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房子 空白0000123
如是
关注数: 67 粉丝数: 86 发帖数: 3,148 关注贴吧数: 99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喜迁莺·晓月堕》 《喜迁莺》 晓月堕,宿云微, 无语枕凭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 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 作品赏析 【注释】: 1.晓月:早晨的残月.别做"晚月".宿云:夜间的云. 2.频:别做"凭".欹:音qi七,斜靠.别做"倚". 3.芳草:指代思念的人. 4.余花:晚春尚未凋谢的花. 5.深院:别做"深浣",疑误. 6.片红:掉落的花瓣.尽从:完全任从.伊:他.此处指代落花 这是李煜的前期作品,是一首描写相思的词. 晓月已经慢慢坠落,晚上的云开始消散,天快亮了.这正是该熟睡的时候,然而作者却醒着,辗转反侧.原因是:"梦回芳草".他做梦梦到了思念的人,午夜醒来思念已极,再也无法入睡.想借雁队与远方的人互传相思之情,可是天远雁难来,自己相思难寄,伊人也音信无凭.依依的思念,却无可托付. 鸟声飞散,晚春的花朵也纷乱.画堂深院,更添了离人的寂寞愁绪.作者看着庭院中满地的落花,不禁想:就这样不要打扫落花,任由他飘落在庭前,等待我思念的人回来看. 全词由梦开头,而由"舞人归"结尾,虚实结合,很有意境.结尾更是意味深远.作者为什么要任由落花满地而不打扫,要留给思念的人看呢?也许是为了告诉她,自己相思难眠,等得辛苦.也许是要提醒她:青春年华,美好时光,也如同春光一样匆匆而逝.转眼落红满地了.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面虚度了这大好时光,快回来和我同度!这落花,就如同逝去了就再也回不来的青春年华.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 作品赏析 【注释】: 1.独我:只有我.何限:无限 2.重归:别作"初归" 3.谁与:与谁.与:同. 4.秋情:晴朗的秋天. 这是后主入宋后的作品.表达了亡国的悲痛和对故国的无限思念. 开篇言愁,直抒胸臆.人生的遗恨何时才能完结?只有我如此悲痛,没有尽头.睡梦中回到故国,醒来却仍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不由得双泪暗洒.这也正是开篇所言愁,恨的原因.亡国后的日子孤单清冷,无人陪伴.谁还可以和我一起登高远眺,遥望故国呢?以前一起在晴朗的秋日登高望远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可是那种快乐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往事不过是一场春梦,美好但难以留住.醒来依旧是空,什么也抓不住.剩下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回忆和痛苦.多么希望现在的悲苦也是一场梦,终有醒来的一天!只奈何,好梦易醒,噩梦却永远没有尽头. 这阕词以思念故国为主旨,直白不假修饰,悲苦之情倾泻而出。起笔即言愁恨,可见内心之苦恨,难以抑制。独我,只有我。给人一种无人能解的凄惶和绝望。两个梦字,意义不同故不觉重复。第一个梦,是对往事的依恋和对现实的无奈。美好的过去只能长记于心,故国只能重逢于梦,却再也无法回去了。 后一个梦字,则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无奈。往事如梦,醒来成空。徒留伤感。但现实的苦痛却实实在在地存在,永远无法如梦般消失。这就让整首词,沉浸在一种极度无奈又空荡的气氛中。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南歌子·云鬓裁新绿》 《南歌子》 云鬓裁新绿, 霞衣曳晓红。 待歌凝立翠筵中, 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 回身燕□空。 莫翻红袖过帘栊, 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作品赏析 【注释】: 1.裁:修剪。这里指梳理,插戴头发。 2.霞衣:柔软鲜艳如彩霞的衣服。这里指舞裙。曳:拖。晓红:太阳初照时分云霞的颜色。 3.筳:竹席。翠筳即翠绿色的竹席。 4.彩云:指巫山神女,取楚王梦会巫山神女之典。巫山神女,朝为行云夕为暮雨。在这里以巫山神女比喻舞女的美丽。 