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wano752 sawano752
关注数: 17 粉丝数: 108 发帖数: 6,742 关注贴吧数: 71
京东第三方店铺一次性买的两台CC9到货了,下面带来长篇报导 前天已经发过一个相关贴了。历时4天,今天总算收到货了。下面跟进后续报道。 一黑一白,两个盒子上都显示2019.07生产,拜托现在都快9月了,所以心里咯噔了一下,很担心有问题!然后,未拆箱状态下,就在香港官网输入序列号查了一下,两台都是未激活状态,但是,“生产日期”一项都显示了日期,参考别的机油的说法,凡是显示“生产日期”的,都疑似属于“二次销售”,但是更奇妙的事来了,官网显示的两台手机“生产日期”(销售日期?)竟然一毛一样,精确到秒了,一毛一样,所以我估计这个“生产日期”可能严格意义上也并不是传闻中的“首次销售日期”,而是商家进货日期? 虽然心里有点纠结,但是考虑了3分钟后,还是签字取了件,让快递走了(如果查出已激活我肯定是直接拒收的),回到办公室,拆开后,仔细摸了一下,手感不错,但镜头和米9一个吊样,凸起太多,戴了官方套后还是无法有效保护镜头,考虑购买镜头膜或者四角带气囊的硅胶套。 检查各种细节,新机膜正面几乎没有气泡,背面有少量大气泡,第一次买小米,也不清楚是否正常,反正从盒子的覆膜上看不太像是被拆过的。再检查接口,白色的充电口和耳机口内壁有明显污渍!**不会是二手吧?黑色由于上述位置的颜色是深灰色的所以看不太明显,但是隐约感觉有一层薄薄的灰尘!不是太确定,是不是小米的车间生产出的东西就是这样的呢?还是真的被别人摸过? 外观上貌似没有其他问题了,那这个问题我先跳过,开机。 由于怕会退换,所以没插卡,只联WiFi,进入系统,白色电量66,黑色电量71,按7月份生产的机器看,是否正常? 屏幕,暂时未发现亮点坏点,但是,一台偏暖一台偏冷,左右手各一台对比相当明显的,设置是一样的! 剩余可用空间也有400兆的出入,白色比黑色少400兆可用空间!仔细研究,发现白的多了30兆的图片视频,和近400兆的“其他文件”,点不进去,不知道是些什么东西! 安兔兔跑了下,两台都是21万左右,710什么时候可以上20万了?莫非我买到了假的710?先说这么多,还在验机,不敢充电,等下还会有后续报导!
京东第三方店铺1730块一台的CC9到货,汇报并总结下 前天已经发过一个相关贴了。历时4天,今天总算收到货了。下面跟进后续报道。 一黑一白,两个盒子上都显示2019.07生产,拜托现在都快9月了,所以心里咯噔了一下,很担心有问题!然后,未拆箱状态下,就在香港官网输入序列号查了一下,两台都是未激活状态,但是,“生产日期”一项都显示了日期,参考别的机油的说法,凡是显示“生产日期”的,都疑似属于“二次销售”,但是更奇妙的事来了,官网显示的两台手机“生产日期”(销售日期?)竟然一毛一样,精确到秒了,一毛一样,所以我估计这个“生产日期”可能严格意义上也并不是传闻中的“首次销售日期”,而是商家进货日期? 虽然心里有点纠结,但是考虑了3分钟后,还是签字取了件,让快递走了(如果查出已激活我肯定是直接拒收的),回到办公室,拆开后,仔细摸了一下,手感不错,但镜头和米9一个吊样,凸起太多,戴了官方套后还是无法有效保护镜头,考虑购买镜头膜或者四角带气囊的硅胶套。 检查各种细节,新机膜正面几乎没有气泡,背面有少量大气泡,第一次买小米,也不清楚是否正常,反正从盒子的覆膜上看不太像是被拆过的。再检查接口,白色的充电口和耳机口内壁有明显污渍!**不会是二手吧?黑色由于上述位置的颜色是深灰色的所以看不太明显,但是隐约感觉有一层薄薄的灰尘!不是太确定,是不是小米的车间生产出的东西就是这样的呢?还是真的被别人摸过? 外观上貌似没有其他问题了,那这个问题我先跳过,开机。 由于怕会退换,所以没插卡,只联WiFi,进入系统,白色电量66,黑色电量71,按7月份生产的机器看,是否正常? 屏幕,暂时未发现亮点坏点,但是,一台偏暖一台偏冷,左右手各一台对比相当明显的,设置是一样的! 剩余可用空间也有400兆的出入,白色比黑色少400兆可用空间!仔细研究,发现白的多了30兆的图片视频,和近400兆的“其他文件”,点不进去,不知道是些什么东西! 安兔兔跑了下,两台都是21万左右,710什么时候可以上20万了?莫非我买到了假的710?先说这么多,还在验机,不敢充电,等下还会有后续报导!
