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冰海O芬兰 北极冰海O芬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关注数: 52 粉丝数: 203 发帖数: 6,132 关注贴吧数: 13
【90】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电影译名对比,你更喜欢哪个? 贴出本届奥斯卡的主要参赛者。绿色的是我比较青睐的译名。 简单说说原因: The Shape of Water,大陆译名算是直译,但是更有诗意,台湾译名次之,但是丢失了“形”,香港译名想借《忘情水》但是跟剧情并没关系。 Lady Bird,大陆译的太直了,台湾的“淑女”其实并非罗南的角色性格,香港的“不得鸟”才更像个叛逆少女。 Dunkirk的译名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不过台湾加上“大行动”会让没听说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人得到一点点背景,香港也一样。 Three Billboards其实我三个译名都不满意,港版译名有点像名侦探柯南的风格但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台湾译名太让人摸不着头脑了,Big Sick也可以翻译成意外,I,Tonya也可以翻译成意外。 Get Out很意外大陆跟台湾译名相同,不知道谁借鉴谁,港版译名也是太宽泛,可以套用到任何惊悚片上。 Darkest Hour,居然台湾比大陆译的还要直白。我没看过这部电影,纯粹从意境上青睐大陆译名。 CMBYN,英文原名太长了,怎么译都不太好,“唤吾汝名”也许更好一些但是也有点拗口,大陆译名多一个“请”字更客气 Phantom Thread,没看过,纯粹认为港台译名更好记也更好听。 The Post没看过,留待大家评论。 I, Tonya的译名我觉得三个都很棒,大陆为她冠以“女王”有突显她的个性,香港给她“骄女”的称号也体现了她的傲气,最霸气的还是台湾译名,形神兼备。 The Florida Project没看过,大家畅所欲言。 The Big Sick,大陆译名实在太直白以至于毫无味道,香港译名想借用“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是毫无逻辑,台湾译名与剧情更贴近也更有味道。 The Disaster Artist,台湾译名最差,因为没有体现核心的“艺术家”,大陆直译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不过香港的译名更把原文的“艺术家”落实到了电影行业“烂片王”。 A Fantastic Woman没看过。。 Coco,大陆对皮克斯的译名从来都没直译过,因为皮克斯的每一部片名都实在太无趣了!这次的“寻梦环游记”其实剧情根本没有“环游”的意思,反而让人跟飞屋环游记搞混淆,台湾译名的“夜总会”实在跟阴间扯不上关系,香港的“极乐园”才更像是死后的极乐世界。 Blade Runner 2049,彩蛋,三地译名相同,可能是当年银翼杀手是由香港引进的?不太清楚了。
【90】奥斯卡演技奖如果像奥运会那样引入难度分+完成分,怎么样 明晚冬奥会开幕式。借热点水一帖 曾经有位奥斯卡影后说过,奥斯卡给不同电影的不同角色找出一个最佳简直太荒唐了,除非让每个入围者重新演一遍哈姆雷特才能算是公平。 那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奥斯卡演技奖能否借奥运会的模式创造出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简单说来,就是像奥运会的跳水、自由体操、花样游泳这类需要主观打分的运动一样的规则,我再详细说明一下。 奥斯卡提名阶段可以按现在的规则来,出提名名单之后,由专业的演员+导演评审团为入围演技奖的每个角色评出一个难度分,然后评委再开始为每个入围者的完成分打分。最后为每个演员计算出完成分的平均分,乘以难度分,得到最终得分。 以今年的女主入围名单示例: 科恩嫂《三块广告牌》 难度分9 - 完成分9 - 综合得分81 角色全程是一种压抑的愤怒,逐步的释怀,中间每一次重要情节的走向都小小的影响着主角的情绪,难度很高。 罗南《伯德小姐》 难度分8 - 完成分9 - 综合得分72 一个叛逆少女的角色,与母亲有冲突,与男友有冲突,内心世界很丰富。 莎莉霍金斯《水形物语》 难度分6 - 完成分10 - 综合得分60 角色不需要台词便降低了很多难度,再加上影片给予的发挥空间并不是很大,戏点只有屈指可数的两三处,所以难度相比之下没有那么高,但是完成度却无可挑剔。 罗比《老娘佟丽娅》 难度分10 - 完成分7 - 综合得分70 演好传记片相对来说是要高一个层次的难度,这也是以往奥斯卡偏爱优秀的传记片的原因。不过本片我没看过角色原型真实的视频,也不了解片中的花滑镜头是如何完成的(当年波波黑天鹅的跳舞镜头一度传出是由人代跳,很影响冲奖),所以我给的完成分仅供参考。 梅姑的《邮报》暂时还没看。也不准备看。欢迎看过的吧友来打分。 大家觉得这种模式怎么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