5.趁拍:合拍。鸾飞镜:史记有鸾鸟献王,三年不鸣。后悬镜于鸟前。鸾鸟见影悲鸣而绝。这里形容歌女美妙的嗓音。 6.飏(yang二声):飞扬。 7.栊:窗户 8.勾引:吸引。东风:即春风。 此词一说为苏轼作。个人认为本词虽然有些许花间风格,但看选词度句,更接近苏词。可以理解为苏轼仿花间风格的作品。若为李词,当属前期作品。 这是描写筵席间歌女表演的词 上片写歌女的静态。她乌黑如云的鬓发梳理整齐,衣服的颜色鲜艳得好像太阳初升时的彩霞。她准备要表演了,欲唱未唱,静静地站立在翠绿色的主席上宛如不知何故下凡的巫山神女。 下片写歌女的动态。表演开始。她的歌声衬着节拍破喉而出,如同对镜高歌的鸾鸟。她的舞姿轻盈曼丽,如同燕子突然飞空时的轻快干脆。霞衣随着舞姿而飞扬。令观看者不禁担心:别让红袖翻过窗户。外面春光正好,柳絮轻柔,不要让她被扬花吸引,离开这里随春风而去! 本词对歌女的描写,动静结合,动静有致.静时待歌凝立.蓄势待发,静中亦含动.动态描写就更加鲜活,极具动感而又传神.对歌女的描写不仅是形容歌女的美丽和歌喉舞姿的美妙,观者的感受也融入其中.她静止时是美的.欲唱未唱令人期待.她动起来更美.歌舞水平的高超令观者惊喜并融入其中.”莫翻”二句极妙.莫是规劝的,希望阻止的,与下文的”怕”相呼应.通过观者紧张而又陶醉的心情,侧面说明了歌女美妙的舞姿.反语赞人,手法绝佳.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更漏子· 金雀钗》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 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 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 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 觉来更漏残。 作品赏析【注释】: (一题温庭筠作) 1.金雀钗:钗头是雀形的金钗. 2.红粉:妇女化妆时用的胭脂铅粉.红粉面指用胭脂花粉匀过的面颊. 3.怜:爱. 4.香作穗:燃烧香生成的烟凝聚不散成穗状.宋苏舜钦"香穗萦斜凝画栋" 5.蜡成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如泪状.此指蜡已燃尽. 6.还似:别作"还是".还,依旧,仍然. 7.珊枕:别作"山枕".珊枕即珊瑚枕.唐李绅"珊瑚枕上千行泪".腻:滑.此指滑不着枕. 此词一说温庭筠作.<尊前集>中归为李词.个人认为与温词风格更接近.若是李词,当属早期模仿学习阶段的作品.花间风格明显. 上片写相见.金雀钗,红粉面.少女精心打扮去与情郎约会.但是,如此精心的打扮,如此热烈的期盼见面,换来的只不过是"暂时相见".表现了巨大的反差.也许还有什么力量阻止他们见面.但爱意是无法阻止的"知我意,感君怜",少女的口吻,向情郎表达了自己的真切不变的情意,并表示要以天为证:"此情须问天". 下片写离别.上片的"暂时相见",为下片的离别作了铺垫."香作穗,蜡成泪",别后少女无法入睡,眼看着香残蜡尽,香与蜡衬托了少女寂寞的心情,正面状物,侧面写人."还似两人心意",少女相信情郎与她是心心相印的.山枕腻,并非珊枕太滑无法着枕,实在是少女苦恼憔悴,无法躺下入睡.锦衾寒,也不是锦缎的杯子太薄,而是少女心理孤单凄清,故觉得格外寒冷.与情郎分别后,少女一夜心中孤单寂寞难以入睡,就这么醒着直到更漏也将尽,孤枕难眠的度过了一个晚上,不知不觉天就要亮了.   此词特点是侧面描写."金雀钗,红粉面"未写少女的模样而一个明艳照人的少女形象已呼之欲出."珊枕腻,锦衾寒"表面写枕滑被寒,实际是人难寐,心孤寒.通篇男主人公未正面描写,若隐若现,但通过少女精心妆扮热切地期待着暂时的相见,离别后又彻夜思念难以入睡,男主人公的气度风韵也就可想而知. 转自:雨后池塘(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YuHou.net&urlrefer=100fec88b502f5f2373eacae5055382e)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开,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作品赏析【注释】: 1.晚妆:别作“晓妆”。初了,刚刚结束。明肌雪,肌肤细腻光洁有如白雪。 2.春殿:御殿。嫔娥:泛指宫中女子。鱼贯列:如游鱼一样依次排列。 3.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别作“凤笙”,“笙歌”。泛指乐器。吹断,吹尽。