某些人,不是坏就是傻 爱酷刚出来被某些人黑,X27更是被黑得体无完肤,但X27并不比米酒性价比低,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拿8+256来对比(X27低配有所阉割),不考虑米酒加价的情况下,官方价格x27便宜100,叠加线下各种优惠和礼品后,累计便宜300-500,保守点,算300,毕竟不是人人都像我一样有熟人嘛。710和855的差价顶天500块(记得845刚出来时价格是500块,雷军自己说的,现在855也是刚出来,算550块好了,你们看不起的710再不济也值50块吧???)那么就是x27比米酒贵了500-300=200块,下面算算不考虑处理器的情况下,x27贵200值不值得。 22.5瓦快充和27瓦快充差价算50吧,无线快充米酒再贵100,nfc再加100,红外50,嗯,米酒应该没别的优势了,目前米酒累计优势50+100+100+50+200=500。 再来看X27能扳回多少。 真全面屏(含机械结构成本)200,耳机孔30(虽然成本不高但是很有用)大电池20(虽然不贵但确实米酒痛点),附带耳机50(应该值100,但由于属于强制消费,姑且算50),出厂膜+终身免费膜+终身免费套50(对于爱贴膜的人估计值100),以上合计扳回200+30+20+50+50=350,此时,米酒还领先500-350=150块。 其他不好计算的部分,都是大厂的优势,如下: 1.预交游戏保护费。2.更好的颜值。3.更好的做工及品控。4.相机硬件一致,但蓝厂的算法调校更到位,广角也更宽一丢丢。5.现货不用等(我不用“抢“这个词) 以上部分,算50块完全不过份吧? 米酒只领先100块了哦。 外形方面,x27镜头不凸起,一体感更好,也便于放置升降模组和大电池,米酒凸起但更轻薄,两者没有绝对的优劣,各取所需,成本上差不多,不计入对比。系统见仁见智,我更喜欢funtouch和jovi,此项与成本也无关。 那么,如果你们既然认为米酒极具性价比,那么X27仅仅贵了100,不到总价的3%,为什么就变成智商机了呢?你们到底是坏还是傻? PS:以上成本对比时我已经让自己尽量站在米粉的立场上给出数字,米酒的优势项我都尽量开高价,X27的优势我都尽量给低价,如果再客观一点,米酒连100块的优势都不会有,不信的话你们再回头看看成本分析部分。 没有贬米酒的意思,只是对某类人的做法看不惯罢了!两者侧重不同,重度游戏党选爱酷,中度游戏党也可以选米酒,轻度游戏党选X27更是最优选择,这就是我的观点。
JKK03充电发现问题了。 中午放入三节刚到货的LG,玩了3分钟,稍稍放了一丁点电,然后插上电源直充,大概20分钟吧,筒上四个指示灯全部常亮了,于是,我认为应该充满了,就把电池取出来。 下午闲着没事干,想要验证下电池到底充满了没(没万用表无法直接测电压),就把这三节电池依次放入之前购买的杰明辉m6直充小直,插上电,果然,并不是满电状态,亮红灯而非绿灯。 心想,可能是两家店设置的充电截止电压不同,所以JKK判定电池满电了而杰明辉却认为其未满。 于是先淘宝咨询了两家客服,老江家的答复是截止电压4.2伏,杰明辉家给的答复是4.2伏左右,那问题就来了,因为年初的时候,JKK03刚开卖的时候,吧里有评测贴的,记得测试过截止电压是4.23伏,应该是不会比杰明辉低的,那么为什么我这回充电的结论是用杰明辉比用JKK充入更多的电呢? 也许检测电路存在误差,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这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但是接下来的情况有点让我始料不及。 