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匪鋱(te)
关注数: 7
粉丝数: 7
发帖数: 636
关注贴吧数: 5
必须五个字34 这个灰贝不错是不错,就少了点建盏独有的味道,其他瓷器应该也能烧出这种吧。
到底是为啥呢 本人花了点时间和财力玩了几个文玩,其他行业都喜欢拿自己收藏的东西往贵的说,唯独今年开始玩的建盏有点看不懂,都喜欢往便宜里说,好像自己买的东西只要货对,越便宜越好似的。这其中不乏因为很多很多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的原因。也有不少哥子自持甚高,看不起,嘲笑新韭菜的原因存在吧。也有人被割惨了,从而产生了厌恶心理,认为建盏根本不算收藏。(其实好的老盏和现代寥寥几个头部老师还是值得把玩的) 到底为啥呢? 最后附上相册里翻到的几个其他行业的藏品,都是近现代的,不要认为近现代的东西就不知道收藏和没有投资属性哦。
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 不要用你自认为的认知和当下的乱象去定性一个行业是不是值得花金钱和时间去玩。 下图是四年前朋友圈交易的两个纸箱子,第一个2000元,第二个3400。 我要瞎说天打雷劈
必须五个字33 你可以不认可它的经济价值,甚至是工艺价值,但你不能否定它的美学价值。
这是为什么呢? 都是差不多的蓝,我感觉我的鹧鸪还更美呢。同样的人,为什么说我的就不得行,暨老师的就是天花板呢?我很迷茫啊!难道也是只认师傅,不认釉面表现和技艺吗?
会有人说是电烧吗?也有人会说强还原不值得买。肯定会有人说拙劣,退了,砸了,扔了。
今天九龙开窑开了传古堂,那我到底是转九龙的红粉,还是转成传古堂的黑粉呢?
12345 应该有人会说这是外地釉。
这是谁的盏 买太多了,搞不清楚
不管什么釉,什么烧制方式,没上过手的就买来玩玩,反正也就几十一片
几天没发帖了 最近没什么想法,发几个盏吧
确定这是在卖盏吗? 炸货,炸窑了
看来所谓的大师们都读过书 能捞一笔是一笔
是不是有这样的心里 由于卖盏套路太多,太深,大家被割得很惨,所以现在给别人看盏的时候都会说我这个买来很便宜,几十块,因为就怕被割了,让人笑话。
哪里违规了,闪我帖
现如今烧盏师傅三万人,全国深深入坑的除了福建这个地方,加起来估计也没三万吧。
***。。。 一些直播间上点名家盏,带礼品礼盒还煞有其事的有公司承诺书,这种承诺书没卵用,一来基本不会有买家去鉴别,二来有些窑工流出的代烧盏从工艺角度讲就是真货。现在大环境,那些资本包装的所谓大师,有几个是亲烧的?如果到时候泡沫破裂,这些出承诺书的公司早就跑路了,反正该赚的都赚到腰包里了。 省力的办法就是认实力和良心窑口或公司,买庵山,许家有盏这类同级别的窑口货或公司出的盏,还一定要是窑口师傅直播间亲自露脸站台的。
自己对建盏的看法总是变来变去 之前吧,一直觉得不管电,柴,气烧,只要原矿原釉就是建盏,但是建盏之所以叫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还是传统烧制技艺去定义的,建盏只是这个技艺的载体和实物体现,所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看,除了柴烧原矿原釉以外,其他都不是建盏。
厚唇的更显润度 饱满
这下不用纠结什么烧了吧 用裸的
为什么不给我发帖了 为啥
电复柴最大的外观特点是啥?开窑过程中最明显的现象是什么 如题,求老哥子指教。
求老哥子们普及一下知识 强还原,弱还原,自然还原,氧化烧,柴复烧,电复柴烧,搞得我一愣一愣,能有老哥子能简明扼要的讲清楚吗?