水云间,别作“水云闲”,“水云中”。水云间,意即水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4.重按霓裳歌遍彻:重按,一再弹奏。霓裳,指《霓裳羽衣曲》。歌遍彻,唱完整套舞曲的最后一曲。说明歌曲长久。 5.临风:别作“临春”。临春,南唐宫中阁名。而作“临风”,则与飘字呼应。似皆可信。香屑,香粉。 6.拍:依乐打节拍。情味,别作“情未”。切,恳切,真诚的心情。 7.休放:别作“休照”。烛花,别作“烛光”。烛花红,即明亮的烛光。 8.待踏:别作“待放”。踏马蹄,策马缓慢而行。有踏月之意。别作“放马蹄”,意为让马随意而行。 此词为后主早期作品。描写了夜宴歌舞的盛况。 上片写歌舞夜宴的盛大场面。嫔娥们晚妆登场,明艳照人,鱼贯而入。精美的乐器不断弹奏出优美的《霓裳羽衣舞》曲调,悠扬的乐声传至远方水天相接处。宫中香料的香气随着风飘散,作者有些醉了,兴奋得依着曲调在栏杆上打着节拍.到此,夜宴的盛况呼之欲出.结尾不放烛花却让马蹄踏着月色前进,文人的雅致冲淡了前面奢华的盛况,使整首词进入了一个抒情而又韵味十足的境地而又显得淋漓尽致. 由来愁苦之词易佳而欢愉之词难工.此词前六句皆描写歌舞夜宴的盛况,盛极而结尾易流俗.而后主此结尾,纯真风雅,由盛况转清淡而又丝毫不觉突兀,过渡得自然而然而又使整首词脱离了一般的宫廷奢华生活的描写,赋予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作者艺术功力,可见一斑.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清平乐·别来春半》 《清平乐》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作品赏析【注释】: 1.春半:是指春意正深浓.春光明媚之时。 2.砌下:阶下,玉砌的阶下。落梅如雪:白梅似雪,落英缤纷。 3.雁来句:古人谓鸿雁传书,但如今已到雁来季人却不归来,音信无凭。 4.离恨二句:用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愁别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今译: 别来又是春花烂漫,触目伤情柔肠欲断。伫立在阶下白梅飘落象雪花似的乱纷纷,刚刚拂掉又落满一身。 雁已归来音信却无凭,路途遥迢归梦也难成。这种离恨恰如无边的春草,越走越远还在萌生。 简析: 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恨。乾德四年(966),李煜弟从善入宋不得归。他思弟深苦,遂作此词。词并未拘泥与此一情,而是虚笔点染,描绘出一种扩大的感情境界与氛围。词的开篇,点明事由与季节。为什么在春意正浓.春光明媚之时,却说“触目柔肠断”呢?原是“别来”之阴影笼罩了一切,触目之景还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和形象。过片紧承“别来”二字,“雁来音信无凭”既是景象的转换,也是情感深入,谓雁能传书,但是雁来人不来,雁归人不归,徒增愁恨。“路遥归梦难成”又翻进一层,为所怀念之人设想,语意奇特,委婉之至。结尾二句以远接天涯.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在语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 ------------------------------------------ 此词系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   【简析】:   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楼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作品赏析【注释】:   1.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38年.此处四十年为虚数.   2.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3.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4.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5.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诗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6.