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liosure 水晶糖foxs
优秀
关注数: 7 粉丝数: 18 发帖数: 744 关注贴吧数: 55
因最新一话的争议,而谈谈关于第二部的感受 首先有段时间没关注了,不知道林士平现在咋样了,记得之前脑血管破裂吧,希望平安。 看到很多在说藤本树摆了,但真是这样吗?第二季 69话了,差不多是第一季刺客篇一半了吧,虽然这样的对标没有意义,因为1和2之间除了世界观故事线的延续,作品的基调是完全不同的,相比第一部被女上司玩弄的主线和暴力流血的风格,第二部就是奇幻校园恋爱喜剧。我不能说这种风格转换的尝试不好,但只能说在电锯人的大背景下第二部的基调其实有点割裂,尤其有了第一部的印象后。 我想这是造成不少人不喜欢二部的原因的症结所在。 正因为这样的基调选择,剧情的推进开始有些缓慢,比如上一话纯纯的聊天,水族馆篇的开头,我甚至怀疑藤本树所预计的第二季的篇幅可能比第一部多一半以上。然而,一如斯皮尔伯格曾说他最害怕拍摄对话戏,较缓的剧情安排加之大量没什么实质内容的对话,很容易让人觉得疲倦。进而使得像166的泡泡浴一样其实在藤本树的作品中很常有的黄段子显得很刻意。 是的,藤本树的作品从来不忌讳性,在激烈的场景中穿插黄段子是十分常见的,炎拳中尤达化身的露娜与阿格尼是真接做上了的,短篇集中也有诸如想强奸老师的犯人。但实质上的性在他的作品中是神圣的,亲密关系的发生是有其剧情上的作用的,炎拳在二人做完之后剧情急转直下,短篇中通过小孩假装穿越者告诉犯人未来他有个不错的妻子以阻止不必要的性的发生,蕾塞咬断舌头是一种很痛苦的宣战,而本作之前的接吻后,则是那由多的出场。 所以,回到最新的一话,这个事情的发生在这一话也是合理但意外的,二人上一次的亲密接触被那由多终断了,只有现在这个那由多缺位的场景下,这样的事才能合理发生,至于有没有必要发生,我们不妨假定这一话的内容也是某个转折的象征。 至于是什么的悬念,正是我一直看电锯人的原因之一吧。正如林士平在短篇卷末的采访所说的,阿树脑袋里有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之所以想当树的编辑,正是想把藤本树所想的天马行空般的幻想更好地呈现给观众。 另一方面,我喜欢看藤本树的原因是因为他精致的分镜设计,我想如果有人问我电锯人哪好,我的第一个回答应该就是分镜,藤本树的分镜设计应该是一绝,不论是三个短篇还是三个长篇都不乏可以拿来品的分镜设计,列举的话,会有很多,也包括最新的一话。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藤本树摆了吗?我的感想是否定的,吧里有人分析过树对人物情绪与动作的把控,我不再谈了,谈谈镜头吧,倒数第二页的镜头,上下看是一组正反打,而下部左右又够成了一组空间递进的蒙达奇,最后特写落在朝的惊愕,同时用近景为下一页拉俯角镜头做准备,仅仅一个简单的分镜框,把一页构成两组镜头,分镜设计的功力是一点没少,也足见文戏以外是有足够心思的。 当然我也不是为了洗,只是相对客观来讲,我觉得这一话放在近几话里可以说是很好的,不像前几话为了迎合观众纯写些黄段子当乐子,这一话感觉真的是树想画的东西。但我仍然觉得第二季内容一般,主要还是和一比没有一个更明显的主线,比如找枪,人物也相对定型没有什么弧光,二部的角色也不像玛奇玛那样塑造的用力,玛奇玛一个玩弄下属的女上司,从身份到行为与支配二字搭得天衣无缝,可能是饥饿与战争不像支配那么丰富吧。而且藤本树双线叙事的能力真一般,详略十分不得当,剧情节奏也远没有之前紧凑能让人忘记设定上的违合感。 总得来说,我反而是觉得最新一话是非常有藤本树风格的一话,好与不好,取决于你喜不喜欢。但第二部目前看来起码是有点慢,有点幼稚,有点流水账的。看下周了,还好不休刊,说起来,上周休刊藤本树不会是为了这一话取样吧,不会是休刊一周找jk接吻去了吧