谈谈对近现代文化,艺术品的想法 盛世玩收藏,乱世买黄金。看到很多人对建盏的收藏价值很不认可,甚至嗤之以鼻。 那么我想通过近现代的一些其他领域的收藏品举一反三,那活生生的例子说话。 说不值得收藏的都不懂近现代收藏怎么玩。茅台的葵花,三大,地方国营到近一点的金子陈酿等,顾景舟的紫砂,字画有吴冠中,董其昌,欧阳中石等,人民币有第一版人民币双马,第二版的大黑十,第三版的背绿水印等等,第四版的8050和绿幽灵等等,如果说这些存世量,那看看8001存世量几个亿,普货也要两脚五分一张,涨了2.5倍。哪个不是近现代经过大几十年开始被众人熟知,认可,然后价值飙升的。建盏收藏才开始,只是被17年那波资本炒作搞坏了,现在需要正本溯源,回到正途。
这个行业,不仅市场乱,连伦理辈分都不讲了,年纪轻轻,胚都不一定会拉,居然敢称天青鼻祖。这几家播播间越来越搞笑了。
喝了点酒突发感触,形容现在的一些播播间。 80后应该更有感触。 真爱,性生活是人不可或缺的。但是真正感悟之前,不都是从春梦,毛片,浴场这些虚幻,短暂开始的吗? 其实某方,某帝,探某,九某,某顶黑某,等等,都是你玩盏道路上的启蒙者,不要恨他们,是他们这类客人很多的场所,带你体会了其中的美妙和快感,让你着迷,沦陷,堕落,阅盏无数后遇见你的良人。
应该很多人都被割过。 某音上有四五个直播间和十几个老脸形成的一个产业链,循环轮流假开窑,就这几十个人把好好的一个非遗搞臭了。 还有几个搞胶水的,连请演员的成本都不舍得花的,那些更过分。
哗众取宠,丢人现眼 咋不烧些奥特曼或者变形金刚
什么玩意儿? 昨天看了一个哥哥烧窑,妹妹卖盏的播播间,30%左右都是一盏20卖,有点过分了,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容易分辨真假开窑的方法。 匣钵里有稻谷壳灰的不一定是真开窑,但如果没有稻谷壳灰的肯定是假开的柴窑。
都是自作自受 奸商带了节奏,买盏的都助纣为虐,推波助燃,造成现在都只认柴烧才是建盏一样,只要是电烧如过街老鼠一样,买到电仿柴就是**了吗?还不都是自作自受。
关于播播间卖盏(不包括胶水窑)的几个特殊现象解读 1.你会儿发现大多数卖仿柴的都是一匣一盏而不是一匣四盏,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一匣一盏更能刺激抢拍情绪,营造唯一性的假象,一匣四盏的话,有时候气氛到了,运气好一下子开四个成品也正常,拿就无法刺激抢拍欲望,换言之就不能行一盏多卖的苟且之事。 2.你会发现,有的盏拍下后,主播会说具体哪位大哥,有时候还会给大家看买家信息,那说明这个盏真是一拍一卖,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抢到的东西不可能是孤品,别说以后,就是当场后面还会出来若干个同样釉面的,当自己参拍的话,一盏多卖就像吃了苍蝇,很恶心,浪费了自己激动的情感,被当猴耍。只要主播不说具体哪位拍到,那说明这拍多卖的可能性较大。 3.为什么要扣数字,文字定向,最早可能只是为了给真正喜欢的人增加抢到的几率,现在,我感觉更大可能性是为了看到到底有多少人抢而决定上多少盏拍。 4.越是情绪亢奋,嗨翻天的时候出的成品越是会多拍,而且多数是那种电烧的很华美的成品,就比如最近各大播播间都在大肆宣传天青,我看了几个出天青的直播,百分之八十都有一盏多拍现象。 5.热门的品种和釉面永远是先出几个有瑕的,勾起大家的欲望,然后出来全品先一盏一拍,秒拍,造成大家焦虑情绪,下一个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抢,抢单的时候是疯狂点闪出来的单子,不会进购物车去点的,那就看不到到底上了几件。 最后我想说的是,建盏这个文玩茶具还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只是现在大部分匠人,不仅是年轻的还有部分为老不准的老匠人,都没法沉淀下来做盏,都被现实打败,要生活,可以理解,不过确实感到无奈和可惜。
老哥子们推荐点好的窑口和小师傅呗(盏商请绕行) 如题
关于买盏的个人经验 最常见的几大釉面不管是电,柴,气的,不要一直重复买,没意义的。正紧柴烧的要交点学费花点时间能找到,但小窑小师傅烧出来的也就那几个常见釉面,所以也不要重复买,只适合玩赏,没有收藏投资价值,除非走大运,这个师傅以后上升到国省级大师(而且要是政府认可的不是那种协会认证)。这两步是入门,接着,就要根据自己的财力决定怎么玩了。只要有辨识度,经济条件允许的,不要纠结烧制方式(我个人坚持用料方面必须要原矿原釉),比如我有时候看到新釉面就算知道是电仿柴也会买。现在竞争太激烈,师傅不靠电仿柴上产量,很难维持生计更别说提高技艺了。 最后最高阶的玩法,就是只收精品,投资收藏省级以上大师的精品(国家和行业认可的都可以考虑)。投资收藏永远都是最好的最增值,最保值。任何收藏都是这样。
黑贝?黑心吧? 下午看了一个直播间拍卖,什么见证历史,烧出黑贝,结果最后一拍多卖显示有20件,这也太贪了吧?