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7.犹奏:别作"独奏"   8.垂泪:别作"挥泪".   鉴赏   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 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 《临江仙》 庭空客散人归后, 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 新愁往恨何穷。 金刀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作品赏析【注释】: 1.珠帘:别作"朱帘". 2.淅淅:风声.厌厌:漫长的样子。 3.镇在:长在。镇:长久。 4.金窗:别作“金刀”。力困:没有力气。慵:懒。别版误作“墉”。 5.怡容:喜悦的容颜。 注:此首及上一首“临江仙”词牌原作为“谢新恩”,因王国维认为系《临江仙》调,今暂从王说。 此谢新恩按平仄句式来看,应是两首词。大概是两阕残词,被后人合成一首吧。两首词应皆属中期作品。 词的上片写人散后的寂寞。当人全部散去,刚才的热闹却只剩空荡的庭院,珠帘半掩,因为没有人来,所以也静止不动了.听着风淅淅地吹,觉得夜那样漫长,似乎永远也不会过去一样.回首看小楼月色,新月依旧那样纤巧.所有的场景,都给人一种清冷空灵的气氛,格外寂寞. 下片写闺怨.尽管时间流逝,而春光常在依旧明媚,没有任何改变,而人却一年年的老去.春光并没有给人带来快乐,反而令新愁旧恨一并袭来,郁积心头.苦闷之余只好醉倒以求解脱,靠在窗边没有力气,也懒得起来.可是一声羌笛,还是惊醒了醉酒的人.于是情绪也就更加低落. 这首词的上阕,从景色描写来看,应是秋景,而下阕是春怨。而且两片词的韵脚不统一,由此可以推断,是两阕词各失一半,被后人凑在一起的。虽然如此,可是两片词的意境还是有统一的地方。都是描写人去楼空,寂寞无聊的心情。所以才有了合成一首的可能。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临江仙·秦楼不见吹箫女》 《临江仙》 秦楼不见吹箫女, 空馀上苑风光。 粉英含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留残月, 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想见,如梦懒思量。 作品赏析【注释】: 注:此首及下一首“临江仙”词牌原作为“谢新恩”,因王国维认为系《临江仙》调,今暂从王说。 □:(原缺字)。 .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称凤凰台.吹箫女:即弄玉.古有弄玉吹箫乘凤而去的典故,故后人以此来表示人去楼空,睹物思人之情. 2.上苑:帝王园林. 3.粉英:别版误作"粉莫".粉英金蕊,指各种颜色的花.自:各自。低昂,高低起伏。 4.衿:衣领。一衿香:衣服上散发的香气。 5.笛:别作“梦”,“个”。前面缺字不可考。 6.懒:别版误作"嫩","娥".思量:思念. 这是一首思旧词.看词意,可以看作是后主为昭惠后,即大周后所作的悼亡词.属前,中期作品. 上片写思人.起句用"吹箫乘凤"之典.秦楼依然在,而吹箫之人已逝.人去楼空,只有昔日的风景依旧.睹物思人,更有物是人非之感慨.万紫千红的花各自迎风自开放,随风起伏,这本是美好的春色.但却勾起了作者无限的伤感.连东风吹来花朵的香气,也令他感到懊恼.因为这令他想起了已故的人衣服上的香味.不禁怨东风,为何来得如此晚.东风迟吹,春花晚开,而人却已早早地逝去.更添伤感. 下片写追忆.梦醒后,作者对着琼窗,回忆起当初一起吹笛吟和的日子.可只是昨是今非.笛残梦断罢了.又怎令人不悔恨.倚着碧玉栏干望见杨柳依依,想起与爱人,只能在梦中暂时相见了.而回忆当初,好似做梦一样.人生如梦便如梦罢,相思苦极,已懒得再去想了.相思到了极致,已不愿再相思.反语更令人感到相思之苦,不堪回首. 从词中,秦楼,上苑,琼窗,碧玉阑干这些词语来看,这阕词写得应该是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就是说,是后主思念大周后的真实感情而非虚指.两个亮点:一是恼字.风吹花发,本来极正常不过,正是春色盎然.而作者却说"东风恼我".将东风拟人化.本来自己思念爱人而苦恼,却怨东风故意惹他气恼.因为苦闷不已,故此无理.无理得令人唏嘘.二是懒思量.前面一直在回忆往事,梦里相见,而结尾却说如梦懒思量.此懒并非不思量,正是思量到了极点!此处反说懒思量,可见日日思量之苦。