三节电池放入杰明辉,从红灯变绿灯的时间,依次是1号电池35分钟,2号电池22分钟,充电过程中杰明辉不发热,证明杰明辉和JKK设置的截止电压相差不太大,电池在JKK里已经达到了95%左右的电量,后面这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都为涓流充电,所以不发热,充满所耗时间略有差别也可以理解。 但是,重点是第三节电池,也就是3号电池(说来也巧,与众不同的正好是第三节电池),充了2小时还没满,截止发帖,仍然在充电状态中。而且,杰明辉发热严重,很明显,这节电池,在放入杰明辉之前,电量绝对是在50%以下的,呵呵,那么,问题到底在电池,还是JKK,还是杰明辉? 1.作为同一批到货的三节电池,按理说应该一致性比较好,那么为什么会存在如此悬殊的电量差距呢?要知道,我把三节电池一同放进03中,只充了20分钟左右,四个指示灯就全亮显示满电了,2A÷3×0.3h=200mah,按理说没充进多少电,我本还以为三节电池到手时电量都在90%左右呢。结果却是两节电池基本满电,一节电池只有可能一半不到。 2.如果不是电池问题(菜青虫家买的),假设三节电池真的已经都接近满电了,那么,就是03的电路有问题了?作为三锂并联的电池仓,放电逻辑应该是三锂同时放电,为何会出现一节电池电量明显少于另两节的情况? 3.理论上说,我只玩了3分钟(因为大白天没什么好玩的,只为了熟悉下档位),不可能让其中一节电池放电超过一半,所以,事实很可能是这三节电池中的一节,到手时电量就远远少于另外两节,我不知道算不算问题,可能不算吧。 4.不管电池有没有问题,根据3的结论,JKk03的充电逻辑设定肯定有问题,因为虽然有两节电池已经可以算是满了,但第三节明显还差得很远,JKK却显示已满,因为它的指示灯测量的是电压,在三锂并联时,只要有其中一节电池达到设定截止电压,另两节估计就充不进电了,我的理解正确吗?如果正确,那就不是很好了,以后最好不要不同品牌不同新旧程度不同电量的电池混用,否则会出现“假满电”的情况。 5.要避免4,也简单,就是电池全取出来用座充,但是,这个电池仓弹簧很紧,挺难取出来的,所以用起来不方便。 6.另外问一下,我把前面两节已经在杰明辉中满电的电池放入垃圾环高充电器后,竟然依然显示未满电,也就是说这个垃圾座充的截止电压很高,是否不安全,搞得我都不太敢用了。 下面放一些图。 理性讨论。
准煤油报道,向资深煤油提几个问题。 (只想回答问题的煤油请直接跳转第二段) 先介绍下自己,自称准煤油,是因为之前只入手过一款魅族产品,那还是2005年,大二期间买的E2,好像是700多块钱吧(当时一个月生活费才600块,咬牙买的),然后一直使用到08年大学毕业,其间三年各种泡论坛刷固件玩得不亦乐乎,在那个时代,我绝对算得上顶级煤油了。后来,09年吧,魅族开始做手机了,但我刚工作还比较穷,手上08年刚买的诺基亚N73不能说换就换,所以没有第一时间跟进,而且MP3播放器也过时了,于是我也就渐渐远离了魅族论坛告别了魅族。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收入的提高,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不再是奢侈品,我也基本上一年一台新机的节奏,各种品牌都用过,索爱W995,HTC Desire S,iphone4s,5s,6s,三星s7 edge,小米mix2,vivo nex,家里的旧手机已经一抽屉了(闲置的手机不会拿去卖,怕麻烦),一直没入魅族手机的原因我自己也记不太清了,大概前期是因为安卓相比ios体验差距太大,后期又因为魅族用联发科的问题吧。今年,魅族15总算有高通的机型了,但15我个人觉得不太好看,而且660也不是我的菜,所以入了nex顶配,但16横空出世是真的香,所以昨天已经在官网3498预订了一台,打算再做一次煤油,如果体验不错,可以考虑做一辈子!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有几个问题请教。 