当代屈指可数的女剧作家”。她当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长期从事文艺创作,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太原市文联主席,国家一级编剧,被评为山西省十佳电视艺术家等。她从事剧作三十余年,有二十多部作品问世,多部获得全国和省、市级奖。主要有电视剧《杨家将》、《狄仁杰断案传奇》、《罗贯中》、《 关公》、《丁果仙》(合作)、《一代廉吏于成龙》(合作)、《生死之恋》等,长篇小说《关公演义》、《罗贯中演义》等。 前几日,记者在别处采访时,意外地看到四卷本《梁枫影视剧作选》,是两年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于是怀着敬佩的心情,翻阅了这套沉甸甸的书,恰好近日又看到《山西日报》刊登的赵树理文学奖提名名单,其中有她的《生死之恋》,更产生了采访梁枫的兴趣。 7月5日,明艳的上午,太原桃园二巷一处小院,窗外绿阴幽幽,携着阳光洒进屋内。踏入客厅,你会看到正中的巨幅照片,她那可爱的小孙子高举奖状,站在几个幼儿园同学中间。我们坐在沙发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起读她的戏剧生涯,读她的浪漫家庭。 妙笔执著写三晋 一株不老的常青树,一位充满艺术激情的女作家,她就是热爱山西的梁枫。“虽说我是河北人,但从小喝黄河水长大,是这片土地成就了我,所以对养育自己的龙城情有独钟。”她右手轻抚胸口,目光深情而真诚。她如饥似渴地吸吮着博大、浑厚的三晋古代文化乳汁,在对黄土文化的不断开掘中,创作了大量的影视剧作品,编入集子里的12部电视连续剧、戏曲、电影等,全都是以古代和现代山西人生活为题材的。 “山西是块风水宝地,地下有两大宝藏,一是煤炭,二是挖不完的古代文化,我愿将山西的历史名人、传奇故事开掘出来。”梁老师戏称自己是“白领矿工”。 当知道太原要大力弘扬晋阳文化时,她变得更加开心了,年龄虽向七十靠拢,但劲头十足,去年与别人合作完成了电视剧本《巡台御使杨二酉》。“它讲的是清朝乾隆年间,太原人杨二酉在台湾任巡台御使时的光辉历史,现在已经定稿了,中央国台办非常喜欢,要投入部分资金。” 她告诉记者,近来正与两位年轻人创作25集电视连续剧《虞弘大使》,目前提纲编写进入第四稿,年底有望完成。“虞弘你知道吧?1999年,太原晋源区王郭村发掘出土了北齐虞弘墓,是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我们查阅了北齐时期有关晋阳的历史文献,还有公元五六世纪,西域各国、中亚粟特人在中国的商贸活动等资料。”梁枫说,这个人非常了不起,是粟特人中优秀的外交家和杰出的商贸家。19岁时他出使北齐,久居晋阳,长期任检校萨宝府,主管来华商人事务。他们要表现出1500年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脉络、三晋地域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吸引力,演绎当年的感人情景。 “这一现象不仅是中外史学界近年关注的焦点,也是中西亚各国观众感兴趣的事。”去年4月,她去北京参加了“粟特人在中国”研讨会,兴奋地看到英、美、法、德、俄等百余名史学家到会研讨,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题材。“我相信太原将借这些优势,精心创作加上精良制作,打造成艺术精品推向海外市场,定会扩大中华文明、三晋文化的国际影响。”她清丽的嗓音中,透射出一股坚毅的力量。 女人是个“小火炉” 著名作家马烽说过,女作家往往要比男作家付出更多,她们不仅有许多难以摆脱的家务负担,还要一边搞写作,就尤其需要勤奋、刻苦和聪敏。二十几年前,被调回戏研所做专职编剧的梁枫,因痴迷于文学艺术,倍感喜出望外,抓住一切时间读书看戏,用心体会戏曲的特点和表现规律。 “那时和现在不一样,生活比较贫困,平时连鞋和衣服都得自己做,直到9点以后孩子们都睡下了,这才有了属于个人的时间。”多少年来,她养成了一种习惯,总是在枕头底下放一摞稿纸和一支笔,常常半夜里灵感突现,想起几句台词,便立马坐起身来记下。“曾有不少较难处理的戏曲唱词,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梁老师经常是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探着书页,脑子里反复琢磨台词。