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 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 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 未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 魂迷春梦中。 作品赏析【注释】: 1.铜簧:乐器中的铜片,能够发出声音。锵:指乐器发出的声音。寒竹:指代乐器。 2.新声:新谱成的乐曲。此处大概指娥皇整理出的《霓裳羽衣曲》纤玉:纤细洁白如玉的手指。 3.钩:同勾,招引。 4.秋波:别作“娇波”指如秋水一样清澈的目光。 5.雨云:降雨的云,此处指男女情爱。 6.未便:别作“来便”。未便,未即,没有立即。谐:谐和。衷素:内心的真情。衷:内心。素,通愫。真情。 7.讌罢:欢乐之后。讌别作宴。 8.梦迷:别作“魂迷”。春雨:别作“春睡”,“春梦”。 这是李煜早期词作,描写男子在宴席上对一女子的迷恋,该是帝王生活的写照。 词的上片写男女调情。奏乐者的玉手,在乐器上拨弄,丝竹便奏出了美妙的乐曲。乐美,但奏乐的人更美。她如秋水般的目光向男主人公投来,大胆的表露着心中的爱慕之情,男女二人眉目传情,心意相通。 下片写欢情不成的感伤。首句意承上片,两人情意相通知后,却未能情意和谐而成云雨之欢,原因是“深绣户”,大概是深宫之中不便偷欢。只有在梦中才能相会。因此后面才有“成空”之语。表达了两人相见恨晚之情。 全词写男女恋情,大胆直白,形象生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实写与虚写相交替,使得整首词的风格直接而又委婉。虽是写偷欢传情,但却不失活泼清丽。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作品赏析【注释】: 1.遥夜:深夜.亭皋:水边的亭子.皋(gao一声):沼泽.闲:悠闲.别作"闭",疑误. 2.乍过:才过.早觉:别作"渐觉". 3.约住:约束住,遮拦住. 4.淡月:不太亮的月光. 5.桃李:别作"桃杏".依依:鲜花盛开的样子.暗:悄悄.度,通渡:过去.春暗度:春天不知不觉地过去. 6.芳心:花蕊.此处指人心. 此词别说为李冠作,亦说为欧阳修作.若为李词,当属中期作品.是一首伤春感怀之作.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所行之地是“亭皋”,城郊有宅舍亭台的地方。词人在“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幅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 。这两句写景 ,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在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彷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此词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浣溪沙》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作品赏析【注释】: (一题冯延巳作) 1.转烛:风吹烛火.这里比喻世事变换无常.飘蓬:漂泊不定的蓬草.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2.陈迹:以往的痕迹.怅:惆怅,懊恼. 3.荫花:别作"映花".荫:遮挡.谩,别作"漫".弥漫,随意. 本词别说冯延嗣作.从风格和词意上看,应该是后主入宋后的作品. 人生如同风中的烛火蓬草,漂泊不定,身不由己,再美好也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想找寻旧日的痕迹,却已是物是人非,徒增伤感.上天注定了自己这一生,现实总是与心愿想违.天教凄凉,是天底下最深的无奈. 下片以景写情.楼台待月而空逝水,如同词人内心有所待而不可得.心怀期待却终归成空.道出的是无可奈何的失落.楼阁荫花又漫斜晖,夕阳西下楼阁惨淡,如同内心的凄凉衰败.登楼远望,面对此情此景,悔恨,惆怅,一并涌上心头,任凭泪水浸湿了衣襟. 本词打破上片状景下片写情的常规.开篇先抒发身世飘零身不由己的感叹,而后借景写情,伤心人眼中,万物皆有情.皆有了伤感与无奈.一个空字,一个漫字,写出的不仅是目中之景,更是心中之情之痛.天教心愿与身违,白话中,透出的是词人心中抑郁已久的,对上天对命运的呐喊.