1.都说魅族做工好,不知道跟vivo相比是什么个水平?我对nex的做工还是相当满意的。 2.(这个问题最好由15的机主回答)相机镜头会不会像小米家的机器那样出现镀膜脱落问题,需不需要贴镜头膜保护? 3.如果jovi算高中生的话,小溪语音助手算是什么程度?能不能像jovi那样拥有比较高的系统权限,可以语音让它做调整屏幕亮度系统语言发微信红包自动领京豆这些事? 4.能否智能识图? 5.如果上面两点暂时都无法做到,那么给魅族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研发,有没有可能让小溪进化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6.魅族的flyme会长期保持至少每两个月一次的推新吗?会不会像垃圾三星一样出了新机就忘了老用户,而且负优化?这一点小米倒是做得挺好。 7.魅族16大概何时能用上安卓9.0? 8.我昨天官网3498买的16plus,发货优先级跟明天20号抢购相比到底是高还是低?明天有没有必要再抢一台?(如实回答就好,不用担心我会成为你们的竞争对手,因为我曾经抢小米mix2s几个月从来就没成功过,手速慢) 9.官方的7天无理由退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是否不能激活手机?(因为我手小,去店里体验,只有16的样机没有plus的,但出于电池和屏占比考虑还是买了plus,怕拿到手后确实用不来需要退,作为裤兜里放三台手机的三机党,nex的厚重已经让我有很重的负担了) 以上问题,谢谢用心解答。
雷布斯,你让我这个准米粉有点失望! 写得有点长,吐槽下,不愿意看的绕道。这么多年,虽然一直只用苹果和三星,但由于去年贷款买了第三套房,手头紧了,开始关注性价比高的小米,之前也陆陆续续买过小米的几个充电宝,小米盒子,前几天还买了小爱mini,周围同事最近半年陆陆续续买了4台mix2,反映都良好,所以我也算半个米粉了。 先是三月底看了mix2s的全程发布会,虽说和心理预期有点差距,但跟同事的mix2比起来性价比确实不错,性能也秒他们,我确实打算出手皇帝版的(性价比在几个配置中最高),可以前一直没买过小米的热门手机,只听说过耍猴,从没亲自领教过,这回是真的体会到了什么是耍猴!前后抢了一个礼拜,别说皇帝版,连入门版都抢不到,马云家倒是有加价的黄牛,皇帝版加1000,完全没性价比了,所以我一直没法出手了热情就这样一点点被浇熄了,后来,看到雷布斯说把利润控制在5%,我就奇了怪了,你不是要上市吗?为什么要公然说这种不利于投资人的事(投资人肯定希望利润越高越好啊)?后来想想黄牛的事,也就明白了,合着黄牛们其实都是雷布斯雇的人,雷布斯以低价吸引眼球,却在初期产品成本较高时让黄牛(自己的员工)把让出去的利润以另一种方式再拿回来,等到几个月后,生产成本和零件采购成本降低后,才以正常价格售卖,根本不是产能问题。菊花蓝绿买的人也不少啊,人家产能为什么那么充足基本不用抢呢?如果雷布斯不再卖低价,我想小米的产能一定也会很“充足”! 话虽如此,但雷布斯的东西,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初期原价买不到我就等几个月好了,等待其间也陆续有一加锤子蓝绿什么的旗舰上市,看后都无感,正好小米7(8)要发布的消息满天飞,我决定再看看新品,毕竟mix2s也并未完全达到我的预期,而且也实在抢不到。 这里插一个吐槽:雷布斯你能在我柳州市开个小米之家吗?广西第二大城市啊,一家都没有,好几个比柳州弱得多的广西小城都有小米之家了,我柳州竟然还入不了你的法眼??? 言归正传,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熬到31号发布会了,说好的刘海下巴二选一,怎么食言了呢?