★导演孙伟专题★导演孙伟的艺术人生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aynews.com.cn%2Fmag6%2F20050527%2Fca300764.htm&urlrefer=a498be444ba73e38d24966f402b795a2 导演孙伟的艺术人生(图) (2005-05-27 03:33:55) 孙伟,山西应县人,1927年生于太原,山西省话剧院编导、艺委会主席,国家一级导演,享受国务院优秀专家政府津贴。1983年曾获全国少年儿童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从事话剧50周年老艺术家”证书,全国老电视艺术工作者百佳称号。 提起“幕后英雄”导演孙伟,也许并不为观众所熟知,可只要一说他拍过的影视剧,像《杨家将》、《上党战役》、《狄仁杰断案传奇》、《昌晋源票号》,几乎无人不知。 从电影、歌剧到话剧、电视剧,50年来,他在广阔的艺术领域里尽情挥洒,一路奋进,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早已是全国知名的艺术家。 此前,记者早有耳闻:孙导非常勤奋敬业,工作起来尤为认真。他的一位得意门生回忆,去年春节拜年时便看到他亲手题写的对联:“越闲越懒越没劲,常劳常累常开心”,横批是“乐在动中”。 5月的一个下午,在孙伟导演家,记者领略到了艺术家的风范。步入书房,几个大书柜最先映入眼帘,里面摆满了文学、历史、影视等各类书籍,还有一大堆荣誉证书和奖杯。平时,他喜欢坐在窗边或书桌前,看看书,动动笔。一席谈话,记者了解了他的艺术人生—— 编导演俱佳显奇才 打小就喜爱文艺的孙伟,吹拉弹唱跳学啥会啥。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躲避日寇轰炸,10岁的他跟随父母,从太原跑到吕梁山深处的临县,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成天领着一帮孩子给八路军和乡亲们演节目。 “那阵子,没事我就呆在家里看书,像什么《薛仁贵征东》、《小五义》、《包公案》之类的,到处找书看,这奠定了我喜爱文艺的基础。”1949年,他如愿进入山西省文工团(后改为省话剧团、省话剧院)。只有22岁的孙伟,不仅演歌剧、话剧,还试着写了几个节目,常常被采用,受到了众人的夸奖,几年后便成为戏剧创作队伍中的一颗新星。 “1955年,省话剧团筹备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节目汇演,由我执笔创作了多幕大型话剧《同样的敌人》,这是山西第一次带着大戏走出娘子关,进京汇演。”这部戏一亮相即引起轰动,获得了演出一等奖,以及编剧、导演等多个奖项。从此,他成了省话的一名专职编导。 除了当编导,他还当演员,如歌剧《白毛女》中的黄世仁、《刘胡兰》中的大胡子等,都刻画得很传神。 “文革”前夕,他观察到一些干部自恃年轻有为目中无人,就创作出电影剧本《生活的浪花》,并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这是第一部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电影,放映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但在“文革”中,《生活的浪花》居然被列为全国97部“坏电影”之一,他因为这个剧本遭到了批判,大会小会批斗,被下放当了工人。 1978年,他重新回到了省话,《生活的浪花》由省委宣传部予以正名,并在太原各大影院连续放映了一周,《山西日报》为此作了专题报道。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他意气风发,投身于艺术园地中,开始忘我地耕耘着。 后来,他又执导了轰动全国的话剧《没法说》和《朱小彬》。前者在省内外连续演出达三百多场,给刚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带来了阵阵欢笑。