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匪鋱(te)
关注数: 7 粉丝数: 7 发帖数: 636 关注贴吧数: 5
关于播播间卖盏(不包括胶水窑)的几个特殊现象解读 1.你会儿发现大多数卖仿柴的都是一匣一盏而不是一匣四盏,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一匣一盏更能刺激抢拍情绪,营造唯一性的假象,一匣四盏的话,有时候气氛到了,运气好一下子开四个成品也正常,拿就无法刺激抢拍欲望,换言之就不能行一盏多卖的苟且之事。 2.你会发现,有的盏拍下后,主播会说具体哪位大哥,有时候还会给大家看买家信息,那说明这个盏真是一拍一卖,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抢到的东西不可能是孤品,别说以后,就是当场后面还会出来若干个同样釉面的,当自己参拍的话,一盏多卖就像吃了苍蝇,很恶心,浪费了自己激动的情感,被当猴耍。只要主播不说具体哪位拍到,那说明这拍多卖的可能性较大。 3.为什么要扣数字,文字定向,最早可能只是为了给真正喜欢的人增加抢到的几率,现在,我感觉更大可能性是为了看到到底有多少人抢而决定上多少盏拍。 4.越是情绪亢奋,嗨翻天的时候出的成品越是会多拍,而且多数是那种电烧的很华美的成品,就比如最近各大播播间都在大肆宣传天青,我看了几个出天青的直播,百分之八十都有一盏多拍现象。 5.热门的品种和釉面永远是先出几个有瑕的,勾起大家的欲望,然后出来全品先一盏一拍,秒拍,造成大家焦虑情绪,下一个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抢,抢单的时候是疯狂点闪出来的单子,不会进购物车去点的,那就看不到到底上了几件。 最后我想说的是,建盏这个文玩茶具还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只是现在大部分匠人,不仅是年轻的还有部分为老不准的老匠人,都没法沉淀下来做盏,都被现实打败,要生活,可以理解,不过确实感到无奈和可惜。
玩建盏一周后的个人看法。 现在对柴烧和电烧的主流态度如此对立,不仅是商人营销所致,也因为很多朋友对于建盏这个工艺品的理解深度根本不足,甚至没有,因为不足加之主流引导就认为柴的肯定比电的好或者认为买到柴不会被坑。 电窑,气窑取代纯柴烧是大势所趋,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转移。 发展这么多年,卖盏,烧盏,配釉,甚至是做礼品包装的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细分的产业链,传统的东西是一个人或家族包圆了所有的事,现在还有吗,就算有也是少之又少,现在不光是盏,包括玉器,手串等等原来所谓的绝大多数艺术品,收藏品都是有流水线的产物,说好听点叫工艺品,说难听点叫工业产品。但造成这个现象,能怪任何人或行业吗?不能怪,这是大势所趋。用较低的成本做出品质好的东西关键产量还高,你还让有些人坚持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工艺流程,显然是不现实的,坚持这种品质要求还要想价格便宜其实是一种双标和利己主义者。 所以不光是玩盏,包括所有把玩的物件,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量力而为。也不要抱着贪便宜捡漏和暴富心理,毕竟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得精。 最后想回建盏到底柴烧好还是电烧好,我认为没有标准答案,至于釉料,如果想要纯正的建盏那肯定是原产地的,甚至是说纯正的老盏味道那肯定是泥釉。那些出彩,窑变对于我们老祖宗来说他们调制釉料的时候自己也搞不清楚这片地和那片地矿物质种类和占比怎样情况下出什么彩,再复杂一点就算同一批同一块地调出来的釉料,气候条件烧制技艺手法不同,出来的彩也不同。而我们现在通过仪器分析,梳理统计,把这些以前随机性的东西做到了现在的相对确定性。所以对于匠人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其实精准配釉,调釉也是一种技艺的提升和展现。 最后我个人的浅显认识:不要太纠结于烧制方式,而釉料必须以原产地为基础进行改良或精准调配。这样出来的盏才能属于建盏,不然你那怕是柴烧但以外地釉为主烧制,出来的也只不过是盏而不是建盏,所以我认为用的什么釉料比用哪种方式烧制更为重要,然后价格体系要维护好,几档东西几档的价格,电窑就电窑的价,柴烧就柴烧的价。不要去做电仿柴这种自毁行业前景的行为。(柴烧之所以价格贵只是因为制作成本高,并不是说柴烧出来的东西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肯定比电烧好) 至于一盏多卖,我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靠整个产业链吃饭的人太多,竞争也太激烈,大家不仅要吃饭还要加个亲民去推广这样一个东西,只能提高产量。关键是你要用最正宗的釉料,最用心的态度去烧制自己的作品。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