虽然当初不是你亲口说的,但能不能管好员工的嘴巴呢? 刘海下巴都有,虽然失望,但对我来说还谈不上绝望,继续看发布会。什么鬼,标准版竟然没有结构光,没有屏下指纹??探索版为什么就能有?外形都一样的,合着还是控制成本啊?控制成本没关系,但探索版为什么要2个月后才能抢?为什么不敢2个月后再开发布会?呵呵,又坐实了耍猴一说! 标准版,探索版,外形一样,除了硬件,不一样的就是后盖了,你找了个因为透明,所以要无尘,所以要新生产线,所以要时间的说辞,这个我不认同,非常不认同!你小米手机是自己生产的?还需要自己购置1000万生产线?好吧,就算是好了,为什么要增加成本搞这个透明后盖?吸引眼球吗?引领潮流吗?可是,你露出来的内部,并不是真正的内部啊,且不说好不好看大家如何审美的问题,光说句难听的,这基本就是张印着内部图案的贴纸,既然如此,直接把这个贴纸贴到后盖内侧就好了啊,工艺上就可以当做其他颜色的后盖来生产啦,需要花1000万搞什么透明后盖吗?脱裤子放屁? 继续吐槽。生产是无尘了,你有IP6768吗?日常使用还不是进灰?反推回来说,这个无尘生产有多大意义?就算之前一台都开始量产,两个月能生产多少货?发售时是否不用抢了?? 所以不难得出真实理由:这个无尘工艺就是个托辞,很有可能目前,小米采用的结构光技术和屏下指纹技术,都还为真正完成或才刚刚完成,所以还没法量产,就像他的miui10还未完工就拿出来了一样,所以才需要再拖上两个月!这是其一,其二估计就是这两个技术用到的组件,目前成本较高,小米打算再拖阵子,谈判也好,等苹果新品新技术出来以对供应商造成降价出货压力也罢,反正大规模采购能多拖一天,就能多降一分成本,多添一分利润。 再来吐槽下探索版,一样的外形,为什么电池比标准版小那么多?增加的组件好像也没挤压电池空间啊,虽然增加了屏下指纹,但也取消了后置指纹啊,结构光是在刘海跟电池不挨着啊,难道是因为电池多了层好看的贴纸,导致只能再做薄一些?做这个透明后盖是本末倒置吗? 最后吐槽一下,为什么全系列都没有无线充电?加一个线圈很难很贵吗?外置的接收器,马云家卖几块钱而已,加进去有那么费劲吗?你家出的99元充电器,只肯让mix2s一人独享吗?大家不要说无线充电没用,也许你们真觉得没用,也许是你们没用过,我天天待在办公室的,三星s7e,现在感觉离不开无线充,因为确实太方便,虽然充得慢,但是随手一放就能充,不用插线,非常方便,工作累了,拿起来出去抽根烟玩十几二十分钟,休息好了回办公室就放下充电,一天累计使用两三个小时下来,手机电量可以保证任何时刻都不低于90%,随时有任务要出差都不怕,给我带来的安全感你们没用过的真不一定懂。 吐槽那么多,小米我应该还是会去买,至于买mix2s,8探索还是8se我还需要纠结几天。
个人对房产税和未来房事的一点猜想 我猜吧,这个税,最终是无法有效征收的,纳税主体太庞大了,税务机关忙不过来,而且收少了没意义,收多了人民会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更不太可能主动去申报缴税。而且如何对房产进行估价,也是个大问题,无法做到绝对公平公正的话,人民的抵触情绪会更高,有句话叫法不责众,当全民都抵触,都不主动申报缴纳时,绝对收不上来的,有暴力机器也不敢用,因为维稳费用会是天文数字。综上,这个房产税最后可能会演变成在房产交易时一次性缴纳,不补缴就不给过户,换言之,如果一辈子不交易,那就一辈子不用缴纳,直到70年产权到期时,你总要去办理相关手续吧,那个时候再一次性补缴,当补缴的税金超过其时的房屋价值时,国家就能名正言顺把它拆掉了,甚至不用给你一分钱补偿。   这么做有几个好处:   1.社会不会立马动荡,毕竟暂时不想缴税或者没能力缴税的人可以先不缴,拖着吧,最多拖70年,大部分也有30-50年,还远着呢,人民不会闹,至于几十年后的烂摊子,那是后代的后代的事。   