而《朱小彬》这部儿童剧,还获得了全国首届儿童剧优秀演出奖第一名。有人评论,他所导的戏“节奏明快,妙趣横生”。 影视佳作屡夺奖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电视事业刚刚起步,他便担任导演拍摄电视剧,最早是1983年的《杨家将》。他精心设计并运用多种手段,拍摄出不少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为我省夺得第一个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被誉为“零的突破”。这也是山西第一部走向世界的电视剧,行销英、美等三十多个国家。 “当时,部队派来了六十多匹老马,十几辆卡车,和一百多人。拍摄场面大不说,这批老马还不听话。”他记得,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人都很惊奇,并对他说:“你们山西可真胆大,敢拍场面这么大的古战场戏!”原来,我国在解放后仅拍过一部反映古战场的电影,即《宋景诗》。
《狄仁杰断案传奇》分镜头剧本:第三集/玉珠串 第三集二十九、郎琉客房(内)、(日)593.狄公击倒一个打手跳出包围圈。又一打手扑来也被狄公击退。594.郎大掌柜猛击狄公。狄公忍痛奋起一脚将郎琉踢出老远。595.郎琉被踢倒在桌边,管家急忙搀扶。郎琉抓起茶壶向狄公掷去。596.狄公击退一打手,见茶壶袭来急忙射闪。597.茶壶摔在墙壁上,碰得粉碎。598.一打手乘机踢倒狄公。599.一打手站在茶几上用凳向下猛砸。600.狄公打个滚躲闪开,凳子砸在地上。601.打手向狄公扑来。狄公乘势一蹬将打手蹬出画面。602.那打手被蹬得平身向窗户“射”去。窗棂被砸碎,打手掉在窗外。三十、永泰天井(内)、(日)603.那打手破窗而出,摔在地上。604.紫娟被吓得惊叫一声,急向账台跑去。魏掌柜慌乱地跑出柜台,哭叫道:“啊呀,我的窗户,我的家具……”605.那打手在地上挣扎呻吟。“我的茶壶哇……”606.楼上的客人们都跑出房间,一个个惊恐地议论着,看着楼下。607.一个打手从房门内摔出房外。狄公也踉跄地被踢出门外,倒在地上。608.狄公倒在地上。一打手扑上来与狄公厮斗。609.紫娟惊叫:“梁先生……”610.魏掌柜仍在哭叫:“莫打了,我的东西全损坏了。”611.狄公乘势跪起,一掌将打手打出画面。紫娟跑来。612.打手被打得退几步倒在房门前。郎掌柜捂着腮叫道:“蠢驴!动家伙!”打手闻言去拔匕首。613.打手拔出匕首。614.打手拔出腰刀。615.紫娟正扶狄公,见打手持刀而来,惊叫:“梁先生……!”616.(中景)打手们持刀呐喊着扑来。617.(小全景)(狄公紫娟背)。狄公仍未站起,紫娟惊呼。打手们持刀扑上。突然,一高一低两条汉子手执腰刀跳入画面,拦住打手。618.(中近景)原来是在途中拦截狄公,又蒙狄公相救的那两个青年。高的叫乔泰,低的叫陶荣。他俩怒目圆睁,盯着对方。619.郎琉和打手们一怔。620.乔泰、陶荣严阵以待。狄公悄声嘱咐道:“莫伤他等性命。”乔泰:“恩公放心。”621.打手们攻上来,乔泰陶荣举刀相迎。622.楼上的人们屏息观战。623.魏掌柜仍在哭天喊地。624.狄公与紫娟在观战。625.乔泰将一打手大臂横扫一刀,顺势一脚,打手被踢出画面。626.魏掌柜正在慌乱,那打手入画倒在账台前,吓得魏掌柜魂不附体。打手低头看伤。627.鲜血从刀痕中冒出来。628.魏掌柜一看,吓得几乎昏过去。629.陶荣一脚将一打手的匕首踢飞。630.匕首从魏掌柜眼前掠过,栽在账台上,魏掌柜吓得张大嘴巴合不拢来。631.一打手倒地。陶荣跳至他身边举刀欲剁。打手狂叫。632.郎琉看在眼里大惊失色。633.陶荣未剁,只是抬脚在打手腿上一踏,打手痛得哭爹喊娘。634.乔泰左手将打手胳臂一拧,打手闭目等死。乔泰用刀柄在打手肩上一击。打手呲牙咧嘴地蹲在地上叫疼。635.管家腿部受伤,缩在墙下。636.一个打手腿疼得直打滚。又一个爬在地上喘粗气。账台下的打手,背靠账台,面色惨白,不肯起来。637.郎琉吓得目瞪口呆,见乔泰、陶荣向他走来,吓得直抖。638.乔泰、陶荣恶狠狠盯着郎琉步步逼近。639.郎琉吓得面部抽搐,靠在壁上再无退路,两柄刀尖直奔他咽喉伸过来,郎琉不禁狂叫。640.狄公:“住手。”641.乔泰、陶荣收回腰刀。郎琉惊魂未定。狄公走入画面:“紫娟姑娘,领他二位到我房中歇息。”紫娟:“二位随我来。”乔泰、陶荣瞪了郎琉一眼,随紫娟走去。镜头推郎琉中近,他不知所措,六神无主地望着狄公。642.狄公望着郎琉,冷冷一笑。643.郎琉急忙呲牙一笑,以示恭维。644.(郎琉背)。狄公向房内将头一顾:“请吧。”郎琉急忙俯首躬身,推门延臂:“请,请。”他俩走进房去。狄公关住房门。645.楼上的“观众”议论着散去。646.魏掌柜松了一口气,正欲返回账台,见那个打手还坐在地下,随道:“起来吧,你想坐到明年呐。”那打手爬起来走出画面。