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作品赏析【注释】: 1.红日,别版做"帘日". 三丈透,三丈为虚数.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透:透过. 2.金炉,别做"佳人". 金炉为铜制的香炉. 次第:依次. 香兽:香料炭屑制成的 兽型燃料. 3.地衣:地毯. 4.佳人:指宫女.舞点,别做"舞急","舞彻",舞点".舞点,按照音乐中的节拍舞一支曲调.溜:滑落. 5.酒恶(e三声),别做"酒渥".亦称"中酒",指酒至微醉.时拈,别做"时沾","时将".常常拈取.花蕊:此处代指花朵.嗅:闻. 6.别殿: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箫鼓:萧和鼓.泛指乐器. 词的上片,描写了通宵歌舞的宫廷生活.下片写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作者酒醉不支,却以花解酒,继续饮宴.最后一句侧面描写这一歌舞活动的喧闹. 太阳已经升到三丈高,宫女在香炉里依次添上香料.红锦织成的地毯,随着舞者的舞步褶皱着.大殿中央的舞女随着舞点舞得正急,头上的发钗也随之滑落.我酒意微醉,不时拈起花朵,闻着花气醒酒.别殿也能遥遥听到这里的喧闹的乐声. 此词描写的是宫中的一次歌舞活动.一个透字,是对时间的精彩描写.地衣随步皱,可知舞点之急.那么金钗溜,也就自然而然.舞者的舞泰,描写的鲜活得很. 所有的描写,都是近景.最后一句,视角拉远,写到远处的别殿.就使得原本拘于一处的歌舞描写,多了一种想象的空间. 属于后主的早期作品,本身只是宫廷生活的一个场景描写,客观来讲格调不高.但是透,皱,溜三字,用的巧妙.最后刹尾,由近及远.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 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滴频欹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 此外不堪行。 作品赏析【注释】: 1.飒飒:风吹帘帷的声音. 2.欹:(音qi一声),通敧,倾斜.别作"依". 3.漫:枉然. 4.宜:应当,可以. 此乌夜啼较上调不同,乃"锦堂春"之别名.与"相见欢"又名之"乌夜啼"为完全不同的两个词牌.是后主入宋后的作品. 夜很深了,可是词人依然无法入睡,耳听得帘外风雨相侵,风吹帘帷发出飒飒的 声音。蜡烛即将燃尽,更漏也要滴尽了。词人起身斜靠在枕头上,久久不能平静。想起往事,徒如同流水一样一去不返,人生如同一场梦,再美的梦也都是要醒的,而梦醒了,什么也留不住。就如同美好的往事,如覆水难收,再也无法回头,无法重新拥有。想回到过去,会到故国,也只有在醉梦中了吧。因此不妨经常醉酒吧,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忘掉现实的愁苦,回到过去的办法。(只是醉梦醒来,也还是终于要面对,那难以面对的现实。也只是借酒浇愁,愁更愁罢了) 本词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以及人生如梦的感慨。只是美梦已经醒了,噩梦却仍要持续下去,不知何时才能到尽头。一个漫字,充分表达了心中虚无空洞,无可奈何,想留却留不住,只能任其来去的心情。任何努力与不舍,都是徒然。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作品赏析【注释】: 1.堪:可以。 2.排:排遣。 3.藓侵阶:苔藓蔓延到了台阶上。 4.一任:任凭。别作“一桁”(hang一声):通一行。 5.金锁:别作“金琐”,“金剑”。这里借指南唐宫阙。一说金锁即铁锁,这里用的是铁锁沉江,国事衰败的意向。 6.壮气:指王者之气。蒿莱:野草。 7.天净:别作“天静”。月华:月光。 8.玉楼瑶殿:华美的宫殿。这里指南唐的宫殿。 这是后主入宋后,思念故国,表达悲痛悔恨之情的作品. 上片写对现实的无奈.故国已成往事,惨痛的现实无可更改,只能使人悲痛,除此之外,又还能做什么?亡国后,无人看望陪伴,只能任凭珠帘闲挂,独自一人清冷孤单.因为整日没有人来,台阶上已经生了一层绿苔.此情此景,令人心中悲苦无法排遣. 下片写对往事的悔恨和对故国的思念.昔日辉煌的宫殿,已经被尘土掩盖,归于荒芜.旧时王气不再,也已被衰草湮没.秋日的夜空明净,月色清朗.想起故国南唐的宫殿,依旧在月色的笼罩之下.只是国既亡,江山易主,昔日曾经度过美好生活的故宫,徒留清影于秦淮河畔,自己却再也回不去了. 本词开篇言往事,言哀愁,突然而又凄婉悱恻之极.