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老顽童
sc老顽童
长期从事在职人员高等学历教育《应用写作》的教学,擅长公文写作实践。目前从事社区教育《社区干部公文写作》的教学。
关注数: 52
粉丝数: 60
发帖数: 1,452
关注贴吧数: 7
@各位琴友:求救:我看不到自己的私信了,咋办? 我因身体原因,去年到今年差不多一年没来签到,近几个月来,偶尔来吧里学习,但好几次看到消息提示有我的私信,但打开信箱,却什么也看不到,我估计得有20+封私信了吧?看不了私信就没法回复琴友,愧对大家啊!
贴吧奖品收到,感谢关爱。 昨天收到奖品,今天特来 感谢复音口琴吧各位大小吧主及众位琴友的厚爱!感谢东方乐器及孔总的深情!
来晚了——圣诞礼物元旦送,给初学口琴且准备入门简谱的同学们 一楼为度娘准备 本帖作为圣诞礼物分别送给了复音吧和蓝调吧的同学,貌似比较受新同学喜欢。 在“编后语”之前请别插楼,您脚滑会引发我的手滑的
圣诞礼物,给初学口琴且准备入门简谱的同学们。 一楼给度娘。 在编后语之前请别插楼,要不然您脚滑会引起我手滑哟。
想了解一下东方鼎T003 @口琴制造 孔总,想了解一下布鲁斯T003,吹格材质。*宝上有一家店铺有此货。但无详情。
入冬了,晒晒我的东方琴,不能让它长霉了。 我的东方琴合影镇楼
我的学琴体会,致初学口琴的小伙伴们:我的教训,你的镜子。 一楼孝敬度娘,这老妞贪婪。
口琴吹奏常用符号,给初学口琴的小伙伴们发个福利。 别插楼,一楼给度娘,防吞。
求助各位吧主,急! 我的主题帖“那么好吧......用10孔琴吹复音曲”一贴,本意是想表达对复音琴的不舍和不得不舍的遗憾(有点伤感),但经维祖7提醒,发现果然容易对复音琴爱好者产生误导,欲删此贴以制止影响,但有不知道怎么删,在线吧主帮忙给删了吧。 对因考虑不周在本吧造成的消极影响表示真挚的歉意。
新入手一只迷你蓝调,全长66mm,欢迎围观。
请教:怎样回应吧友的加友申请和怎样申请加友? 各位吧友:本人刚进贴吧不久,承蒙吧友错爱,有好些吧友提出加好友申请,但是我找遍页面也没找到回应加友申请的按钮;我想提出加友申请,也没找到地方,望各位吧友支招,谢谢。 另: 各位提出加友申请吧友,因我的不懂行,如果您的加好友申请没得到回应,敬请原谅,我再次致歉了。
怀旧一把,与学琴经历有关的......
推荐:那首曾让我吹得泪流的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的创作背景 《草原之夜》的作曲家田歌,《草原之夜》使他一“夜”成名,这时他才21岁。 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兵团屯垦戍边生活的大型艺术纪录片《绿色的原野》 ,田歌参与其中,从而与此片的导演张加毅相遇了。 导演张加毅带着包括年轻的田歌在内的一班人马来到了新疆,他决定要在这部新的名为“绿色的草原”的纪录片中,记录兵团精神,弘扬军垦文化。 张加毅在考虑如何给这部记录片配上一支相宜的主题曲。因为画面十分宏伟壮观,主题曲是不是应该温情柔软一些、以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呢?在与官兵们相处的日子里,张导演觉得自己听到了他们的心声,他觉得只有把这种心声唱出来,才能够真正激励战士们的斗志,也才符合美好的人性。于是导演自己提笔写了起来: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写完之后,张加毅把歌词交给了田歌。年轻的田歌欣喜不已,四十分钟以后,田歌把张加毅叫了回来,“张导,词作家,来听吧!”田歌轻声唱了起来,张加毅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他唱得非常动情,我当时也有点傻了,心想,现在是什么气候呀,我这词是写得软了一点,谁知道你这曲子比我这词还软,但是,确实好听。就这样让他唱了四五遍。正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生产兵团的战士们,在窗外喊:‘亚克西,亚克西!’原来他们一直在窗外听着,这时候都鼓起掌来。这对我震动很大,我立即在田歌的曲谱上写道:同意录音,张加毅。” 就这样,《草原之夜》成为《绿色的原野》这部片子的主题歌。1985年,《草原之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教材,并称它为“东方小夜曲”。
请大家评评,我是进步了呢,还是退步了呢? 吹琴的外部设备条件:氧气机以2L/s的流量、93%的浓度不间断地供氧。 2周前用复音口琴练习单音、复音,4/4拍子吹10节左右就“断气”了(幸好有氧气机供氧);1周前把《送别》改了2个调,勉强能吹奏一遍;今天,能用10孔琴吹奏《爱尔兰画眉》或《小红帽》等简单曲,但吹奏《草原之夜》,到副歌部分脸就呈茄子色了(还有氧气机不间断供着氧呢)。 遥想35年前,无论走到哪里,掏出一把复音或重音口琴,就可以十分潇洒地吹奏《游击队歌》、《太行上山》、《啊朋友再见》曲子,而且一吹就是2小时。 大家评评,俺这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非常喜欢的小夜曲,可惜不是口琴版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