《狄仁杰断案传奇》分镜头剧本 第一集 《玉珠串》一、驿道河滩(外)、(日):1.日。柳林边,驿道上。身着便服的狄仁杰与洪亮并辔徐行。后面跟着一辆带蓬的木轮牛车。2.天气炎热,狄仁杰掏出绢帕,揩去额头上的汗水。出画。洪亮入画。这是狄仁杰的心腹亲随,五十多岁,须发苍白,但却精神矍铄。为了驱热,不停地用袍袖扇着面颊。3.牛车缓慢地行进着。车把式坐在辕头上打盹。车上堆满了行李、书箱。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书童,额上挂满汗珠,靠在行李上睡的正香。牛车出画。4.狄公一行,沿着山脚河滩慢慢走着。5.狄仁杰勒住马,深深喘了一口气,随即离鞍下马,捣了捣酸麻的腿,又用绢帕擦汗。洪亮策马走在狄公身旁,跨下马鞍,解下一只水葫芦递给狄公。狄公接过葫芦,仰首饮水。镜头推洪亮中近。洪亮看着狄公喝水,皱起眉头。6.狄仁杰渴了,大口大口地喝着。7.洪亮又似嗔怪又似心疼地叹了一口气:“唉——!自讨苦吃。”8.狄仁杰抹掉嘴边的水渍:“唔——,又要罗嗦了。”说着将葫芦递过去。镜头摇向洪亮。他接过葫芦,苦笑一声道:“放着京都六品大理寺丞不做,偏要自请外放,到那边远的蓬莱县充个小小县令。”9.狄仁杰淡然一笑,牵着马与洪亮并肩缓行。镜头拉中。狄仁杰谈笑自若地:“久居京都审理公案,尽是一堆堆纸上官司,实在乏味……”他俩走出画面。牛车入画。小书僮已睡醒,爬在车上用肘腕支着下巴听着。狄仁杰的声音:“趁着筋骨未老,四方走走,看看民间真情,练一练独自机宜的本事……”10.狄仁杰继续道:“岂不更有情趣?”说罢轻松地笑了起来。洪亮突然发现什么,向前一指,吃惊地叫道:“看!”11.沟口处的一块巨石后面,一个蓬头垢面的小个子,左手提刀,右手将一块碗大的石头向这边抛过来。12.洪亮惊呼:“当心!” 狄仁杰急忙偏身躲闪。那块石头从狄仁杰面前掠过。 狄仁杰狰目向那边望去。13.巨石后的小个子,将身一纵,轻捷地跳上巨石。镜头推近,小个子拧眉瞪目,把手中刀往胸前一横,厉声叫道:“留下买路钱!”14.狄仁杰从马鞍上摘下玉龙宝剑迎上前去。15.小个子大喝一声,跳下巨石,举刀向狄仁杰便砍。16.狄仁杰左右躲闪,大刀从他面前闪过。狄仁杰顺势抽出宝剑,拦腰横扫。17.狄仁杰剑扫中腰,小个子向后纵身,跳出数尺之外。 二人略一对峙,小个子抡刀又砍,二人厮杀起来。18.小书僮跳下牛车,抄起木棍冲上来欲帮狄公,车把式也跑来,洪亮拦住他们。19.小个子一刀砍来,狄公以剑相迎,刀剑相峙,二人以兵刃角力。20.小个子热汗淋漓。21.狄仁杰略占上风。22.小个子竭力挣扎。突然,画外传来病弱的呻吟声。小个子转首向那边望去。23.狄仁杰也向那边望去。24.沟口边的一株大树下,斜倚着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镜头推近,这人面色焦黄,嘴唇干裂,吃力地喘气呻吟。25.狄仁杰看罢,又转首向对方望去。26.小个子焦切地看着那边。27.狄仁杰趁机抽剑抬腿,将对方踢得一溜歪斜,摔倒在地。狄仁杰箭步向前,踏上一脚,挺剑直刺咽喉。洪亮和小书僮急向这边跑来。28.剑尖逼在小个子的咽喉下面,小个子惊恐万状。这时,那边传来怒吼声:“住手!”29.狄公闻声向那边望去。30.倚在树下的大个子挣扎着爬起来,他从一卷破行李中抽出腰刀,踉跄地向这边走来,一面说:“休得猖獗……来……我与你较量……”他体弱难撑,话未说完,又昏厥倒地。31.小个子焦急痛切地叫道:“大哥……”32.狄公看看脚下,又看看那边。洪亮与书僮走进画面,目视狄公。 狄公踌躇片刻收回宝剑。 镜头拉开,小个子翻身跃起,刀也顾不得捡,急促地向那边跑去。 小书僮将刀捡起来。33.小书僮十分满意地欣赏着手中的战利品。34.大个子侧背。小个子扶起大个子,急切地呼叫:“大哥,醒一醒,大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