整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上片一个只字,一个任字,表达了后主心中的无奈和绝望.他盼望往事可以重来,但往事不再.期盼有人能来看望,可以诉说心中的凄苦,可是"终日谁来",只能一次次的失望.下片一个已字表达了国破家亡,覆水难收的悔恨.一个空字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给全词奠定了一种绝望而又虚无的情感.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作品赏析【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集评】 黄升《花庵词选》: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思路凄惋,词场本色。 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 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 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 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 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 “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 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 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 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究竟滋味若何,后主且不自知,何况他人?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后阕仅十八字,而肠回心倒,一片凄异之音,伤心 人固别有怀抱。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2]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3] 相留醉, 几时重,[4]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作品赏析【注释】: [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from:度受
【千载浩荡为煜狂】整理后主诗词之《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作品赏析【注释】: 1.庭芜:庭院里的草. 2.柳眼:初春柳叶细如睡眼,故云柳眼. 3.尊?:别作尊前.尊?:酒杯. 4.画堂:别作"画歌"(疑误);"画楼","画阑".深:别版误作"声" 5.清霜残雪:鬓发白如霜雪.任:忍受.别作"禁"   转自:雨后池塘(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YuHou.net&urlrefer=100fec88b502f5f2373eacae5055382e) 这是一首追忆往事的感怀之作.属后期作品. 春风吹过庭院,吹绿了庭草.细如睡眼的柳叶也相继生出.面对生机盎然的满园春色,作者感受到的却不是喜悦而是幽怨.因为想起往事而悄然独立.眼前的春色明媚如昔,月色依然如昔,而自己却已不再是当初的自己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怎不让人欲语泪先流. 酒宴上的笙歌还在继续,酒杯尤在手中.春风不仅吹绿了庭苑,也吹开池面的寒冰,吹出一池春水.烛残,香暗,夜已阑.想自己人未老却早生华发,鬓发如雪.忧怀不能自已,伤感难以承受. 上片以春色起笔,看似春光荡漾,但欢快清丽中,却透着伤怀抑郁."依旧"的是竹声新月.不再的是往日的欢乐,已逝的岁月.如覆水难收.依旧二字,表达的是词人心中深深的无奈和抑郁.下片则直写忧愁.思想往事催人老.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词人日渐衰老憔悴,痛苦难禁.结句直接而又力有千钧。 from:度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