同样器型,你们是更为看重烧制方式还是釉面表现还是釉料配比创新 管他电,柴,气,根据口袋量力而行,只要是原矿原釉,我都接受。
玩建盏一周后的个人看法。 现在对柴烧和电烧的主流态度如此对立,不仅是商人营销所致,也因为很多朋友对于建盏这个工艺品的理解深度根本不足,甚至没有,因为不足加之主流引导就认为柴的肯定比电的好或者认为买到柴不会被坑。 电窑,气窑取代纯柴烧是大势所趋,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转移。 发展这么多年,卖盏,烧盏,配釉,甚至是做礼品包装的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细分的产业链,传统的东西是一个人或家族包圆了所有的事,现在还有吗,就算有也是少之又少,现在不光是盏,包括玉器,手串等等原来所谓的绝大多数艺术品,收藏品都是有流水线的产物,说好听点叫工艺品,说难听点叫工业产品。但造成这个现象,能怪任何人或行业吗?不能怪,这是大势所趋。用较低的成本做出品质好的东西关键产量还高,你还让有些人坚持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工艺流程,显然是不现实的,坚持这种品质要求还要想价格便宜其实是一种双标和利己主义者。 所以不光是玩盏,包括所有把玩的物件,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量力而为。也不要抱着贪便宜捡漏和暴富心理,毕竟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得精。 最后想回建盏到底柴烧好还是电烧好,我认为没有标准答案,至于釉料,如果想要纯正的建盏那肯定是原产地的,甚至是说纯正的老盏味道那肯定是泥釉。那些出彩,窑变对于我们老祖宗来说他们调制釉料的时候自己也搞不清楚这片地和那片地矿物质种类和占比怎样情况下出什么彩,再复杂一点就算同一批同一块地调出来的釉料,气候条件烧制技艺手法不同,出来的彩也不同。而我们现在通过仪器分析,梳理统计,把这些以前随机性的东西做到了现在的相对确定性。所以对于匠人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其实精准配釉,调釉也是一种技艺的提升和展现。 最后我个人的浅显认识:不要太纠结于烧制方式,而釉料必须以原产地为基础进行改良或精准调配。这样出来的盏才能属于建盏,不然你那怕是柴烧但以外地釉为主烧制,出来的也只不过是盏而不是建盏,所以我认为用的什么釉料比用哪种方式烧制更为重要,然后价格体系要维护好,几档东西几档的价格,电窑就电窑的价,柴烧就柴烧的价。不要去做电仿柴这种自毁行业前景的行为。(柴烧之所以价格贵只是因为制作成本高,并不是说柴烧出来的东西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肯定比电烧好) 至于一盏多卖,我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靠整个产业链吃饭的人太多,竞争也太激烈,大家不仅要吃饭还要加个亲民去推广这样一个东西,只能提高产量。关键是你要用最正宗的釉料,最用心的态度去烧制自己的作品。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