2.由于可以先拖着,所以现在的泡沫就不会破,用接下来这几十年的时间慢慢消化,到最后也就没有泡沫了。   3.几十年意味着至少两代人,而人的思想是会随时代改变的,可能到时人们已经不再看重房子,国家免费回收就回收吧;或者收入已经足够高,几十年的税补缴就补缴吧;或者中途政策再变重新取消房产税了呢。总之,时间太长导致变数太多,重要的是现在不乱就好。   4.由于房价没有受到房产税的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可以继续维持土地财政,只要房价不跌,一直保持微涨态势,就总会有人入市,总会有人拿地,等地卖完实在没地可卖了,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时间节点正好对应上产权最先到期的那批房子,正好一次性把税收上来维持财政,或者一次性免费回收房子拆了继续卖地。   5.符合房住不炒的口号,你们买的房子,不管一套还是一百套,都可以安心住,甚至有生之年都可以不缴税,等到房产到期免费回收或需要补缴税金的时候,你们也归天了,也不需要住了。而对炒房的,频繁交易的人,因为每次过户时都要补缴税金,也就抑制了这部分人的利润,想转嫁给接盘者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有了持有税,房价不会暴涨了,不会再有傻子接受这部分成本转嫁。   6.省事。因为不用花费高额成本去调查统计每人名下有几套房,也不用制定多少多少免征面积,统一定一个税率就行了,按交易时的成交价或评估价及累计缺缴年限缴纳,简单粗暴。由于是按交易时的价格为基数计算税金,所以如果房价涨了,意味着你一次性缴N年的税相对于每年缴当年的税而言,要额外多支付很多钱,所以也不用收滞纳金了(收滞纳金的话可能很多人不敢拖着不缴税,那对当前社会还是会造成冲击,开头已经说了,从维稳角度看基本不可能)。如果房价跌了,,,那不可能。(真要跌了,那地肯定卖不出去了,财政撑不住的)。就算真的微跌了,那就设一个稍高于实际的评估价,反正税金你少不了多少。如果大跌了,定一个远高于实际的评估价说不过去怎么办?没事,因为我想到时你也不会为了一套已经不再值钱的房产去缴税了,而会选择免费送给国家,国家免费收回来拆了创造出刚需正好让供需失衡房价回升继续卖地。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根据以上猜想,预测一下未来房事。   1.税率定在1%,70年累计70%,届时一套真正的破旧房子(70年房龄)相当于残值为30%,各位自己选择要不要继续持有,继续持有的话,等于按新房价格的七折把原来的破房子再买回来一次,土地则给你免费续若干年使用期限;不再继续持有的话,那就白送给国家了。一个小区如果超过一定比例的人选择不要房,国家就可以启动拆迁,补少量的钱(30%的残值)就能把地收回了,收回后重新卖地。   2.由于发生在70年后,残值30%的房子届时为初始购房者孙子辈所继承的遗产(不收遗产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能拿回30%心理上也能接受,甚至可以把损失的那70%视作本该征收而豁免征收的遗产税来安慰自己,所以社会抵触情绪不会太强烈,维稳代价不大。   3.房价跟房龄直接挂钩,新房价格会继续上涨,旧房价格则随其欠缴房产税年限的增加而持续横盘,正常来说每年应该下跌1%(欠了1%的税),但实际不会下跌,因为新房会涨价(货币贬值),假如新房每年涨3%(为求简单,按等差数列计算,3%一年也不过份,甚至还跑不过货币贬值),70年累计上涨210%,那么70年后的新房为70年前新房(也即70年后房龄为70年的旧房)价格的310%,此时旧房价格为新房的100%÷310%=32.2%≈前文所算的30%残值,合理。