【真情实感】我们在讨论vtb/vup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前排提示,以下这些在v8的定义下,都可以看作是纯良mmrylg的无病呻吟。 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16年9月左右,花Q的视频引爆了部分群体对vtb的关注,引起了一轮现象级的虚拟主播浪潮,我也是关注者的其中之一,当然也许不是最早的一批但也不算很晚,17年1月,那时我很喜欢她的一句话,梦想是和所有的人建立羁绊。当然,我是一个很慢热的人,层出不穷的后浪很难吸引我的喜好,四天王,holo,多少看过一点,但确确实实只有kizuna ai是一直在看的,中间很多人离开了,很多人出现了,我们讨论过粉丝/观看比,讨论过中之人是谁,也讨论过顶流是谁。我还记得当时通过声纹分析确定了kizuna ai的4个候选的中之人人选,当然确实有春日望。2岁的生日会上还有人现场提问中之人是谁来着,现在想来确实挺好玩的。 后来分身了,岁月让我多少记不清是何时了,但我们kizuner确实都记得,有人对新中之人所扮演的爱酱不满,有人成为了分身的粉丝。 是的,人与人之间就是不同的,就算形象是一样的。 我们无情的定性了是资本在压榨形象,为什么说无情?因为我们除了定性无能为力,爱她就取关她,一时成为了唯一的做法。那年8月份直播时春日望在直播上哭了,A8biss当时说的还是active8。后来我也不知道咋确定是春日望的,于是大家就都在望的tw下团建ww,还有个up创了个春日望搬运,我现在都还在关注。可能春日望比较幸运吧,没有什么黑料,确实一股女同气,天天联动其他小姐姐,都在说她皮魂合一。 那时我觉得,心与心之间怎么都是想通的,就算形象不同了。 年轻的我幼稚的评论过望酱这样一句话:那个熟悉的模样如此的陌生,这个未见过的女人却笑得如此亲切。也是那一刻我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ai所说的想和所有人建立的羁绊。 后来也看着,但不得不说视频势确实是时代的眼泪,去年4月被引流去看a手(确实暴露了我是个阿楚但并不打算引流)我觉得评论区很乐,也渐渐被贝拉的歌舞和性格吸引了。就算是下水道里的老鼠也是渴望着光的,只是有人渴望的是嘉然那种温暖,我渴望的是活力四射的太阳。后面的种种也轮不到我岁月史书,但即使如今我也一样觉得贝拉这个形象很好,我也愿意去喜欢。 我说我喜欢ai是喜欢形象和群体记忆当然也包括能力,我喜欢贝拉是喜欢她的性格和歌舞,有朋友和我说看v不入脑等于白看,有8u说接收不了被和别看v,8里的现象告诉我,乐子人确实是流量大户。那么,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们在讨论vtb/vup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其实这些东西一直有的,偶像也好,乐子也好,实力也好,传统的娱乐圈,注意我没有说是fan圈,已经有了,他们有狗仔有花边,有人设,有形象,有个人唱跳水平这些,换句话说,传统的娱乐圈本来就有图腾形象化和花边乐子了,我们讨论的v圈何尝不是一个没那么成熟且商业的,信息化的娱乐圈呢? 关注些娱乐圈所谓实力的,会去考量一个v的唱唱跳跳的水平,把v当偶像看的,我觉得大抵是寻找一个精神图腾,人们在讨论他的时候是一个期待,一个符号象征,人们的喜爱源于累积的群体记忆和对象征的憧憬,比如我现在确实喜欢贝拉,因为我喜欢她的歌舞和她背后的符号象征。把v当乐子看的所谓的盒究其本质大抵也无异于以前的花边绯闻,还有诸如些切片的,大抵也是综艺的去中心化,个体化,这些是归功于互联网的。当然,没有什么非一即二的说法,人们主观能动的在几个状态间切换或转移甚至产生了更多的中间/极端形态,我也是乐子人引流过去入脑了的。 当然上述的这些是不能脱离表演者的,却又与表演者有一定距离的。春日望在独立出active8后说了一句我感触很深的话,“我就是我,爱酱就是爱酱,我只是爱酱的扮演者,和你们一样喜欢着爱酱。” 虚拟主播也好,虚拟偶像也好,无非是这个电子娱乐圈的几个模式,互联网时代下,偶像化的诸如asoul和主播化的诸如永雏塔非,都不应该是一个实体的数字孪生,但确确实实脱离不了实体,也就是个人,人们在对他们寄以期待的时候,这个被寄予的客体是谁?我认为是形象,这个期望来自于这个形象承载的群体记忆或者是背后的符号图腾。但作为承载这个形象的实体,决定了形象在图腾象征以外的东西,性格,动作,声音等等,形象不能随意的脱离个人,人们会敏锐的抓住每一个不同的地方然后放大,进一步的质疑形象本身。所以虽然他们不能随意的更换,也不能随性的表演,但他们不需要把自己活成人们期待的样子,他们扮演了一个形象给予亚文化圈子里的人一些期望,人们返回去寄予形象以期待,然后扮演好这个形象就可以了。 对于盒,当做是花边绯闻就好了,当然男女友这种确实得偷偷谈,毕竟以前娱乐圈这种东西也敏感的很。果然人主导的环境本质还是很相似的。
1 下一页