换言之,在我设立的模型下,新房(特指首次交易一分钱税都没拖欠的房,售出后即变成旧房)会持续微涨,旧房价格会分化(具体视其欠了多少年的房产税而定,如果缴清了历史欠费,可以按新房计算),新房涨幅高的地方,(一直欠缴房产税的)旧房会微涨,新房涨得少的地方,旧房会横盘,小概率微跌。但不论涨跌幅度,由于增加了持有税(虽然可以暂时拖着不缴),所以房产的实际价值(绝对价格)每年都会缩水,只不过由于货币贬值的原因,让其账面上的数字(相对价格)没缩水或略有增加罢了。   4.不需要收空置税了,因为放着房子空置实际上就是坐视其贬值,必须想办法租出去回血,也就符合了房住不炒的精神。   5.既然房子从持有的那一天起就在不断缩水(拖欠着持有税嘛),那么不会有人炒房了,原本持有多套房还找不到租客的人也必然抛售,但房价不会暴跌,也就涨得慢点,或者横盘阴跌,因为才刚开始征税,这些二手房欠着的费用还不多,前文说过了,房价跌(数字不一定跌,但涨幅会跑不赢货币贬值)是由于历史欠费的累计增加造成的。   6.这样一来市场就稳定了,房价不会有暴涨的机会(除非货币突然大幅贬值),也不会有暴跌的可能(除非战争或者经济负增涨)所谓的调控也就可以就此放开了,回到让市场自行调节的科学发展道路上来。   7.随着人口规模逐渐萎缩,在持有税的影响下,各五六线及县城是一定会逐渐消亡的(离一二线太近的会随着其版图扩张被吞并,变为一二线的一部分),四线能不能保住,要看其有没有并入周边大城市的机会,如果没有,就要看接下来计生全面放开后的人口发展情况,如果人口能守住12亿,则无忧,但三线及以上肯定无忧(个别伪三线除外),毕竟50个一二线城市加起来最多也就容纳5亿人口,北京上海都在赶人证明一线容纳2500万是极限了,四个一线占1亿,40个二线中,强的2000万弱的500万,且绝大多是500万规模,平均1000万,占4亿。别看重庆3000万,其辖区太大,实际很多人口在县城农村。所以做个简单加减法,扣除农村剩下的3亿(总量10亿城镇化70%剩3亿农民)后,还有2亿留给剩下70个三线是足够的,每个能分到近300万,和现有规模相当。   8.货币绝对是会贬值的,不管通胀还是通缩,原因在于货币主要是根据新增GDP发行的,而新增GDP中,相当部分来源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创造的只是无形的财富,换言之,其对应的财富在使用过后即立即消失(科研教育这类可应用在一二产的三产除外),不会客观长久存在,举个例子,我去你端盘子的饭店吃了个饭给了你50小费,回头,你来我按摩店给找我按个摩,50块又还了回来,我们两个都只享受了无形的服务,可能过了两天彼此都忘记了曾经有过这两次消费,可却创造了100的GDP,国家据此就印了100块出来,这100块锚定的不是实实在在的新增物质财富,而是已经消失了的无形财富,按理说,无形财富消失后,这100块钱也应该消失,可是它永远不会消失,也就是超发了。不像耐用品,可以积累,三产越发达,锚定其发行的货币就越多,所以货币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创造的实物来说,永远是超发的,M2高低只代表了贬值的速度,看清三产的实质后,就会明白货币永远只会多印,货币永远只会贬值。但是,贬值不代表物价一定要涨,因为生产力会提高,成本会降低,供应会过剩,利润空间也可以被压缩,只要还能维持最基本的利润,就可以不涨价。   说了一大通,毕竟不是学经济的,可能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其实这个帖子也是一时无聊写着玩的,自娱自乐而已,求各路神仙轻喷。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